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濤 楊鳳鵬主編
【叢書名】 其他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書號】 7302052298
【出版日期】 2002 年9月
【開本】 16開
【頁碼】 532
【版次】1-1
【所屬分類】 計算機 >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工程計算 > ANSYS
【定價】43.00
內容簡介
本書由淺入深地介紹了ANSYS 5.7軟體的基本使用方法;對於在有限元分析中常用的有限元單元,如桿單元、梁單元、板單元和實體單元等各種單元的單元特性做了詳細的介紹;而且對於使用ANSYS進行有限元分析過程中常用的高級分析方法,如非線性分析、諧振分析、模態分析、接觸分析等都做了系統的介紹;本書還針對ANSYS強大的程式語言APDL做了初步闡述,對這方面有興趣的讀者通過閱讀這部分內容可以對這種程式語言有初步的整體認識。通過閱讀本書一定可以讓讀者對ANSYS的強大功能有充分的了解,並且熟練地掌握它。
本書適用於ANSYS軟體的初學者,以及有初步使用經驗的技術人員;可作為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學習材料;對於教師和工程師來說,也不失為一本十分有價值的參考書。
目錄介紹
第一篇 基礎篇
第1章 緒論
1.1 數值模擬技術的套用
1.1.1 有限元法的起源
1.1.2 有限元常用術語
1.2 ANSYS簡介
1.2.1 ANSYS發展過程
1.2.2 ANSYS使用環境
1.2.3 ANSYS軟體的功能
第2章 ANSYS 5.7基本操作
2.1 ANSYS啟動
2.1.1 ANSYS的使用簡述
2.1.2 ANSYS的啟動
2.1.3 ANSYS的用戶界面
2.2 典型的ANSYS分析過程
2.2.1 完成典型的ANSYS分析
2.2.2 建立模型
2.2.3 載入和求解
2.2.4 檢查分析結果
2.3 一個ANSYS程式的例子
2.3.1 具體實例介紹
2.3.2 分析計算過程
第3章 Utility Menu平台
3.1 Utility Menu平台簡介
3.2 檔案File
3.3 選擇Select
>3.4 列表List
3.5 繪圖Plot
3.6 繪圖控制PlotCtrls
3.7 工作平面的設定
3.8 幫助選單Help
第4章 ANSYS前處理
4.1 定義單元類型的流程
4.1.1 有限單元法
4.1.2 關於單元類型的說明
4.1.3 定義單元類型
4.2 定義材料屬性的流程
4.2.1 關於材料屬性的說明
4.2.2 定義材料屬性的流程
4.3 建立幾何模型的流程
4.3.1 概述
4.3.2 建模流程
4.4 定義單元類型
4.5 設定實常數
4.6 定義材料模型
4.6.1 材料屬性
4.6.2 結構分析材料模型庫
4.7 建立幾何模型
4.7.1 創建關鍵點
4.7.2 創建線
4.7.3 創建面積
4.7.4 創建體積
4.7.5 創建節點
4.7.6 創建單元
4.8 ANSYS的坐標系
第5章 載入與求解
5.1 格線劃分
5.1.1 概述
5.1.2 MeshTool選項
5.1.3 Meshing選單
5.2 各種載荷的施加
5.2.1 載荷概述
5.2.2 施加DOF約束
5.2.3 施加對稱或者反對稱邊界條件
5.2.4 施加耦合自由度約束
5.2.5 施加其他DOF約束
5.2.6 施加力(集中載荷 )
5.2.7 施加表面載荷
5.2.8 施加體積載荷
5.2.9 施加慣性力載荷
5.2.10 施加耦合場載荷
5.2.11 重新設定載荷
5.2.12 按比例放大、縮小載荷
5.2.13 轉換載荷
5.3 載荷選項的使用
5.3.1 幾個關於載荷選項的術語
5.3.2 通用選項
5.3.3 非線性選項
5.3.4 動力學選項
5.3.5 輸出控制選項
5.4 求解器的選擇
5.4.1 求解方程的計算方法
5.4.2 選擇求解器
5.4.3 求解方式
第6章 ANSYS的後處理
6.1 後處理概述
6.1.1 通用後處理模組POST1
6.1.2 時間歷程回響後處理模組POST26
6.2 通用後處理器
6.2.1 讀入結果檔案
6.2.2 結果的圖形顯示
6.2.3 結果的列表顯示
6.2.4 結果的查詢
6.2.5 節點力的計算
6.2.6 單元表的創建及使用
6.2.7 路徑的創建及使用 6
.2.8 載荷工況
6.2.9 子模型
6.2.10 通用後處理器的其他一些GUI方式
6.3 時間歷程後處理器
6.3.1 時間歷程後處理器的設定
6.3.2 定義變數
6.3.3 存儲變數
6.3.4 列表顯示結果</font><br
>6.3.5 圖形顯示結果
6.3.6 生成回響譜
6.3.7 時間歷程後處理器的一些其他GUI方式
6.4 ANSYS程式舉例
6.4.1 問題描述
6.4.2 分析過程
第7章 土木工程中常用單元介紹
7.1 ANSYS單元介紹
7.2 桿單元
7.2.1 LINK1 2-D Spar單元
7.2.2 LINK8 3-D Spar單元
7.2.3 LINK10 Tension-only or Compression-only Spar單元
7.3 梁單元
7.3.1 BEAM 32-D Elastic Beam單元
7.3.2 BEAM 43-D Elastic Beam單元
7.4 板殼單元
7.4.1 PLANE42 2-D Structural Solid單元
7.4.2 SHELL51 Axisymmetric Structural Shell單元
7.5 實體單元和質量單元
7.5.1 SOLID45 3-D Structural Solid單元
7.5.2 MASS21 Structural Mass單元
7.6 3-D空間桁架的分析
第二篇 實用篇
第8章 結構靜力分析
8.1 結構靜力分析簡介
8.1.1 結構分析概況
8.1.2 結構靜力分析簡述
8.2 結構線性分析的基本步驟
8.3 靜力分析實例
8.3.1 問題的描述
8.3.2 問題的分析(GUI)
第9章 非線性結構分析
9.1 非線性分析的基本過程,
9.1.1 結構非線性的基本概念
9.1.2 非線性分析步驟綜述
9.1.3 非線性靜態實例分析
9.2 幾何非線性
9.2.1 大應變分析
9.2.2 大應變分析實例
9.2.3 屈曲分析
9.2.4 屈曲分析的具體實例
9.3 材料非線性
9.3.1 彈塑性分析
9.3.2 塑性分析實例
9.4 狀態非線性(接觸分析)
9.4.1 一般的接觸分類
9.4.2 面-面的接觸分析
9.4.3 點-面的接觸分析
9.4.4 點-點的接觸分析
9.4.5 接觸分析實例
第10章 ANSYS動力學分析
10.1 模態分析
10.1.1 模態分析簡述
10.1.2 模態分析步驟
10.1.3 模態分析實例
10.2 諧回響分析
10.2.1 諧回響分析簡述
10.2.2 諧回響分析的基本步驟
10.2.3 諧回響分析實例
10.3 瞬態動力學分析
10.3.1 瞬態動力學分析簡介
10.3.2 瞬態動力學分析步驟
10.3.3 瞬態動力學分析實例
10.4 譜分析
10.4.1 譜分析簡述
10.4.2 單點回響譜分析步驟
10.4.3 譜分析的簡例
第11章 ANSYS熱分析 1
1.1 熱分析的理論基礎
11.1.1 熱分析簡介
11.1.2 傳熱學經典理論知識
11.1.3 熱分析的符號單位和常用單元
11.1.4 熱分析的分類
11.1.5 熱分析誤差估計
11.2 穩態傳熱分析
11.2.1 穩態傳熱的定義
11.2.2 穩態熱分析的基本過程
11.2.3 關於穩態熱分析的兩個實例
11.3 瞬態傳熱分析
11.3.1 瞬態傳熱分析的定義
11.3.2 ANSYS瞬態熱分析的主要步驟
11.3.3 相變問題
11.3.4 瞬態熱分析的具體實例
第12章 流體動力學分析
12.1 流體動力學分析概述
12.1.1 FLOTRAN CFD分析的概念
12.1.2 FLOTRAN分析的種類
12.2 流體動力學分析方法
12.2.1 FLOTRAN單元的使用
12.2.2 FLOTRAN分析的主要步驟
12.2.3 FLOTRAN分析中產生的數據檔案
12.2.4 FLOTRAN分析的幾點說明
12.3 FLOTRAN熱分析
12.3.1 FLOTRAN熱分析簡述
12.3.2 FLOTRAN熱分析的基本要求
12.3.3 FLOTRAN熱分析的求解
12.3.4 FLOTRAN熱平衡
12.3.5 FLOTRAN熱分析實例
12.4 瞬態分析和可壓縮流分析
12.4.1 FLOTRAN瞬態分析
12.4.2 FLOTRAN可壓縮流分析
12.5 FLOTRAN層流和湍流分析
12.5.1 流體流動分析的特徵
12.5.2 湍流模型的激活
12.5.3 格線的要求
12.5.4 流動邊界條件
12.5.5 一個FLOTRAN層流和湍流分析算例
第三篇 高級篇
第13章 ANSYS的憂化設計
13.1 最佳化設計的基本概念
13.2 最佳化設計的具體實施
13.2.1 最佳化設計的步驟
13.2.2 最佳化設計的後續處理
13.3 程式的最佳化技術原理,
13.3.1 程式的計算方法
13.3.2 最佳化設計的注意事項
13.4 最佳化分析的示例
第14章 子結構與子模型
14.1 子結構
14.1.1 子結構的基本概念
14.1.2 如何使用於結構
14.1.3 子結構的分析構架
14.1.4 子結構分析實例
14.2 子模型
14.2.1 子模型的基本概念
14.2.2 如何使用子模型分析
14.2.3 殼到體子模型
14.2.4 子模型分析實例
第15章 ANSYS其他高級技術分析
15.1 參數化設計語言(APDL)
15.1.1 APDL簡介
15.1.2 參數的定義
15.1.3 分支和循環
15.1.4 宏命令
15.1.5 用戶子程式
15.2 拓撲最佳化技術
15.2.1 拓撲最佳化的基本概念
15.2.2 實現拓撲最佳化的方法和步驟
15.2.3 2D多載荷最佳化設計示例
15.3 自適應格線劃分
15.3.1 格線自適應劃分的定義
15.3.2 自適應格線劃分的先決條件
15.3.3 自適應格線劃分的基本過程
15.3.4 自適應格線劃分實例
15.4 單元的生和死
15.4.1 單元生和死的概念
15.4.2 如何使用單元生死
15.4.3 單元生和死的控制
15.4.4 單元生死套用實例
15.5 用戶過程和非標準用法
15.5.1 UPFs介紹
15.5.2 ANSYS程式的非標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