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森》

《泰森》

《泰森》由詹姆斯·托馬克導演,於2009年上映。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前重量級拳王邁克·泰森的自傳電影《泰森》,2009年4月24日正式在北美地區公映。這部影片通過整合泰森20多年的影像資料以及採訪,描寫了一個來自美國布魯克林區(紐約黑人居住區)的孩子如何成長為一代拳王,又如何從4億身家的富豪跌回一個負債千萬的窮光蛋。這部90分鐘長的紀錄片由詹姆斯·托拜克導演。2008年5月16日,第6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紀錄片《泰森》首映時,邁克·泰森曾攜家人亮相。此片還獲得2008年坎城電影節傑出表現獎。

(圖)《泰森》邁克·泰森

在本片中,邁克·泰森從他童年最早的記憶開始講述自己的生平,在布魯克林最貧窮的街區里生活,在恩師和伯樂古斯·達馬托的指引下開始了拳擊生涯,從無以倫比的冠軍榮耀到屈辱的失敗潦倒,一直講述到他如今面臨的兩難境地。這個在人們印象中強悍勇猛的拳王,在影片中卻不止一次地談到恐懼。

如果說作為一個個體,每一場搏鬥和面對社會他都有深深隱藏的恐懼,但從這個爭議人物身上,我們還能看到了一個折射美國階層和種族矛盾的典型代表。在影片中,穿插了泰森以往的歷史資料圖片。沒有花哨的形式,影片將重心放在人物的內心心理剖析,在遵循傳統紀錄片的拍攝手法的同時,如同導演本人的解釋,希望在短短一個多小時內,讓大家在媒體和影像泛濫的今天,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主人公身上。

一部成功的名人紀錄片,不僅考驗導演的藝術創造力,同時,導演和主人公締結的情感紐帶也異常重要:不僅要對拍攝對象有深入了解,更要具備能夠牽引和挖掘人物內心的能力。如果說影片中的泰森深深觸動了觀眾,導演和泰森在20多年交往中的彼此信任和了解功不可沒。

影片看點

(圖)《泰森》邁克·泰森

《泰森》是一部記錄一代拳王泰森曲折傳奇生涯的同名紀錄片。這是一個成功和失敗都同樣刻骨銘心的名人的曲折心路。和拳擊運動的暴力相輔相成,《泰森》陰沉、性感,悲劇中不乏幽默,打上了深深的泰森烙印。影片中泰森坦率的剖析自白時而令人感受到鮮血浸流,時而又讓人動容神傷。

在這幅複雜的紀錄片中,泰森彷如多重人格:樂觀但粗野、稚氣卻殘暴、天真但又沈思、情感匱乏,每個生命角度都是極端的。這部片隱藏了一些陳舊的背景:泰森在傳奇訓練師Cus D'Amato的羽翼下在十二歲時初出茅廬並且贏得巨大的名聲;影片添加了一些精彩的80年代早期錄像素材,詳述了D'Amato作為現代米開朗基羅憑藉著泰森體格的原始素材塑造了一尊拳擊傑作。D'Amato幫助泰森管理了比賽背後的內心層面,不管泰森需要承受多么私密的……

人物簡介

(圖)Mike Tyson邁克·泰森 Mike Tyson

邁克·泰森 出生於美國布魯克林一個貧窮家庭。少年時進過拘留中心,被中學開除。後遇拳擊教練古斯·達馬托,把他從工讀學校帶出進行訓練拳擊。1986年,僅憑二個回合擊敗伯比克,20歲零4個月的泰森,從此改寫拳擊史紀錄,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重量級冠軍。此後的兩年,憑藉力量、速度、協調性和良好的節奏感,泰森所向無敵,從未失手,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重量級拳王,被人們譽為‘鐵人’、‘地球上最壞的男人’、‘野獸’等。

20世紀90年代後由於訓練和私生活頻頻出現問題,在毒品、法律等諸多問題的干擾下,他的職業生涯嚴重下滑。2005年一場羞辱性的拳賽失敗後,他決定永遠退出拳壇。2009年初邁克·泰森居住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在發展以自己的名字為品牌的媒體和商業活動之外,致力於支持一個幫助青少年的協會組織。

關於導演

(圖)《泰森》《泰森》和詹姆斯·托拜克

詹姆斯·托拜克 美國著名編劇和導演,影片以對體育圈、犯罪、性和人類複雜情感描述擅長。畢業於哈佛,一心想成為作家的托拜克卻進入記者行業,和體育打交道。1974年,他的自傳體劇本《賭徒》被英國導演卡爾·瑞茲搬上大銀幕,詹姆斯·坎恩擔當主角。藉助影片的成功和經驗,托拜克拍攝了電影處女作《手指》,由新好萊塢時代的重將哈維·凱托主演,在電影美學和內涵上也與新好萊塢時代的影片保持一致。該片在28年後被法國導演雅克·歐蒂亞翻拍為《我心遺忘的節奏》,獲得次年的八項愷撒大獎,被公認為20世紀末法國電影中的佼佼者。

托拜克是低產型影人,出道三十年僅有10部導演作品和13部編劇作品問世,但一直是美國影壇相當有分量和影響力的編劇之一。1989年執導的《大匪幫》是一部講述性、愛情、瘋狂、死亡和人類命運的紀錄片,其中有宗教哲學家,奧斯維辛集中營倖存者、黑幫、爵士音樂家、籃球明星、小提琴家和兩個6歲的孩子,問世後反響極佳。1991年由托拜克編劇、巴里·列文森執導、沃倫·比蒂主演的《巴格西》講述了一位黑幫大亨的另類人生,獲得廣泛好評,贏取了金球最佳影片獎,並獲得包括最佳編劇在內的多項奧斯卡題名(最終獲得藝術指導和服裝設計兩項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