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點雪》

中醫痰病學術體系,興盛於明清,近現代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兩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由於歷代醫家和學者的研究與套用,在理論與實踐兩方面,不斷充實與進步,到清末已具有豐富的學術內涵,成為中醫藥學術寶庫中獨具特色的組成部分。痰病學術,既不是束之高閣的理論,也不僅是口傳心授的經驗。其自宋元以來,以其普遍套用、療效獨特的實用價值而受到臨床醫家的廣泛重視,而且始終是中醫藥學術體系的重要分支,而成為探討研究的熱點。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痰火點雪痰火點雪
書名:《痰火點雪》
作者:龔居中
朝代:明朝
年份:公元1368-1644 年
本書刊於1630年。書中以肺腎陰虧,心肝火熾為癆瘵的病因、病理;以滋腎清肺,柔肝降火為主治原則。卷一-二主論癆瘵的各種主證、兼證和治療;卷三介紹治療方法與雜症補遺;卷四為癆瘵病的灸法禁忌及保健氣功療法。是中國第一部理論與臨床緊密結合的癆瘵(結核病)治療專書。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對後世亦有較大的影響。現存明刻本,多種清刻本、及《醫學大成》本。1949年後有排印本。

昔黃帝問岐伯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人年至半百,而動作衰敝,時勢異耶?人將失之耶?對曰∶上古之人,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今人不能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精,耗散其真,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夫妄作則傷於形容,耗真則傷於神氣,疾之所起,二髒先損,心腎不交,未老而羸,未羸而病,病至則重,重則必斃。嗚呼!故上士施醫於未病之先,保養於未敗之日,善服藥,不若善保養,世有不善保養,又不善服藥,病入膏肓,非藥石所能及也。神哉!應圓龔君,業則軒岐,心則天地,囊括文雅,著述成林,於斯道得三昧焉。憫二豎之為祟,嘆庸流之偏執,乃出其纂輯《痰火》一書行世,問序於余。余閱其著論立訣,靡一不精,別門分類,靡一不詳。未病之有養生卻疾之術,既病之後,有調護攻治之法,深探隱微,窮盡玄變,一團生氣,浮於紙上,所謂紅爐飛片雪,龍虎自相隨,八卦正位,二豎消滅,將壽世人,皆為井谷中老矣。
通家弟鄧志謨拜

歷史背景

中醫痰病學術體系,萌芽於秦漢,發端於晉唐,發展於宋元,興盛於明清,近現代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兩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由於歷代醫家和學者的研究與套用,在理論與實踐兩方面,不斷充實與進步,到清末已具有豐富的學術內涵,成為中醫藥學術寶庫中獨具特色的組成部分。痰病學術,既不是束之高閣的理論,也不僅是口傳心授的經驗。其自宋元以來,以其普遍套用、療效獨特的實用價值而受到臨床醫家的廣泛重視,而且始終是中醫藥學術體系的重要分支,而成為探討研究的熱點。
明代隨著中醫藥學術的進步與成熟,痰病研究與套用,進入前所未有的全面發展階段。論痰治痰已成為諸家著述中普遍涉及的問題,乃至醫書中多有專門的篇章和門類,對此進行論述。方書、本草著述中,較之前代也多有闡發,特別是治痰方劑已在多數方書中自成一門。醫家們不僅在理論上提出了一些新的學說、觀點,而且對以往和當代的經驗、學說、觀點加以研究、綜合,使之從理論上更為系統、深化並有顯著提高。在臨床方面,理論與實踐有 機結合,是一大特色。不僅臨床各科疾病中,普遍注意到痰濁致病,而且在防治方面積累了極 其豐富的實際經驗,明清時期的不少臨床醫案和著作中,有大量的治痰案例,不少醫案著作戶將此專列一門。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在一些久治不愈的臨床各科疑難雜症的治療,及以眩暈、中風、胸痹、癲癰、哮喘等為代表的急危重症的急救,乃至一些奇異怪症的診治方面,治痰法體現了獨到的療效。甚至出現了諸如《痰火點雪》之類的專著。這些對今天的 中醫和中西醫結合臨床,仍頗多啟發和借鑑。

載錄

《痰火點雪》 卷四---明 · 龔居中
卻病秘訣
夫修身之士,不識丹田所在,鹹指臍下一寸三分為言,謬乎!有傳此為氣稟之原,若果氣於蒂,坎離上下,以此為中宮,氣脈升降,以此為根地,根地否塞,則水火不能升降,心火炎熾,腎水枯竭,百病由此而生。上或頭暈眼花,下至腰疼疝凝痔結,甚或真陽不固,多至夭折,良可悲乎!人誠能以卻病延年之法,敬而行之,或行或坐,或立或臥,念念不忘。日之間,血氣循視而不亂,精神內固而不搖,衰者起,萎者愈。疲癃轉康健之軀,枯槁回溫潤之色,頓覺增精補髓,養氣助陽,眼目光明,疝痔消滅,身輕力健,百病鹹除,功簡而效速,誠為保身之至道,卻病之秘訣哉!
卻病延年一十六句之術
水潮除後患,起火得長安。夢失封金櫃,形衰守玉關。鼓呵消積滯,兜禮治傷寒。叩牙疾,觀升鬢不斑。運睛除眼害,掩耳去頭鏇。托踏應無病,搓塗自駐顏。閉摩通滯氣,凝抱固丹田。淡食能多補,無心得大還。
水潮除後患法
平時睡醒時,即起端坐,凝神息慮,舌抵上,閉口調息,津液自生,分作三次,以意,此水潮之功也。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養神,在肺助氣,在腎生精,自然百體調暢,諸病不生,此除後患之功也。逍遙子長生訣曰:法水潮在關,逍遙日夜還,於中凝結生諸病,才決通流便駐顏。
起火得長安法
子午二時內外視,應閉息升身,則腎中之火生矣。火為水中之金,烹而煉之,立可成丹百脈通融,五臟無滯,四肢康健,而三化聚也。孫真人曰:火陽得地,在六爻俱靜之時,真氣通行,必在三陽交會之際,此為文火鍊形,外邪不感,壽算無窮。
夢失封金櫃法
欲動則火熾,火熾則神疲,神疲則精滑而夢失也。每寤寐之時,必要凝息定氣,以左手二七,右手亦然,復以兩手搓脅腹五七次,左右搖肩三兩回,次咽氣納于丹田,握固良久,乃正屈足側臥,永無走泄矣。鄭思遠真人曰:事多忘者神昏,汗多出者神脫,此是夢失神弱,脫漏真精,乃修身之士大忌也。當勵前功。
形衰守玉關法
形容枯槁,切須守爐,爐者丹田,丹田者,腎前臍後也。若行住坐臥,一意不散,固守,而又運用周天之火,自然生精、生氣、生神。豈止變衰顏如童子?體為神仙,若壯健行之,收功甚速。
鼓呵消積滯法
有因食而積者,有因氣而積者,久則脾胃受傷,醫藥難治。孰若節飲食,戒嗔怒,不使聚為妙。凡有此等,便當升身閉息,往來鼓腹,俟其氣滿緩緩呵出,怡然運五七次,實時通快。王穆真人曰:未得通時,多痞塞隔氣。若胸膈滿塞,常用此法不止,除病散氣,須無病行之,自然真元增益,壽域可躋。
兜禮治傷寒法
元氣虧弱,腠理不密則風寒傷感。患者須端坐閉息,兜起外腎,頭如禮拜,屈折至地,真氣得勝滌時,可六七次,汗出自愈。劉抱一真人未仙之日,曾感傷寒熱,行此而安。此法非止能治傷寒,即無病行之,頭目清利,容顏潤澤。
叩齒牙無病法
齒之有疾,乃脾胃之火熏蒸。每日清晨,或不拘時,叩齒三十六通,則氣自固,蟲蛀不風邪消散,設或以病齒難叩,但以舌隱舔於牙根之間,用柔制剛,真氣透骨,其蛀自除。玉真人曰;欲修大道,先去牙症,叩齒不絕,堅牢無病,此雖近易,亦修養中之至要也。
觀升鬢不斑法
思慮太過,則神耗氣虛血散而鬢斑。以子午二時,握固端坐,凝神絕念,兩眼含光,中,追攝二氣,自尾閭夾脊,升上泥丸,降下重樓,返還元海,憩息少時,自然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張真人曰:夫何慮鬢斑,久久行之,可以積黍米而為丹,脫樊籠而游三島,其功曷。
運睛除眼害法
虛靜趺坐,凝息升身,雙目輪轉十二數,緊閉即開,大睜逐氣。每夜行五七次,瘴翳自光明倍常。謝翼真人未得仙時,曾犯目疾,絕去房事,得此法而行之即愈,故傳以惠於後人。蓋為虛邪氣熱,損犯肝經,致生瘴翳,運睛之法不止除昏,久則可觀細書畫。極目遠視,時見金花,乃道氣之運也。
掩耳去頭鏇法
邪風入腦,虛火上攻,則頭目昏鏇,偏正作痛。或中風不語半身不遂,亦由此致。治之,升身閉息,以兩手掩耳,搖頭五七次,存想元神,逆上泥丸,以逐其邪,自然風散邪去。
張元素真人未得道時,頭目昏鏇,偏正頭痛,用還丹之法,不十功即痊。此法不止治命,須無病行之,添補髓海,精潔神宮,久視長生之漸也。
托踏應無病法
雙手上托,如舉大石,兩腳前踏,如履實地,以意內顧,神氣自生。筋骨康健,飲食消葉子元二十二勢,取禽獸行之狀。陶隱君二十八道,引水火曲升之理,知神氣之走五臟,自然傳送於四肢,根本充固,營衛強盛,其功盛大,不止輕身,能令皮膚結實,足耐寒暑。
搓塗自駐顏法
顏色憔悴,良由心思過度,勞碌不謹。每清晨靜坐,神氣充溢,自內而外,兩手搓面五,須漱津塗面,搓拂數次。行之至半月,則皮膚光潤,容貌悅澤,大過尋常。太虛真人晚年修道,恥於衰弱,得此法而返老還童。若咽氣通心,搓熱塗面,亦多有益。
閉摩通滯氣法
氣滯則痛,血凝則腫。治須閉息,以左右手摩滯處四十九次,復左右多以津塗之,不過次,氣自消散。趙乙真人未仙之時,曾患此病,行之而愈。此法不止散氣消腫,無病行之,上下閉息,左右四肢五七次,經絡通暢,氣血流行,肌膚光潤,名曰乾沐浴,尤延生之道也
凝抱固丹田
定息抱臍,子午無間,動徹浮沉,湛然進退,旬日之間,下進五穀之精,真氣自生,百功,上盡九重之蠹,暗滌垢膩,饑渴不患,寒暑不侵,駐顏還少。董自然真人道:西華天尊守真,或居天上,或居人間,一炷紫檀,手披雲霧坐禪關。
淡食能多補法
五味之於五臟,各有損益,若一味過食,須安一髒,還虧一髒。要在相勻謹節,僅圖爽反見傷脾,食淡自然有補耳。玄珠先生得此法而成化。古雲斷鹽不是道,孰為補腎?茹增福田,卻非養神之道,淡食中自有真氣,可以保命安神。
無心得大還法
對鏡無好惡之心,亦不可落空心,而識執之心盡無也。知識之心,又生分別,執著之心可有也。志公和尚無心有心,此心乃合天地,夫無心法,有事無事,常要無心,靜處喧處,其念無二。又曰:莫謂無心即是道,無心即膈一重關,如明鏡照一切物也。元不染著,是謂
運識五臟升降法
上心腎之下,肝西肺在東,非腸非胃腑,一氣自流通。
動功六字延壽訣
春噓明目本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間,秋 定知金肺潤,冬吹腎要坎中安。三焦嘻卻除煩熱,四季長呼脾化餐。切忌出聲聞兩耳,其功尤甚保神丹
心呵頂上連叉手
(舉手則呵反手則妄)
呵則通於心,去心家一切熱氣。或上攻眼目,或面色紅,舌上瘡,或口瘡,故心為一身官之主,發號施令之時,能使五官不同。故孟子曰:收其放心者,為浩然之主。故心不動,而動謂之妄,妄則神散,而使浩然之氣不清也。秋冬時常暖其湧泉,不傷於心君。素書云:足寒傷心是也。澄其心則神自清,養其心則火下降,故心火降,則心無不正,心通舌,為舌之官,舌乃心之苗,為神之舍,又為血之海,故血少則心神恍惚,夢寐不寧也。冬面紅受克,故鹽多傷心血,冬七十二日省鹹增苦,以養其心氣也。
肝若噓兮自睜睛
噓則通肝,去肝經一切熱聚之氣,故膽生於肝,而膽氣不清,因肝之積熱,故上攻眼目噓三十次,一補一瀉,則眼增光,不生眼屎,故目通肝。肝乃魂之宅,夜睡眼閉,則魂歸宅。肝為目之官,秋面青受克,辛多傷肝,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養肝氣。
腎吹抱取膝頭平
吹則透腎,去腎中一切虛熱之氣。或目昏耳聾,常補瀉,則腎氣自調矣。故腎通耳,為官,耳聽於走精,不可聽於淫聲,或鼓腹者,大吹三十吹,熱擦腎堂立止。四季十八面黑受克,甘多傷,故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鹹,以養腎氣。
脾病生時須撮口
呼則通脾,去脾家一切濁氣。或口鼻四肢生瘡,或面黃,脾家有積,或食冷物,積聚不,故脾為倉稟之官,又為血之用,故飲食不調,則不生血,四肢不動,則脾困。故夜則少食,睡時脾不動,以致宿食,則病生矣。脾四季之官,為意之宅,故意不可以妄動,動則浩氣不能清也。春面黃則受克,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三焦客熱臥嘻嘻
嘻則通膽,去膽中一切客熱之氣。故臥時常嘻,能去一身之客熱,能補瀉者膽氣自清,目不生屎,膽怕熱,四時飲食,熱者少,食於上膈,以使膽氣清爽也。
靜坐功夫
清心釋累,絕慮忘情,少思寡慾,見素抱樸,學道之工夫也。心清累釋,足以盡瑕。絕情,足以靜世。思欲俱泯,足以造道。素樸純一,足以知天下安樂之法。日務少食寬衣,於二六時中,遇閒暇則入室蟠膝靜坐,心無雜想,一念視中。丹書云:人心若與天心合,顛倒陰陽止片時。以心觀道,道即心也。以道觀心,心即道也。若能清心寡欲,久久行之,百病不生。此惟秋及冬至以後,行之尤妙。如春夏行持,春乃發生之時,夏乃陽氣茂盛,儒雲歌詠所以養性情,舞蹈所以養血脈,又不必靜坐。宜夜眠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使長生。食後宜動作舞蹈,亦宜節慾。古人冬至閉關以養微陽,齋戒掩身,以待陰陽之所定,是故起以待日光,此陽氣閉藏之時,不可擾動筋骨,惟安調靜養身體,則春夏諸病不生。情不動,精固則水朝元;心不動,氣固火朝元;性寂則魂藏水朝元;情忘則魄伏金朝元;四大安和,則意定土朝元。此謂人有五氣朝元。又經云:人能長清淨,天地悉皆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