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瘧論
、病因、病機、發作情況、診斷及治療原則等,是論瘧病的專篇,所有名為“瘧論...於寒。故先熱而後寒也。亦以時作,名曰溫瘧。岐伯說:這是先傷於風邪,後傷於水寒之氣,所以先熱而後寒,發作也有一定的時間,這名叫溫瘧。其但熱而不寒者...
出處與篇名解 本篇要點 原文和翻譯 胡天雄《素問補識·瘧論篇》重編稿 -
溫瘧
內有伏邪,至夏季感受暑熱而發的一種瘧疾。
-
腎瘧
腎瘧,病名。五臟瘧之一。《素問·刺瘧篇》:“腎瘧者,令人灑洒然,腰脊痛宛轉;大便難,目眴眴然,手足寒,刺足太陽少陰。”治宜桂枝加歸芍湯、烏梅丸等。
症狀 治療 總論 相關故事 -
《溫疫論》
1641年山東、浙江等省疫病流行,醫者以傷寒治法無效,枉死頗多。吳氏推究病源,指出是溫疫,系感染“異氣”(又名雜氣或戾氣)所致,病由口鼻而入。對瘟疫病因...
作者簡介 簡介 內容介紹 吳有性與《溫疫論》 治法初探 -
痎瘧
痎瘧痎瘧],瘧疾的通稱。亦指經年不愈的老瘧。《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夏三月,此謂蕃秀……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 張隱庵 集注引 馬蒔 曰:“痎瘧者,...
-
瘧
瘧,中國漢字,本意為一種按時發冷發燒的急性傳染病。
部首筆畫 方言集匯 註解釋義 詞性變化 常用詞組 -
癉瘧
癉瘧,中醫病名。瘧疾之一。臨床以但熱不寒為主症。又名溫瘧、暑瘧、癉熱、陽明癉熱。《素問·瘧論》:“但熱而不寒者,陰氣先絕,陽氣獨發,則少氣煩冤,手足熱而...
名詞解釋 歷史沿革 病因病機 臨床診斷 辯證論治 -
圖解溫疫論
《圖解溫疫論》為明代著名溫病學家吳有性所著,是中國第一部傳染病學專著,對中醫溫病派的形成、發展影響深遠。全書分為上下兩卷,共86篇,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溫...
圖書信息 圖書目錄 -
溫病源流論
本書以中醫歷代醫家、經典著作為主線,從源引流,詳細闡述了溫病學說的發展歷程。著者將其劃分為“淵源於秦漢之前的溫病學說”“在傷寒體系內發展的溫病學說”“溫...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文摘 序言 -
圖解溫疫論:疫病時代的救命之書
12 12 12
圖書信息 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