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簡介
《經濟與法》2003年2月10日開播,是一檔以“用案例說話,推進中國市場經濟規範進程”為宗旨的專業經濟法制欄目。以“經濟人士的 法律顧問”為自我形象定位。以“民營經濟人士以及所有對法律問題感興趣的經濟界人士”為目標觀眾。《經濟與法》絕不是普通的法制節目在經濟領域的自然延伸,而是從經濟界人士,尤其是民營經濟人士的切身需要出發,為這部分活躍階層量身打造的電視欄目。它關注中國經濟領域的矛盾和糾紛,涉及經濟的案件,成為選題的直接來源。《經濟與法》的選題,涉及高檔用品、時尚、經濟領域的產品和服務較多。強調“資訊色彩”、“理性精神”和“國際視野”三個支點。從客群分析來看,男、女比例相差不大,受教育程度及收入水平均呈現較高水平。欄目特點
值得一提的是,《經濟與法》與央視其他法制類欄目,不僅在欄目形態、觀眾定位、報導領域上有所區別,更重要的是,該欄目自誕生時起,就秉持著一種全新的製作理念。欄目組認為,《經濟與法》絕不是普通的法制節目在經濟領域的自然延伸,而是從經濟界人士,尤其是民營經濟人士的切身需要出發,為中國社會中這部分活躍階層量身打造的電視欄目。
在製作理念上,《經濟與法》強調“資訊色彩”、“理性精神”和“國際視野”三個支點。其中,“理性精神”是欄目的核心精神。在具體的節目製作中,《經濟與法》選取的案例將和所有法制類欄目一樣,具有衝突激烈、情節曲折、可視性強的特徵。但與此同時,《經濟與法》將不會一味地使用煽情的手段,而是在充分尊重原被告雙方話語權的基礎上,儘可能地使雙方的觀點、理由充分地呈現出來,用規則的力量,用論辯的魅力來打動觀眾。市場定位
《經濟與法》在法制的基礎上更具備“經濟”的特色,因為這兩個字使得它的題材上必須要有些避讓。《經濟與法》應該強調規則的力量,用規則來解決社會生活中的種種矛盾,用規則來打動觀眾。編導以“規則”為核心,構成節目理念,使《經濟與法》擁有一片獨有的、可拓展的生長空間。
“專業性較強”,“涉及社會經濟生活中的有關法律問題”,是《經濟與法》區別其他欄目的兩大特點。欄目題材不僅涉及公司經營活動中的一些經濟糾紛,而且還涉及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財產糾紛。
收視效果
2003年2月10日之前,《經濟與法》在晚上10:30左右播出,當時的客群大多是從商或者對經濟有濃厚興趣的人士,當時的數據是經常收看《經濟與法》的是一些35歲—45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士,以男性為主。
2003年2月10日,《經濟與法》調整到黃金時段,也就是晚上8:30播出,客群類別也相應有了一些變化,客群類型更加大眾了,從商界人士到家庭婦女,從中心城市到偏遠的農村都有許多觀眾在定期收看《經濟與法》。
2003年2月10日以後,《經濟與法》的收視率處於急速爬升的狀態,在很短的時間《經濟與法》的收視率在二套基本固定在前五名之列,是二套所有專題類節目的收視冠軍。
不足之處
1、《經濟與法》所選擇的案例還僅僅局限於已經有法院生效判決的案件,同時對於法院的生效判決基本採用肯定的立場。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這個欄目的活力與創新。2、《經濟與法》的節目都是已經有結論的案件,因此,在製作過程當中,還可以設計一些懸念,而這種懸念是考驗編導、記者的智慧,讓觀眾隨著案件的進展,逐步了解當事人雙方在哪些方面出現了問題,最後,通過法院的判決和法律專家的點評,將案例所涉及到的法律條文完整地展示在觀眾面前,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示。
節目對比
《今日說法》應當說是一個非常有影響的欄目,很多有名的案例是通過這個欄目而介紹給大家的。《今日說法》的特點是視角比較廣泛,題材比較多樣化,有些問題也並不完全是和法律專業技術,特別是訴訟解決方式直接相關。因此,可以說《今日說法》兼有法律和道德,以及新聞報導幾重屬性,所以一直擁有比較廣泛的觀眾群。
《經濟與法》的特點一是在於注重法律衝突的展示;二是注重法律知識的清晰;三是注重情節與故事的完整性。因此,對具有一定法律知識,或者比較關注法律問題的觀眾來講,看《經濟與法》比《今日說法》更過癮,更有收穫。但對於法律問題不太了解,對於訴訟紛爭的展示不感興趣的觀眾來講,看《今日說法》可能會輕鬆一些。
播出時間
經濟與法:CCTV-2: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
主持人
陳小雨,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出生於內蒙古。1990至今在中央電視台做節目主持人,曾主持《經濟半小時》和《地球故事》等欄目。走上工作崗位至今,從業18年,陳小雨從《經濟半小時》、《經濟信息聯播》、《金土地》、《地球故事》,到《藝術品投資》等眾多節目中親眼目睹了電視的迅速發展,親身經歷了CCTV2的演進,並伴隨CCTV2的發展而不斷成長、壯大。現任中央二套《經濟與法》主持人。姚雪松,1991年畢業於原華北電力學院機械系,曾在 黑龍江省 牡丹江人民廣播電台文藝部擔任節目主持人,現任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經濟與法》主持人。吳越,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出生於吉林長春,生日是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