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分身》作者:〔日〕東野圭吾著,王維幸譯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8-1
版次:1
頁數:336
字數:263000
印刷時間:2010-8-1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印次:1
ISBN:9787544247399
包裝:平裝
定價:¥28.00
編輯推薦
★東野圭吾作品中文版系列銷量突破120萬冊★東野圭吾當選日本“年度最受歡迎作家”
★“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排行榜年度10佳小說
★東野圭吾冬粉站“10大傑作”
★最純摯真切的愛最貪婪惡毒的欲望
★東野圭吾“私小說三部曲”第二部
★正如我愛著你一樣,假如你也愛著我,那么除了死亡,沒有什麼能讓我們分開。——《紅髮安妮》
內容簡介
分身:Doppelgänger,有如死神的不祥之身,據說詩人雪萊在湖畔遇到自己的分身後次日身亡,世傳凡目擊分身者數日內必死。這世間是否還有一個一模一樣的自己?
這世間是否有一個一模一樣的分身?
迄今為止的人生,難道僅僅是一場殘酷的騙局?
氏家鞠子,18歲,北海道人,母親於5年前離奇身亡。
小林雙葉,20歲,東京人,父不詳,母親突遭車禍去世。
兩名女子素不相識,卻長得一模一樣,且同樣身世詭異。她們不是雙胞胎,卻有著比雙胞胎更難拆解的共同命運……
《分身》為東野圭吾“私小說三部曲”之一,乃上佳之作。
天王作家以奇絕瑰麗的想像、對尖端科技的超前駕馭、對重重懸念的出色把握,以及直擊人心的情感表達,將兩位主角離奇跌宕的命運娓娓道來,細膩微妙處如工筆描畫,波瀾起伏時如潑墨雲煙,使人性中最美好的愛和最黑暗的貪婪在筆端恣意流淌,無不令人感慨良多,唏噓動容……
最後,只剩一個無邊的悲傷真相……
作者簡介
東野圭吾,日本著名作家。1985年,成名作《放學後》獲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開始專職寫作。1999年,《秘密》獲第52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此後《白夜行》、《單戀》、《信》、《幻夜》四度入圍直木獎;2006年,《嫌疑人X的獻身》史無前例地將第134屆直木獎、第6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以及當年度三大推理小說排行榜第1名一併收入囊中。2008年,《流星之絆》獲第43屆新風獎。2009年,《新參者》獲“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周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年度第1名。
早期作品多為精巧細緻的本格推理,隨著寫作功底浸潤日深,涉及領域也不斷延伸,對社會現象的剖析日漸精微。後期筆鋒越發老辣,文字鮮加雕琢,敘述簡練兇狠,情節跌宕詭異,故事架構幾至匪夷所思的地步,擅長從極不合理處寫出極合理的故事,功力之深令人瞠目駭然。
作者所獲獎:
1985年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
1999年第52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2006年第134屆直木獎
2006年第6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
2006年“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排行榜冠軍
2006年“周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排行榜冠軍
2006年“本格推理小說BEST10”排行榜冠軍
2008年第43屆新風獎
2009年“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排行榜冠軍
2009年“周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排行榜冠軍
目錄
鞠子之章一雙葉之章一
鞠子之章二
雙葉之章二
鞠子之章三
雙葉之章三
鞠子之章四
雙葉之章四
鞠子之章五
雙葉之章五
鞠子之章六
雙葉之章六
鞠子之章七
雙葉之章七
鞠子之章八
雙葉之章八
鞠子之章九
雙葉之章九
鞠子之章十
雙葉之章十
鞠子之章十一
雙葉之章十一
鞠子之章十二
雙葉之章十二
鞠子之章十三
雙葉之章十三
鞠子之章十四
雙葉之章十四
鞠子之章十五
媒體評論
因用起來很方便,我常常借用“推理小說”一詞來說明作品的屬性,但實際上我認為自己寫的是“娛樂小說”,即讓人在閱讀中得到樂趣的小說。——東野圭吾作者筆觸內斂卻不凡,構思絕妙,描繪出兩個女主人公追求真實之旅,也為侵犯神的領域的現代科學乃至現代文明敲響了警鐘。——細谷正充(評論家)
正如我愛著你一樣,假如你也愛著我,那么除了死亡,沒有什麼能讓我們分開。——《紅髮安妮》
故事從悲哀的疑點開始,劇情愈來愈懸疑,最終獲得救贖,看完只有痛快兩字可形容。——DOCTOR(日本網友)
試讀部分章節
鞠子之章一或許,我正遭到母親的厭棄吧。
這種感覺是在我升入國小高年級時產生的。
雖說是厭棄,我卻沒有像灰姑娘受繼母惡毒虐待般的經歷,也從未受過任何冷遇。毋寧說,在我的記憶里,母親的慈愛倒更多一些。
我家有三本相冊,裡面幾乎全是我一個人的照片。有一些是在學校拍的,或者是朋友拍的,但至少有九成出自父母之手。
第二本相冊的第三頁上,貼的是一家人去函館山時的照片。上面只有我和母親,那么按下相機快門的自然就是父親了。地點似乎是一個展望台。從背景中絢麗的紅葉不難推測,拍攝的時間大抵是十月中旬。
照片中的我四五歲的樣子,身穿帶風帽的上衣,瑟瑟地站著。母親則只拍了半身,雙手做出環抱著我的樣子。但不可思議的是,母親的視線並非正對鏡頭,而是有些偏右。後來,當我追問母親在看什麼時,她竟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這個嘛,當時媽媽看見稍遠的地方有一隻蜂子在飛。我怕它飛過來,哪裡還顧得上照相喲。”
怎么會有蜂子呢?父親表示懷疑,可母親仍堅持說有。我一點也不記得當時的情形了,大概是有吧。照片中母親做出的庇護動作便是證據。她不安的神情分明在訴說,她不是在擔心蜂子蜇到自己,而是擔心幼小的我。在眾多照片中,我對這一張最為中意,便是因為能夠回憶起這段小插曲。但如今,這本相冊已經不在了。
母親對我的愛總是細緻、自然而妥貼。只要在她身邊,我就不需要擔心任何事情。我還曾毫不懷疑地堅信,這種愛會永遠持續下去。
究竟從何時起,一抹陰影悄悄爬上了這份本該永恆的愛,我已經說不清楚了。因為我的日常生活並未出現任何變化。
只是,若一定要搜尋遙遠的記憶,倒勉強能搜出幾幕景象來——在孩子的眼裡,母親的確有些異常。吃飯的時候,不經意間一抬頭,經常會發現母親正呆呆地望著我出神。有時,母親會在梳妝檯前枯坐半天,一動也不動。當然,即使在這樣的時候,一旦發現我在注意她,她便會如往常一樣對我微笑起來,眼裡充滿慈愛。
其實,這一切根本不算什麼,但兒童的直覺讓我開始意識到,母親的態度中似乎蘊含著一種不祥之兆。並且隨著我的成長,這種不安日益顯著。
身為大學教授的父親熱心於研究,縱然在家,也多半躲在書房裡忙於工作。因而於我來說,父親似乎變得愈發難以接近。漸漸地,在我的眼裡,他與其說是一個父親,毋寧說更像一個管理者。我能感覺到父親其實也溺愛著我,可這並沒有使我忘卻對母親的不安。
到了五年級,模糊的感覺似乎變得稍稍具體而明朗了。母親是不是在有意躲避著我呢?從前,我經常跑進廚房,一面看著母親準備飯菜,一面訴說學校里發生的事情。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母親原本興致盎然的臉上逐漸流露出心不在焉。不只如此,她甚至還嫌我妨礙她做飯,將我趕到一邊。還有,星期天購物的時候,我一提出也要去,她便以“今天只是給你爸爸買東西,不好玩”之類的理由把我打發掉。這在以前絕不會有。
而最令我不安的,是母親已不再看著我的臉說話,即便正對著我,眼睛也總是游移在我身體之外的某個地方。
為什麼會這樣?曾經那么慈愛的母親為什麼會忽然間離我遠去?我無法想像。
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那是在五年級快要結束的時候。我就讀的國小每個期末都要舉行一種叫“親子懇談”的活動,班主任與學生及家長面談。那次活動結束後,母親和我與同班的小奈母女一起去喝咖啡。兩位母親閒談了一會兒,不知怎的,小奈的母親竟忽然說:
“鞠子到底長得像誰呢?比起母親來,還是更像父親吧?”
“是不像阿姨呢,”一旁的小奈也打量著我和母親的臉,說道,“眼睛不像,鼻子也一點不像。”
“或許吧。”我答道。
“不像我好啊,可千萬別像你的醜媽媽。”母親笑答道,可後來她竟莫名地撅起嘴,幾次三番地打量起我,最後,竟突兀地冒出這么一句:“是啊,的確一點都不像……”
我正是在這一瞬間發現了母親內心的秘密。當時,母親眼睛的深處沒有笑容,仿佛正看著一隻恐怖生物般的視線落在我身上。
母親變得不再慈愛,完全是因為我長得一點都不像她。這便是此時我得出的答案。為什麼長得不像就不行呢?對此我從未思考過。或許,我漠視了“人都喜歡長相酷似自己的孩子”這一自然法則。
的確,從沒有人說起過我們母女倆相像,但我也從未認真考慮過此事。
P1-3
……
讀者評論
大陸新經典在宣傳中把《變身》《分身》《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這三部作品並稱為“東野私小說三部曲”;而台灣的東野作品出版大戶——獨步出版社則把《宿命》《變身》《分身》合稱為東野的“醫學三部曲”,私以為後者的叫法更加貼切也更妥當。這三本書在發表時間上相互都比較接近,可以看做是東野作品風格發生改變的一條分水嶺。三部作品雖內容不盡相同,但都圍繞醫學問題而展開,通過故事反射出東野對待科學與人類之間關係的深刻思考。這本《分身》乍一看在人物設定以及故事結構上跟《宿命》有些類似:鞠子和雙葉,兩個生活在異地,彼此素不相識的女孩,就像兩條平行線般,似乎永遠也不會有所交集。然而她們倆卻長得一模一樣,且都有著謎一樣的身世。她們不是雙胞胎,卻有著比雙胞胎更難拆解的共同命運……“分身”是什麼?誰又是誰的“分身”?
與描寫仍略顯羞澀的《宿命》比起來,本作的結構脈絡顯得十分清晰,東野採取了他一向擅長的雙線敘述方法,雖然人物的視角不同,但都以第一人稱“我”來分別進行敘述,既給讀者帶來新奇的閱讀之感,又從總體的“分身”層面上將二人命運緊密的聯繫在一起。這種精巧的敘述法著實給本作增色不少。東野利用這種雙線的敘述手法,在二人尋找真相的過程中,一直吊足讀者的胃口,使懸念繼續保留到最後,在全書結局處又巧妙的將雙線合一,讓二人終於得見。東野對於本作最後一幕的描寫雖然著墨不多,但卻可謂神來之筆:姐妹二人甫一見面,又以吃檸檬這一細節戛然而止,使整個結尾十分具有畫面之美!本作的這個結局是我目前讀過的東野作品中最令我喜歡的結局之一。
關於本書所涉及到的醫學問題,其實東野在書名中就已經有所透露了,對於鞠子和雙葉的命運,相信大多數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也都會猜到大概。本書發表於1993年,在當時的條件下,東野對於書中相關高科技的闡述可以看作是加入了科幻的元素在裡面的。承接前兩部《宿命》《變身》中所討論的醫學問題,東野通過本作繼續向讀者們拋出了一個現實而冷峻的問題:在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情況下,如何繼續體現人類生命的價值、維護生命的尊嚴?
看完這本書,在對鞠子、雙葉二人的命運唏噓不已的同時,我心中也不禁感慨萬千:古往今來,有人天生就生在帝王、富貴之家,而有人卻天生貧困、天生為奴;有人天生聰穎,而有人卻天生殘疾……對於每個人來說,生命只有一次,也是無法選擇的。有時候,生命就像一齣悲劇,特別是在現代的社會,克隆、細胞移植、轉基因等各種高科技飛速發展,人類固有的倫理和道德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就像書中的鞠子和雙葉,她們因一場錯誤而誕生,她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她們生命的尊嚴怎樣去維護?以她們為代表,這一類被不負責任地、刻意製造出生命的人,他們又該如何為自己生的權利而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