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為鄰》

2010的高考語文考試已經落下帷幕,隨著高考作文題目的逐一公布,名師點評也成了學生心目中估分的導向標。而今年廣東的高考作文《與你為鄰》受到了不少的稱讚。

題目

2010年全國高考作文題目2010年全國高考作文題目

2010年廣東高考作為題目為《與你為鄰》,以下是其試卷要求: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你我為鄰,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鄰”無法迴避,卻可有所選擇。請你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感受,以《與你為鄰》為標題寫一篇文章。不少於800字。

點評

網路上的那句“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激發了許多人相同的感受,引起了人們對於一種很原始的感受的追憶,因此能產生情感共鳴。“與你為鄰”這個題目,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個“你”字,立刻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會引起他豐富的聯想,與之相關的不同的人物會立刻活躍在他們的思維之中,因此就會有很多可寫的角度了,而且極容易寫出真情實感,學生在寫的過程中,也會有一種身心愉悅的感受,對自己也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也完成了在作文的過程中的自我教育。
以下是專家對2010年廣東高考作文題———與你為鄰的精彩點評:
羊城晚報今早獨家邀請到多位專家學者,從多角度對今年的高考作文題進行點評。
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陳忠實:給考生提供了想像空間
尤其可讓那些有獨立見地的佼佼者表現出思想鋒芒
我說作文題出得相當好,好在什麼地方呢?
一方面,每個人都有“鄰居”,但如何選擇“鄰居”?題目允許這個“鄰居”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它從兩個層面,讓各自都有可以發揮的空間。每個人都不可能完全根據自己的願望選擇鄰居,如何面對這個現實,這就給所有考生提供了可以寫作的生活,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所以他都可以選擇。由於題目又給出了“無形”的條件,這就從“無形”的層面上給考生提供了想像的巨大空間,你可以局限在具體的生活中去作文,也可以脫離具體的生活去想像。從這兩個層面上來說,作文題都給所有考生提供了想像和真實描繪的可能。
第二方面,關鍵在選擇,擇鄰而處嘛。如何選擇鄰居,這是具體生活和想像空間的依據,通過個性化的表述,可以見出每個考生、作文者的獨立個性。因為大家都選擇鄰居,不同性格、經歷,以及不同境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對象,這就是個性化的表現,這就可以看出每一個考生的個性。所以我說這個作文題目出的好,尤其可以讓那些有獨立思考、獨立見地的佼佼者表現出思想鋒芒和個性特徵。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這個題目更像雜文題
可說的很多,彈性很大,但易陷入高考作文套路
這個題目不太像常見的議論文或記敘文題,而更像雜文題。好處是既可以講鄰里小事、友愛故事,也可以講國際間、全人類的大主題、大道理。可說的很多,彈性很大。
但這個題目也容易導致一些問題,比如中學生作文常犯的假、空問題。寫這個題目,最忌諱的是陷入高考作文的套路,比如一看到題目,可能很多人會想到奧運會、世博會等宏大主題,這些主題不會有錯,但容易寫得沒什麼意思,要寫好有難度。有的學生寫作文常常喜歡用大排比句,喜歡大段的引經據典,初看很令人興奮,但仔細想想卻空洞無物。
我認為,面對這樣的題目,考生最重要的是要寫出真情實感,把真誠作為基本出發點,打破中學生作文套路。我個人比較喜歡韓寒的文風,有話就說,無話就收,沒什麼套路,還可以按照古典的路子寫,寫出含蓄而深遠的意味。如果是這個題目,說小事比說大道理更讓我欣賞。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謝有順:考生容易找到切入點
但“相互依存”幾個字實屬多餘,限制了其他的可能
這次作文題目的意思是很好的,給了為文者較大的發揮空間。考生既可實寫生活斷面,也可思辨人生哲理,且各種問題都能找到切入點。過於刁鑽的作文題,只適合那些寫作能力強的學生;過於玄虛的作文題,又會讓很多學生摸不準用力點、空發感嘆———應該說,以往的作文命題中,常有這些傾向。
這次的“與你為鄰”,姿態比較低,易理解,也易激發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尤其是關於有形、無形及“無法迴避,卻可有所選擇”的點題,能大大拓展學生的思索空間,有望深化這一命題。但我也擔心這樣的題目容易使一些學生套用已有的作文準備,比如“與書為鄰”如何促人進步之類意思的作文就會泛濫。另外題目說明中“相互依存”幾個字實屬多餘,它會導致作文都寫成正面的角度,而限制了其他的可能。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李公明:框定相互依存易“撞車”
相鄰個體也可能是有鬥爭的矛盾的
今年這個高考作文題比較注重考生對生活的觀察,以及由此產生的個人真實情感,對於成長中的青少年,從人與人的倫理道德準則培養方面,引導他們思考個人與他人的關係,具有一定的社會學意義。
但是我有兩個疑慮:一是從審題而言,提示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這既為考生的寫作帶來廣闊空間,也容易造成一定的迷惑。部分考生可能因為考慮到很多人會實寫鄰里關係、人與人故事,轉而寫“無形的你”。可是這個“無形的你”到底所指何在?是一種職業?一個理想?還是什麼抽象的概念……考生不易把握,其中的轉折容易造成混亂。
另一方面,提示中確立了“相互依存”這個道德規範,這明顯具有社會學內容。容易引導學生用所謂正統、正確的倫理觀念來寫作,而忽略掉生活中更多複雜的感受。因為相鄰的兩個個體,不一定都是相互依存的,也可能是有鬥爭的、矛盾的。以“相互依存”來框定,大家容易都往一條路上走,“撞車”、雷同的現象或不可避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