《苦旱行》

[6]昊(hào)天:即上天。 [7]比里:追征時。 [8]疇:誰。

基本信息

【名稱】《苦旱行》

【年代】清 

【作者】張綱孫 

【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苦旱行

田中無水騎馬過,苗葉半黃蟲咬破。

五月不雨至六月,農夫仰面淚交墮。

去年臘盡頻下雪,父老俱言水應大[1]。

如何三伏無片雲[2],米價騰貴人飢餓。

大河之壖風揚沙[3],桔槔無用袖手坐[4]。

林木焦殺鳥開口,魴魚枯乾溝底臥[5]。

人人氣喘麵皮黑,十個熱病死九個。

安得昊天降靈雨[6],童兒歡笑父老賀。

高田低田薄有收,比里稍可完國課[7]。

不然官吏猛於虎,終朝鞭撲疇能那[8]!

作品注釋

[1]大:依江南方言當讀duò,與上下句押韻。

[2]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的統稱。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一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第一天,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第一天,初伏、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氣最熱時期。

[3]壖(ruán):河邊地。《史記·河渠書》:“五千頃故盡河壖棄地。”

[4]桔槔(gāo):一種汲水工具。《莊子·天運》:“且子獨不見夫桔槔乎?引之則俯,舍之則仰。”

[5]魴(fáng):鯿魚。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魴,今伊洛濟穎魴魚也。廣而薄,肥恬而少力,細鱗,魚之美者。”

[6]昊(hào)天:即上天。昊:大,常用來指天。《爾雅·釋天》:“夏為昊天。”靈雨:好雨。《詩·鄘風·定之方中》:“靈雨既零,命彼倌人。”箋:“靈,善也。”

[7]比里:追征時。比,追征。課:賦稅,抽稅。

[8]疇:誰。那:依方言讀作nuò。

作品簡析

此詩寫伏旱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表現了勞動人民的天災人禍下的苦難生活,流露了詩人對農民的深深同情。詩歌前十四句描繪了伏旱的慘狀。由於連月不雨,土地乾裂,苗葉生蟲。秧田已可騎馬,見出乾旱之嚴重。由於乾旱,米價騰貴,河灘揚沙,井水乾涸,林焦鳥啼,魚蝦乾死,人也氣喘皮黑,熱病而死。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個個令人心酸的畫面。當時水利條件極差,農民靠天吃飯,天不下雨,農民束手無策。其悲苦情狀歷歷如在目前。後半部分寫詩人的願望和感慨。希望天能下雨,解除乾旱,使百姓稍有收成。然而縱有收成,也僅夠交租稅,否則誰能經受得往官吏的嚴刑毒打?進一步深化了主題。全詩用通俗的語言,不加雕琢地描繪了旱災之年的農村景象,揭示了農民的悲慘遭遇,敘寫之中流露出詩人的憂民情懷。

作者簡介

張綱孫(生卒年不詳),字祖望,錢塘人。沈德潛論其詩曰:“古詩得杜一體,時武陵諸子,以祖望為最。”可見詩人曾長期生活在武陵(今湖南常德)一帶。錢塘可能是他的祖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