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任務、責任和實踐》

《管理:任務、責任和實踐》

《管理:任務、責任和實踐》是由彼得·德魯克所著的一本書籍之一,於2007年華夏出版社出版。

(圖)《管理:任務、責任和實踐》《管理:任務、責任和實踐》

基本信息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頁碼:308 頁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508043135
·條形碼:9787508043135
·包裝版本:2007年10月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管理:任務、責任和實踐》(第2部)涵蓋了每一位管理者都應該了解的內容。那些不是每位管理者都應該了解的內容,無論其多么重要和多么有趣,都沒有被納入本書中,或只是被一筆帶過。本書用了大量篇幅來探討有關管理的問題以及結構與戰略之間的關係問題,這些都是管理類書籍所不太關注的話題。
管理是一門學科,因為它是一個知識體系。管理也是一種“文化“,因為它適用於任何地方。管理不是毫無價值的科學,它是一種社會職能,存在於文化,社會,由價值觀、社會習俗和信仰構成的傳統,以政府和政治體制之中。管理是也應該是以文化為前提的,但反過來說,管理和管理者也可以塑造文化和社會。

作者簡介

彼得·德魯克(1 909-2005)是現代管理學界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師,被尊稱為“現代管理學之父“和“大師的大師”。他對現代管理學的巨大貢獻及其管理思想的實踐性和前瞻性已為世人所公認,是“有史以來對管理理論貢獻最多的大師“。
德魯克先生一生致力於管理學的研究,共出版了30餘部專著,數百篇論文.僅在《哈佛商業評論》上就發表文章36篇,其中7篇獲得了“麥肯錫獎”。這些著作和論文被翻譯成30餘種語言,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在半個多世紀的管理文獻中.德魯克是這個領域內被Bl用得最多的作者.他的貢獻是使“管理”成為可以學習和傳授的學科.而他的著作被公認為是管理學中最好的著作。比爾·蓋茨、傑克‘韋爾奇、張瑞敏等眾多知名企業家都深受德魯克先生的影響,並將其重要的企業決策和成功歸功於德魯克先生。2002年6月20日.美國總統喬治’布希宣布彼得·德魯克為當年的“總統自由勳章”獲得者,這是美國公民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
與其他思想領袖相比,德魯克先生的卓越之處在於他不僅關注企業如何對其資源進行管理,而且重視教育、個人責任和企業社會責任的價值。他真正的遺產在於他對這種價值體系的堅守以及這一體系對商業、社會和個人生活的深遠影響。

編輯推薦

彼得•德魯克的《管理:任務、責任和實踐》(第2部)是部經典著作,它告訴了我們,管理不僅是一項工作、一門學科,它還以人為核心。每一項成就都是管理者的成就,每一次失敗也是管理者的失敗。是人在管理,而不是“力量”或“事實”在管理。管理得當還是管理失當,取決於管理者在個人理想、奉獻精神以及正直無私方面的表現。
管理是一項工作,有其自身的技巧、手段和方法。管理還是一個器官,一個可以為其管理機構提供生命力的、起作用的和充滿活力的器官。如果沒有了像企業這樣的機構,管理也就不復存在了。而如果沒有了管理,機構也只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而已。機構本身也是社會的一個器官,並且是為了能夠給社會、經濟和個體提供所需要的東西而存在的。

目錄

前言
致謝
第二部 管理者:工作、職務、技能與組織
第29章 為什麼需要管理者
第五篇 管理者的工作和職務
第3D章 何謂管理者
……

序言

今天,對權威表示反感,提倡人人都應該“做自己的事”,是一種很時髦的表現。我不得不承認,這么一來,我這本書就變成了一本最不時髦的書了。因為這不是一本有關權力的書,而是一本強調責任的書。它所關心的不是做自己的事,而是做得怎么樣。
我們的社會在令人難以置信的短短50年裡就變成了一個機構型社會。
這是一個多元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裡,從生產經濟類的產品和服務到提供醫療服務,從社會保險和福利到教育,從探索新知識到保護自然環境,每一項主要的社會工作都被交由大型組織來完成。
如果沒有了那些只有機構才能提供的服務,我們的社會將不會也不可能去做任何事的。與其他人相比,我們這些現代社會裡的呼籲者、這些希望成為機構拯救者的人以及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在沒有大型組織的情況下會更加寸步難行。因為只有大型組織才能提供靠知識謀生、靠知識作出貢獻、靠知識實現人生價值的機會。
管理是一項工作,有其自身的技巧、手段和方法。本書將會介紹很多好的技巧、手段和方法,並會對部分技巧、手段和方法作詳細介紹。但是,本書所關注的並不是技巧、手段和方法,甚至不是管理工作,本書所關注的是管理任務。
管理還是一個器官,一個可以為其管理機構提供生命力的、起作用的和充滿活力的器官。如果沒有了像企業這樣的機構,管理也就不復存在了。而如果沒有了管理,機構也只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而已。機構本身也是社會的一個器官,並且是為了能夠為社會、經濟和個體提供所需要的東西而存在的。但器官並不是根據其做了什麼而確立的,更不是以其如何做的而確立的,器官是根據其所作的貢獻而確立的。
大多數管理著作都是有關管理工作的,它們都從管理內部來探討管理。而本書則以管理任務為出發點,第一次從管理外部來探討管理,並研究了管理任務各個方面的問題及相應的要求(第一部)。本書沒有方程式、圖表、數學公式,甚至沒有一張表格。整本書所強調的不是如何去做,當然更不是強調如何去確定一種做的方法了。即便在探討管理方法,甚至是管理科學本身時,本書強調的依然是管理成就與結果。所以,這完全是一本關注任務的書。
本書也是一本關注管理者的書,並以這樣的問題為出發點,即,就其任務而言,管理者應該了解點什麼或者至少應該了解點什麼。
很多管理著作關注的都是管理技巧、管理學科或管理職能,涉及到的只是管理者諸多任務中的某一個方面。它們可能會介紹如何管理一個企業或醫院,如何管理人,也會涉及諸如控制之類的管理方法或一些特殊的管理問題。此外,這些書涉及的都是作者個人所關心或擅長的特殊領域,而不是管理者的任務。
本書就是想有所不同,其出發點和宗旨就是要介紹管理者所需要了解的全部工作,而不是作者個人的知識領域或感興趣的特殊領域。內容的保留與刪減也以此為原則。
這還是一本很厚的書,儘管我不喜歡厚書。但是,這並不是一本包羅萬象的書,而是一本精選書。我相信,很多好的讀者都會抱怨這個或那個重要的話題甚至都沒被提及。毫無疑問,很多讀者將會批評作者在強調某一話題時卻忽略了另一話題的做法。
毋庸置疑,作者個人的判斷及個人偏好是會起一些作用的。但是,在決定什麼內容該寫進書中以及應給予其多大的分量上,我至少努力地藉助了一套客觀指標。這套客觀指標是依據我多年來與各級管理者,包括大型和小型企業的管理者,以及與企業經營者和服務機構管理者密切合作的結果得來的。這本書涵蓋了每位管理者應該了解的內容。那些不是每位管理者都應該了解的內容,無論其多么重要,多么有趣,都沒有被納入書中,或只是被一筆帶過。由此可以知道,為什麼像“管理企業中的錢財”或“ 從銷售到行銷”這樣的在我的第一稿中占到了兩個章節的話題卻沒有被放進本書中,或者,為什麼管理科學的內容只占了一個小的章節。同樣可以解釋的還有,為什麼有關管理層以及結構和戰略之間關係的問題會占了大量的篇幅,而管理著作通常是不會探討這些問題的。
我並不是想把每一位管理者可能要面對的所有問題都羅列進這本書中,但我的確是想把所有管理者都可能遇到的並且是必須了解的問題納入本書中,無論這些管理者的工作性質,其機構的使命和目標,或者組織規模如何。而要做到這點,只能寫一本很厚的書。因為管理者所從事的工作很繁重,管理任務也很艱巨。
自始自終貫穿本書的管理是一門學科,或者至少有資格成為一門學科。它不單單是一種常識,也不單單是一種被記錄下的經驗,它至少有可能成為一個知識體系。本書力求將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其中一小部分知識介紹給大家。此外,本書也力求介紹範圍更大的系統的未知領域,這是一些我們認為缺乏有關新知識的領域。一旦進入了這些領域,我們就會知道我們需要什麼,但我們還沒有掌握有關它們的知識。
實際上,這些系統的未知領域或許才是本書關注的核心,因為現在的管理知識已經超越了在可能被人稱為管理的英雄年代裡艱難地積累起來的管理知識。這些知識是由一些男人和女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的50年裡,遠離塵世,憑藉理想和信念而非民眾的支持積累起來的。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知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1970年持續25年的管理熱潮里,管理知識才得以被廣泛傳播,並在全球大部分地區發揮了作用。
我們已經認識到,即使我們對某些領域已有所了解,我們所掌握的知識也還是不夠的。因為這些領域會出現新的任務,而我們還沒有應對它們的已被驗證過的方法和手段。來自新領域的挑戰和新的管理問題已經出現,而我們為此做的卻很少,我們甚至連少量的知識都不具備,幾乎處於無知狀態。
本書力求發現並確定這些領域,至少嘗試著探索出第一個應對這些領域的方法,並藉助政策、原則和實踐來進行思考,以完成新任務,化解新挑戰。本書就是想為管理者提供適用於其現在和未來工作的一些認識、思想、知識和技能。
管理是一門學科,因為它是一個知識體系。管理也是一種“文化”,因為它適用於任何地方。管理不是毫無價值的科學,它是一種社會職能,存在於文化,社會,由價值觀、社會習俗和信仰構成的傳統,以及政府和政治體制之中。管理是也應該是以文化為前提的,但反過來說,管理和管理者也可以塑造文化和社會。
管理從來就是見仁見智的。作為一門學科的管理和作為一種實踐的管理從一開始就被來自很多國家和民族的入所評述。這一點在管理熱潮風行的年代裡曾經被不正常地遺忘了,取而代之的是,人們不顧事實地認為:即使管理不是美國人發明的,也是美國人的專長。今天,很顯然,人們再次認為管理是見仁見智的。管理熱潮也沒能將管理變成美國式的。在世界各地,一些帶有基本民族特點的管理領域從未被觸及過。這些重要的管理領域包括:對政府和企業之間關係的管理,對人的管理,以及管理層的結構等等。當然,在今天,西歐、日本和美國之間是絕對不存在“管理差距 ”的(如果曾經有的話)。
本書是基於我的個人經驗,尤其是作為一位主要活躍在美國,或至少與美國企業和公共服務機構打交道的顧問所積累的經驗而完成的。在最近的15年裡,我總是有意識地拓展我的活動範圍,嘗試與美國以外(特別是英國、西歐、日本及拉美國家)的管理者合作。除了學習美國的管理知識外,我還學習美國以外的管理知識。儘管這本書還會不可避免地帶有美國色彩,但我還是努力地將管理任務、管理工作、管理組織以及管理方法與文化、社會和現實聯繫起來,特別是用實例和介紹來展示管理的全球性,而不是局限於這個或那個國家的管理。
我還特別介紹了日本的經驗。這不僅是因為只有很少的西方管理者了解日本的管理和組織,還因為了解日本這個唯一的非西方已開發國家所慣用的極為不同的應對普通管理任務(如確定利潤率,組織工作和工人,或進行決策)的方法,可以幫助西方的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日本的管理者所正努力做的。本書最想讓大家知道的是,每個國家的管理者可以也需要學習最好的經驗。
管理是一項任務、一門學科,它還以人為核心。因為每一項成就都是管理者的成就,每一次失敗也是管理者的失敗。是人在管理,而不是“力量”或“事實”在管理。管理得當還是管理不善取決於管理者在個人理想、奉獻精神以及正直無私方面的表現。
本書沒有任何奇聞軼事,每一個說明或事例都是為了闡明基本觀點的。但在介紹案例和事例時,我也會努力地讓讀者留意到一些人,尤其是第一個解決重要管理問題的實幹家,如:在一個世紀前第一個確定管理層的功能和結構的德意志銀行(Beutsche Bank)的喬治•西門子(Georg Siemens);在稍後的時間裡,第一個深入思考“我們的業務是什麼”的美國電話公司的西奧多•N.韋爾(TheodoreN.Vail);或者努力地——與此同時又不再努力地——為規模很小的IBM打造出可以發展成為大企業的能力的老沃森(Thonlas warson,Sr.) 但是,本書總是試圖將人與任務融合在一起,希望在探討客觀的不帶有感情色彩的任務時,也顧及到完成這些任務的人的需要、技能和基本態度。或許可以用“風格即其人”(‘Le style c’est l‘homme’)來描述一位作家,但對於其他職業來說,風格只是一種表象而不是實質。本書談不上有什麼風格,卻很有特點。
最後要說的是,管理是一種實踐活動。因為從本質上說,它不是為了讓人知道些什麼,它是讓人去做的。要想驗證管理的好壞,就要看管理的結果而不是邏輯。唯一的管理權威就是管理的績效。因此,本書不是一本哲學書,即使它探討的都是管理的基本問題。本書源於實踐,並始終圍繞著實踐。
“從管理熱潮到管理績效”是本書概要部分的標題,它也可以作為整本書的標題。在接下來的10年裡,管理者必須要達到遠遠超出他們中絕大部分人所能預見到的績效要求,而且是在各個領域。大量的事情將更多地取決於他們的績效,而不是他們的企業或機構的榮辱興衰。
因此,本書的目標、動機和意圖就是讓現在和未來的管理者們為達到績效要求作好準備。
與我早期的管理著作相比,本書在目標、範圍和方法上都有所不同。
這些早期著作包括:《公司的概念》(1946年,紐約John Day出版社;1972 年,新版本;1946年,書名為《大企業》的英國版本,倫敦Heinemann出版社)、《管理的實踐》(1954年,紐約卜tarper&ROW出版社;1955年,倫敦 Heinemann出版社)、《為結果而管理》(1964年,紐約Harper&ROW出W版社) ,以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966年,紐約Harper&ROW出版社;1966年,倫敦Heinemann出版社)等等。但是,無論從哪個方面講,《管理》這本書都是一本新書,很自然,它還是源自我的早期著作。只要合適,我就會毫不猶豫地從我的早期著作中節選出相關內容的。
我從《管理的實踐》這本書中節選的內容最多,並將其直接放進了第4 、5、6、7、34和36章中的多頁論述中。第20、29、31和50章的思想也首現於《管理的實踐》一書中。但這些內容最多占到這版新書的1/20左右,且主要是有關基本概念的,如“我們的業務是什麼”這樣的問題,還有有關經營目標,依靠目標和自我控制進行管理,以及管理者的工作內容。這些內容在20年前首次出現在《管理的實踐》中,並從此成為了管理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概念。
有幾句話是關於本書的案例和事例的。凡是以具體名稱出現在本書中的公司(或公共服務機構),有關它們的任何事例或說明均取自任何人都可以接觸到的公開資料。這些資料有的是該公司自己的聲明和報告,有的是媒體對它的報導。當然,對每一個案例的解讀都是我作的,但事實還是掌握在公眾手裡。凡是沒有以具體名稱出現的公司或行業,關於它們的信息和看法均源自我的私人渠道,其中一部分是在諮詢過程中獲得的,而大多數則是通過私人交談、在管理會上的討論或私人通信獲得的。每一個涉及到的這類企業(或行業)都會被十分小心地掩飾起來,就連這些公司自己的人也有可能看不出來。當讀者讀到“一家在美國中西部的硬體製造商”時,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那家公司絕不是硬體製造商,並且絕不在中西部。關於這類公司的事實報導是真實而準確的,而其出處的確是被小心地隱藏起來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