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鏡鑒》

《清史鏡鑒》是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著作、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圖書信息

書名:清史鏡鑒
作 者: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國家清史纂修領導小組辦公室 編
出版社: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11-1
ISBN:9787501344437
開本:16開
定價:168.00元

編輯推薦

清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到了怎樣的高度?
清代眾多歷史人物該如何評價?
清代很多撲朔迷離的事件真相如何?
為什麼古代中國一直處於世界的領先行列,而到了清代卻越來越落後?
在整箇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清朝統治的268年究竟處於什麼地位?
如果沒有外國的侵略,中國將沿著什麼方向發展,發展前途是怎樣的?
……在清王朝統治中國的這268年中,中國經歷了在世界範圍內由先進到落後,由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到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由中世紀到近代社會的三大歷史轉折。正是在這種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中,蘊含了極為豐富的歷史內容,也同今天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了緊密的聯繫。不僅今日之版圖疆域及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人口基數奠定於清朝,而且當代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民族關係等諸多方面問題,也大都由清朝演化、延伸而來。可以說,要深刻了解中國的國情,離不開對清代歷史的科學認識。清史研究具有極為強烈的現實意義。清史已經成為中國人最值得關注、最具有借鑑意義的斷代史。

內容簡介

歷史是已經逝去了的人和事的記錄,是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創造。人有反思往事的能力,有尋根問先的願望,有從自身的經驗教訓中學習的天賦。人類在不斷前進,但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不斷前進的,這就形成了文化的傳承和歷史的延續,形成了歷史、現實、未來之間相通的無窮無盡的長鏈。現實深深植根於歷史之中並通向遙遠的未來。歷史研究可以幫助人們在過去的遠景中認識自己,並為未來的創新指點方向。歷史學雖然不能像套用科學那樣快速而直接地取得實用效益,但它的功能是長期的、巨大的。人類如果忘記了自己的歷史,將會在現實和未來中迷失方向。歷史學是傳承文明、陶冶心靈、提高素質、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所必需,也是了解社會、掌握國情、管理和建設國家、進行戰略決策所必需。
2002年8月,中央領導做出纂修清史的重大決定,相繼成立了清史編纂領導小姐、清史編纂委員會等全面負責清史的纂修工作。為了更加全面、廣泛、客觀地反映纂修過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及時將其套用於我國新時期新階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充分發揮清史纂修在資政、存史、育人中的重要作用,編者將清史纂修工作中形成的部分科研成果彙編成書。

目錄

上卷
政治經濟
◆戴逸 清代中葉以來中國國力的變化
◆李文海 “振興中華”口號的由來
郭松義 清朝的任官迴避制度
宋元強 從清朝狀元看古代科舉制度
◆李國榮 清朝嚴厲打擊科場舞弊案例
◆唐益年 清代嚴禁太監干政
◆李嵐 清代的秋審制度
◆王思治 “御門聽政”——康熙朝中樞決策“朝會”
◆李國榮 “康乾盛世”的閃光點
閔傑 清末制定的中國第一部著作權法
江太新 清代漕運
◆郭松義 清代的“黃宗羲定律”效應
◆張小也 清代鹽業經濟中的壟斷問題
...................

試讀章節

清代中葉以來中國國力的變化 戴逸
作者簡介戴逸,1926年生,江蘇常熟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主要著作有:《中國近代史稿》、《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條約》、《簡明清史》、《清代人物傳稿》(下)、《中國歷史大辭典•清史》(上)、《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卷•清史》、《乾隆帝及其時代》、《18世紀的中國與世界》、《清通鑑》、《履霜集》、《繁露集》、《語冰集》、《涓水集》。
2005年我國GDP同比增長9.9%,總量達18.2萬億元(折合美元2.2萬億元),躋身於世界第四位,聞之不勝欣喜。近代以來,中國受列強侵略,期盼國家富強,中國人民歷盡艱辛奮鬥,而今建設成績輝煌,民族復興有望。
GDP是反映國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回顧歷史上我國GDP之變化,即能見到國運之盛衰興替。GDP的統計是近代以後的事,自然不能有很精確的數字,但據此也能了解各國歷史發展的一般趨勢。
為了考察18世紀以來中國國力的興衰,這裡選用了五個年代作為考察點,即1750年、1830年、1900年、1945年、2005年。每個年代之間相距45年至80年不等。
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 當時中國統一,經濟繁榮,國力強大,史稱“康乾盛世”。這一年中國GDP占世界份額32%,居世界首位,其次是印度(包括今巴基斯坦)占24%,歐洲五國英法德俄意共占17%,五國的GDP只有中國的一半稍多。
當時的世界,是中國、印度、歐洲鼎足三分之勢。但應該看到:英國、法國的GDP總量雖少,但兩國人口僅3500萬,人均GDP高於中國。它們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均衡發展,互相促進,已經突破了封建社會的臨界點。中國的GDP雖高,但人口多,人均GDP少。它還是封建專制國家,很少與外國交往,而且固守舊傳統,輕視科技與工商業,不具備持續發展的條件,由於這一點,英國、法國在經濟上即將起飛,超過中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