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名稱】《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霧開》
【年代】中唐
【作者】劉禹錫
【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印,儘是沙中浪底來。
作品鑑賞
“浪淘沙”是唐代民間歌曲之一,後來變成了詞牌名稱。劉禹錫被貶夔州期間,學習民歌體,寫了《浪淘沙九首》,內容多是寫蜀地的淘金勞動。它與《竹枝詞》等詩,在詩人集中歸在樂府類。這是第六首。
詩的開頭兩句“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描繪了一群婦女淘金勞動的情景:清晨,霧氣籠罩大江,不一會,太陽出來了,霧散天開,金色的陽光照耀著澄澈江水中的小洲。這時,三五成群的淘金婦女結伴而來,她們捋起衣袖,赤著雙腳,擠滿在“江隈”,開始了一天的勞動。“江隈”,江邊彎曲的地方。江中金沙,往往夾雜在泥沙當中,江岸彎曲處水流緩慢,容易沉積,所以淘金的婦女便擠滿在那些地方。一個“滿”字,寫出了淘金婦女眾多。後兩句即景抒情。詩人看到淘金婦女這種艱苦的淘金場景,不禁感嘆起來:“美人首飾侯王印,儘是沙中浪底來。”原來美人頭上的首飾和王侯手中的印璽所用的金子都是這些淘金婦女辛辛苦苦地從“沙中浪底”淘洗出來的。這裡詩人只是就事喟嘆,並沒有生髮議論,然而從這兩句喟嘆中,不難看出詩人的態度,他對那些在“沙中浪底”的淘金婦女表示了關切和同情,對那些不勞而獲、養尊處優、生活奢華的富貴者予以鄙視諷刺。詩的結論很清楚:富貴人家男女所享用的以表明自己權勢的物件,都是從勞動人民身上榨取來的。
唐詩題材很廣,反映勞動人民疾苦之作也不少,但所寫的多是男子的勞動,寫婦女的極少。此詩寫淘金婦女的艱苦勞動,在題材上當屬少見。
此詩內容較豐富深刻,但用語簡約。頭兩句寥寥十四字,就描繪出了一幅色彩鮮明的淘金婦女江中淘沙揀金的畫面,表現出了她們勞動的艱辛。後兩句就事直書,並不議論,而議論自見。筆墨不多,卻言簡意明。
作者簡介
劉禹
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為匈奴族後裔。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參與那唐朝永貞年間短命的政治改革,結果一同貶謫遠郡,頑強地生活下來,晚年回到洛陽,仍有“馬思邊草拳毛動”的豪氣。他的詩精煉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人生或歷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備至, 譽為“詩豪”。他在遠謫湖南、四川時,接觸到少數民族的生活,並受到當地民歌的一些影響,創作出《竹枝》、《浪淘沙》諸詞,給後世留下“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的民俗畫面與“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等傳世名句。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詞》時,曾註明“依《憶江南》曲拍為句”,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依曲填詞的最早記錄。有《劉賓客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