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的故事》

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和世界海交史上千年不衰的東方大港,就如同古代的長安是陸上絲綢之路最早的起點一樣,古代的番禺則是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始發港,明清時的廣州還是我國歷史上曾經惟一對外“獨口通商”的地方。 對具有世界意義的海上絲綢之路,不能僅僅理解為歷史上的文化交流上或對外貿易範圍上的海上絲綢之路,而要擴大認識的外延,從更廣的含義上去理解。 因此,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世界海交史上三千年不衰大港和中國對外開放第一港的品牌非常珍貴,要高度重視並更鮮明地亮出這一具有價值連城的品牌。

絲綢之路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舉世公認。以至於有一本英文啟蒙讀物就叫《絲綢之路的故事》。現在,世界上有數以億計受過教育的人們都知道“絲綢之路”這個名詞,研究和開發絲綢之路具有世界意義。

起源

在中國是獨一無二 在世界也實屬罕見

絲綢之路的起點在中國。絲綢之路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上留下的文化遺址分布在不同位置,與絲綢之路相關的文化遺產又非常豐富,根據陸上和海上的不同特徵,我認為,有必要將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上分散的珍貴遺產分別整合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這樣才能與絲綢之路這項偉大的世界性文化遺產相稱。

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和世界海交史上千年不衰的東方大港,就如同古代的長安是陸上絲綢之路最早的起點一樣,古代的番禺則是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始發港,明清時的廣州還是我國歷史上曾經惟一對外“獨口通商”的地方。而相對來說,有些古代貿易港雖曾顯赫一時,但到近代就一蹶不振了;有些近代崛起的沿海名城,在古代歷史上則默默無聞,確實只有南海之濱的廣州,自漢、唐、明、清延續到現在,上下兩千年,歷久不衰。這個歷史現象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

一口通商帶來畸形繁榮 落日輝煌引出無限感嘆

從康乾盛世的“落日輝煌”到漫漫長夜的悲劇時代,其重要原因就是中國的閉關自守、中國失去了海洋。1757年(乾隆22年),清政府宣布封閉閩海關、浙海關、江海關,僅保留粵海關,千方百計將洋船限制在廣州,而由當時的廣州十三行獨攬全國的對外貿易。直到鴉片戰爭前夕,中國絲、瓷、漆、茶等出口商品和外國的進口商品都會聚於此貿易。正如清代一位外國人所報導的:“中華帝國與西方列國的全部貿易都聚會於廣州。中國各地物產都運來此地,各省的商賈貨棧在此經營著很賺錢的買賣。”然而,透視當時廣州十三行對外國人的種種限制,我們卻可以看到當時全球變局在中國的惟一縮影,可以看到康乾盛世“落日輝煌”的典型寫照,但是更要看到當時中國社會的一潭死水和走向全面衰落的種種跡象,我們一定要牢記這個歷史教訓。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流,但世界上總有一些與和平不協調的支流或暗流,也有一些人總是在叫嚷所謂的“文明衝突論”,特別是“9·11”恐怖攻擊事件後出現的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為了促進世界和平與文化交流,為了反駁所謂的“文明衝突論”,我們還要深刻理解研究和開發海上絲綢之路的政治意義。海上絲綢之路象徵著文明和開放的中國與世界更緊密相連。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開放之路、強盛之路,而且更重要意義是對話之路、和平之路。

港以城立城以港興 活生標本就在眼前

透視歷史長河思考,為什麼廣州的對外貿易能長盛不衰,為什麼只有廣州城市的中心位置2000多年一直沒有改變?有人說是因為廣州古城選址的風水好,廣州“負山帶海”,“前有照、後有靠”,白雲山雄踞其北,珠江水穿流於南,從越秀山、中山紀念堂到海珠廣場的傳統中軸線貫通南北,山水相依,相輔相成;也有人說是政治上的原因,廣州距離京城比較遠,天高皇帝遠,管不到這裡,不像一些北方城市的中心常常因兵荒馬亂而變遷。其實,當我們翻開《廣州簡史》《廣州外貿史》 、《中國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遺址》等著述,考察南海神廟、懷聖寺光塔等眾多廣州的海上絲綢之路遺址,我們不僅可以仿佛看見,廣州港灣內檣帆林立、商船雲集與當時作為世界著名商業大港的繁榮景象,而且可以從中得到一個重要發現,這就是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關聯是廣州城長盛不衰的重要源泉。這不僅可以從廣州地區出土文物和大量的歷史典籍中加以考證,而且還可以從中華文明的源頭上找到其歷史淵源關係,如廣州是嶺南文化的集中地,嶺南文化具有“采中原之精粹,納四海之新風”的特點,而這正是中華文明博大精深體系中最具有海洋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具有世界意義的海上絲綢之路,不能僅僅理解為歷史上的文化交流上或對外貿易範圍上的海上絲綢之路,而要擴大認識的外延,從更廣的含義上去理解。把海上絲綢之路的品牌用在廣州未來發展上,我認為有這樣幾個好處:一是具有歷史繼承性,廣州需要重振海上絲綢之路雄風;二是具有鮮明代表性,別的城市很難作為研究和開發海上絲綢之路的代表;三是具有全面開放性,廣州要藉助海上絲綢之路品牌全面融入經濟國際化,應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機遇與挑戰。因此,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世界海交史上三千年不衰大港和中國對外開放第一港的品牌非常珍貴,要高度重視並更鮮明地亮出這一具有價值連城的品牌。

按照申報有關標準 抓緊準備申報材料

更重要的是,要按照申報有關遺址性文化遺產的標準,積極爭取把秦代造船工場遺址、光塔———懷聖寺、西來初地、清真先賢古墓、南海神廟、黃埔村古港等廣州的海上絲綢之路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按照申報有關非遺址性文化遺產的標準,積極爭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持,在課題研究的基礎上認真準備好非遺址性、綜合性的申報材料。爭取儘快完成所有申報材料,主要有中英文申報文本、圖紙、圖片、幻燈片錄像帶等,經過國內外專家審定後,在2003年正式提交給將在中國舉行的第27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全體會議審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