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為什麼乾傻事》

《聰明人為什麼乾傻事》

“一本充滿機智和智慧的書,書中儘是風趣的故事和深刻的領悟。肖爾揭示了那些聰明人是怎樣陷入錯誤決斷的泥潭的。每個決策者的手邊都應該有一本《聰明人為什麼乾傻事》。”——詹姆斯·施恩,美國歷史學會名譽會長。而每當我們覺得別人的行為或是想法很愚蠢的時候,判斷的核心就是覺得某件事確實或應該「很明顯,怎麽可能會不知道?」同樣地,這種狀況也很可能在你我身上發生。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商業周刊》、《新聞周刊》、《出版人周刊》、《名利場》傾力推薦《聰明人為什麼乾傻事》企業、國家、個人躲不過的七個認知陷阱“一本充滿機智和智慧的書,書中儘是風趣的故事和深刻的領悟。肖爾揭示了那些聰明人是怎樣陷入錯誤決斷的泥潭的。每個決策者的手邊都應該有一本《聰明人為什麼乾傻事》。” ——詹姆斯·施恩,美國歷史學會名譽會長

內容簡介

為什麼我們總是目睹這樣的“傻事”發生:·為什麼發明交流電的不是愛迪生?·抗抑鬱藥物為什麼治不好抑鬱症?·校園槍殺案為什麼會一再出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什麼挽救不了亞洲經濟? ·為什麼“十二宮殺手案”至今為破?·美國人為什麼在伊拉克戰爭中如此狼狽?·“島國思想”為什麼拖累了IBM?因為我們看不到這樣的決策誤區和思維盲點:·暴露焦慮症——懼怕於人前示弱 ·成因混淆——迷惑於複雜事件的多種成因·平面視角——一維眼光看世界·萬靈藥主義——篤信一藥治百病·信息狂——信息強迫症·鏡像思維——以為對方都像我們一樣思考·墨守成規——拒絕接受日新月異的世界識破圍困企業、國家、個人的七個認知陷阱,“聰明人”不再做“傻事”。

作者簡介

克里·肖爾·牛津大學當代歷史學博士,在哈佛大學奧林戰略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美國海軍研究生院國家安全事務學的副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歐洲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在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任研究員時,也同時就職於國務院政策規劃司。·著作有《希特勒知道些什麼:納粹外交政策中的信息戰》和《恐怖大亨養成記:美國、伊斯蘭和歐洲的未來》。

目錄

引言為什麼發明交流電的人不是愛迪生第1章暴露焦慮症為什麼我們懼怕於人前示弱他完全可以想辦法先穩住大象,等它的主人回來,他也可以僅僅射傷它,讓它先無法動彈但喬治·奧威爾還是在圍觀的兩千多名緬甸民眾面前開了槍他打盡了兩支來復槍的子彈,最終那頭無辜的大象在痛苦掙扎中死去第2章成因混淆為什麼我們會被事件的多種成因所迷惑東方大陸上有一個叫波波的小男孩,他克制不住自己對火的好奇心,卻不巧點著了房子,燒死了爸爸養的豬由此,他發現了烤熟了的豬肉是多么美味沒多久,村子裡每家每戶都點著自家房屋,把家裡的豬烤熟,然後品嘗美味第3章平面視角為什麼我們總是用一維眼光看世界“四邊形”是平面王國的一員——那裡的人都是平面圖形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來到了線條王國,那裡的人都是一個個跳躍的點夢醒時,“球”告訴“四邊形”,除了長度寬度外,還有深度的存在世界是多維的存在第4章萬靈藥主義為什麼我們會篤信一藥能治百病我們來判斷一下這三句話是對是錯(1)知更鳥是一種鳥(2)雞是一種鳥(3)鴕鳥是一種鳥實驗結果顯示,人們總是立刻對(1)做出了反映,對(2)反應的時間稍微長了一點,判斷(3)所耗的時間最長為什麼知更鳥比鴕鳥更“像”鳥?第5章信息狂為什麼我們都患有信息強迫症世紀年代末出現的十二宮殺手案一直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懸案之一,這個冷血殺手至今仍逍遙法外十二宮殺手經常在不同部門執法許可權重疊的區域犯案,各部門要么無法彼此分享關鍵信息,要么為執法區域爭執而獨占信息,這給了殺手更多作案時間第6章鏡像思維為什麼我們認為對方都像我們一樣思考“男人一廂情願地期待女人能像男人那樣思考交流和做事女人則一廂情願地期待男人能像女人那樣感受溝通和回應我們都忘記了男人和女人原本就該是不同的”——約翰?格雷,《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第7章墨守成規為什麼我們拒絕接受日新月異的世界愛迪生相信直流電會主宰世界未來,他拒絕用交流電改造自己的發明所以,最終支撐起工業革命的是交流電之父特斯拉特斯拉的紳士世界觀認為自己的貢獻如此之大,定會有人全力贊助,因此放棄了巨額財富不想,最終在貧困潦倒中死去第8章伊拉克戰爭美國躲不過的個陷阱結語重塑思維與行為——向智慧進發

前言

如果說我們必須深入理解錯誤本身,那么現在正是這個時機。全球金融危機對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負面影響。即使冒著通貨膨脹和債台高築的風險,各國政府也不惜注入巨資進行救市。曾幾何時,汽車製造公司還是美國經濟實力的象徵,如今也都面臨著破產和資產國有化的黯淡前景;與此同時,驚人的巨額戰爭開支還在不斷蝕耗著美國的國力資源。中國會重蹈美國的覆轍嗎?中國會將舉辦奧運會的雄心壯志轉而追求經濟成長從而陷入與別國的無盡貿易爭端嗎?上海新興經濟的發展勢頭不可遏止,這會使其捲入華爾街的危機漩渦嗎?中國能從美國那裡學到什麼經驗教訓,以免自己也步上錯誤連連、自毀長城的道路呢?《聰明人為什麼乾傻事》一書在海外首次發行的是中文翻譯版,對此我並不感到訝異。中國社會向來具有前瞻性,一直在與時俱進。

精彩書摘

第1章暴露焦慮症為什麼我們懼怕於人前示弱普通警察接受的訓練課程可不包括調教大象,埃里克·布萊爾(EricBlair)英國小說家喬治·奧威爾的真名。《動物莊園》和《一九八四》為其傳世之作。——譯者注也不例外。20世紀20年代中期某一天的早上,當他在大英帝國的南緬甸殖民地服役時,布萊爾接到一個不尋常的報案。鎮上居民向他報告說,一隻用來幹活的大象掙脫了鎖鏈,正在街上橫衝直撞。手邊沒有合用的武器、多少還有點惶惑的布萊爾拿上自己的來復槍就出發了。不一會兒,在被撞壞了的小棚屋的路邊,他發現了那具被大象踩得面目全非的印度苦力的屍體。謹慎的布萊爾一面叫人回去拿威力更大的槍枝,一面繼續沿足跡追蹤下去。周圍的緬甸人一看到他攜槍前來,就以為他想要開槍結果了那個大傢伙,於是都圍上來一看究竟。布萊爾原本無意傷害大象,尤其是看到它還在田裡悠遊自在地吃草,很明顯它已經是於人畜無害了。但此時周圍已經聚集了兩千多名圍觀者,他們紛紛為布萊爾吶喊助威。從這些好事者的神情舉止上看,如果不開槍,他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傻瓜。布萊爾憑運氣瞄準了大象腦袋的位置,屏息凝神射出子彈。人群爆發出一陣驚呼,但是大象並沒有馬上倒下,只是它的姿態有所改變。突然間這隻大象變得衰老不堪,生命之源在它體內慢慢枯竭。布萊爾又開了一槍,步履蹣跚的大象還是保持著站姿。他只得再開一槍,大象終於轟然倒下,那魁偉的身軀重重地撞擊到地面,使大地也為之一震。但它還在掙扎,不願死去。大象痛苦的喘息聲粗厲刺耳。這聲音折磨著布萊爾,於是他把所有剩餘子彈都射入了它的心臟。鮮血從大象體內噴涌而出,但痛苦的喘息還在繼續。由於不忍心看大象再受苦,布萊爾又掏出原先那支稍小的來復槍,把裡邊的子彈也全打進了大象的喉嚨,絕望而迫切地想結束這一切。可惜這些微小的子彈也沒能奏效。最終,不願再目睹這一幕的布萊爾只好轉身離去。後來他得知,足足又耗了半小時這隻大象才終於死去。作為殖民地警察而不得不做和不得不看的一些事時常令布萊爾感到嫌惡。他描繪大象之死的這篇文字顯而易見是對帝國主義的諷喻。他寫道:“在臭氣熏天的緊鎖囚籠中擠做一團的悲慘囚徒,判了長期徒刑的罪犯那驚恐而慘灰的面龐,遭到竹片鞭笞的賤民那傷痕累累的臀部——所有這一切都將無法負荷的罪惡感加諸我身。”返回英國之後,他斷然退伍,並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投身文學創作。他以喬治·奧威爾(GeorgeOrwell)為筆名,寫出的作品總是以社會不公和獨裁統治為主題。在“射殺大象”中,奧威爾的確受到來自身邊緬甸民眾的壓力,但迫使他做出此舉的卻並非周圍這些人。實際上,當時奧威爾掉入了一個常見的認知陷阱:暴露焦慮症——懼怕於人前示弱。暴露焦慮症不僅僅是一種恐懼心理。這種焦慮症的患者認為如果行事不能堅定不移,則自身的社會地位也會遭到貶低。就奧威爾而言,如果不能果斷地殺死大象,那些緬甸人就不會尊重他的威信。事實上,有些緬甸人還可能因為他不開槍而認為他孱弱無能。不過當時他還是有其他選擇的。奧威爾可以設法關著大象,直到大象的主人回來。這位主人懂得如何調教大象,而且他只有幾小時的路程就能到達。如果大象又開始鬧事,奧威爾也可射傷它的腳,它受傷後就無法逃脫了。他也可以尋求當時近兩千名緬甸圍觀者的幫助,在找到新鎖鏈之前牢牢圍住大象。不難想像,機智的解決辦法更能贏得緬甸人對他的敬佩。暴露焦慮症的悲劇性就在於患者往往受之驅遣,運用過多強力以使自己顯得格外強大。不僅奧威爾本人十分後悔殺死大象,連他的英國同僚也覺得此舉造成極大浪費,畢竟當時在緬甸一頭大象抵得上一台有用的機械設備。奧威爾的決定不僅毫無必要地毀壞了一台值錢的“設備”,而且在他自己心中,也在不少緬甸人心中加深了這樣一種看法:僅僅因為懼怕於人前示弱,奧威爾就理智盡失、莽撞行事。奧威爾受暴露恐懼症影響的這段經歷極具個人色彩:他非常擔憂自己在所轄人群心目中的形象。但有時暴露焦慮症的患者會將人前示弱這種恐懼投射到整個國家身上。他們擔心母國如果無法以不容置疑的決心行事,其他國家就不會尊重該國的子民。如上述情況不幸發生了,他們便擔心盟友會背棄自己,而敵人也會蠢蠢欲動發起攻擊。他們想不出一個既體現克制也展示決心的創造性方案,只得藉助一種簡單但總是起到反作用的方法——殺戮無度。也許讀者會覺得這一病症只會妨害個人,不會損害一個國家的利益。但事實上,許多國家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也深受其害。請看以下兩個事例。前一個事例中,古希臘人險些因為暴露焦慮症而釀成大禍;而在後一個事例中,暴露焦慮症就給當代一些中東國家帶來了毀滅性的後果。雅典為什麼要屠城米提列涅公元前427年,一艘身負重大使命的船只從雅典城駛出。船員們此行目的地是一個名叫米提列涅的希臘島嶼,不久前島上居民曾起兵反抗雅典的統治但是失敗了。更糟的是,米提列涅人似乎還勾結了雅典最頑固的宿敵斯巴達。叛亂既已被鎮壓,雅典便派出一艘戰艦前往米提列涅收拾殘局。雅典士兵接到的命令清晰無誤——殺死所有米提列涅成年男子、把島上婦孺全數掠為奴隸——絕不放過任何一個米提列涅人。但這艘船剛駛出港口,一些雅典人又改變了主意。要是這一嚴酷命令並非明智之舉呢?是否該派出另一艘更快的船趕上前一艘並阻止這場大屠殺?此時有兩個人站了出來,就如何正確處理此事向雅典民眾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但是兩個人的觀點卻大相逕庭。“人之天性有一普遍法則,即人們總是鄙視善待自己的人,卻景仰那些寸步不讓的人。”此話出自克里埃涅圖斯之子克里昂(Cleon),他不遺餘力地勸說雅典人對自己的手下敗將不要存任何婦人之仁。“我們早該像現在對待餘下的烏合之眾那樣對待米提列涅人;否則他們就不會變得如此傲慢無禮。”克里昂甚至反對就此事進行辯論:“對敵人心生憐憫,因巧言令色而沾沾自喜、昏頭昏腦,處處聽從看似體面的主張,這是與帝國利益背道而馳的三件事。”克里昂認為,施行仁慈就是顯露弱勢,而本國若被他國視為軟弱只能招致更多的叛亂和攻擊。在他看來,國家被視為軟弱無異於該國權勢淪喪。“想想當時我們因米提列涅人叛亂而受攻擊的情形,回想起當時你多想拼盡一切奪回對他們的控制。現在正是秋後算賬的時候,緊要關頭千萬不能手軟,不要忘記曾懸於你頭頂的危難。”克里昂的策略很簡單:儘可能殘酷地懲罰米提列涅人,殺雞儆猴以威懾雅典的其他盟友,讓所有人知道叛亂的結局只有慘死。他堅持認為:“一旦雅典以外的人發現了你的軟弱,你就沒工夫與敵人作戰了,因為你將會忙於同自己的盟友作戰。”克里昂認為只有展示非凡的強勢才能阻止叛亂的再次出現。在他看來,與此同等重要的是,如不能盡全力對事態做出反應,就會使敵人以為雅典懦弱無能,從而誘引他們發動進攻。就像緬甸時期的奧威爾,克里昂也深陷同一認知陷阱。暴露焦慮症的典型症狀就是患者總是借暴力做出過激反應,但其後果往往又使他們比施行暴力前更缺乏安全感。如果克里昂結束演說後立即進行投票,雅典民眾的意見可能就會出現一邊倒。但是尤克瑞茨之子狄奧多圖斯(Diodotus)隨即走上了講壇。之前,克里昂聲稱沒有必要就其他任何觀點發表演說。他還堅稱,考慮任何反對意見不僅是浪費時間,更等同於對雅典城邦的背叛。因此,狄奧多圖斯的首要任務就是使聽眾了解明智的決斷絕不是草率做出的。“在我眼中,草率和憤怒是獲得明智決斷的兩個最大障礙,草率總是伴隨著愚蠢,而憤怒更是彰顯心智粗鄙、心胸狹窄。不論是誰,如若宣稱話語不能指導行動,那他要么是白痴,要么就是此事關乎他不可告人的私利。”狄奧多圖斯繼續迎頭痛擊克里昂的觀點。他並沒有情真詞切地代無辜的米提列涅人懇求雅典人的仁慈,而是大膽地運用詭辯,向雅典人證明“以仁待人”才是符合雅典的國家利益的。他反駁道:“克里昂的一個主要論點就是屠殺米提列涅人有益於在將來阻止其他城邦叛離雅典。但是你們難道看不出,一旦採用了克里昂的計策,每個心懷不軌的城邦在起事前都會進行更為周密的準備?而且既然投降不論早晚均遭屠戮,面對我們的圍攻他們也必然會鏖戰到最後一刻!”狄奧多圖斯的爭辯十分巧妙。屠殺米提列涅人並不一定能成為有效的威懾手段,除非雅典未來的敵人們在戰鬥的勇猛程度上完全一致。如果那些意圖叛逆的城邦國家在這一點上真的一致,那么克里昂才是正確的。對米提列涅人趕盡殺絕要么真能威懾其他國家,要么雅典戰士就不得不在戰場上消滅所有敵人。但是狄奧多圖斯認為反叛雅典的城邦並不是完全相同的。雖然有些城邦誓死抵抗雅典,但其他城邦還是可以說服爭取的;或用武力或用利誘,使之重新臣服雅典;還有一些城邦甚至會在關鍵時刻助雅典一臂之力。狄奧多圖斯還指出,即便是同一叛亂城邦中的民眾也未必同心同德——例如某些米提列涅人不僅未曾參與叛變,甚至還主動向雅典人繳械投降。他還辯稱,在某些場合,大部分米提列涅人在被說服後甚至會站到雅典人這一邊。克里昂的計策並未明確區分不同的城邦和城邦內不同的叛亂分子。對米提列涅人一律誅殺的策略恰恰為將來所有叛亂者勇往直前、死而後已提供了絕佳動力。為什麼不呢?一旦他們目睹了米提列涅人是如何慘遭屠戮的,就好似看到了自己反叛失敗的下場,他們也就不再有投降的理由。克里昂期許的順從並不會出現,正相反,叛亂者定會拚死?戰,以免身落雅典人之手。由此,雅典人逐漸明白克里昂之策意味著什麼。若採納他的策略,未來的戰爭必然歷時更為長久;且不論對於雅典還是雅典的敵人而言,人員和財產的損失必然更為慘重。約2500年後,2004年10月21日,在對伊萬·弗雷德里克(IvaFrederick)中士的審判現場,美國陸軍檢察官麥可·霍利(MichaelHolley)少校起身準備做結案陳詞。年輕的中士因涉嫌參與伊拉克阿布格萊布監獄虐囚事件而被送上軍事法庭。霍利少校的發言與幾千年前狄奧多圖斯的發言驚人地相似。他指出:不論對於戰勝還是戰敗一方,殘酷虐待階下囚的行為都是後患無窮的。“我想提醒在座諸位先生們,敵人和我們一樣也需振奮士氣方能作戰。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此次虐囚事件都給我們的敵人提供了凝聚人心的大好機會。我想請諸位考慮一下,將來也許還會有敵人向我軍投降——這也是我們最理想的作戰成果。我們也希望他們是因為懾服於我軍的強大戰鬥力而投降的。但如果一個戰犯——或更確切地說,一個敵人——相信自己被捕後必然遭受凌辱和非人待遇,那他為何不竭力抵抗到最後一口氣呢?在這種抵死抗爭中,他難道不會要了我方士兵的性命嗎?但如果他不戰而降,我們的士兵又怎會白白犧牲呢?和狄奧多圖斯一樣,霍利少校也認為以暴力行事往往事與願違、害人害己。如此行事只會讓個人或國家更危險,而不是更安全。很難說阿布格萊布監獄看守們是不是因為暴露焦慮症的驅使而虐待囚犯。但在調查案件之後,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Zimbardo)發現,看守們的工作環境確實令人十分頭疼。他們幾乎每天都會遭到來自附近建築物的冷槍偷襲,還得防範囚犯用私帶入獄的武器襲擊他們;而且看守們住的是腐臭不堪、鼠蟑肆虐的狹小房間,沒有衛生設施和沖水馬桶,電力供應時斷時續,食物供應也朝不保夕,還得忍受睡眠不足。在這種情況下,難免看守們會害怕囚犯們看輕他們。當然,看守們的虐囚行為背後有許多動因,暴露焦慮症也許只是其中之一。但是此種暴行不僅使看守們自己前程盡毀,更無形中危害了美國的國家安全。在對斯巴達人作戰的過程中,克里昂十分擔憂雅典會顯現弱勢,但他所擔憂的不是自身安危而是國家的安定和國際地位。他深信雅典任何軟弱的跡象都會誘使敵人們發動攻擊。這種擔憂使他做出過激反應,宣揚以暴制暴、屠戮米提列涅的叛亂者。狄奧多圖斯並沒有對所有叛亂者一概而論。他認為“叛亂者”們彼此之間也是千差萬別的。克里昂只是主觀臆斷所有叛亂者對於雅典的武力鎮壓都會做出同樣的反應,但是狄奧多圖斯卻能在叛亂者這一類別中做出更細緻的區分。狄奧多圖斯演說結束後,雅典人對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做了權衡考慮。投票結果十分接近,但最終還是狄奧多圖斯贏得了這場論戰。前一日,在好戰者的叫囂聲中,雅典人派出一艘戰船去血洗米提列涅;不過第二日,第二艘更快的船又被派去阻截前一艘船,以取消之前的屠殺令。在這一事例中,充滿真知灼見的辯論、審慎的建議、民主的方式和另一關鍵因素有效遏止了暴露焦慮症。這一關鍵因素——在同一類別事物中辨識其不同之處的思路——最終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克里昂之後千年,像暴露焦慮症這樣的認知陷阱始終在困擾著我們。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有所長進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