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樓曲》

《江樓曲》

這是一首閨怨詩,女主人公似為商人婦。唐代商業相當發達,特別是長江沿岸,由於水路暢通,從事長途販運的男子很多,他們遠離家園,往往曠日持久,年輕的妻子獨守空房,本來就很難堪,加上江中風浪險惡,每當想起離去的丈夫可能遭遇不測,盼其平安歸來的心情就更加迫切。這類特有的閨情在長江一帶差不多是普遍的存在。李白的《長干行》、劉采春的《囉嗊曲》、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牧的《南陵道中》等等,表達的都是商人之婦傷離憶遠的情懷。

作品信息

【名稱】《江樓曲
【年代】中唐
【作者】李賀
【體裁】七言古詩

原文

江樓曲
樓前流水江陵道,鯉魚風起芙蓉老。
曉釵催鬢語南風,抽帆歸來一日功。
鼉吟浦口飛梅雨,竿頭酒旗換青薴。
蕭騷浪白雲差池,黃粉油衫寄郎主。
新槽酒聲苦無力,南湖一頃菱花白。
眼前便有千里思,小玉開屏見山色。

鑑賞

這是一首閨怨詩,女主人公似為商人婦。唐代商業相當發達,特別是長江沿岸,由於水路暢通,從事長途販運的男子很多,他們遠離家園,往往曠日持久,年輕的妻子獨守空房,本來就很難堪,加上江中風浪險惡,每當想起離去的丈夫可能遭遇不測,盼其平安歸來的心情就更加迫切。這類特有的閨情在長江一帶差不多是普遍的存在。李白的《長干行》、劉采春的《囉嗊曲》、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牧的《南陵道中》等等,表達的都是商人之婦傷離憶遠的情懷。
詩歌開篇即為點題筆墨:“樓前流水江陵道,鯉魚風起芙蓉老。”既是對“江樓”周遭景物的刻畫,也是對登樓眺望者心情的描摹。樓臨江而建,滔滔不絕的江水從樓前流過,它可是直通江陵的水道。女主人公登樓眺望,就想到江陵的原因是她的丈夫是在那兒從商。自他離去以後,便日日忍受孤獨的煎熬。歲月在悄悄流走,如今南風送暖,荷花盛開,已是春去夏來。憑欄而立,望眼欲穿,就是見不到丈夫的歸帆,不免興懷索寞,憂心如焚。
由於失望、哀傷,不禁嗔怪起來,從江陵到這裡,順流而下,不過一天的行程,但是遲遲不見心上人掛帆歸來。“曉釵催鬢語南風”,構思新奇美妙,突出地表現了李賀的語言風格和創作個性。他不直接寫女主人公如何滿腹愁怨地自言自語,而是從梳洗打扮落墨,使“釵”、“鬢”、“南風”等等物事一一人格化,把主人公複雜的情態作纖毫畢露的折射和投影。其中的“催”字特別傳神,透過它仿佛可以聽見“釵”對“鬢”講話時急切的語調。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注曰:“‘催鬢’,《文苑英華》作‘摧鬢’,猶言掠鬢也。”若從此說,那么“鬢”也好,“釵”也好,就只剩下物性,了無人性。這句也就純屬賦筆,直陳其事,趣味索然。而用“催”字貫穿,則物性和人性兼備,釵能“催”,鬢能“語”,受“語”的南風自然能聽。它們構成的畫面尺管奇詭,卻意向分明,讀者可從中探測女主人公心潮的涌動。
期待、失望、怨怪、擔憂,這種種心態都是從愛戀的土壤里萌生出來的。因為愛得深切,總是為對方想得多,想得細。女主人公的上述感情和思慮,是以“江樓”為中心向四周輻射的,引發物有梅雨、酒旗、波浪、白雲等依次映入眼帘的景色。鼉,俗名“豬婆龍”,即揚子鱷,傳說欲雨則鳴,鳴聲似鼓。沉悶的鼉鳴聲從江邊的河岔里傳來,梅雨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酒店門前高挑著新換的青簾。江水上漲,波浪翻騰,天上的白雲重重疊疊,競相追逐。這些表明已經進入夏天,進入梅雨季節。於是想到在外經商的丈夫,生怕他淋了雨,感受風寒,趕忙備好防水的“黃粉油衫”,準備給他捎去。這一舉動看似平淡,卻寄託著一片深情。
接著進一步渲染相思之苦;新槽滴酒,可供酣飲,本應為之歡欣鼓舞,此時的感覺卻是“新槽酒聲苦無力”。對此,王琦剖析得相當中肯:“新酒已熟,槽床滴注有聲,然飲之不能消愁,反苦酒之無力。”既然無心戀酒,便把注意力轉向窗外的南湖:“南湖一頃菱花白。”那裡菱花盛開,連綴成白茫茫的一片。觸目馳懷,又想起遠方的親人來,忙命侍女(唐詩文中多以小玉稱侍女)推開屏風,希望看得更遠更遠,但映入眼帘的卻是連綿不斷的山色。視線被阻隔了,江陵杳不可見,心上的人兒杳不可見,千里之思伴隨著無邊的愁苦,如同這首深情綿邈的《江樓曲》,悠悠難盡。
詩共十二句,等分成三組。前四句籠括全篇,起著導引作用。但形象生動,抒情味極濃,可視作一首獨立完整的小詩。這部分主要介紹環境背景和人物情狀,容易出現平鋪直敘、枯燥乏味的弊病。由於作者善於把賦、比、興諸種手法交替運用,波瀾迭起,逸趣橫生,例如“鯉魚風起芙蓉老”,用“鯉魚風”代指南風,就覺鮮活。有形態可見。句末的“老”字寓意頗豐,一者感嘆大好的春天過去了,心上人還不回來;二者想到紅顏易老,像芙蓉那樣,很快就要凋零,未免哀惋惆悵;另外,還透露出怨恨,怪心上人羈留外地,不早日歸來。總之,用語準確,又具彈性,讀者能夠體味,卻無法界定情意的範圍。中間四句著重寫女主人公對丈夫的牽掛和繫念,先縱後收,千般意緒,萬種情懷,都綰結在一句“黃粉油衫寄郎主”上。後面四句寫不盡的相思和不盡的愁苦,鬱悶的心情和闊大的景象構成鮮明的對比,情與景相反相成,這種藝術的辯證法,非大手筆不能掌握運用得如此得心應手。

作者

 李賀像 李賀像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仕途偃蹇,僅曾官奉禮郎 。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韓愈曾為之作《諱辯》。和沈亞之友善。其詩長於樂府,多表現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對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現實,也有所揭露、諷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頓,詩中於世事滄桑、生死榮枯,感觸尤多。善於熔鑄詞采,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新奇瑰麗的詩境,在詩史上獨樹一幟,嚴羽《滄浪詩話》稱為“李長吉體”。但也有刻意雕琢之病。有《昌谷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