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之1)》

《溫故(之1)》

《溫故(之1)》,作者劉瑞琳,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04年5月1日出版。描述的是對人類以往生存狀態的追懷;對歷史的審視與反思;對歷史文化遺蹟與遺留文本的重溫。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第1版(2004年5月1日)
精裝:187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7563345353
條形碼:9787563345359
商品尺寸:22.9x14.9x1cm
商品重量:240g
品牌:北京貝貝特
ASIN:B0011BH5VE

內容簡介

《溫故》是一種陸續出版的歷史文化讀物。以今天的視角來追懷與審視過去,並為當下的生存與未來的發展提供一種參照。所謂“溫故而知新”。《溫故》力求史料鮮活,視角新穎,觀點獨到,內容大體包括以下三方面:對人類以往生存狀態的追懷;對歷史的審視與反思;對歷史文化遺蹟與遺留文本的重溫。

編輯推薦

《溫故》(之1)看點:
名家說:
沈昌文(著名出版人)我們現在學習外國,還是要回頭看看,而不能一味地往前看。現在來溫故,會有特別的意義。
雷頤(學者)如果對歷史失去了記憶,對很多事情就會有不同的看法。
秦風(圖片收藏家)無論如何,歷史有一種呈現自我的自然力量,它不會完全被遺忘。
謝泳(學者):《溫故》要把那些過去說錯了的事情,或者說是主流話語過去比較強烈地想讓人接受的那些東西,儘可能給予校正。
方煒(作家):《溫故》對於中國的大的歷史也是一種很好的補充。
人類始終生活在歷史的投影里。
這投影,既非上帝的恩賜,也不是什麼神做的手腳,而是源自人類將自己與動物區分開來的那個重要特徵:記憶。
歷史的投影有過遠有近,遠的如原始祖先邁向文明渺然足跡,所的如昨天剛剛發生的事情。時間之流,不捨晝夜,不僅把已經發生的,而且終將把正在發生的以及行將發生的一切,都裹挾而去,統統融入歷史的投影。
最早意識到這投影價值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的至聖先師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溫故而知新”,雖平白如話,卻如醍醐灌頂。
歷史既是人類活動的歸宿,更是面向未來的智慧之源。
談到歷史與現實的關係,英國作家奧威爾的表述則更加直截了當,他說:誰掌握了歷史,誰就掌握了現在。
重大歷史關頭,必有溫故。《溫故》(之1)自2004年5月推出,到目前已相繼出版七輯,獲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與經濟效應,《溫故》(之1)即前四輯的合訂本。書籍採用精裝封面,樸素精美,總價不變,價值在增,是個人收藏及贈送親友的上品。

媒體推薦

卷首語
人類始終生活在歷史的投影里。
這投影,既非上帝的恩賜,也不是什麼神做的手腳,而是源自人類將自己與動物區分開來的那個重要特徵——記憶。
歷史的投影有遠有近,遠的如原始祖先邁向文明的渺然足跡,近的如昨天剛剛發生的事情。時間之流,不捨晝夜,不僅把已經發生的,而且終將把正在發生的以及行將發生的—切,都裹挾而去,統統融入歷史的投影。
最早意識到這投影價值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的至聖先師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溫故而知新”,雖平白如話,
如醍醐灌頂。
歷史既是人類活動的歸宿,更是面向未來的智慧之源。
談到歷史與現實的關係,英國作家奧威爾的表述則更加直截了當,他說:誰掌握了歷史,誰就掌握了現在。

目錄

特稿
章立凡亂世逸民
——記“文革”中的康同璧母女
回眸
邵建1933年上海文壇的“書目”風波
孫卓民國舊事:湘人治湘(上)
風物
沈繼光傾聽先人手澤中的歷史回聲
高萍——《物語三千》拍攝手記
趙園沈繼光和他的夥伴的“物語”
江月在波羅的海追懷
文本
程巢父儲安平致胡適的五封信
謝泳《觀察》的兩封讀者來信
人物
傅國涌沈從文的1949
范泓兩個浙江人
陶恆生一面之緣的陳布雷和陳璉
現場
徐宗懋綠島的傷心往事
記憶
英子爬卡子
顧農燕園七年
離小聰大車店一宿
紫萸小人物和無奈
史海浮言
張鳴雞犬升天之後的故事
序言
人類始終生活在歷史的投影里。
這投影,既非上帝的恩賜,也不是什麼神做的手腳,而是源自人類將
自己與動物區分開來的那個重要特徵——記憶。
歷史的投影有遠葡丘,遠的如原始祖先邁向文明的渺然足跡,近的如
昨天剛剛發生的事情。時間之流,不捨晝夜,不漢把已經發生的,而且終
將把正在發生的以及行將發生的一切,都裹挾而去,統統融人歷史的投影

最早意識到這投影價值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的至聖先師孔夫子,
他老人家一句“溫故而知新”,雖平自如話,卻如醍醐灌頂。
歷史既是人類活動的歸宿,更是面向未來的智慧之源。
談到歷史與現實的關係,英國作家奧威爾的表述則更加直截了當,他
說:誰掌握了歷史,誰就掌握了珊在。
主編劉瑞琳
執行主編溫故書坊
特邀策劃丁東張冠生
文摘

書摘

亂世之下,康家往來的客人已經不多,來的多屬世家舊交。這些人談吐風雅,禮貌周全,悄然而來,躡步而去,如章詒和文章中提及的張滄江、黃萬里等,記得趙君邁也曾去走動。但除非羅儀鳳自己介紹,否則我是從不打聽客人來歷的。
對於那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父親是“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堅持把戲看到終場才闔上雙眼;而康老早在1969年就撒手人寰,撇下了孤苦伶仃的羅儀鳳。
……
書摘2
進入1968年,社會上按照偉大領袖的戰略部署,大搞“清理階級隊伍”。董竹君、秦德君兩位女政協委員以及唐生明夫婦等均已被捕入獄。羅儀鳳沒有任何單位,“清理”她的大權便落到“小腳偵緝隊”手中。一天她悄悄把我叫到一旁,說是街道要她交待與司徒雷登的關係。
那年頭經毛澤東在“毛選”中點名批判的外國人,除了馬歇爾、艾奇遜之外,就數這位前燕大校長了,而且是有《別了,司徒雷登》的專文加以痛斥的。羅既是司徒門生,在“小腳偵緝隊”眼中,分量自然非同一般。掂量著這位以前住在深宅大院、衣著典雅的女人,多年積蓄的醋意,終於有了釋放的機會。羅儀鳳這頭弱小的羔羊,無論平時如何馴服和低調,國家機器的基層組織已經張網以待。
關於羅儀鳳的個人經歷,我從來是不問的。以往只聽父親說過,她與羅隆基有一段情愫,但努生(羅隆基字努生)是名士風流,只戀愛,不結婚,辜負了儀鳳。她曾將與羅隆基的哀怨史寫成一篇文字,給父親看,意欲公開,被父親勸止了。此外康老曾向我談起,日本占領時期,羅儀鳳因與司徒雷登的師生關係,被關進沙灘日本憲兵隊(原老北大紅樓)的地下室里,老人輾轉請託,才保了出來。一個弱女子,在那種地方受了什麼樣的刑罰和侮辱,我不敢問也不忍知道。
心力交瘁的羅儀鳳,給我看一份她寫的交待材料,並可憐巴巴地說:“我早已是個驚弓之鳥,一向不問政治,外邊的事情一點都搞不懂。她們要我交待,我從來沒寫過這種東西,也不知該怎么寫。小東(我的小名),你得幫幫我。”
我仔細讀了一遍,這實際上是一篇家史,其中有幾件不為人知的佚聞。一是她的外祖南海先生,是被國民黨下毒害死的(康有為猝死青島之謎,至今眾說紛紜)。二是她青年時代的男友,被國民黨逮捕,死在獄中。這段埋藏心頭多年的隱痛,羅儀鳳似乎從未對人提及。她還談到了她的父親,在日本強占膠濟鐵路時,羅先生是中方的外交交涉員。他隻身站在路軌上對日軍軍官說,除非強行從我身上踏過,否則休想前進一步,日軍行進因此受阻。
羅儀鳳用不少的篇幅,強調母親為中國婦女的解放事業貢獻了自己的一生。這也許是她心目中唯一能夠擺脫滅頂之災的稻草,但對大字識不了一籮筐的“小腳偵緝隊”而言,又算得了什麼?保皇黨人是國民黨的政敵,用肉體消滅的手段當然狠毒,如今已改朝換代多年,敵人的敵人能放過康有為一個與世無爭的後代嗎?
我細心地幫羅儀鳳改了一遍,自認為可以抵擋一氣,她感激萬分地收好了。回家與父親談起此事,父親感慨地說:儀鳳命苦,沒人能夠幫她。過去我們這些朋友私下議論,覺得康老把儀鳳留在身邊不嫁出去,是否有些自私?後來她和羅隆基相戀,大家心中都祝福她將有歸宿,但康老是離不了儀鳳的,成親之後如何安排生活?羅隆基若娶了儀鳳,可能會多活幾年,但要遇上“文革”這樣的衝擊,還會牽連到康老,這三個人能挺得過來嗎?幸虧此事中斷了,母女倆得以活到今天,否則作為羅隆基的丈母和夫人,不知要受怎樣的挫辱?其實儀鳳最擔心的事,還是康老百年之後。失去了母親的庇護,她的命運會怎樣呢?
趙恆惕是繼譚延闓崛起而主政湖南的第二個湖南本省人。他是湖南衡山人,字炎午,小時候不會讀書,屢應童子試不取,再報考國子監生,仍名落孫山,於是心灰意懶,發誓不再進科場。後來他考入湖廣總督張之洞辦的方言學堂就讀,旋被選送赴日本留學。在日本趙恆惕先學的是師範,後因國事危急才改學陸軍,就讀於日本振武學校,又入日本士官學校炮科,同期同學中有唐繼堯、閻錫山、程潛、李烈鈞等人。趙恆惕在日本加入了同盟會,並成為黃興組織的鐵血丈夫團的成員。
趙恆惕光緒末年歸國,被當時的廣西巡撫招納至廣西兵備處。辛亥革命前,趙升任廣西混成協協統,革命爆發後,廣西繼湖南宣布獨立,趙率所部離桂經湘人鄂,增援武昌起義軍,被黎元洪任命為左翼軍總司令。南北議和後,趙部開往南京,被授陸軍少將銜。等到趙恆惕率部要返回廣西時,卻因廣西都督已換上新人,不願讓他這個不是自己親信的軍官帶領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進入自己的地盤。趙恆惕部滯留湖南境內,進退兩難。這個時候,正值譚延闓將原來屬於焦達峰、陳作新的部隊全部清理出湘的關頭,譚正愁自己身邊沒有貼心的軍隊。於是一邊是要補鍋,一邊是找鍋補,就一拍即合了。譚延闓向黃興請準,將趙恆惕的一個旅留在了湖南,從此成為了自己的“御林軍”。
在譚延闓三次督湘的過程中,趙恆惕一直與之共進退。首先是1913年宋教仁案發生,袁世凱真面目暴露無遺,二次革命爆發。譚延閣被革命黨人逼迫,不得已附和反袁軍,宣布湖南獨立後,反袁一方很快樹倒猢猻散,弄得譚延闓又通電取消獨立。可老袁不依不饒,非要追究譚延闓一個附逆之罪不可。譚入京謝罪,被判了個四年徒刑,連帶趙恆惕也跟著吃了掛落,同時判刑,差點沒丟了腦袋。幸虧有黎元洪幫忙說情,才被赦免。
到袁世凱稱帝鬧了個眾叛親離,連他的親信湯薌銘都不得不宣布湖南獨立的時候,趙恆惕才又在譚延閣的運動下,重新出山“襄贊大計”,成了重建湘軍的功臣。這之後譚延闓出於私心,排擠程潛一派,再次把湘軍裁撤一空,卻唯獨留下了趙恆惕的湘軍第一師,可見只有這支軍隊才是老譚的鐵桿近衛軍。老譚好景不長,二次督湘又被段祺瑞趕下了台,弄得趙恆惕好不孤單。在段祺瑞要廢除《臨時約法》,引起孫中山發動“護法戰爭”時,湘軍中堅決反段護法的都是程潛派的軍人,而趙恆惕卻稱病不出,暫時放棄了第一師的指揮權。後來他雖然還是參加了護法戰爭,但始終沒打過一場像樣的勝仗。在皖系的張敬堯為害湖南的階段里,趙恆惕僅僅能勉強保全自己實力不被完全消滅而已,直到譚延闓利用北洋政府欲分化湘桂聯盟的圖謀,再次出任湖南督軍,擠走了程潛,趙恆惕才跟著重新伸直了腰桿兒。張敬堯退出了湖南,譚延閣第三次督湘,他卻沒有及時兌現答應趙恆惕的承諾讓他當湘軍總司令。這樣一來,譚趙之間就有了嫌隙,埋下了他後來倒譚的伏筆。
老譚因為“聯省自治”還是“聯省北伐”與孫中山發生了矛盾,給了程潛與趙恆惕聯手倒譚的機會。這時的趙恆惕已經羽翼豐滿,不再需要依靠譚延閣這棵大樹來乘涼了,加上老譚也有對不起他的地方,所以沒有絲毫的猶豫,哪怕在譚延閩宣布將湘軍總司令讓給自己也不罷休,直到將他逼出了湖南,徹底結束了譚延闓督湘的歷史。
趙恆惕這人似乎特別重視“程式”,凡事不弄出點“民意基礎”,他是絕不硬幹的。可對他來說,程式也好,民意也好,仍然全是為我所用,跟所謂民主精神,基本是不沾邊的。對這一點,要舉兩個例子才好說明。第一是他逼得譚延閭不得不將湘軍總司令讓他做時,卻表示不願“私相授受”,譚延闓只好召開在省會長沙的各軍政要員、各機關首腦甚至各報館、各公團聯合會議,公開讓職於他,趙恆惕這才算接受下來。第二是他趕走了譚延闓之後,又接著清洗在湘的程潛派軍人,殺掉了程派大將李仲麟。按說這時在湖南已無人可與爭鋒,他完全可以將湘軍總司令、湖南督軍和湖南省長三職全收入囊中,可他卻不這樣做,一定要求一個“名正言順”。趙恆惕先通過省議會,選出林支宇為臨時省長,然後讓林成立“制憲籌備處”,要制定一部正式的省憲法交省議會議決。趙恆惕是真的對憲法有興趣嗎?當然不是。他是要通過一整套程式使自己最終披上合法的“民選省長”的外衣。
趙恆惕為了做到這點,真可謂不遺餘力。他聲稱自己是要繼承“譚公未竟之志”,要延請省內外學者起草省憲草案,再由各縣縣議會推舉審查員審查,再交全省人民直接公決通過生效。要真的如此嚴格進行,基本上可以說,湖南將誕生一部無懈可擊的地方憲法,那樣一來的話,趙恆惕能不能如願以償當上湖南的一把手呢?不用說,那是絕對沒有把握的。趙恆惕就算真是個憲法迷,他也不會辦這樣的傻事,給自己找這樣的麻煩吧?那么請看他在具體操作中又是如何進行的吧。
陳璉夫婦被捕
布雷先生逝世之前一年,發生了一件令他尷尬萬分、難以處理的事情。民國三十六年9月24日,他的女兒陳璉和女婿袁永熙,以共產黨嫌疑在北平被捕,12月1日解來南京,關在寧海路保密局看守所等待偵訊。布雷先生聞訊,直如五內俱焚。自己是中樞要員,女兒女婿竟是共黨嫌疑分子,如果此事屬實,教他這位蔣公最親信的幕僚如何自處?他的難過可想而知。次年1月底,調查機關以證據不足結案,由布雷先生具保將女兒領出。審結之前,蔣公曾經向布雷先生表示了解他的女兒只是思想過激,並非共黨分子,可以釋放,但須嚴加管教。布雷先生把女兒接回家中後,曾與她作徹夜長談,勸她留在南京。那時陳璉已懷有身孕,乃尊父命回浙江鄉下老家慈谿休養。四個月後,袁永熙由他的姐夫、外交部次長葉公超保釋出獄,前往慈谿與陳璉相會。不幸,胎兒因為母親在獄中的折騰,分娩時窒息夭折。民國三十七年夏天,兩人回到南京,經布雷先生安排,女兒在國立編譯館,女婿在中央信託局工作。
中大宿舍初見陳璉
回想民國三十二年暑假,我隨琴薰姐去沙坪壩南開中學報名,曾在中央大學女生宿舍見過陳璉一面。她是琴薰姐的室友,另外一位室友是蔣和。我只記得陳姐圓圓的臉,穿著藍布長旗袍(似乎是中大女生的制服,中大男生著灰色麻布軍裝),態度文靜而沉著。她跟我說過幾句話,但我很緊張害羞,如今一句也不記得了。琴薰姐和陳璉很要好,常常在家裡提起她。原來她們是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的先後期同學,陳璉比姐姐大兩歲。三十年夏,琴薰姐在香港考入西南聯大中文系,9月赴昆明入學時,念地質系的陳璉剛好因故休學。姐姐香港培道女中的同學許湘苹,也考上聯大念化學,兩人住同一寢室,一個睡上鋪,一個睡下鋪。
松林坡上的中大同學
民國三十一年姐姐轉學沙坪壩中央大學後,才與同時轉來借讀的陳璉相識。此時姐姐改念外文,陳璉改念歷史,她們編入同一宿舍,成為好友。我後來的姐夫沈蘇儒也從暨南大學轉來,原來他與陳璉和她的姐姐陳,曾經是浙江省杭州師範學校高中師範班的同學,老同學相見,備感親切。根據蘇哥的回憶,中大外文系女生比男生多,女生除琴薰姐外,有蔣和(蔣方震之女)、豐陳寶(豐子愷之女,我考南開時曾經在他們的“沙坪小屋”住過二晚)、馬仰蘭(馬寅初之女)、榮墨珍、劉景芳、王德華、吳慧、黃孟姑、熊盛淑等;男生除他之外有豐華瞻(豐子愷之子)、吳文津、朱立民、王晉熙、耿連瑞、祁延朗等。據說陳璉在西南聯大時已經加入共產黨,而且是學生地下活動的活躍分子,轉入中大也是中共中央安排以吸收同志的。關於這一點
姐姐從未提起,是否陳璉和她接近另有目的,不得而知。陳璉的休學,根據中共官方文獻,是由於民國三十年秋“皖南事變”後,國府大舉搜捕共黨分子,她和其他地下人員奉命分散到鄉下去躲避風聲而採取的措施。她在雲南石屏、宜良等地隱名(化名程國儀)當一名中學英文教員,直到三十一年看到她父親的尋人啟事,才回到重慶。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