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屋騎士》

《紅屋騎士》

《紅屋騎士》,小說,法國作家大仲馬著。

基本信息

簡介

《紅屋騎士》紅屋騎士

《紅屋騎士》也是大仲馬N多“三部曲”中的組成者——它是第三本,第一二本分別是《巴爾薩莫男爵》《王后的項鍊》

《紅屋騎士》是除《瑪爾戈王后》外又一部描寫亂世中的友誼的歷史小說。只不過這個亂世,比查理九世的時期還要陰慘,主人公也逃不掉悲慘的命運。然而即使在黑暗的時代,人的心中也有真、善、美,有愛。也許友誼並不能像陽光一樣照亮陰霾,但是它正如蒼穹中永不泯滅的星辰,一顆一顆閃耀著綴滿夜空,給黑暗的世界帶來些許光亮。

評析

《紅屋騎士》真正的主角不是紅屋騎士,而是是穆里斯·林德,法國大革命中的革命黨人。而本書的主線是他和保皇黨人讓維也芙的愛情。像作者筆下大多數愛情一樣,他們的愛情也是悲慘地收尾,英雄被美人一步一步拽向深淵。不過穆里斯和讓維也芙的愛情沒有像蠟燭一樣熄滅,而是陪伴他們一同走向死亡。或者說,正是愛情導致他們的死。
本書中的另一對愛人是紅屋騎士和王后瑪麗·安托馬內特。王后被囚等待審判。其間,紅屋騎士多次策劃救出王后,可惜沒有成功。紅屋騎士和王后僅僅見過幾次面,但是他已經愛瑪麗·安托馬內特愛得不惜一切了。王后被處決的那一刻,紅屋騎士自殺殉情。這一章寫得很壯麗,很令人心碎。
不過我覺得全書最動人心弦的還是羅蘭和穆里斯的友誼。他們的友誼不是主線,但是幾乎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力。羅蘭眼看自己的朋友被保皇黨的讓維也芙迷住,越陷越深,卻無法使穆里斯放棄愛情。他不願意和穆里斯“劃清界限”,總是在他身邊。當穆里斯背叛革命黨人,在著火的房子裡尋找讓維也芙的時候,羅蘭緊跟在他後面,“即使是要到地獄裡去”。穆里斯背叛了他們的革命黨,但是羅蘭絕對不背叛他的朋友穆里斯。我都心疼羅蘭。在穆里斯心裡,愛情至上,友誼還差得遠;可是在羅蘭心裡,愛情跟友誼比起來簡直一錢不值。在結尾,讓維也芙被判死刑,穆里斯為了陪伴她也上了斷頭台,而羅蘭為了陪伴他,和他們在一起。
最後幾章寫得很像《瑪爾戈王后》的結尾。我覺得穆里斯和拉莫爾很像,溫柔多情,頭腦被愛情攪得有點糊塗;羅蘭則是像極了科科納,幽默風趣,當朋友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羅蘭的那些四行詩總讓我想起科科納的俏皮話。不過《紅屋騎士》可比《瑪爾戈王后》慘多了。科科納和拉莫爾死後至少還有瑪爾戈王后和埃昂立特夫人懷念;羅蘭、穆里斯和讓維也芙上的生命結束之後,恐怕除了讀者,沒有誰會在乎、銘記。其他許許多多死者恐怕也是如此。這也正是法國大革命殘酷的地方。一場革命逐漸演化成一場屠殺。
大仲馬寫歷史小說,經常把歷史“降華”成小說。假如他寫這本書時沒有改編歷史的話,那我們不難看出法國大革命時期,支持大多數人革命的並不是愛國熱情,而是嗜血的興奮,和對未來的迷茫與恐慌。

作者

大仲馬大仲馬

大仲馬,法國作家。1802年7月24日生於巴黎附近的維萊科特雷縣城。其父是18世紀末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著名將領。他繼承父志,曾參加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復辟王朝的戰鬥。主要靠自學成才,1829年以浪漫主義歷史劇《亨利第三及其宮廷》一舉成名。話劇以16世紀宗教戰爭為背影,反映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陰謀傾軋,藉以影射復辟王朝的現實,在法蘭西喜劇院上演獲極大成功,給偽古典主義戲劇一次猛烈的衝擊。繼而上演的《克里斯蒂娜》(1830)和《安東尼》(1831)等劇作,皆轟動一時。

大仲馬作品

亞歷山大·仲馬,稱大仲馬,法國19世紀積極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自學成才,一生寫的各種著作達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大仲馬信守共和政見,反對君主專政。由於他是黑白混血人的身份,其一生都受種族主義的困擾。 2002年,大仲馬去世132年後終於移入了法國先賢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