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涉湖詩》
【創作年代】東晉
【作者姓名】李顒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出處】《藝文類聚》
作品原文
涉湖詩
旋經義興⑴境,弭棹石蘭渚。
震澤為何在,今唯太湖⑵浦。
園徑⑶縈五百,眇目⑷緬無睹。
高天淼若岸,長津雜如縷。
窈窕尋灣漪,迢遞望巒嶼。
驚飈⑸揚飛湍,浮霄⑹薄⑺懸岨。
黯藹天時陰,岧嶢舟航舞。
憑河安可殉,靜觀戒征旅⑻。
作品注釋
⑴義興——即今江蘇省宜興市。
⑵太湖——古名震澤(《尚書·禹貢》),“周行五百餘里”(張勃《吳錄》),水面“三萬六千頃”(《越絕書》),支港無數。晉代楊泉《五湖賦》稱它“受三方之灌溉,為百川之巨都”。
⑶園徑——指開闊的湖面。
⑷眇目——遠望。
⑸驚飈——指湖面的狂風。
⑹浮霄——高天的浮雲。
⑺薄——迫近。
⑻戒征旅——謹慎出行。
作品賞析
本詩系作者漫遊太湖,觀山覽水,寓意感興之作。全詩十八句,可分為三層:前四句略同小序;中間吟詠山水;末兩句收結,點出詩之主旨。
“旋經義興境”四句,直寫涉湖緣起。作者因旅途繞行,路經義興,故弭棹停船,去探尋古震澤之所在。
接下十二句,皆寫蕩舟涉湖的所見所感。詩人先從大處落筆,“園徑縈五百”四句描摹太湖總體景觀:湖面開闊,浩渺無涯,長津如縷,涵納百川。於舟中“眇目”遠望,浩蕩的湖水與遠天相接,是一派渾然莫測的景象。“窈窕尋灣漪”兩句,寫作者泛舟曲岸流水,且行且進,探幽尋勝;站在船上,遠遠地望見湖中聳峙的山巒和島嶼。突然,“驚飈揚飛湍,浮霄薄懸岨”,湖面狂風驟起,掀起奔涌的急流,浮雲乘風而動,迅猛地逼近峻峭的山峰和石崖。作者不禁為此情景而震撼。驚詫。緊接著兩句寫飛鳥和游魚在風雨中的情態。雖然風險浪急,但是鳥兒仍在高天輕盈地飛翔,魚兒仍在湖中安然遊憩。詩句的言外之意是,太湖險境只能是禽鳥、游魚自由自在生活之所在,而非人可安居之處。更何況“黯藹天時陰,岧嶢舟航舞”,湖上氣象變幻,陰雲時合,晦明無常,波濤如險峻的山峰,起落奔涌,航船便不得不隨浪顛簸,無所自持。從“驚飈”句起,到“岧嶢”句止,集中寫出作者涉湖歷險的驚懼感受,為全詩收結提出立意源本。
“憑河安可殉,靜觀戒征旅”,在靜觀審思之後,作者認為:暴虎馮河,冒險行事,怎可效尤?只有“戒征旅”,謹慎出行,才能遠禍而求安。
體味全詩,不難感悟,第二層作者明寫游涉湖的感受,實則暗示人生涉世的經驗。詩中太湖自然山水的風雲變幻,始終是人間生活、人生經驗的寓意表現。天高水闊,恰似茫茫人寰;驚飈飛湍,浮霄懸岨,黯藹時陰,正是人世間黑暗、紛爭、動盪和不虞災禍的比況。禽魚可在此翔天游水,各得其所,而行人到此,則犯難涉險,安危莫測。因此《涉湖詩》是一首謹身慎行之士借山水以自警自戒的感世之作。它的文章精緻而工巧,多用連綿詞,如窈窕、迢遞、黯藹、岧嶢,但由於用字過於雕琢,削弱了詩的意味,因而顯得玄言的成分太濃厚了。
作者簡介
李顒,生卒年不詳,東晉文學家。字長林。江夏(今河南信陽東北)人。李充子。郡舉孝廉,為本郡太守。有文才,多所述作。《隋書》稱顒為“樂安亭侯”。據《隋書》、《舊唐書》、《新唐書》等記載,李顒曾著《周易卦象數旨》六卷、《古文尚書集注》集十卷,現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八篇,多為殘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七首,多為殘句。生平事跡多見於《晉書》卷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