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

作譯者:張樹興
ISBN號:978-7-121-08880-3
出版日期:2009-07
叢書名:
字數:570千字定價:¥32.00元
頁碼:356會員價:¥25.60元
開本:16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國家教育部關於普通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開設課程的要求,系統介紹了企業管理與決策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法律制度。本書共22章,分為5篇,包括:經濟法總論篇、經濟主體法律制度篇、經濟運行法律制度篇、經濟調控法律制度篇、經濟糾紛解決法律制度篇。本書全面系統地反映經濟法律制度的全貌,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操作性,全面闡述了經濟法的基本理論、經濟主體法律制度、經濟運行法律制度、經濟調控法律制度、經濟糾紛解決法律制度等問題。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經管類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法學等專業的經濟法課程的教學用書。
前 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逐步走向成熟,市場規則日趨完善,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法律制度對企業管理與決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企業經營管理者迫切需要了解企業的法律環境,熟悉主要經濟法律、法規的基本內容,學會有效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作為培養高素質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高校經濟管理專業,特別是高等院校的經濟、工商管理類專業,如何將企業管理與決策中急需了解和掌握的法律制度通過課堂傳授給學生,這是非常關鍵的事情。本書正是根據國家教育部關於普通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開設課程的要求,結合獨立學院學生學習的特點,系統介紹企業管理與決策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法律制度,以供經濟管理及工商管理專業本、專科學生使用。本書大綱及內容的組織,是根據我們在多年的經濟法課程講授中的一些體會以及借鑑了國內多部相關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編寫的。具體說,本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在內容取捨上,根據經濟管理、工商管理專業特點,只要是與企業有關的、企業管理者應當掌握和了解的重要經濟法律制度,我們就予以選用。
二、考慮到經濟管理、工商管理學生需要掌握法律知識深度,同時考慮加強教材的針對性,在介紹具體的經濟、民商法律、法規時,並非泛泛而論,而是抓住重點,主要圍繞權利、義務和責任加以闡述。
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培養學生運用法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書在兼顧理論性的基礎上,更著力於法律在實踐中的套用。書中每章開頭都附有案例分析,這些案例基本上都是從司法實踐中選取的典型案例,每章後配有案例簡析和思考題。
本書是由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為主編單位,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雲南大學滇池學院、雲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等為副主編單位,由昆明理工大學張樹興擔任主編,由雲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李艷、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楊得志、雲南大學滇池學院陳實擔任副主編。昆明理工大學張樹興老師對本書進行了統稿、修改、定稿,付出了大量心血。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並使用了法學界理論研究的成果,得到了有關方面的支持和幫助,特別是出版社章海濤先生的辛苦努力,成書之際,謹表深切謝意。
圖書目錄
第1章經濟法概述 21.1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 2
1.1.1“經濟法”詞義 2
1.1.2經濟法的產生條件和原因 3
1.1.3國外與國內經濟法的發展歷程 5
1.2經濟法的定義、特徵和調整對象 6
1.2.1經濟法的定義 6
1.2.2經濟法的特徵 7
1.2.3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7
1.3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8
1.4經濟法的體系和淵源 9
1.4.1經濟法體系 9
1.4.2經濟法的淵源 9
1.5經濟法的制定和實施 10
1.6經濟法與其他部門法的關係 11
1.6.1經濟法與民法的關係 11
1.6.2經濟法與行政法的關係 11
第2章經濟法律關係 13
2.1經濟法律關係的概念和特徵 13
2.1.1經濟法律關係的概念 13
2.1.2經濟法律關係的分類和特徵 14
2.2經濟法律關係的構成 14
2.2.1經濟法律關係的主體 15
2.2.2經濟法律關係的客體 15
2.2.3經濟法律關係的內容 16
2.2.4經濟法律關係三要素的關係 16
2.3經濟法律關係的產生、變更和終止 17
2.3.1經濟法律關係的產生、變更和終止的含義 17
2.3.2經濟法律關係的發生、變更
和消滅的條件 17
2.3.3法律事實 17
第二篇經濟主體法律制度
第3章公司法律制度 20
3.1公司法概述 21
3.1.1公司概述 21
3.1.2公司法概述 22
3.2有限責任公司 23
3.2.1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 23
3.2.2組織機構 24
3.2.3股權轉讓 26
3.3股份有限公司 27
3.3.1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 27
3.3.2組織機構 29
3.3.3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資格和義務 30
3.3.4救濟方式 31
3.4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和國有獨資公司 31
3.4.1一人有限責任公司 31
3.4.2國有獨資公司 32
3.5股份和債券的發行與轉讓 33
3.5.1股份的發行和轉讓 33
3.5.2債券的發行和轉讓 34
3.6公司的合併、分立及破產和清算 36
3.6.1公司的合併 36
3.6.2公司的分立 36
3.6.3公司的破產與清算 37
3.7違反公司法的法律責任 37
3.7.1概述 37
3.7.2內容 37
第4章合夥企業法律制度 41
4.1合夥企業法律制度概述 42
4.2普通合夥企業 43
4.2.1普通合夥企業的概念 43
4.2.2普通合夥企業的設立 43
4.2.3合夥企業財產 43
4.2.4合夥事務執行 44
4.2.5合夥企業與第三人的關係 44
4.2.6入伙與退夥 45
4.2.7特殊的普通合夥企業 46
4.3有限合夥企業 47
4.3.1有限合夥企業的概念及法律適用 47
4.3.2有限合夥企業設立的特殊規定 47
4.3.3有限合夥企業事務執行的特殊規定
4.3.4有限合夥企業財產出質與轉讓的特殊規定 48
4.3.5有限合伙人債務清償的特殊規定 48
4.3.6有限合夥企業入伙與退夥的特殊規定
4.3.7合伙人性質轉變的特殊規定 49
4.3.8合夥企業的解散和清算 49
第5章個人獨資企業法律制度 51
5.1個人獨資企業法概述 52
5.1.1個人獨資企業的概念及相關背景介紹
5.1.2我國個人獨資企業的法律特徵 52
5.1.3個人獨資企業與一人公司相比較 54
5.2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變更、解散及清算
5.2.1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 55
5.2.2個人獨資企業的變更 56
5.2.3個人獨資企業的解散 57
5.2.4個人獨資企業的清算 58
5.2.5清算的法律後果 59
5.2.6財產清償順序 59
5.3個人獨資企業的權利和義務 59
5.3.1企業本身的權利和義務 60
5.3.2企業投資人的權利和義務 60
5.4個人獨資企業的財產及法律責任 61
5.4.1個人獨資企業的財產 61
5.4.2個人獨資企業的法律責任 61
思考與練習5 64
第6章全民所有制企業法律制度 65
6.1全民所有制企業法概述 65
6.1.1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概念及特徵 65
6.1.2全民所有制企業法概述 66
6.2全民所有制企業的設立、變更和終止
6.2.1全民所有制企業的設立 66
6.2.2全民所有制企業的變更 66
6.2.3全民所有制企業的終止 67
6.3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權利和義務 68
6.3.1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權利 68
6.3.2全民所有制企業的義務 69
6.4全民所有制企業的內部管理制度 70
6.4.1全民所有制企業的廠長負責制 70
6.4.2全民所有制企業的職工代表大會 71
6.4.3企業的黨組織 71
6.4.4國有企業監事會 71
6.5違反全民所有制企業法法律責任 73
6.5.1企業的法律責任 73
6.5.2企業領導幹部違反企業法的法律責任
6.5.3政府有關部門領導幹部違反企業法的法律責任 74
第7章外商投資企業法律制度 75
7.1外商投資企業法概述 76
7.1.1外商投資企業的概述 76
7.1.2外商投資企業法的概念 77
7.1.3外商投資企業的投資方向 77
7.2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79
7.2.1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概況 79
7.2.2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設立
條件與程式 79
7.2.3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註冊資本、投資總額和出資 81
7.2.4合營企業的組織機構 83
7.2.5合營企業的權利義務 84
7.2.6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期限、終止和清算 85
7.3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86
7.3.1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的概況 86
7.3.2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的設立 86
7.3.3中外合作企業投資、合作條件 87
7.3.4中外合作企業的組織機構 88
7.3.5分配收益與外國合作者提前回收投資
7.3.6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的期限和解散 90
7.4外資企業法 90
7.4.1外資企業的設立 90
7.4.2組織形式與註冊資本 91
7.4.3出資方式與出資期限 92
7.4.4外資企業的期限、終止與清算 93
思考與練習7 94
第三篇經濟運行法律制度
第8章契約法律制度 96
8.1契約法概述 97
8.1.1契約的概念及特徵 97
8.1.2契約的分類 98
8.1.3契約法的基本原則 98
8.2契約的訂立 99
8.2.1契約訂立的程式 99
8.2.2契約的內容 100
8.2.3契約的形式及契約成立的時間、地點
8.2.4締約過失責任 101
8.3契約的效力 102
8.3.1契約的成立與生效 102
8.3.2契約有效的要件 102
8.3.3無效契約 103
8.3.4可變更、可撤銷契約 103
8.3.5效力待定契約 104
8.4契約的履行和擔保 104
8.4.1契約履行的規則 104
8.4.2契約履行中的抗辯權 105
8.4.3契約的保全 106
8.4.4契約的擔保 107
8.5契約的變更和轉讓 108
8.5.1契約的變更 108
8.5.2契約的轉讓 109
8.6契約的終止 110
8.6.1契約終止的概念 110
8.6.2契約終止的原因 110
8.7違約責任 111
8.7.1違約責任的概念及其歸責原則
8.7.2承擔違約責任的主要形式 111
8.7.3違約責任的免除 112
8.8契約的類型 112
8.8.1轉讓財產所有權的契約 112
8.8.2使用財產的契約 113
8.8.3完成工作的契約 114
8.8.4提供服務的契約 114
第9章勞動法律制度 117
9.1勞動法概述 117
9.1.1勞動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 117
9.1.2勞動法的淵源 118
9.1.3勞動法的內容 118
9.1.4勞動法的地位和作用 118
9.2勞動契約 119
9.2.1勞動契約的含義、作用和特徵
9.2.2勞動契約的訂立 120
9.2.3勞動契約的履行和變更 121
9.2.4勞動契約的解除和終止 121
9.2.5集體契約 122
9.2.6違反勞動契約的法律責任 123
9.3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和工資 123
9.3.1工作時間 123
9.3.2休息休假 123
9.3.3工資 124
9.4勞動安全衛生和勞動保護 124
9.4.1勞動安全衛生 124
9.4.2勞動保護 125
9.5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 126
9.5.1社會保險 126
9.5.2社會福利 128
9.6勞動爭議處理 128
9.6.1勞動爭議概念及特徵 128
9.6.2勞動爭議的分類 129
9.6.3勞動爭議的處理 130
9.7監督檢查和法律責任 131
9.7.1勞動監督檢查 131
9.7.2違反勞動法的法律責任 132
第10章競爭法律制度 134
10.1競爭法概述 135
10.1.1競爭 135
10.1.2競爭法概述 136
10.1.3競爭法的調整對象 136
10.2競爭法的基本原則 137
10.3競爭法的功能和地位 138
10.4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制度 139
10.4.1反不正當競爭法概述 139
10.4.2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概念 139
10.4.3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類型 140
10.4.4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監督檢查
10.5反壟斷法律制度 142
10.5.1反壟斷法概述 142
10.5.2壟斷概述 143
10.6違反競爭法法律責任 146
10.6.1違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法律責任
10.6.2違反反壟斷法的法律責任 147
第11章產品質量法律制度 150
11.1產品質量法概述 151
11.1.1產品和產品質量 151
11.1.2產品質量法的概念和特點 151
11.2產品質量的監督與管理 152
11.2.1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含義 152
11.2.2產品質量監督管理主體 152
11.2.3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制度 152
11.3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 155
11.3.1生產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
11.3.2銷售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
11.4產品質量侵權的損害賠償 156
11.5產品質量違法行為法律責任 157
11.5.1違反產品質量法的行政責任 157
11.5.2違反產品質量法的民事責任 157
11.5.3違反產品質量法的刑事責任 157
第12章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 160
12.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概述 161
12.1.1消費者 161
12.1.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62
12.2消費者的權利 163
12.2.1安全保障權 163
12.2.2知悉真情權 164
12.2.3自主選擇權 164
12.2.4公平交易權 165
12.2.5請求賠償權 166
12.2.6依法結社權 166
12.2.7獲取知識權 166
12.2.8維護尊嚴權 167
12.2.9監督權 167
12.3經營者的義務 167
12.3.1守法、守約義務 167
12.3.2保障安全義務 167
12.3.3提供真實信息義務 167
12.3.4標記經營資格義務 168
12.3.5出具貨物憑證和服務單據的義務
12.3.6質量擔保義務 168
12.3.7履行“三包”或者其他責任的義務
12.3.8公平交易義務 168
12.3.9不得侵犯人身自由的義務 169
12.3.10接受監督的義務 169
12.3.11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經營者的義務 169
12.4消費者權益保護糾紛爭議處理 169
12.4.1消費爭議的概述 169
12.4.2消費爭議的解決途徑 169
12.5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法律責任
12.5.1民事責任 170
12.5.2行政責任 171
12.5.3刑事責任 172
12.5.4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法律責任
思考與練習12 172
第13章票據和證券法律制度 173
13.1票據法概述 174
13.1.1票據概述 174
13.1.2票據法概述 175
13.1.3票據行為 175
13.1.4票據權利 176
13.1.5票據的偽造、變造、變更和塗銷
13.1.6票據抗辯 178
13.1.7匯票 178
13.1.8本票和支票 182
13.2證券法概述 182
13.2.1證券概述 182
13.2.2證券法概述 183
13.2.3證券市場主體 183
13.2.4證券的發行 186
13.2.5證券上市和交易 189
13.2.6信息披露制度與虛假陳述 191
13.2.7上市公司收購的法律規制 192
13.2.8上市交易不公正行為的法律規制
第14章智慧財產權法律制度 197
14.1智慧財產權法概述 197
14.1.1智慧財產權的概念及特徵 197
14.1.2智慧財產權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
14.2專利法 199
14.2.1專利、專利權、專利法的概念
14.2.2專利權的主體、客體和內容 199
14.2.3授予專利權的條件及特性 202
14.2.4專利申請和審批 203
14.2.5專利權的保護期限 205
14.2.6專利侵權行為及法律責任 205
14.3商標法 206
14.3.1商標的概述 206
14.3.2商標法概述 208
14.3.3註冊商標專用權的維護 211
14.4著作權法 212
14.4.1著作權概述 212
14.4.2著作權法 213
14.4.3著作權的主體、客體、內容 214
14.4.4鄰接權 217
14.4.5著作權的取得與期限 219
14.4.6著作權侵權法律責任 220
思考與練習14 221
第15章企業破產法律制度 222
15.1企業破產法概述 222
15.1.1企業破產的概念與特徵 222
15.1.2企業破產法的概念與特徵 223
15.1.3企業破產案件的申請與受理 224
15.2企業破產的重整、和解與清算 230
15.2.1重整 230
15.2.2和解 231
15.2.3破產宣告 232
15.2.4破產清算 233
15.2.5破產財產的分配和破產終結 234
15.3破產責任 235
思考與練習15 236
第四篇經濟調控法律制度
第16章預算法律制度 238
16.1預算法概述 239
16.2預算管理 241
16.2.1預算項目的管理 241
16.2.2預算體制的管理 242
16.2.3預算程式的管理 243
16.3違反預算法的法律責任 245
思考與練習16 246
第17章稅收法律制度 247
17.1稅法概述 248
17.1.1稅收的概述 248
17.1.2稅法概述 249
17.1.3我國現行稅種簡介 250
17.2稅收徵收管理法 267
17.2.1稅務管理 267
17.2.2稅款徵收 268
17.2.3稅務檢查 270
17.3違反稅收征管法法律責任 271
思考與練習17 272
第18章金融法律制度 273
18.1金融法律概述 273
18.2銀行法 275
18.2.1中國人民銀行法 275
18.2.2商業銀行法 280
18.2.3違反銀行法的法律責任 282
18.3信託法 283
18.3.1貿易信託法律關係 284
18.3.2金融信託法律關係 284
18.4融資租賃法 285
18.5外匯管理法律制度 286
思考與練習18 288
第19章會計、審計、統計法律制度
19.1會計法概述 290
19.1.1會計和會計法的概念 290
19.1.2《會計法》的適用範圍 290
19.1.3《會計法》確定的會計原則 291
19.1.4會計核算 291
19.1.5公司、企業會計核算的特別規定
19.1.6會計監督 293
19.1.7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294
19.1.8法律責任 295
19.2審計法概述 296
19.2.1審計監督制度 296
19.2.2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 299
19.2.3法律責任 300
19.3統計法概述 301
19.3.1統計法的概念及其歷史發展 301
19.3.2統計的功能、任務和原則 301
19.3.3統計調查計畫和統計制度 302
19.3.4統計資料的管理和公布 303
19.3.5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 304
19.3.6違反《統計法》的法律責任 304
思考與練習19 305
第20章國有資產管理法律制度 306
20.1國有資產管理法概述 306
20.1.1國有資產的概念、形成方式
及分類 306
20.1.2國有資產管理法 307
20.2國有資產評估和產權登記制度 308
20.2.1國有資產評估制度 308
20.2.2國有資產產權登記制度 309
20.3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制度 311
思考與練習20 313
第21章對外貿易法律制度 314
21.1對外貿易法概述 314
21.2對外貿易代理制度 316
21.3進出口商品與國際服務貿易管理制度
21.3.1貨物與技術進出口管理制度 319
21.3.2國際服務貿易管理制度 324
21.4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制度 325
21.4.1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律制度 325
21.4.2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律制度 327
思考與練習21 329
第五篇經濟糾紛解決法律制度
第22章經濟糾紛解決法律制度 332
22.1經濟仲裁概述 333
22.2經濟訴訟概述 336
思考與練習22 342序言/前言
前 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逐步走向成熟,市場規則日趨完善,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法律制度對企業管理與決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企業經營管理者迫切需要了解企業的法律環境,熟悉主要經濟法律、法規的基本內容,學會有效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作為培養高素質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高校經濟管理專業,特別是高等院校的經濟、工商管理類專業,如何將企業管理與決策中急需了解和掌握的法律制度通過課堂傳授給學生,這是非常關鍵的事情。本書正是根據國家教育部關於普通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開設課程的要求,結合獨立學院學生學習的特點,系統介紹企業管理與決策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法律制度,以供經濟管理及工商管理專業本、專科學生使用。本書大綱及內容的組織,是根據我們在多年的經濟法課程講授中的一些體會以及借鑑了國內多部相關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編寫的。具體說,本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在內容取捨上,根據經濟管理、工商管理專業特點,只要是與企業有關的、企業管理者應當掌握和了解的重要經濟法律制度,我們就予以選用。
二、考慮到經濟管理、工商管理學生需要掌握法律知識深度,同時考慮加強教材的針對性,在介紹具體的經濟、民商法律、法規時,並非泛泛而論,而是抓住重點,主要圍繞權利、義務和責任加以闡述。
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培養學生運用法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書在兼顧理論性的基礎上,更著力於法律在實踐中的套用。書中每章開頭都附有案例分析,這些案例基本上都是從司法實踐中選取的典型案例,每章後配有案例簡析和思考題。
本書是由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為主編單位,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雲南大學滇池學院、雲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等為副主編單位,由昆明理工大學張樹興擔任主編,由雲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李艷、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楊得志、雲南大學滇池學院陳實擔任副主編。昆明理工大學張樹興老師對本書進行了統稿、修改、定稿,付出了大量心血。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並使用了法學界理論研究的成果,得到了有關方面的支持和幫助,特別是出版社章海濤先生的辛苦努力,成書之際,謹表深切謝意。
參考文獻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