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學: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小的會出獲得你想要的》

《簡單學: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小的會出獲得你想要的》

《簡單學》是馬克?喬伊納為渴望成功者提供的大腦思考指南;融合了最前沿的科學與研究,伴有實際可行的、已被驗證了的方法;闡釋了我們應怎樣看待這個世界,教會我們如何突破擋在夢想與現實之間的隱形牆,讓自己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為自己爭取成功、開心的人生!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打開這本書,翻看從“想要”到“得到”的“5條法則”!細細品味,你會驚訝於你的發現。
複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天天做。
國際暢銷書
說服你其實很簡單》、《引爆吸引力》作者聯袂推薦
越簡單越成功的工作生活雙贏智慧書
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小的付出獲得你想要的

內容簡介

突破認知隱形牆成功其實很簡單
為什麼生活中總有點什麼讓你鬱鬱寡歡?你摩拳擦掌,卻找不到具體的目標。
為什麼來自父母的要求總是讓你難以抗拒?你不能率性而為。
為什麼來自社會的影響總是讓你彷徨迷惘?你無法做你自己。
為什麼別人的謊言你總看不透?你難辨是非真偽。
為什麼要把注意力放在你不願意做的事情上?你對現實的安排無可奈何。
你百思不得其解……
本書將簡單明了地向你闡述以上問題的癥結所在——人們的心中普遍存在著各種“隱形牆”——並清楚地說明怎樣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搭起成功的橋樑。
將注意力和資源集中在最簡單、最奏效的方法上,不但可以幫助你實現所想,而且能夠讓你的付出最小化,實現快速化,過程輕鬆化。

作者簡介

馬克·喬伊納(MarkJoyner)
當代成功學大師
網路市場行銷權威
電子商務和網際網路銷售領域先鋒
馬克·喬伊納擁有心理學學士學位,他曾為美國軍事情報部門工作多年,對美國政府和韓國政府都有重大貢獻,其工作曾獲得美韓軍方、韓國總領事館、美國國防部語言學院及美國總統的嘉獎。
他白手起家成立了伊索行銷公司(AesopMarketingCorporation),創立了著名的行銷網站(www.mindcontrolmarketing.com),離開伊索行銷公司後,馬克全力投入到寫作和個人諮詢工作中,客戶對他每小時2000美元的個人諮詢業務非常滿意。
馬克開創了許多網際網路行銷技術的先河(如遠程主機廣告追蹤、遠程鎖定客戶端ASP模型等),如今這些技術在網際網路上被廣為套用。他還推出了許多訪問量高居全球前100位的網站,並於1994年完成了一部下載量高達100萬次的電子書。其代表作有經典暢銷書《三秒成交》、《偉大的公式》等。
媒體評論
一書激起千層浪,燃起你激情的火花,引發數百萬人的唇槍舌戰……
——《說服你其實很簡單》作者凱文·霍根
太震撼了!《簡單學》中的觀點和理念簡直是爆炸性的!它絕對可以為你掀起一場頭腦風暴!
——《引爆吸引力》作者喬·瓦伊塔爾
《簡單學》像一位樸素但經驗豐富的“心理醫生”,讓我們發現自身問題和外部困境的盲點,給出一些簡明快捷的應對小技巧,幫助我們快速高效地解決問題。
——中國最大的心理入口網站藍心網
《簡單學》不像普通的成功學暢銷書那樣吹得天花亂墜、故弄玄虛,事實上,它能夠教你如何識破那些政客、奸商和偽科學家的言語陷阱,從而了解到事實的真相。看起來很難,但作者卻用層出不窮的、風趣的案例,讓它變得簡單明了和通俗易懂。
——鳳凰網讀書頻道編輯張哲

目錄

致中國讀者
權威推薦
讀者推薦
卷首語
引言
第一章精神的囹圄
為什麼你會被桎梏於現狀
愚昧
從某種意義上將,任何讓我們偏離正確軌道的行為都是愚昧的一種表現。
科學
“科學”是一種看世界的有效途徑。“科學家”是富有科學的探索精神、併科學地思考和行事的人。
隱形牆
一個人越聰明,語言辯解的能力就越強,而事實上,這反而會阻礙他進一步學習和解決問題。
逃脫的途徑
為什麼從我們的行為中獲益的更多的是他人,而不是我們自己?
第二章隱形牆
阻礙你成功的大腦軟硬體因素
世界觀
我們眼中的事實並不是事實。我們觀察事物的過程很可能已經改變了這個事物。
信仰
執拗的信仰是導致大腦思維障礙的一套價值觀。
影響力
當你無意識地伸出手指指點他人時,你已經悄悄啟動了對他人的控制。
語言
許多當今比較知名的權威人士指出,詞語本身可以對人體產生物理作用,而且“量子物理學證明了這點”。
貼標籤
當我們的情感被調動起來後,我們的所想和所為就很難理性化了。
錯誤思維
讓我們構想你喝了些牛奶。一個小時後,你感覺胃痛。你喝了變質牛奶?
偽科學
當人們意識到上當時,已無處去討回被騙的錢財了。他們被偽科學騙了……
虛假信息
5世紀,神奇的“36計”第一次被提出。從本質上講,它們就是通過36種途徑,向“敵人”隱瞞你的企圖。
焦點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對你有利,但是如果你的焦點游離了這個事實,也會導致失敗。
催眠術
許多人將催眠術斥之為偽科學,但臨床心理學家們的治療卻都有著不俗的效果,有的更成為傳奇。
失控的大腦軟體
每當你過度興奮或激情燃燒時,就好比許多程式在同時運行一樣,你的RAM和CPU可能無法跟上步伐了。
神經網路
當我們的世界觀發生改變時,我們大腦中的“線路”,也隨之發生改變。
第三章支配現實
一套全新的大腦作業系統
邏輯
如何評價口頭語的合理性呢?說得更明白點:如何知道某人所說的話是不是胡言亂語呢?
再論科學
邏輯為我們用以描述世界的眾多符號提供一個組織框架,而科學是我們通過觀察對世界獲得深層認識的一種方法。
精確英語
即使你已經掌握了你們的母語,你依然會遇到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絕不僅僅是由語言或者你的思維模式造成的。
第四章簡單學
讓你心想事成的簡單科學
波利亞方法
做一個練習,想像一下你在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車沒了油,看看你是否可以運用波利亞四步驟來解決這種困境。
UMF規則
經常通過模仿來指導自己行為的人,永遠不會知道什麼樣的思想或行為能帶給他所渴望的結果。
走直線
你們兩人的目標都是穿過馬路到街區的對面。讓你的朋友先繞整個街區走一圈再走到馬路對面。而你直接走到街的對面……
明晰目標
它們或許會撞上這20個目標中的某一些,或許一個也未擊中。問題出在哪裡呢?只擊中一個目標不好嗎?
集中注意力
如果一個醫生正在做心臟搭橋手術,你認為他可以一邊做手術,一邊觀看足球比賽嗎?
集中精力
你知道一把刀子與一塊鈍石之間的不同嗎?多數人會回答:“刀子是鋒利的,而石頭不是。”
行為與反應不可迴避
無論為了獲得什麼,你必須停止那些不能給你帶來
理想結果的行為,開始嘗試那些能使你如願以償的行為。
給你的新大腦制訂一個維護計畫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精神的囹圄
為什麼你會被桎梏於現狀
第一節:愚昧
有時,為了得到想要的,我們會做出一些離奇的事情;
有時,它們奏效了;
有時,卻徒勞無功。
不過這樣也很好。如果大家都不去嘗試新的領域,我們將永遠原地踏步,生活也會變得索然無味。
有時,人類曾經的痴心妄想甚至會改變世界。
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法國化學家和細菌學家。——譯者注)是第一個構想我們體內的某種微生物可能與疾病相關的人,他曾被同時代的人嘲諷為“臆想狂”。而如今,有些人患了曾經被認為是絕症的疾病,卻被某種抗生素挽救了生命,他們稱他為“天才”。
所以,問題並不在於嘗試奇思妙想,而在於你的行為沒有指向你的最終目標,而你卻誤以為它們在為你的目標服務。
愛因斯坦是這樣概括這種行為方式的:愚昧,就是一次又一次地重複相同的錯誤,卻期待著出現正確的結果。
愛因斯坦的話只指出了問題的一半,人們每天都在做的愚昧行為遠不只這一種。對世界的錯誤認識能讓人抓狂;一些人控制利用著我們,而我們卻不明究竟,這也會使我們發瘋。
我們每個人時不時都會瘋狂一下,這並沒有什麼問題,真的!這甚至是不可避免的。只不過這種瘋狂的行為換來的往往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從某種意義上講,任何讓我們偏離正確軌道的行為都是愚昧的一種表現。這個定義放在我們這個話題的語境中來看是十分貼切的。
為了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請走出愚昧,從第2節開始,讓我們一起踏上科學的道路。
第二節:科學
與愚昧相對的是科學。
科學本質上並不是指實驗室里的白大褂或者燒杯,而是一種認識世界的有效途徑。
科學
嘗試。
專心致志。
如果成功——很好!
你有了一些新發現、新認知;
如果失敗——嘗試其他方法,
總結經驗教訓。
愚昧
嘗試。
心不在焉。
如果失敗,仍舊一次又一次地重複老方法。
從不總結經驗教訓!科學當然不止這么簡單,但是我想你已領悟到科學和愚昧的基
本區別了。
現在,你就快讀完本書的前兩節了,即使不再往下閱讀,你也已經獲得了世界上最有用的概念之一了。我是說真的。
……但是,請稍等。
理解科學的性質非常重要,或許這是最重要的前提。除此之外,科學還給予了我們一樣非常重要的東西——知識。
在歷史的長河中,科學家們代代相承,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知識財富。他們的研究告訴我們:哪些做法有效,哪些行為無用。
這對我們難道不是很有用嗎?與其在前路茫茫的人生道路上盲目地摸索,還不如打開一本書,然後對自己說:“瞧,這傢伙就這樣做了,他說這樣做有效。我不妨嘗試一下,看看是否真的奏效。”
請注意,你要對自己說的是:“我不妨嘗試一下,看看是否真的奏效。”
注意:對別人有用的方法並不一定適合你。
你所獲得的知識,有些有用,有些無用。無論如何,有知識總是一件很好的事。如果你還具備辨別哪些知識對自己有用的能力,那就更棒了。
一切聽起來很簡單,事實上也的確很簡單!
如果一切如此簡單,為什麼人們做事還常常犯傻呢?
為什麼當他們想擁有法拉利跑車時,卻做一些南轅北轍的事情呢?對於那些剛剛起步的人,這樣的狀況好比身處精神病院,而這精神病院周圍全是隱形牆。
第三節:隱形牆
即便是深入理解了科學精髓的人,有時也難免會做傻事。為什麼會這樣呢?下面我講個小故事。
我寫這本書時居住在紐西蘭的奧克蘭。每天,我都從位於市中心的寓所步行到我隱蔽的微型辦公室。
我每天早晨都變換去辦公室的路線(每天變換路線對大腦有好處),有時會路過一個位於一樓的辦公區,它有碩大的玻璃窗。
經過這兒時,你會發現它主要分成兩大塊空間。
其中一間布置成簡單的辦公室,放了三張桌子。你可以看出在那裡工作的人明顯屬於“員工”。
這些人不是坐在那裡瞎聊,互相開著不痛不癢的玩笑,就是在電腦上玩紙牌遊戲,或者對著電腦螢幕發獃。他們似乎在做著什麼,卻全無效率;同時,他們眼睛的餘光還不時掃視周圍,警惕地看著隔壁房間裡那個人有沒有走出來。
隔壁房間坐著一位看上去十分疲勞、體態臃腫的中年男子,顯然,他就是“老闆”。
除了不跟人開玩笑,他和他的下屬一樣:都沒做什麼事。——如果做,也絕不多於他們。唯一不同的是他緊鎖眉頭。
我們不難看出,這家公司經營慘澹,而老闆對此卻無能為力。他毫無業績,卻竭力擺出一副正經做事的架式。他不知從哪裡聽說只有嚴厲、嚴肅才能讓屬下聽命——所以,他眉頭緊鎖。但是他的嚴厲、嚴肅針對的具體是什麼事、什麼人呢?
今天早晨,當我再次經過這裡時,我發現有些不同。
第一個房間裡一切如故,而隔壁房間裡的老闆卻用兩個手掌捂住了臉,肩膀松松垮垮地耷拉著。
我在想,這樣的日子還能撐多久?而這樣的狀況又怎么會持續了這么久?
我所描述的這幅畫面一點也不稀奇。簡單推測一下我們就知道,這裡的員工每天真正在工作的時間只有30分鐘到1個小時。如果向辦公室里任何一位職員確認這一說法,他大概會先緊張地一笑,接著點頭默認,然後又回到低效率的工作模式當中。
於是,老闆請來了專家幫忙。
“問題在於缺少很好的培訓和激勵機制。”
於是,如同發現了新大陸一般,問題的癥結終於水落石出!
我們聘請專家給我們傳授了他們的訣竅。接下來會怎樣呢?
高效率雖然持續了幾天,但結果不言而喻……一切又回到了慣常的模式中。然而這都是大家預料之中的,不是嗎?
我們都清楚現狀很糟糕,卻不願採取任何行動。
如果你去問那些員工,辦公室職員為什麼會這樣?幾乎所有人都會說:“呃,我不知道……或許是因為……”然後是一堆或這或那的看法,當然其中有些看法也可能頗有見地。
這就是大多數人為看清這隱形牆所能做到的努力程度。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下面這個故事或許會對你有所啟發。
我們假定有個名叫戴夫(Dave)的人。至於戴夫是否真有其人,讀完此書,你就會找到答案了。喔,對了,我是指看完這部電影!
一天晚上,戴夫在當地的一家酒吧喝酒。與往常一樣,常泡在酒吧的“吧蟲”們正在談論晚飯時常常需要迴避的三個話題:宗教,政治,性。
此刻,他們談論的是政治。主題是:統一營業稅率和廢除個人所得稅對國家是否有利。
戴夫傾向於統一營業稅,他覺得那樣比較合理。他還得知一位知名教授范西潘茨(Fancypants)與他持相同的觀點。
戴夫:呃,我支持范西潘茨教授的看法,統一的營業稅會使我們國家的經濟繁榮。他提到營業稅統一稅率的做法早在1431年就實行過,這種做法使當時的經濟持續繁榮了30年,直到伊莎梅爾大公(CountItsallmine)重新恢復了個人所得稅。
吧蟲1號:真的嗎?
戴夫:的確如此。現在很多人都很疑惑為什麼我們從未這樣做。
吧蟲2號:嘿,范西潘茨教授不是在三K黨的集會上被抓過嗎?
(眾人大笑)。
於是,營業稅統一稅率的話題再沒有被認真提出來討論了,偶爾提到也不過是拿范西潘茨開開玩笑。
不知什麼原因,每次想到范西潘茨教授的三K黨身份,戴夫都會感到不自在。
事實上,范西潘茨教授確實是三K黨成員,但同時也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經濟學家之一。然而,他的學術光芒已經不再閃耀了。由於媒體的誹謗(顯然這些媒體是由反對他的統一營業稅計畫的人資助的),人們記住的只是他是一個三K黨成員。
戴夫感到有點不對勁,但也想不清問題具體出在哪裡,這甚至使他有些不愉快的感覺。
他沒有嘗試表達自己不舒服的感覺,或者尋找產生這種感覺的原因,卻選擇了逃避,閉口不提范西潘茨教授了。
戴夫並不知道,吧蟲2號使用的其實是一種極常見的“邏輯謬論”(logicalfallacy),即拉丁語“Argumentumadhominem”,意思是:人身攻擊。
這種“邏輯謬論”往往會避開論題本身,轉而對你或你援引的人進行人身攻擊。
之所以說吧蟲2號說的是一個“謬論”,是因為范西潘茨雖然是三K黨成員,但這完全不影響他對統一營業稅形成正確的判斷。但是,我們往往不會這樣思考。
這種謬論只不過是許許多多束縛我們思維的陳舊的語言學伎倆之一。儘管這種“人身攻擊”在邏輯上是荒謬的,但是它的確會對聽眾產生一定的影響。這種謬論憑著經過有色眼鏡過濾的信息,混淆著人們的視聽。
語言束縛我們思維的方式還有很多種。有時,一旦陷入瘋狂的行為,我們會巧妙地編織語言,將自己蒙蔽在瘋狂的模式中。
戴夫又一次回到了酒吧。
吧蟲1號找到了一種新消遣——逍遙吸入劑。這是一種普遍得令人吃驚的吸毒方式:用鼻子吸入黏合劑、溶劑、氣霧劑,以及一些常見的工業或日用化學藥品散發出來的煙氣。
當你吸入這些氣體後,它們會在溶解大腦細胞膜的過程中使你產生一種廉價的快感。
請你讀準了:“溶解大腦細胞膜”。
吧蟲1號:戴夫,你真該嘗試一下!
戴夫:是嗎?什麼感覺?
吧蟲1號:嗯……開始你會有窒息的感覺,但隨後你就會體驗到真正達到高潮的快感,一種比性還要美妙的感覺。
戴夫:我看算了,聽起來挺危險的。
吧蟲1號:別像個縮頭烏龜似的,人不就活一世嘛!
對,這話似乎沒錯,大概任何人都不會否認人只能活一世。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根本找不出什麼理由來反駁它。
而且有時候,人們的確因為害怕冒險而變成了縮頭烏龜。
喔,多么具有蠱惑性啊!聽了吧蟲1號的話,戴夫不禁有些蠢蠢欲動了。瞧,吧蟲1號的話的確起了一定的作用。
這位吧蟲的話有沒有什麼錯誤呢?戴夫沒有想到的是:生命的確只有一次,而毒品能將這隻有一次的生命迅速地推向終結。
(請勿嘗試,這種行為每年都有導致猝死的情況發生。)但是戴夫還是陷入左右為難的選擇當中:
◆做個縮頭烏龜,放棄盡情地享受生活;
◆吸入一些讓人心曠神怡的毒氣。
這就是所謂的“第22條軍規”(Catch-22是美國著名黑色幽默派作家約瑟夫?海勒的代表作。它是一本很傑出的小說,而同名的英語短語Catch-22,則專指那些自相矛盾、讓人兩難的規定與做法。——譯者注):一種進退兩難或者左右都是輸的境況。
確切地說,這種境況可以作如下描述。
雙重束縛(定義1)格雷戈里?貝特森(GregoryBateson),一位偉大的人類學家和語言學家,將“雙重束縛”定義為:“兩種相互對立、同樣令人痛苦的選擇,由權威的一方向弱勢或不明智的一方提出,從而使後者陷入一種無法調和的困境。”這種狀況會給人帶來極度的壓抑,甚至導致精神病——“這樣做,不是;那樣做,也不對!”
貝特森為闡述他的精神分裂症理論發明了“雙重束縛”這個概念。他所做的完整定義比較複雜,不過,我想你已經明白了其核心意義。
並非只有那些瀕臨精神分裂的人才會遭遇這種困境,許多普通人也會在日常生活中經歷“雙重束縛”的羈絆,可能還很頻繁。
雙重束縛(定義2)關於“雙重束縛”,還有一個公眾說服力專家們經常用到的比較通俗的定義:兩種同樣不好的選擇——其中一種被塗抹上了令人愉悅的光彩,從而影響了人的行為。(“你怎么了?難道你是膽小鬼嗎?來吧,吸兩下吧!”)
在上述兩種定義下,都是由於當事人不能洞悉這種“雙重束縛”,才導致種種問題的出現。為什麼這樣說呢?讓我們再回到戴夫和那種吸入劑上。
當時戴夫並沒意識到,除了那兩種情況,他還有其他的選擇。這兩種互相對立的選擇構成了一種“沒有其他選擇”的假象,但是可憐的受害者卻沒能意識到這一點。一旦他把這種假象看做客觀真實,結果可能會很悽慘。
這種狀況的確非常普遍。
但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