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裡的神秘農場》

《沙漠裡的神秘農場》《沙漠裡的神秘農場》
《沙漠裡的神秘農場》是雷震先生編著的文學紀實文學作品集。本書記敘的是一批“文革”期間畢業的大學生,在我國西部邊陲的解放軍某部農場,“勞動鍛鍊”,“接受再教育”的經歷。再現了這批大學生,在與世隔絕的戈壁中,墾荒種地,“改造思想”的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以及遇到的難以想像的種種困難和思想上的衝撞、困惑與無奈。該書集於2013年12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品目錄

序: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王潤朝
代序:滿天風雨下西樓韓起
沙漠裡的神秘農場
母豬偷情引發的風波
忠東其人
乞丐傳奇
上將秘書
是誰敢打解放軍?

作品導讀

二、生命節奏的搏擊
《沙漠裡的神秘農場》為今天的我們,真實地再現了那個特殊時代的特殊生活。
如何特殊?
我這裡選擇書中《死者長已矣》,在其中擷取幾朵浪花,向讀者朋友們介紹那個“特殊”——
戈壁沙漠是拒絕綠色的不毛之地,大學生們卻種出了蔬菜。“一片綠色的菜地鑲嵌在一望無際的黃漠中,十分耀眼。”收穫著胡蘿蔔的,是六連四班的學員。袁雨麟是四班的一頭‘老黃牛’,他總是埋頭幹活,很少說話。……可是今天,他一反常態,變得有說有笑,非常活躍,刨胡蘿蔔也只有他幹得快,幹得多,一個人刨在了最前面。因為,他還有一個秘密:“原來,是未婚妻瑩瑩給他郵寄來了過冬的棉衣。勞動中他趁便摸摸褲兜里的那張包裹單,仿佛摸到了瑩瑩那細嫩的雙手和光滑的臉蛋,心裡甜絲絲的幸福極了。明天,他就要請假去郵局取衣服”。此時,“雨麟感到口渴,他看著眼前一地的紅身綠葉的胡蘿蔔,順手挑了一個最大的,他想解渴,也想嘗一嘗,看沙漠裡的胡蘿蔔會不會演繹出‘南橘北枳’的地域歧視?……他把蘿蔔在衣服上抹了抹,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他邊吃邊喊:‘我們試種蔬菜成功了——’”
於是,災禍發生了。“不到半個小時,雨麟彎下腰,蹲在了地上,說他不舒服,胃很疼。”他痛苦地熬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病有些加重,身上皮膚也開始發黑,他的鄉黨同學張志海,用架子車費了6個小時,把他拉到場部。場部用沒有車箱的大卡車,把他運到火車站等火車。“時間一秒一秒地消逝,已經等候了近一個半小時,還是沒有等到西面來的火車!這時,氣息奄奄、全身又黑又脹的袁雨麟扭動了一下身子,突然大叫一聲,口噴鮮血,仰倒在座位上!”袁雨麟死時,手裡死死地攥著未婚妻寄來“寒衣”的包裹單。
袁雨麟就這樣死了。一個優秀的大學生,就這樣,為了幾個胡蘿蔔,輕飄飄地走進了荒漠的流沙之下。生命的節律,在這裡劃上了一個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句號。
人類社會,從來就有愛的教育和恨的教育。為了戰爭,就必須對人進行戰爭的訓練,即進行恨的教育。在近代發育出來的階級鬥爭學說,是對人進行戰爭訓練的最佳理論。因為恨,人就會很容易喪失人性,而“人越是喪失了人性,就越容易被操縱。”(法國近代哲學家湯因比《展望二十一世紀》)愛的教育,則是所有宗教的職責。法國的偉大作家羅曼•羅蘭說:“生命的節奏是愛。”宗教家們為了整個人類的長治久安,用他們的全部生命,向人類播灑愛的甘霖。
袁雨麟他們是一批剛出校門的大學生。日本的世界著名的哲學家池田大作先生斷然說:“所謂知識分子是以民眾生活為舞台,才能使其知識或智慧發揮作用的。”(《展望二十一世紀》)但是,這些大學生被迫地完全與民眾隔離了,在大戈壁沙漠中,在饑寒交迫的地獄般的生存環境中,接受恨的教育。他們的知識或智慧,便就這樣,被凍結在茫茫沙礫之上。
當時,袁雨麟的死亡,點燃了他們對生命和愛的渴望、祈求。這篇文章的題目就叫《死者長已矣》。雷震先生將袁雨麟的喪禮寫得驚心動魄,可圈可點。整個喪禮洶湧的,是愛的節奏,是人類得以永存的生命的節奏。他們集體以偉大的愛的節奏,默默地對抗著恨的教育。
這是一場生命節奏的搏擊。

作者簡介

雷震,男,曾用名雷廣榮。1942年出生於陝西合陽。1967年畢業於西北大學物理系。在甘肅大戈壁的解放軍農場勞動鍛鍊後,分配至陝西一工廠作技術工作。之後,調省電子工業主管部門從事管理。現任陝西省行為科學學會會長。

基本信息

作者:雷震
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北里甲1號
責任編輯:徐傳洲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170×244mm
字數:268千字
印張:20.5
版次:2013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38.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