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百老匯首演:1958年12月1日
場次:600場
地點:聖·詹姆斯劇院(St.JamesTheatre)
創作團隊
作曲理察·羅傑斯(RichardRodgers)
作詞奧斯卡·哈默斯坦二世(OscarHammersteinII)
編劇奧斯卡·哈默斯坦二世(OscarHammersteinII)和約瑟夫·A·菲爾茲(JosephA.Fields)
根據黎錦揚(C.Y.Lee)小說同名小說改編
導演金·凱利(GeneKelly)
編舞卡羅爾·漢訥(CarolHaney)
舞美設計奧利弗·史密斯(OliverSmith)
服裝設計艾琳·莎拉夫(IreneSharaff)
燈光設計佩吉·克拉克(PeggyClark)
演員
早川吉雪(MiyoshiUmeki,又譯三好梅喜),拉里·布賴登(LarryBlyden),帕特·鈴木(PatSuzuki),艾德·甘迺迪(EdKenney),阿拉貝拉·洪(ArabellaHong),璜尼塔·霍爾(JuanitaHall)
倫敦西區首演:1960年3月24日
場次:464場
地點:宮殿劇院(PalaceTheatre)
該版本與百老匯首演版為同一創作團隊
演員: 湯尤珊(YauShanTung音譯),蒂姆·赫伯特(TimHerbert),凱文·斯科特(KevinScott)
劇情介紹
《花鼓戲》的故事取材於舊金山(SanFrancisco)唐人街上的中國人。故事圍繞著唐人街里幾代人的矛盾和代溝展開。在老一代人固執地堅持中國習俗的同時,在唐人街上長大的年輕人卻更認同美國人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不過,按照喜劇的傳統,大團圓的結尾必不可少,主人公也與心上人終成眷屬。
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姑娘李梅(MeiLi)和父親李先生偷渡到舊金山,她來美國是為履行與薩米·方(SammyFong)的婚約。薩米家人在來美國前和李家交好,並定下婚約,薩米之母希望兒子儘快完婚。薩米是個浪蕩的花花公子,和自己夜總會的當家花旦琳達·羅(LindaLow)相好,對李梅毫無興趣,他努力勸說李梅不要嫁給自己,並安排她住到朋友王先生家。王先生是個傳統的華人移民,非常喜歡極具傳統美德的李梅,他收留了李家父女,打算讓李梅做自己長子王大(WangTa)的妻子。他討厭下一代被美國同化,希望以此保持家裡的中國文化氛圍。
王大陰差陽錯的對琳達一見衷情,他主動跟她約會,並試圖求婚。琳達雖然深愛薩米,但因為他總不打算求婚而惱怒,於是決定利用王大讓他嫉妒,從而達到結合的目的。她請夜總會工作人員假扮她兄長,以監護人身份同意王大的求婚,旨在讓王大覺得自己是個家教嚴格的姑娘。王大和李梅見面後,李梅對他產生了感情,王大雖然覺得李梅溫柔賢淑,但他的心被琳達占據。琳達和“哥哥”造訪王家,聲稱要和王大訂婚,被王先生拒絕,王大對此非常不滿,他表示自己已經成年,要自主選擇。
琳達的計畫奏效了,薩米十分嫉妒,於是決定從中破壞,以便自己得到琳達。他邀請王家到自己的夜總會看琳達的表演,王先生看到琳達賣弄風騷的舞蹈後更堅決的反對兒子的婚事。王大也難以接受琳達的真實身份,借酒消愁,他醉倒在街頭,他的好友——女裁縫海倫·趙(HelenChao)將他扶回自己家,照顧他,海倫一直暗戀王大,但是王大隻把她當普通朋友。
第二天,李梅把王先生的衣服送去給海倫修補,在屋子裡發現了王大的鞋,她誤以為兩人發生了關係,痛苦的離開。王大醒來,海倫再次向他含蓄的示愛,但王大仍然沒有反應,匆匆離開。
他回到家向父親承認錯誤並表示願意和溫婉賢惠的李梅結婚,而此時傷心的李梅將自己的婚約通報給唐人街族長理事會,以期儘快離開王家。儘管薩米向理事會表示自己計畫和心愛的琳達結婚,但理事會認為廢除婚約是對祖制的不敬,裁決薩米與李梅結婚。薩米只好安慰琳達,儘管自己被迫與他人結婚,但永遠愛琳達。
王大探望李梅,送給她一件結婚禮物,經過一翻波折,兩人意識自己深愛著對方,但為時已晚。次日薩米和李梅的婚禮在唐人街隆重舉行,眼看兩對情侶的幸福被斷送,李梅靈機一動,當中宣稱自己的非法移民身份,方家家長害怕受到法律訴訟牽連,聲稱結婚違法,取消婚禮。兩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曲目介紹
曲目Musicalnumbers
第一幕:序曲(Overture),你很美麗(YouAreBeautiful),一億個奇蹟(AHundredMillionMiracles),當女孩很享受(IEnjoyBeingaGirl),我將會喜歡這裡(IAmGoingtoLikeItHere),像個天神(LikeAGod),筷叉(ChopSuey),別嫁給我(Don'tMarryMe),大街(GrantAvenue),愛漸遠行(Love,LookAway),回述我的記憶(glidingThroughMyMemories),大街重複(GrantAvenueReprise)
第二幕:芭蕾(Ballet),愛漸遠行重複(Love,LookAwayReprise),另一代人(TheOtherGeneration),周日,甜蜜的周日(Sunday,SweetSunday),另一代人重複(TheOtherGenerationReprise),婚禮遊行(WeddingParade),尾聲(Finale)
創作背景
《花鼓戲》來自C.Y.Lee(黎錦揚)的同名小說,由OscarHammersteinII和JosephFields改寫成音樂劇,作曲RichardRodgers,作詞OscarHammersteinII。該劇於1958年12月1日在紐約的聖詹姆士劇場(St.JamesTheatre)開演,在紐約百老匯連演六百場不衰,後來又在1960年3月24日於倫敦的宮殿劇場(PalaceTheatre)。在1961年,又由環球銀幕公司拍成電影,其中,扮演琳達的就是著名華裔演員關南施(NancyKwan)。
2002年,在前《亞裔雜誌》(AMagzine)發行人楊致和成立的Factor公司的精心策劃下,《花鼓戲》在九月下旬重登紐約百老匯劇場的維珍尼亞劇院(VirginiaTheatre)。這一次的劇本由東尼獎得獎劇作家黃哲倫創新改寫,也首次採用全部亞裔的演員陣容,包括扮演《西貢小姐》揚名的菲律賓演員LeaSalonga擔任女主角,和曾在音樂劇《國王與我》(TheKingandI)中擔任主演的菲律賓籍演員JoseLiana扮演王大。該劇於2003年3月16日停止,但是已經有傳說要在北美開展巡迴演出。新劇的劇情和舊版略有不同,但是歌曲仍採用舊版。
獲得成就
1961年,《花鼓歌》被搬上了大銀幕,在全球受到熱烈的歡迎,黎錦揚也因此成為蜚聲世界文壇的小說家。在紐約和電影裡扮演美麗的是曾經在1958年以Sayonara(再見)一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日本演員MiyoshiUmeki。而扮演王大的JamesShigeta事實上是夏威夷人,他也是在迪斯尼的《花木蘭》英文版中為李將軍(李翔的父親)配音的人,同時,由具有一半歐洲血統、曾參加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華裔女星關家倩(NancyKwan)飾演琳達。這部電影獲得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彩色攝影和最佳音樂等五項奧斯卡的入圍,成為1962年全美十大最賣座電影之一。當全世界從《爵士歌手》、《42街》、《音樂之聲》、《雨中曲》和《七對佳偶》優美動人的歌舞電影中醒來,發現美國歌舞片有了新的替身—《花鼓歌》。從此,華裔美國音樂劇和歌舞電影的發言不再細微無聲,這是良好的開始,但不是最後。
雖然並不能算是Rodgers和Hammerstein合作的最成功的例子,《花鼓戲》的成就其實是不可忽視的。《花鼓戲》可是說是音樂喜劇的先驅,在當時題材嚴肅的音樂劇中獨樹一幟。而且,它也是屈指可數以中國人的生活為題材的音樂劇。
本片曾獲第34屆學院獎藝術指導(彩色)、攝影(彩色)、服裝設計(彩色)、編曲(音樂劇類)、錄音5項提名。
相關評價
雖然當年《花鼓歌》在百老匯連演六百場,讓投資者獲得很好的投資回報,但與羅傑斯與小哈姆斯坦其它的經典名作相比,只能說是小有收穫。如果說《俄克拉何馬》、《天上人間》、《南太平洋》、《國王與我》和《音樂之聲》可以被稱為“五大”,1947年《快版》(Allegro)、1953年《我與朱麗葉》(MeandJuleit)和1955年《管道之夢》(PipeDream)三部戲可以稱之為“三小”,那么,中國題材的《花鼓歌》(FlowerDrunSong)、音樂劇電影《博覽會良緣》(StateFair)和電視音樂劇《灰姑娘》(Cinderella)只能說是它們的中間產品,其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出在《花鼓歌》劇本身上,菲爾茲把角色設計得太過於近似一般西方人傳統中所認定的“中國人”典型,在短暫的新鮮感過去之後,大眾興趣頓減。當中國移民在美國社會逐漸躍登更重要的地位,那些失真的劇情設計也就難免引起非議,而隨著女性主義的抬頭,那些角色與歌詞的表現,更開始被認為是不合潮流的,因此,當羅傑斯與小哈姆斯坦的其它作品都陸續被舊劇再推,唯獨這齣戲足足被冰凍了44年,始終無人問津,直到第二代劇作家黃哲倫(DavidHenryHwang)出現,才帶來了轉機。
本劇作者
既然是屈指可數的以中國人為題材的音樂劇,在這裡就不能不多聊一下這部小說以及它的作者黎錦揚。
黎錦揚生於湖南,是著名語言學家黎錦熙三兄弟之一。他移民美國,在四十年代寫出了《花鼓戲》(FlowerDrumSong,也譯做“花鼓歌”或“花鼓曲”)。他是繼林語堂之後第二個用英文寫書的華裔作家。他的最有名的作品無疑就是這部《花鼓戲》,他也在《紐約客》(NEWYORKER)雜誌上發表短篇小說,多數描寫二戰末期滇緬一帶的風情,後來合成一集,叫《天之一角》。但是他也曾杜撰過一部名為《天讎》的反共小說,據說“其中一章描寫王光美被斗的慘狀,歷歷在目,著不覺渾身汗毛倒豎”,但是,其中的捕風捉影,刻意渲染的成分過多,只能算是政治工具,不能叫做文學。《花鼓戲》如何,本人不曾有幸讀過原著,拍成音樂劇後的故事想來是給改得面目全非,也不能作憑據,所以還得請讀過小說的看官聊一聊看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