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名稱】《神情詩》【年代】東晉
【作者】顧愷之
【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神情詩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
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寒松。
作品鑑賞
舊時的繪畫中有以春夏秋冬四時景物繪成四幅屏條而懸掛於一室者,令人一覽之下,便可覺察到四時的風物,同時可以體現出畫家描摹自然的手段及其洞達幽微的觀察力。顧愷之本是晉代的大畫家,他沉潛於藝術,甚至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因而時人稱之為“顧痴”,這首《神情詩》就是他以詩當畫,用了形象鮮明的文字,勾勒出一組典型的四時風光畫來,表現了他畫家的本色。首先來看他畫中之物象。“春來江水綠如藍”,當春風吹開了隆冬的冰雪,一泓春水給人帶來了大地回春的訊息,所以古人有“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和“一陂春水繞花月”(王安石)的名句,特別是江南水鄉,春雨如酥的時候,四野的溝渠都漲滿了水,田野和水澤顯得滋潤遼闊,而詩人畫家的彩筆自然注意到了這充滿生機和象徵智慧的水在南國春景中的地位了。夏天是酷熱的,夏日之日,令人感到威嚴而生厭懼,夏天景物的色彩穠重單調,然而詩人卻將目光投向了天上變幻莫測的雲氣。夏日的雲時而頹然凝聚,時而奔走飄散,如奇峰驟起,千姿萬態,那光與影、色與線、形與態,無時不在變化,令你眼花繚亂、目醉神迷。據說唐代大書法家懷素曾說過:“吾觀夏日多奇峰,輒常師之。”並由此而悟通了書法的奧秘,可見夏雲的魅力。秋天自然是個令人難忘的季節,然而最令人銷魂的是那秋月朗照的夜晚,涼風自遠而至,在月色籠罩下,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層迷離惝恍的色彩,畫家的筆難以描摹,而詩人卻以“秋月揚明輝”五字將此情此景和盤托出。冬天是嚴冷蕭殺的,然而高嶺上的一枝青松,不僅給銀裝素裹的天地間增添了些許生機,而且令人想起先哲“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的名言,給人以無限遐想的餘地。詩人就像是善於攝取典型物象的攝影家,只要輕輕按動一下快門,便將四時景物容入尺幅之中,這裡只用了寥寥二十個字,便勾勒出了四幅生動的畫面。
顧愷之論畫最重神韻,然也不脫離形態的逼真和形象。他曾提出過“以形寫神”的著名論斷(《歷代名畫記》卷五),以為傳神離不開寫形的基礎。《世說新語·巧藝》中曾說他善畫人物,然數年不點睛,有人問其緣故,他回答說:“四體妍蚩,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可見他以為繪畫的極詣在乎“傳神寫照”,即要求形神俱備。這首小詩,正是“以形寫神”的典型。四句所寫,無一不是形象的、真實的景物,然而,正是通過這些富有典型意義的景物,令讀者體味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精神。詩人筆下的景物都充滿著生機並給人以積極的啟示,如夏和冬,就節候來說往往並不能引起人的快感,然“夏雲多奇峰”一句給了讀者一個無限廣闊的想像餘地,且不說那瞬息萬變的夏雲給人以變幻莫測的美感,就是由此而產生的人生如蒼狗白雲的聯想,便令人頓生忘機息心的意緒。又如冬日山嶺上的青松,傲霜鬥雪,聳然挺立,象徵著積極進取、不畏艱險的精神。至如“秋月揚明輝”的“揚”字,“冬嶺秀寒松”的“秀”字,也都能十分傳神地化靜為動,給自然景物賦予了生命和韻味。總之,通過這四幅風景畫,讀者見到了自然的精神和作者的精神,所以詩雖然純為寫景之作,卻冠以“神情”二字作為題目,其中的美學含意便大可回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