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傷》

《硬傷》

硬傷指在文學作品中的一些常識性錯誤。也指非軟體性傷害,一般就是指人為損壞或者碰撞等發生的硬體損壞。 \r\n也指科幻小說中的技術設定上無法自我圓滿解釋或者與當前科學技術理論有衝突矛盾的描述。 \r\n網路意義:弱點,缺憾。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名:硬傷作 者:江南 
出版社: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硬傷 硬傷 

出版時間:2010-3-1
ISBN:9787563922796
開本:16開
定價:32.00元

內容簡介

不可否認,在人格修養、商業道德、管理模式、決策定位、合作共贏等許多方面,中國企業家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這些“硬傷”並非不可救治的。一方面,西方久已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為我們提供了最佳的學習榜樣;另一方面,中國現有的成功企業在“西方管理思想中國化”方面為我們指明了方向。《硬傷——中國式創業軟肋》一書,分析了中國企業共有的劣根性,同時薈萃了中、西方成功企業在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精華,為迷茫失措的中國創業者提供了對症下藥的良方。

圖書目錄

第—章不修已卻想安人:忽視修養的潛在價值
懈怠修養修煉,不把道德當回事
胸懷不夠寬廣,凡事苛刻責
做事缺失誠信,事業缺少承重軸
以個人好惡來管理,企業缺乏正氣
缺乏榜樣意識,嚴於律人,寬於待已
以己為大,不喜反思及自我審查
第二章不完善的商業人格:錯把野心當夢想
心商過低,人生高度受限於心態水平
後悔總在錯失時,做事猶豫不決
自己嚇死自己,做事缺乏冒險精神
缺乏堅韌,成了見錘就彎的釘子
輕言放棄,輕易游離
第三章中國模式的怪圈——家族企業一大就出事
深陷“富不過三代”的接班人魔咒
不懂“任人唯親用人唯賢”之道
接班人問題:“傳賢”與“傳子”的糾結
家庭、企業和產權,無法建立“三權分立”
第四章缺少大氣魄,動輒號稱“老子天下第一”
眼界狹小,錯把井底當寰宇
思維呆板,不為應對變化找出路
自高自大,庸才充天才
不辨時局,為錯誤的時機而歡呼
只做細事,不知贏利模式為何物
第五章缺少大規劃,把前景簡單等同於戰略
戰略缺失,每一步都在犯戰略錯誤
缺乏定位意識,不知道企業的發展空間在哪裡
書生變商人,不知道最好的戰略大師隱藏在市場之中
以自我意象為主導,將戰略規劃當預測
用過時的商業理論來指導未來發展
第六章缺乏大格局:看人之長與看錢之短
失敗大都是從任用庸才開始的
害怕使用比自己強的人
幻想每一個空降兵都長有神仙手
將漲薪看成是成本增加
以利為先,忽視對工作態度的考核
第七章狂人三拍之一:決策就是拍腦袋
我要讓公司坐上太空梭
不食蝦米,卻被鯨魚噎死
做創業場上的痴呆兒,決策不能應時而變
有合適的決策,卻不能找到合適的推動者
會議室里決策,會議室外閒置
只許一人說,或者一群人亂說
第八章狂人三拍之二:市場就是拍胸脯
自戀者的臆想,市場在“胸中”
未能將文化因素貫穿在行銷策略之中
強調賣產品,而忽視賣信譽
廣告說的好,質量未跟上
什麼都懂,就是不懂考察市場
第九章狂人三拍之三:客戶分析就是拍大腿
只關注做什麼,不關注顧客是誰
對顧客缺乏理性判斷
產品不能滿足顧客的心理期望
不會將顧客的懶惰心理當做商機
未能讓顧客感到物超所值
第十章忽視商業規則的力量
以個人英雄主義主導江湖團伙
覺得沒有矛盾的團隊是最好的
忽視團隊精神,推崇個人英雄
生怕別人的權力大
缺乏分享意識,做人越來越“小”
強化等級觀念,凸顯老爺心態
第十一章缺少合作共享心胸,資源整合上的矮子
暴殄天物,內部資源不能充分利用
單兵作戰的贏家,聯合作戰的輸家
只知你死我活,不知你活我活
樹敵過多,關鍵時刻無人援救
缺失借勢思維,有風吹來依然頂風走
第十二章不走“尋常路”,缺少對規律的尊重
不思創新,在市場中只是曇花一現
拿抄襲當創新,永遠跟在對手後面
跟風創新,缺乏目的性
過度求奇,創新過於理想化
為創新而創新,沒有長遠目標
故步自封,過度誇大創新的風險
中看不中用,創新成果與市場需求背離
第十三章不夠職業化,對日標的追求感性多於理性
未能為自己樹立一個遠大目標
一心求大,想一口吃成胖子
未將目標的完成當做新的起點
只想追求最高限度的利潤
未將目標與執行手段相對接
第十四章讓企業混日子:不懂競爭策略與企業改進
就連自己都說不出產品或服務好在哪
僅僅是為了差異化而差異化
不能認識到低成本的威力
秀才打敗兵,勝在先行者優勢
未能為企業找準生態位
第十五章逃不掉的劣根性:服務就是“伺候人”
認識不到用服務來促進與顧客的多次成交
自稱產品是精品,卻將服務看做是贈送品
宣傳是一心為顧客,做法是服務遠離顧客
只想著以好產品創業,未曾想以好服務立業
認為顧客只是在買產品,而不是在買服務
第十六章野蠻管理:大棒為上,不重激勵
總是將激勵併到秋後算賬
不信任員工,千金難買員工心
獎罰不明,每個人都是葫蘆僧
想使員工積極工作,卻錯用懲罰方式
缺乏互利思維,守錢重於留人
第十七章有智商沒情商,管理呆板失人心
不懂柔性管理,攏不住員工之心
不善傾聽,不能了解員工的心聲
對員工缺乏感恩之心
只知道如何管理,不知道如何不管理
處處以利益為先,管理缺乏情感
第十八章胸無大志:文化建設只適用於大企業
忽視文化建設,不為引鳳築金巢
使命管理缺失,大家只為掙錢而做事
漠視集體價值觀的培養,一切只按制度辦
文化無用論:那玩意就是虛東西
文化一次論:文化建設不需要時常更新
第十九章制度悖論:在隨意和極端兩頭跳躍
自己說了算,沒有制度照樣轉
制度是萬能的,凡事必須都按制度辦
在人情上搞陰陽制度
用死守為制度挖掘墳墓
有我在,制度靠邊站
第二十章缺乏執行力:決策變為空談
很多事情輕易半途改道
目標樹立後不能全力以赴
不能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地做事
輕準備而易妄動
第二十一章盲日樂觀,缺乏危機感的刨業者必敗
因小失大,被小利絆住腳步
居安不思危,看不清潛在風險
孤注一擲,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知足難長樂,缺乏進取精神
反應遲鈍,意識不到冬天的到來
不重細節,被螞蟻掘開堤壩
第二十二章精明人糊塗賬:小企業沒大賬
本是精明人,卻讓企業記了糊塗賬
忽視企業供血,把現金流當小事
做“甩手掌柜”,輕視公司財務
先花錢後進錢,資金鍊斷裂
重成本不重創新,難以持續發展

“硬傷”是什麼傷?

硬傷”是吳方言(包括上海話)中的詞語。一查方言辭典,果然就找到了。許寶華等主編《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的解釋是:①(形)倒霉,不該受損失而受到損失,如“一件新衣裳撥洋釘鉤破脫,真硬傷!”②(名)外傷,非器質性傷病,如蘇州評話《岳飛》:“俚雖然撥岳飛敲著一鞭,格個是硬傷。大將受點硬傷,嘸啥道理格。”原來如此!
“硬傷”最近由方言詞語慢慢進入了通用語中,究竟是何人何時在公開媒體上首先用開來尚不得而知;但為吳方言區的作者所為,應該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在方言中“硬傷”既能作形容詞,又能作名詞,進入國語以後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名詞用法了。當今書籍報刊上,“硬傷”有時就用方言中的原意,表示人的身體上非器質性損傷即外傷。例如:
1.外傷性截癱以機動車車禍等硬傷為主因,被美英醫學基金會宣布為世界醫療難題之一。(1998年2月16日《人民日報》)
2.女排主教練胡進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談到孫明受傷問題。
他說:“醫生診斷是硬傷,休息幾天就能恢復正常。”(1999年6月2日《文匯報》)
就像“毛病”“損傷”等詞一樣,“硬傷”也可以由身體上的傷病很自然地引申到其他事物上,表示它們所受到的損害或出現的錯誤、缺憾。例如:
1.所轟炸的數千個目標都是精心選擇的“要穴”,力求收取“四兩撥千斤”之效,不僅要給南留下“外傷”和“硬傷”,而且還要留下“內傷”和“軟傷”。(1999年6月25日(人民日報》)
2.超低的價格絕對是低層次的競爭,因為破壞遊戲規則就是破壞市場,破壞市場就是破壞自已的形象,這對整個電影產業、對城市的投資環境都將是一個硬傷。(2000年11月22日嶸文匯報》)
3.參加“批林批孔”的事,應該說是馮(馮友蘭)先生一生中的硬傷,我不想再觸動老人的傷疤,但他還是主動提到這件事。(1999年4月20日《文匯報》)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南聯盟狂轟濫炸,使南聯盟生產和生活的基礎設施遭受到巨大的打擊;從彩電到電影票並逐漸蔓延開來的低價競爭,搞得相關的市場和企業元氣大傷;馮先生作為一位著名學者,他的學問和人品都是值得人們尊敬的,但由於時代的原因,使人生留下了一件憾事。這幾個“硬傷”已經不是身體上的外傷了,但與人體的外傷有些相似:指由於某種外在因素而對主體造成的傷害,都是承受者所不希望出現的。這樣的引申大大地擴展了“硬傷”的使用範圍。
當前,“硬傷”一詞使用得最多最熱的領域莫過於語言文字方面了。語言文字中出現“硬傷”的,有普通的報紙雜誌,也有厚厚的大部頭的學術著作;有普通的記者編輯的文章,也有著名的作家學者的作品;有著作,也有譯作……甚至於中國小教材都存在不少“硬傷”,去年關於全國歷史教材和新編的高一語文讀本中的“硬傷”,就曾鬧得沸沸揚揚。要了解此類“硬傷”的具體含義,我們先來看兩個例子:
1.古樂府《上邪》被譯成了“上邊真邪門兒”,“懷刺”就是“心懷刺殺的念頭”,“赤地千里”即“千里一片紅”。此類硬傷、訛誤不一而足——一位研究古典文學大半輩子的老教授痛心地形容道,“觸目驚心”。(1999年6月18日《人民日報》)
2.該書(注:指《世說新語箋疏》)整理確也有不少由於草率粗疏造成的“硬傷”,諸如人名、書名、引文等標點符號尚存在許多疑誤,令讀者甚感惋惜。(《<世說新語箋疏〉糾謬》1987年11月10日《讀書》)
這些“硬傷”也是由外傷的意思比喻引申而來的,大多數是指文字、辭彙、語法上的錯誤,史實典故等資料引用時的失當,等等。
為了能恰當地理解並運用“硬傷”一詞,人們比較關心一點,即它所指的毛病是大還是小,語意是輕還是重。其實,只要想一想為什麼人們會把這些錯誤稱為“硬傷”而不是別的什麼“傷”什麼“病”,就不難找到答案。因為內傷多為器質性疾病,即組織結構上有病理變化的疾病,不是懂醫的人是不太容易發現並確診病情的;外傷則不同,什麼地方皮肉破了,血流出來了,什麼地方腫起來了,明眼人都能看出點名堂來。而我們把那些語言文字上的、知識性的毛病叫做“硬傷(外傷)”,主要是由於它們是十分明顯的,一看便知的,是“常識性的錯誤”。因此,這樣的毛病說重吧,都是一些小問題,說輕吧,往往會影響意思的表達,甚至影響全篇的質量。之所以稱之為“硬傷”,並無意於強調問題本身的嚴重性,而是從易發現、易察覺的角度而言的。
(原載於《咬文嚼字》2001年6期)
硬傷在宮斗中也只上級對下級的告誡,硬碰硬是會受傷的就是此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