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的“方言”》

1977年調入《山西文學》編輯部。 1988年轉為山西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 1998年12月當選為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網路時代的“方言” 特色及評論

這本演講文集基本上談的都是語言自覺的問題。因為字數的關係,也為了把問題表達得更清楚,在演講之外又加了一些還是談語言、談文體的文章。整理這本演講文集,也就有了一個清理自己的機會。如果從1988年那篇《現代派:一種刻骨的真實,而非一個正確的主義》算起,已經有了十四五年的時間。

網路時代的“方言”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像我這樣年齡和經歷的作家在大陸往往被稱為“知青作家”,而一些歷史著作中提到這一代人的時候往往又把我們稱為“紅衛兵”的一代。兩種不同的命名,分明給予了截然不同的情感和道義的褒貶。“知青”是愛苦愛難的一群無辜者,“紅衛兵”卻是一群無法無天的狂熱的破壞狂。如此,我們看到歷史被人記憶的時候有多么大的差別,有多少主觀的自我取捨。其實,千百萬上山下鄉的苦難的知青,也正是當初千百萬狂熱的紅衛後;……

網路時代的“方言” 本書目錄

小說家講壇總序
自序
生命的歌哭
留下的,留不下的
一個“人”的遭遇
比“世紀”更久遠的文學
網路時代的“方言”
文學的權力和等級
被克隆的眼睛
本來該有的自信
春色何必看鄰家
文體滄桑
“現代派”:一種刻骨的真實,而非一個正確的主義
誰的人類?
我們的可能
命定的敘述
另一種紀念碑
語言自覺的意義
從真實的語言處境出發
“白話”以後怎樣?
被簡化的語言
李銳創作年表

網路時代的“方言” 作者介紹

李銳,男,1950年9月生於北京,祖籍四川自貢。1966年畢業於北京楊閘中學。1969年1月到山西呂梁山區插隊落戶,先後做過六年農民、兩年半工人。1977年調入《山西文學》編輯部。先後擔任編輯部主任、副主編。1984年畢業於遼寧大學中文系函授部。1988年轉為山西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1998年12月當選為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1974年發表第一篇小說。迄今已發表各類作品百餘萬字。系列小說《厚土》為作者影響較大的作品,曾獲第八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第十二屆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出版有小說集:《丟失的長命鎖》、《紅房子》、《厚土》、《傳說之死》。長篇小說:《舊址》、《無風之樹》、《萬里無雲》、《銀城故事》。散文隨筆集:《拒絕合唱》、《不是因為自信》。另有《東嶽文庫・李銳卷》(八卷)。和外國作家的作品被翻譯成中文一樣,李銳的作品也曾先後被翻譯成瑞典文、英文、法文、日文、德文、荷蘭文等多種文字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