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特種郵票

《清明上河圖》特種郵票

《清明上河圖》特種郵票依據原版《清明上河圖》設計,全套九枚,橫三連,小全張版式。其發行創下了四個第一:依照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原作設計,基本反映原畫風貌,這在世界同類題材中是第一次;在中外郵票印製史上,雕刻版規模迄今為止是最大的;是中國引進的國際先進膠雕印刷機印出的第一套郵票;是中國全套連票最多、最為精美的一套古代名畫郵票。

郵票簡介

《清明上河圖》特種郵票依據原版《清明上河圖》設計,全套九枚,橫三連,小全張版式。全套郵票分三個段落,一到三枚表現了汴京郊野的春光,四到六枚描繪了繁忙的汴河漕運,七到九枚是對市井街道的描繪,反映了宋代都城街道縱橫、商貿繁華的景象。
據了解,這套郵票作為中國打造的精品郵票,其發行創下了四個第一:依照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原作設計,基本反映原畫風貌,這在世界同類題材中是第一次;在中外郵票印製史上,雕刻版規模迄今為止是最大的;是中國引進的國際先進膠雕印刷機印出的第一套郵票;是中國全套連票最多、最為精美的一套古代名畫郵票。由於整套郵票古樸、典雅,已被確定為二00六年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一屆政府間郵票印製大會中國選送的參評作品。

基本信息

《清明上河圖》特種郵票《清明上河圖》特種郵票

國家郵政局定於2004年10月18日發行《清明上河圖》特種郵票1套9枚。

詳情如下:

圖序 圖名面值發行量

(版式一)
(9—1)T清明上河圖60分1020萬枚
(9—2)T清明上河圖80分1020萬枚
(9—3)T清明上河圖80分1020萬枚
(9—4)T清明上河圖80分1020萬枚
(9—5)T清明上河圖80分1020萬枚
(9—6)T清明上河圖80分1020萬枚
(9—7)T清明上河圖80分1020萬枚
(9—8)T清明上河圖1元1020萬枚
(9—9)T清明上河圖2元1020萬枚
志號:2004-26T
郵票規格:58×31毫米
齒孔度數:12×12.5度
整張枚數:9枚(套票連印)
整張規格:236×121毫米
版別:膠雕套印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
 防偽油墨
 螢光噴碼
設計者:王虎鳴
供稿:故宮博物院
責任編輯:史淵
印製廠:北京郵票廠
出售辦法:自發行之日起,在全國各地郵局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

背景資料

《清明上河圖》在我國歷代眾多的藝術珍品中,堪稱國寶精品,它記錄了1100多年前,北宋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情景,是北宋社會生活的高度縮影。
《清明上河圖》的原畫作者張擇端(生卒年今不祥),北宋傑出畫家,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性喜繪畫,尤嗜於舟車、郭徑、屋宇、人物、草樹、馬牛等社會民俗題材,皆盡其意態。早年遊學汴京,宋徽宗時招為翰林承志,後失位,家居以賣畫為計。這幅不朽傳世名作可能就是在這無案牘之勞形後的嘔心吮墨之作。這幅畫是張擇端將中國人物畫的描摹對象,由唐代的帝王將相、仕女釋道等上層貴族演變為下層市民的代表作之一,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的“風俗畫”,體現了傳統繪畫變革的人民性。此圖絹本,淡設色,畫卷縱24.8厘米,橫528.7厘米。以北宋汴京為背景,以汴河上下風光民俗為題材,逼真詳盡地描繪了當時城鄉人民競相出遊的活動,畫面上人物眾多,栩栩如生,千姿百態,數不勝數。據齋滕謙所撰《掘堂文話•卷八》統計畫上工有1643人,2008頭動物,比古典小說名著《三國演義》(1191人)、 《水滸傳》(787人)、 《紅樓夢》 (975人)中任何一部所描寫的人物都多。
中國國家郵政局發行的2004-26《清明上河圖》郵票,全套9枚,一氣呵成,採用了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內的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原圖。此圖絹本,淡設色,縱24.8厘米,橫528.7厘米。

付印始末

《清明上河圖》特種郵票《清明上河圖》特種郵票

清明上河圖》郵票終於定在2004年10月18日發行了。其實,早在十年前,《清明上河圖》就已被列入郵票選題,甚至郵票的圖稿設計都已完成,但由於當時沒有適當的設備能再現它的神貌,於是,該選題就一直被壓在了箱底。
2003年,國家郵政局郵票印製局引進了對複製細線條特有所長的格貝爾膠雕機,使決定用膠雕工藝來再現這幅不朽名作,向建國五十五周年獻禮,也為將於2006年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一屆政府間郵票印製者大會準備精品郵票。於是,一個由郵票印製局局長親自掛帥、匯集了該局各部門業務技術骨幹的“《清明上河圖》精品工程攻關小組”成立了。
攻關小組首先遇到的是紙張難題。國外膠雕紙的價格十分昂貴,國內的印製成本根本無法承受,於是攻關小組就和兄弟廠家聯合成立了膠雕印紙攻關小組。膠雕印紙攻關小組歷時四個多月,幾經波折,終於自行研製出了國產膠雕紙,為《清明上河圖》郵票的印刷清除了關鍵性的“路障”。這種紙張達到了國外膠雕紙的工藝標準,既適合膠印印製,也適合雕刻版印刷,還能經受三次高溫烘乾不變形。
在《清明上河圖》郵票的製版過程中,攻關小組又遇到了困難。《清明上河圖》高24.8厘米、長528.7厘米,人物眾多,場景複雜,要把這樣一個巨幅畫作縮小十倍,通過雕刻手段印刷到郵票上,其難度可想而知。攻關小組的首要任務是要把原畫中的景物線條畫出來。攻關小組請來了局內外的雕刻專家。經專家們認真探討,一致認為難度相當大,要在雕刻版上“畫”出這幅作品至少得半年。可從郵票下廠到郵票發行的計畫時間才七個多月,時間已經不允許這樣做。於是,攻關小組派人急赴開封,尋找《清明上河圖》的白描作品,想以現成線條替代雕刻線條。可拿到實物一看,作品粗糙,景物變形較大,根本無法使用。求人不如求己。攻關小組從本局製版中心挑出了幾位經驗豐富、認真負責的同志組成了製版攻關小組,利用高科技設備,反覆試驗,對原畫進行針對性分色,把畫中人物和景物變成線條,再對照原畫對這些線條進行調整。例如,《清明上河圖》中虹橋碼頭區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僅人物就多達100多個,每個人物都各有特色。修版者必須把每個景物的原稿圖像放大16倍,一個像素一個像素地修整,如果有絲毫誤差,就會改變原畫的內容和風格。由於原畫年代已久,修整需要反覆斟酌,有時一調就得大半天,直到用細細的線條準確表達出原畫原態才行。製版攻關小組就是憑著這種螞蟻啃骨頭的精神,將這幅傳世名作複製了出來。
為了給《清明上河圖》的雕刻版找到最合理的雕刻手段,攻關小組又一次請來了局內外的雕刻家。大家都認為,這么多的景物要集中在郵票那么小的面積之內,表現難度較大,無法用傳統的雕刻方法刻出來。可隨後試用的其他幾種方法,效果都不太令人滿意。幾番輾轉,最終確定了使用高科技手法來製作《清明上河圖》郵票的雕刻版。郵票印製局動用了所有能夠動用的力量,從設計、製版到印刷車間,全局上下密切配合,一次又一次地摸索,終於刻出了《清明上河圖》的雕刻版,最好地再現了作品的原貌。同樣,供應、科技、生產部門憑著一股韌勁和外廠協作,試製出了適合印刷的特種雕刻油墨,解決了進口雕刻油墨達不到的圖稿效果,使《清明上河圖》郵票的印刷效果再上一個台階。膠雕機組全體員工認真鑽研新設備、新技術,很快掌握了膠雕機的性能,終於使《清明上河圖》郵票打樣成功———雕刻版的線條細膩完整,不糊不花,特別是雕刻印刷出來的文字,具有了以往只有膠印才能具有的精細效果。
《清明上河圖》郵票成功開印了。這套郵票凝聚著所有技術人員及工人們的辛勤汗水和聰明才智,用高科技膠雕工藝再現了傳世不朽畫作。這套郵票在藝術方面做到了面畫繁而不亂,清晰可辨,人物形態栩栩如生,其獨創性與高難度令人驚嘆。

首發儀式

《清明上河圖》特種郵票《清明上河圖》特種郵票

十月十八日,《清明上河圖》特種郵票首發儀式在河南開封清明上河園舉行。《清明上河圖》特種郵票是依據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中國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原作設計的。該郵票是中國郵票從一八七八年開始發行迄今為止最為精美的一套古代名畫郵票,也是中國郵票發行史上選題宏大、具有很高收藏價值的一套郵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