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概念和體系》

《結構概念和體系》

《結構概念和體系》構思新穎,敘述深入淺出。對建築師和結構工程師了解建築空間形式和結構性能之間的相互關係,進而在設計創造性地相互配合,提高設計方案的快速比較和選擇的能力都大有裨益。《結構概念和體系》可供建築、結構設計人員及大專院校建築學及結構專業學習參考。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本書為結構工程師和建築提供了深厚而又具獨特見解的基礎知識和工程實例。書中闡述了結構設計方案中的基本力學概念,特別介紹了用整體概念來規劃設計結構總體方案的方法;介紹了結構總體系和各分體系之間的力學關係,以及簡化近似的分析計算方法。

內容簡介

本書構思新穎,敘述深入淺出。對建築師和結構工程師了解建築空間形式和結構性能之間的相互關係,進而在設計創造性地相互配合,提高設計方案的快速比較和選擇的能力都大有裨益。
本書可供建築、結構設計人員及大專院校建築學及結構專業學習參考

結構概念和體系結構概念和體系

作者簡介

林同炎(美) (1912~2003),原名林同棪,西方常稱之為T.Y.Lin或Tung-yenLin。華裔美國工程專家,美國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教授,美國林同炎中國公司(LINTUNG-YENCHINA,INC.)董事長,美國林同炎國際顧問公司(T.Y.LININTERNATIONALINC.)名譽董事長。是預應力工程理論的研究者及最早實施者,被譽為“預應力先生”,現在全球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現代建築都採用了預應力技術。他是第一位亞裔美國工程院院士,同時也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林同炎(美)林同炎(美)

斯多台斯伯利(美) 暫無介紹

出版信息

作者:(美)林同炎,(美)斯多台斯伯利著高立人等譯
叢書名: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9-02-01

目錄

第1章 概述—建築設計中的結構
第1節 總論
第2節 建築設計的過程
第3節 結構教育的總本方法
第4節 結構和其他分體系
第5節 小結
第2章把方案階段的建築形式看作總結構體系
第1節 整體的假定
第2節 估算建築形式上的總作用力
第3節 高寬比與抗傾覆
第4節 建築物的承載力和鋼度
第5節 建築形式中的對稱與排對稱
第3章整體性及主要分析體系的相互關係
第1節 建築形式中結構作用的層次
第2節 把建築形式構想為實體結構
第3節 把建築形式看作空間結構
第4節 柱式和框架式空間結構
第4章房屋結構總體系的方案分析
第1節 把空間組成的部件作為主要結構分體系
第2節 總體系分析的整體與局部問題
第3節 單層開敞空間建築
例4-1
第4節 兩層停車庫
例4-2
第5節 12層辦公樓
例4-3
第6節 15層公寓的巨型結構
例4-4
第5章結構荷載與結構反應
第1節 概述
第2節 恆載
第3節 活荷載
第4節 風荷載
第5節 地震作用
第6節 結構內部和外部的伸縮變形
第7節 結構反應
第8節 建築規範、結構性能和承載力
第6章水平分體系的整體設計
第1節 概述
第2節 水平分體系的整體結構性能
第3節 平板體系
例6-1:預應力混凝土平板
第4節 板-梁體系
例6-2A
例6-2B
第5節 主-次梁體系
例6-3
第6節 雙向密肋體
例6-4:雙向密肋體系
第7節 空間桁架體系
例6-5:空間鋼桁架體系
第7章豎向分體系
第1節 概述
第2節 牆體系
例7-1:剪力牆設計
例7-2:桁架式剪力牆設計
第3節 井筒
例7-3:筒結構分體系設計
第4節 豎向荷載作用下的框架結構分體系
第5節 水平荷載作用下的框架結構分析系
例7-4:框架分析
第6節 豎向構件的近似側向變形
例7-5:側向變形
第8章直線型水平構件
第1節 構件的截面形狀與大小
第2節 彎矩圖
第3節 內力抵抗矩
第4節 容許應力和極限應力設計
第5節 撓度
第6節 預加應力與荷載平衡的預應力混凝土設計
例8-1
例8-2
例8-3
……
第9章直線型豎向構件
第10章高層建築
第11章拱、懸索和薄殼結構體系
第12章基礎
第13章施工
第14章房屋結構的造價
參考文獻(精選部分)
附錄
計量單位換算係數表

精彩書摘

第1節總論
由於現代技術的發展,建築設計人員和工程結構設計人員的能力發揮是相互關聯的,建築物應是建築師和工程師創造性合作的產物。但是這種合作常常是困難的。與大多數產品不同,建築要表現空間形式,同時它又被感受為一種總體環境。設計任務既是綜合的,又是具體的,它既有形,又無形,這使事物變得複雜了。
為創造一個有效的建築物,設計人員必須處理空間形式表現與三種相互有關聯的功能需求:與使用活動有關的、物質的和象徵性的需求(圖1-1)。對設計者的要求是要將一個建築物的多種性能組織在一起,以滿足這些要求,而且應該是最最佳化的集合。
與使用活動有關的需求是所謂運行性能,它來自人類在一個受控環境中進行活動的需求。對於一個給定的工程項目和場地,相互有關的許多活動空間必須按照活動內容、場地範圍、相互關係、環境氣候和服務設施等特定要求進行組織。當然,如果孤立地看,也可以說有一些物質的需求,可看作是基本的自然的構成。也就是說,設計者必須研究能源提供、機械設備、結構和施工等內容。但是,要成為建築的一部分,這些物質需求也應放在組織活動空間相互關係的總體方案中加以考慮。
此外,當設計人員按總體環境設計一個空間形式方案的運行和構造性質時,他們還必須考慮未來使用者在象徵性方面的需求。這很重要,因為使用者將感受這個已建成的環境並生活在其中。對使用者來說,建築物是他們生活環境的象徵,是社會對他們的態度以及對房主的社會和審美價值尊重程度的象徵。建築設計人員必須負責,且保證把所有那些價值表現溶入他的整個設計方案中。事實上,所有建築項目最基本的要求是給人們提供一個有某種追求的活動場所,它應當是鼓舞人心的,而不是其他,更不能是令人產生消極情緒的。
對於建築師,上述需求表現為一系列相互有關的設計問題,這些問題必須綜合地加以處理。因此,通常建築師的設計思想著眼於總體,而不是個別因素,在設計的早期階段尤其如此,因為這時建築師必須構思一個總體的空間形式,目標是保證活動功能、物質的及象徵性要求的協調一致。然後他們才用這種全盤考慮的形象來指導以後的工作和合作的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