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簡介
《浙江傳媒學院學報》本刊是浙江傳媒學院主辦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學成果為主的綜合性學術刊物。其辦刊目的為: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學成果,開展學術交流,促進本校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為學校教學、科研服務,為發展傳媒事業服務。本刊主要刊登浙江傳媒學院教研所涉及有關學科領域和傳媒領域的基礎研究、套用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及教學、教改研究成果等。
《浙江傳媒學院學報》是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的重要園地。《學報》創刊於1994年,原名為《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第一期更名為《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5年7月更名為雙月刊。
《浙江傳媒學院學報》的辦刊目的是:更好的地反映本校的科研和教學成果,進一步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促進本校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為發展傳媒事業服務。
學報主要刊登學院涉及到的有關學科領域和傳媒領域內的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科學研究以及教學、教改研究成果等,旨在及時、準確、全面反映本校核全國傳媒界相關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促進學術交流,為學校教學、科研服務。
讀者對象
《學報》的讀者對象主要包括:(1)本校師生員工及校友;(2)傳媒界主要是廣播電視系統的經營管理者和專業工作者;(3)高校、科研部門相關專業、系統得理論研究人員和實踐工作者;(4)其他讀者等。
辦刊宗旨
刊物定位:以深刻洞見和有效的方法,探索前沿理論,導引建設領域實踐。
辦刊宗旨:依託建設領域高層權威信息背景,做好政府領導決策的重要參謀;成為政策理論探討的前沿陣地,積極探索和導引建設事業發展方向和改革實踐;提供重大事件權威報導,深度闡釋焦點話題,縱深調查熱點事件,努力追求權威性、建設性、實用性和可讀性風格;努力做大媒介傳播平台,真誠為建設企事業單位服務,為中國建設事業和城市化服務,為廣大讀者開啟一個探求知識的“視窗”。
投稿要求
1.選題新穎,觀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嚴密,語言精煉,資料可靠,能及時反映影視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尤為歡迎有新觀點、新方法、新視角的特色稿件和專家稿件。對於有重大學術理論創新的文稿,本刊將優先發表,稿酬從優。
2.文稿書寫格式及要求。來稿請按如下順序撰寫:文題、作者姓名(不超過2個)、摘要(不超過200字)、關鍵字、作者簡介(真實姓名、出生年份、性別、籍貫、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專業學位和研究方向以及工作單位所在省、市、郵編)、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正文、注釋、參考文獻及英文題目和作者拼音名。若有基金資助或課題經費資助的論文,請在[作者簡介]後用[基金項目]註明基金項目名稱或課題項目名稱及編號。文題:應簡明確切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以不超過20字為宜,一般不用副標題。關鍵字:2~5個。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此兩項共占一行。例如:[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圖表:凡文字能說明的內容儘量不用表和圖。文中的表或圖應各有表題、圖題,同時必須有相應的表序號和圖序號。表中需說明的問題採用*、**、***表示,並置於表的下方加“註:……”。做圖要規範,圖坐標要設計準確,刻度均勻。名詞使用:文中所用專用名詞不要隨意縮寫,如所用名詞過長,而文中又需多次使用,則應在第一次使用時在全名後加圓括弧註明縮寫。計量單位:使用我國法定計量單位。標點符號、數字用法等均按國家標準執行。標題序號:可按四級小標題的格式寫:“一、”“(一)”“1.”“(1)”;一級、二級標題另起段,正文另起段;三級、四級小標題不另起段,與正文接排。注釋:注釋是對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詮釋和說明,用數字加圓圈標註如①②……,置於文後,標註文獻類型。中文注釋須依次標明序號(外加圓圈)、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頁碼;外文注釋須依次標明序號(外加圓圈)、作者姓、作者名、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頁碼。參考文獻:所列參考文獻只限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期公開出版的主要文獻,按文中首次出現的次序編號,內部刊物或未公開發表的資料均不列入。參考文獻置於注釋之後,標註文獻類型。中文參考文獻須依次標明序號(外加方括弧)、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外文參考文獻須依次標明序號(外加方括弧)、作者姓、作者名、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既有中文文獻又有外文文獻的,請按中文在前、外文在後的順序分別排列,並以第一作者姓氏的漢語拼音及外文字母為序;外文書名及刊名請用斜體字。若引用文章為電子文獻,請註明網路地址及時間。文獻類型:以單字母標識(外加方括弧),如專著(普通圖書)為[M],論文集(會議錄)為[C],彙編為[G],報紙文章為[N],期刊文章為[J],學位論文為[D],研究報告為[R],專著論文集中析出文獻為[A],未說明的文獻為[Z],資料庫為[DB],電子公告為[EB],在線上網路為[OL],在線上網上數據為[DB/OL],網上電子公告為[EB/OL]。
3.常用注釋和參考文獻標註舉例:[注釋]①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40.②陳宇.我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回顧與前瞻[J].教育與職業,2004(1):46.③Harris,Peter.FoundationsofPublicAdministration:AComparativeApproach[M].HongKong:HongKongUniversityPress,1990:43-46.④Hindson,ColinE.EducationalPlanninginVanuatu:AnAlternativeAnalysis[J].ComparativeEducation,1995(31):327-337.
[參考文獻]
[1]滕大春.美國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陳桂生.教育學的迷惘與迷惘的教育學[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89
[3]陶仁驥.密碼學與數學[J].自然雜誌,1984,7(7):527.
[4]蔣有緒,郭泉水,馬娟,等.中國森林群落分類及其群落學特徵[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5](美)約翰•杜威.民主主義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6]潘懋元.開展高等教育理論的研究[N].光明日報,1978-12-07.
[7]Barber,M.TheMakingofthe1944EducationAct[M].GuildfordandKing’sLynn:BiddlesLtd.1994.
[8]Siegal,Harvey.Multiculturalism,Universalism,andScienceEducation:inSearchofCommonGround[J].CultureandComparativeStudies,2002(3).
[9]DOWLERL.Theresearchuniversity’sdilemma;resourcesharingandresearchimatramsimstitutiomalemvironmemt[J].JournalLibraryAdministration,1995,21(1/2):5-26
教科文藝期刊大全(十九)
教科文藝期刊雜誌涵蓋了各國民俗文化、民間藝術、民間傳統手工藝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國際文化、藝術,且對其保護與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