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測量船海上測控技術概論》

1.1 1.3.1 1.1

圖書信息

書名:航天測量船海上測控技術概論
作 者:簡仕龍 
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1-1
ISBN:9787118059137
開本:16開
定價:39.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簡要地回顧了我國“遠望”號航天遠洋測量船隊的建設和發展歷程,以新一代航天測量船為背景,介紹了航天測量船執行各類太空飛行器海上測控任務的有關技術。
本書從航天測控和航天測量船入手,分析了“遠望”號測量船的總體性能和主要技術特點,簡要介紹了船栽無線電測量控制設備和試驗通信的有關技術,討論了船姿船位測量技術和測量船測控數據交換與處理,分析了測量船完成各類太空飛行器海上測控任務的測量工況設計方法,介紹了測量船外測、遙測數據的處理方法,介紹了航天測量船海上測控任務的組織管理和人才培養。
本書可以作為航天測控工程技術人員和科技管理人員的教材,也可以供航天領域其他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引言
1.2 飛彈航天系統工程
1.2.1 彈道飛彈試驗工程
1.2.2 航天系統工程
1.2.3 太空飛行器的測控
1.3 航天測量船的發展
1.3.1外國航天測量船
1.3.2 我國航天測量船
1.3.3 “遠望”號測量船的作用和特點
1.4 太空飛行器的飛行軌道與姿態
1.4.1 運載火箭飛行彈道
1.4.2 太空飛行器軌道
1.4.3 太空飛行器飛行姿態
第2章 “遠望”號航天測量船
................

試讀章節

第1章緒論
1.1引言
探索宇宙、開發太空是人類的偉大壯舉。自古以來,人類就嚮往美麗而又神秘的太空。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自古就有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人類的飛行始於中國的風箏和火箭。早在宋代,我國勞動人民就立用推進原理製成用於戰爭的“火箭”。明代有一個叫“萬戶”的人把47支火箭安裝在椅子背後,手持自製的兩個大風箏,自己坐在椅子上,然後命僕人按口令點燃火箭,火箭隨即噴出火焰。儘管飛行嘗試沒有成功,但“萬戶飛天”是人類最早的飛天試驗。
進入20世紀後,隨著科學和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在認識和探索宇宙的征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開拓了“空間”這一人類活動的新領域。人類研製的飛行器衝破了大氣層的阻礙,擺脫了地球引力的束縛,翱翔於廣闊的太空之間。1903年,俄國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在《利用噴氣裝置研究宇宙空間》一書中提出火箭是人類探索宇宙空間的基本工具,從理論上證明了利用多級火箭可以克服地球引力進入太空。他根據牛頓力學原理,推導出著名的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美國科學家戈達德提出了火箭運動的基本原理,1926年他製造的世界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試飛成功。1942年,德國火箭專家布勞恩主持研製和試驗的V2液體燃料火箭在試驗場發射成功,並用於實戰,這是世界上第一枚飛彈的原型,是現代運載火箭的前身。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為了適應冷戰時期軍事對抗的需要,美國、蘇聯加緊了飛彈和火箭的研究,飛彈的射程不斷延伸,命中精度不斷提高,發射方式、制導手段、打擊能力不斷完善。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