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影片改編自百老匯舞台劇《法拉格北站》,題材照例是喬治・克魯尼鍾愛的政治題材,劇情講述2004年美國總統大選時某候選人的媒體宣傳主管陷入種種政治陰謀的故事。影片在威尼斯公映後,有影評意見稱,影片結局並無太多懸念,純粹靠演員演技吸引觀眾,而導演並未在影片中建立自己的風格。
劇情
故事以克魯尼飾演的完美的民主黨政客邁克·莫里斯為核心,他天才、帥氣、野心勃勃,充滿領袖氣場,他向公眾保證他會誠實於自己所言。史蒂芬(瑞恩·高斯林飾)則是他競選班底中的媒體發言人,這個新兵的勢頭幾乎蓋過了競選班底中的老頭目保羅(菲利普·塞默·霍夫曼飾)。不過政治總會慢慢顯示出其自身的險惡。
史蒂芬與前來實習的大學生莫莉(埃文·蕾切爾·伍德飾)發生了一段戀情,卻不經意發現了莫里斯與她有過一夜情,而莫莉還懷上了孩子。隨後,史蒂芬與莫里斯對手的競選主管(保羅·吉亞瑪提飾)私下會面被曝出,他被迫辭職,而莫莉更是因此自殺……
拍攝
在當天影片發布會上,喬治・克魯尼不斷模仿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名言“CHANGE”引來笑聲連連,但談起籌備影片的艱辛,克魯尼開始大吐苦水。他表示,即使自己是大明星,但這次拍片也花費了他4年時間。雖然片子只花了200萬美元,但是為影片籌集拍攝資金非常不容易,克魯尼自己也覺得這並不是什麼小數目,所以一共由7個投資人來共同出資。而影片的拍攝過程也十分艱難。作為導演,克魯尼說,哪怕是自己要改一句台詞,也要和投資人談來談去。這部影片甚至中途一度停止了製作,不過很快他們又把這個計畫“撿”回來了。
花絮
有趣的是,克魯尼雖然在片中飾演一位總統候選人,但他本人在影片發布會上卻認為自己並沒有當真正的總統的命:“我已經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了。”隨後他又補充說:“我從來不想去影響別人的生活,所以,我沒興趣當什麼總統。我寧願在電影裡講講故事。故事不會給人帶來傷害。”
影評
喬治·克魯尼除了是位傑出的演員,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導演。他執導的本屆威尼斯電影節開幕影片《總統殺局》更讓我堅定了這個看法。作為一部政治驚悚片,喬治在電影中剝離了好萊塢其他政治驚悚片習慣的故事要素和敘事技巧,將電影敘述的焦點集中在政治本身。既沒有政府幕後黑手的陰謀論,也沒有權利爭鬥的血腥戰,一切的一切都聚焦在一個對政治充滿熱情的年輕政客史蒂芬(瑞恩·高德林扮演)的夢想如何在一場選舉遊戲中徹底破碎,最後又以其人之道反制其人之身的故事。
喬治·克魯尼的可貴之處在於在營造這個夢想破碎和報復的過程中用了反覆呼應的結構設定。如果以史蒂芬告訴政治導師兼好友保羅和對手會面的那個場景作為中線,電影幾乎所有場面都是呈現對稱效果。喬治·克魯尼非常刻意得將這種結構上的對稱暗喻政治遊戲在日常生活中的輪迴狀態。他毫不留情得揭示了美國政壇的這么一個現象,那就是,所有對政治充滿熱情民主滿懷夢想的年輕政客們進入政壇後的所有結局只有兩個,或被逼出局,或同流合污。而他們所呈現出來的就是所有民主都是一個虛假的表面,就像喬治·克魯尼扮演的候選人熱情洋溢得向選民們灌輸自己的政治見解,而事實上他們光鮮的表面背後隱藏著那些不為人知的齷齪和各種無法擺上桌面的交易妥協。
第一次看到如此純粹和如此簡單的政治驚悚片,這不僅僅在於喬治·克魯尼在結構上的巧妙設定,而且他將一個年輕政客的夢想破碎得如此徹底:他為之服務的政客讓他之後愛上的女人懷孕;他政治上的精神導師在最關鍵的時候出賣了他;他一直認為是好友的記者在背後捅刀;而當他遭遇被對立的兩個政治陣營拋棄時,連他心愛的女人也一死了之。《總統殺局》所營造的政治內幕是巔峰和低谷的兩個極端,但是就像史蒂芬在電影中所說的,這項他認為是自己全部生活的事業竟然只是別人遊戲中的棋子,他曾經相信的所有一切均在瞬間轟然倒塌。電影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他連床戲時還看著選舉的電視節目,這種全身心投入的激情很自然轉換成了孤注一擲的報復。電影最後的鏡頭聚焦於史蒂芬的臉部特寫
這個鏡頭讓人聯想起《教父》最後阿爾·帕仙奴在黃昏中落寞的身影。儘管在場景設定上兩者不存在著相似點,可是《總統殺局》終場鏡頭的定格卻有著相似的力量。在追逐政治名利的這場戰爭中,沒有贏家。
喬治日漸成熟的老道還在於即使在講述這個似乎並無太多懸念的故事時,依舊能夠憑藉著角色之間的互動營造出需要的效果。不得不承認,《總統殺局》集合了目前好萊塢頂級的演技派演員團隊,除了喬治·克魯尼自身扮演的角色在前後性格上表現上稍有瑕疵之外,大器晚成的菲利普·塞莫·霍夫曼和保羅·吉亞馬提,以及剛在今年坎城電影節中憑藉《亡命駕駛》的演出而備受影評人追捧的瑞恩·高德林支撐起了這個故事。今年憑藉著《亡命駕駛》和本片中的演出,這位演技派新秀很有可能在明年初的奧斯卡典禮上有所斬獲。
作為一個世界知名的好萊塢明星,喬治·克魯尼多年來毫不掩飾自己對世界政治的熱情和熱衷。當年歐巴馬參選總統時,他毫不猶豫得表示了自己對歐巴馬的支持。因為他認為歐巴馬能給積痼已久的美國政治帶來新的改革力量。如果說當年的喬治如電影中的史蒂芬一樣,對於民主輪換的政黨選舉還充滿熱情和希望,那么歐巴馬執政多年後喬治·克魯尼拍攝的這部電影,是不是導演藉機通過電影表達自己對於歐巴馬政府的不滿?或許未嘗不是。
不管導演的政治主張如何,難能可貴的是喬治·克魯尼讓我們對他的下一部作品再次充滿希望。從初執導演一職的《危險思想的自白》到《晚安,好運》再到《愛情達陣》,喬治·克魯尼似乎有種從參演其他導演的作品中吸取導演精華的特殊能力;就像他自己說的,《愛情達陣》從某種程度上收到了科恩兄弟導演的《逃獄三王》的影響,那么《總統殺局》在人物命運、音樂運用和驚悚程度的營造上又頗似托尼·吉爾羅伊的《麥可·克萊頓》。儘管有著吸收其他導演創作手法的痕跡,但是喬治克魯尼總是能夠讓別人銘記住他自己的電影作品,而向來沒有固定個人風格的導演手法或許也正是他最大的優點所在。
獲獎
2011年12月2日,《總統殺局》榮獲2011年美國國家評論會大獎國家評論年度十大佳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