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留心那話兒》以輕鬆的風格,描述60年代英國劇作家Joe Orton燦爛而短暫的一生.這名出身寒微的窮小子,以蔑視一切既定規律的作風,搖身一變成新浪潮文化紅人,可惜一段不倫之戀,卻令這個神話終結......
喬·奧頓(Joe Orton),英國60年代著名的劇作家。肯尼斯·侯利維爾(Kenneth Halliwell),與他相伴16年的同性愛人。
這一對大約會是我寫的這一系列中,最不具知名度的一對——至少在中國是這樣了。
然而他們的生命及關係卻是以一種極具爆炸性效應的方式而終結。
1967年8月9日,二人雙雙死於他們同居的寓所。時年41歲的肯尼斯手持利斧,連砍九下,砍死了睡夢中的喬·奧頓,這位被譽為“20世紀王爾德”的作家死時34歲。而後肯尼斯服毒自盡。
兩人雖早已同床異夢,最終卻算是生死與共。
關於譯名
Prick Up Your Ears本是奧頓要寫的一部戲劇名,終究未能完成,後就被約翰·拉爾用作給他作傳的傳記名。本片即改編自這部傳記,名字也沿用下來。
一譯作:豎起你的耳朵。原文直譯,中規中矩。
二譯作:激情床伴。不著邊際+活色生香,生怕觀者不往三級片上聯想。
三譯作:留心那話兒。這是同樣身為同性戀人士的香港作家邁克的譯筆,伶俐怪趣,貌離神合,典型的邁克文風。
詳細內容
喬·奧頓,身材嬌小,模樣天真,14歲時就初嘗禁果,日後更是個處處招蜂引蝶、拈花惹草的主。他18歲時來到倫敦遇見了侯利維爾,兩人相遇在一個戲劇表演課上,侯利維爾表演手抱一隻貓的情態,開始頗為不知所措,而後突然發力,雙手做掐貓狀,那不存在的貓兒片刻就死在他手上,旁人皆愕然,唯有奧頓哈哈大笑。二人初相識時,已定下難逃殺身之禍的宿命。
20年前的加里·奧爾德曼(Gary Oldman)還不似日後《殺手萊昂》中那癲狂的邪惡,喬·奧頓被他演來透著種可愛的壞勁,淘氣的邪惡,那仿佛孩子般純真的笑容真是誘惑了多少人。
肯尼斯·侯利維爾,身形高大,面孔木訥,年幼時死了母親,18歲時父親自殺,20歲時禿了頭,用奧頓的話來形容——“你從來沒有年輕過”。他簡直具備了成為一個藝術家的所有外因和內在,苦苦寫作,卻最終只能淪為奧頓的“私人助理”,頂上一頭假髮出席各種社交場合。
這兩人說來倒真有“亦師”的成分。侯利維爾是個文藝青年(雖然他從來也沒年輕過),寫作、畫畫,哪一樣都勤勤懇懇,孜孜以求,更順帶培養奧頓寫作。不想辛苦掙扎十年過後,飛黃騰達的倒是他的小男友。心比天高,力有不逮,侯利維爾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夢想化為了泡影。要是兩人都落寞倒也可以相依為命,偏偏奧頓終究是那遮不住羽毛光彩的鳥兒,青雲直上了!青年才俊奧頓越來越惹人愛,劇作上演炙手可熱,披頭士都找他來寫劇本;家庭主婦侯利維爾卻越來越討人嫌,管家務管雜事,惟獨不負責床上事。到了後來,奧頓要么是社交場上風光無限,要么就是公廁街角隨處風流快活。侯利維爾則像個絮絮叨叨的怨婦,在家給奧頓洗衣刷碗。
侯利維爾曾問奧頓,成名後的夢想是什麼。侯利維爾的夢想是郊區買房安家,奧頓的夢想卻是“見什麼操什麼”。有評論講,奧頓是以性為事業,侯利維爾是以死亡為事業,真是再貼切不過的比喻。
偏偏奧頓還是個極度的自戀狂,每每在日記里炫耀自己的事業成就、情場得意,更時不時挑逗詢問侯利維爾有沒有看他的日記。一個恃才傲物,玲瓏剔透;一個孤傲漠然,怨憤難平。兩人十多年的寒窗相依熬過,幾年的榮華富貴卻齟齬難平,終是化作九記利斧劈頭,血肉模糊一片。
拍攝背景
這部電影誕生於1987年前,2006年憑《女王》一片風生水起、今年剛在坎城當了回評審會主席史蒂芬·弗雷爾斯(Stephen Frears)當時還只能算是聲名初起。
1985年史蒂芬·弗雷爾斯拍了一部本是為電視台製作的電影《我美麗的洗衣店》。沒想到這部糅合了種族矛盾和同性戀愛的電影進了電影院,而且一炮而紅,也正是藉助這部影片的成功,弗雷爾斯籌到了拍《留心那話兒》的資金。連拍兩部同性戀電影,弗雷爾斯果然有迥異常人的視野。
奧頓的文風一貫是語不驚人死不休,配合弗雷爾斯嘻笑怒罵的風格真是合稱。這樣一個擁有駭人聽聞的慘烈結局的故事,弗雷爾斯卻拍得戲謔輕鬆,始終帶著一種歡快的調子,甚至會讓你沒心沒肺的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