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簡介
這篇小說主要是以時間變化為外線上索,貫穿了三個場面:一是漁夫的妻子冉娜在狂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裡等待在海里打魚的丈夫安全回來;二是冉娜深夜看望生病的寡婦街坊,發現寡婦已死在床上,於是將寡婦的兩個孩子帶回家中;三是丈夫回家後妻子的反常和她的變化。全篇小說的跨度只有一個晚上,但是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卻發生了很多事情。從這三個場面中,我們雖然可以看出“窮苦人”的窮苦和不幸遭遇,並為這件事而震驚,但是,最使我們難忘並深深受到啟發的,就是冉娜和丈夫內在的那種幫別人排憂解困的憐惜情感。這是小說的重點所在。由此,我們便可以這樣說,這篇小說是以冉娜的那種忐忑不安之情而貫穿開始與結尾的。作者簡介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文學家,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
家之一,他寫了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他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作者名言
·記住吧:只有一個時間是重要的,那就是現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為它是我們有所作為的時間。·你沒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過去的那個鐘點是永遠不能回來了。
·要有生活目標,一輩子的目標,一段時期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年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一個星 期的目標,一天的目標,一個小時的目標,一分鐘的目標。
·一個埋頭腦力勞動的人,如果不經常活動四肢,那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
·英雄主義是在於為信仰和真理而犧牲自己。
·科學的事業就是為人民服務。
·人生不是一種享東,而一樁十分沈重的工作。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沒有智慧的頭腦,就象沒有蠟燭的燈籠。
·人們過於習慣藉助力量來維持秩序,因此不可能考慮沒有壓制的社會組織。
·純粹的、完全的哀愁和純粹的、完全的歡樂一樣都是不可能的。
·文明的建立的不是機器而是思想。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欲望。
·如果教師只有對事業的愛,那么,他是一個好教師如果把對教育帶來的愛和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他就是個完美的教師。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重要的不是知識的數量,而是知識的質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卻不知道最有用的東西。
·我們不但是今天生活在這塊土地上,而且過去生活在,並且還要永遠生活在那裡,在整體之中。
·沒有人永遠活著,沒有東西可以經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