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該指導意見會在全國範圍內選擇大約10個城市推進低碳經濟的試點,開始探索應該怎么做的問題,這一意見有望在3月初,也就是全國兩會前公布。可以預測,低碳經濟在全國兩會上肯定會是一個議事熱點。低碳經濟激勵政策
權威部門提出,將從四個方面採取措施,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2009年1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報告表示,下一步,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強規劃引導,完善扶持政策。將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發展理念和相關發展目標納入“十二五”規劃和相關產業發展規劃中,抓緊研究制定《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發展低碳經濟指導意見》《加快推行契約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等。制定促進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發展的財稅、金融、價格等激勵政策。
二是紮實推進節能減排,加強生態環保建設。全面落實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強化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加快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抓緊出台《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管理辦法》;大力發展生物質能、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序發展水電,積極發展核電,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力爭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
三是組織開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試點。編制再生金屬及再製造等重點領域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啟動“城市礦產”循環利用工程,抓好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秸稈綜合利用等工作。選擇典型地區和行業,開展低碳經濟發展示範試點。
四是建立健全科技、統計、信息等支撐體系。加大對節能、清潔能源、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投入。逐步建立溫室氣體監測統計、氣候變化信息共享平台和信息服務體系。
試水廣東
廣東省發展低碳經濟路線圖及促進政策研究,這個有點長的名字是鄧梁春參與的廣東低碳研究項目的全稱,與他合作的還有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所的專家。自2007年進入中國後,氣候組織就一直在竭力推動中國走上低碳經濟發展道路,它的發展足跡也與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之路暗中契合。實際上,低碳路線圖項目,是氣候組織在廣東開展的第二個項目—2007年,氣候組織便與國家發改委進行了合作,開展了大珠三角空氣污染治理項目研究。“一期項目提出了2020年廣東溫室氣體控制的總目標,二期項目的目的則是制定實現這個目標的具體過程。”鄧梁春解釋。
合作的各方中,廣州能源所及中國社科院主要做技術課題層面的研究;氣候組織則負責相關的能力建設—如培訓、參考指標的制定、宣傳以及落實企業層面的合作等;而英國外交部則提供戰略項目基金的支持。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廣東已經成為全國區域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而近兩年,它卻面臨民工荒和產業轉移等問題的困擾。“目前,廣東省已選定了深圳作為低碳經濟的試點城市,我們正在與深圳市政府對接中。”鄧梁春說。
他透露,之所以沒有選擇經濟同樣發達的長三角,是因為那將會涉及到上海、江蘇和浙江3個省市,政府之間協調起來比較複雜。“而在廣東,政府高層一直在關注是否能形成新興的產業支柱,它又有太陽能、電動汽車產業等一些有潛力的公司,與發展低碳經濟有比較好的契合點”。
基於低碳經濟發展構想,鄧梁春和他的合作夥伴還將提出一系列刺激發展政策,包括風險投資、綠色金融、低碳貸款、交易機制、地區市場建立等方面。並將嘗試推動廣東省政府將低碳計畫整合到“十二五”規劃中去。
“我們是在獲得相關支持的情況下,先於政府決策之前做的項目,但在未來,它很可能成為廣東省發展低碳經濟的一個研究支持。”他對自己的項目充滿信心,“我們打算先在廣東做試點,成功了後再在其他省份鋪開做。”
困難仍存
但與此同時,專家們又指出,中國走向低碳經濟的現實道路並非坦途。“目前還存在著一系列的障礙。”氣候組織政策與研究項目總監喻捷直言。發展低碳經濟需要以使用新能源為基礎,目前各地都把發展新能源作為能源戰略的一個方向,但在技術上還存在著不成熟的問題。比如併網、成本問題。早在1995年就已經開始低碳經濟的嘗試與探索的深圳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自民,也在早前對時代周報記者坦承,“我們從傳統的能源結構向低碳經濟轉型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主要還是一個商業機制的問題,如果我們從企業的角度,也從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的角度來看,如果沒有長期的比較合理的商業利益的存在,低碳經濟在實踐上是比較難以維繫的。”
高自民以太陽能發電為例,他說即便國家給予太陽能發電很高的定價,但是太陽能發電依然不具有經濟性,需要政府在投資上給予一定的貸款,給一些直接的補貼,再在上網時給直接的支持和優惠。
由於缺乏有效激勵機制,低碳技術發展可能會面臨諸多障礙。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指出,總體技術水平落後是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嚴重阻礙,“鎖定效應”則是潛在風險。
所謂“鎖定效應”,是指基礎設施、機器設備以及個人大件耐用消費品等,使用年限都在15-50年以上,其間不會輕易廢棄,這樣技術與投資都會被“鎖定”。以住宅建設為例,從已有建築看,95%左右都是高耗能建築。如果未來情況沒有改善,大量高耗能房屋一旦修建,短期內改造很難。
“中國必須從實際出發發展低碳經濟,”吳曉青說,“比如說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制定國家低碳經濟發展戰略,先行試點示範;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開發低碳技術、低碳產品;積極運用政策手段,推進低碳制度創新與法律體系建設,這些都有很大的改進和發展空間,要花大力氣做好。”
兩會前的低碳熱
即使困難仍存,鄧梁春的樂觀也並非沒有原因:就在剛結束的廣東省兩會上,已經有代表和委員就發展低碳經濟提交了相關議案提案。“就我所知道的,不僅廣東,浙江杭州、重慶、南昌的城市也在地方兩會期間提交了類似的議案提案。”鄧梁春如數家珍,“在以前,只有發改委和外交部在說低碳的事,現在已經覆蓋到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區域了。”早在2009年11月12日,哥本哈根會議召開之際,科技部、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和環保部等部委就曾聯合召開“節能減排與應對氣候變化高層論壇”,有關部門負責人在會上表達了我國在國際氣候談判中的立場,並詳細闡述了未來促進節能減排的思路。
“在2008年以前,就只有發改委和外交部在談;如今,除了他們之外,國際關係學界、環境經濟研究學界和商務部,都在關注低碳經濟的事。”鄧梁春對這一變化感到欣喜。他透露,發改委目前正在起草低碳經濟指導意見,將對低碳經濟概念進行界定,規劃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該指導意見會在全國範圍內選擇大約10個城市推進低碳經濟的試點,開始探索應該怎么做的問題,”鄧梁春說,“這一意見有望在3月初,也就是全國兩會的坎上公布,可以預測,低碳經濟在全國兩會上肯定會是一個議事熱點。”
多管齊下 大力發展
就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的有關發展低碳能源、最佳化能源結構的問題,發展改革委的報告表示,有關部門貫徹落實相關規定,啟動了太陽能電站示範項目建設和"太陽能屋頂計畫"。截至2009年6月底,全國風電裝機達到1500萬千瓦,在建規模1000萬千瓦;全國淺層地溫能供暖(製冷)建築面積已達8000萬平方米;全國農村水電裝機容量達5400萬千瓦。2009年新核准5座大型水電站項目,總裝機容量500萬千瓦。全國核准核電項目總裝機2540萬千瓦,在建規模1335萬千瓦。我國的核電在建規模、水電裝機容量、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積和光伏發電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風電裝機也躍居世界第四。發展改革委的報告表示,下一步,有關部門將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完善財稅優惠政策,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快低碳能源的利用和推廣:
--在妥善處理好水電開發與環境保護、生物資源養護及移民安置工作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開發水電資源。
--逐步提高核電占一次能源供應比重,加快沿海地區核電建設,穩步推進中部缺煤省份核電建設,構建核電自主創新體系,推進現代核電工業體系建設。
--加快風電發展,逐步建立國內較為完備的風電產業體系。
--推進生物質能發展,加快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新型能源化等綜合利用,在生物質資源豐富地區因地制宜建設以秸稈為燃料的發電廠和中小型鍋爐。加快農村沼氣建設力度,加快推進養殖小區、規模化養殖場沼氣建設。在經濟發達、土地資源稀缺地區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
--積極推進太陽能發電和熱利用,在偏遠地區推廣戶用光伏發電系統或建設小型光伏電站,在城市推廣太陽能一體化建築、太陽能集中供熱水工程、建設太陽能採暖和製冷示範工程,在農村和小城鎮推廣戶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房和太陽灶。
--積極推進地熱能和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推廣滿足環境和水資源保護要求的地熱供暖、供熱水和地源熱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