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 李白
詩詞正文
掛席凌蓬丘,觀濤憩樟樓。三山動逸興,五馬同遨遊。
天竺森在眼,松風颯驚秋。覽雲測變化,弄水窮清幽。
疊嶂隔遙海,當軒寫歸流。詩成傲雲月,佳趣滿吳洲。
注釋
⑴唐時,杭州隸江南東道。州有天竺寺,乃今之下天竺寺。《鹹淳臨安志》:下竺靈山寺,在錢塘縣西十七里。隋開皇十三年,僧真觀法師與道安禪師建,號南天竺寺。唐永泰中賜今額。《淳祐志》云:大凡靈竺之勝,周回數十里,而岩壑尤美,實聚於下天竺靈山寺。自飛來峰轉至寺後,岩洞皆嵌空玲瓏,瑩滑清潤,如虬龍瑞鳳,如層華吐萼,如皺縠疊浪,穿幽透深,不可名貌。林木皆自岩骨拔起,不土而生。傳言茲岩產玉,故腴潤能育焉。其間,唐宋遊人題名不可殫紀。《一統志》:下天竺寺,在杭州府城西十五里。晉鹹和中建,寺前後有飛來、蓮花諸峰,合澗、跳珠諸泉,夢謝、流杯、月桂諸亭,遊人多至其間。
⑵《十洲記》:蓬丘,蓬萊山也。
⑶《夢梁錄》:樟亭驛,即浙江亭也,在跨浦橋南江岸。《浙江通志》:樟亭,在錢塘縣舊治南五里,後改為浙江亭,今浙江驛其故址也。
⑷三山,謂蓬萊、方丈、瀛州三神山。
⑸五馬,古太守事。
⑹楊齊賢曰:自西湖入天竺寺路,夾道皆古松,其地名曰九里松。靈隱、天竺同在一處,皆由松門而進。
⑺顏延年詩:“振揖發吳洲。”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