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此劇以表現刑事破案的曲折過程來鞭撻邪惡,謳歌公安人民無私無畏的獻身精神,揭示優秀中華兒女的精神風貌。該劇在堅持偵破片風格的基礎上,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當代基層公安刑警的生活,既有與形形色色刑事犯罪進行扣人心弦的鬥爭,也塑造出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公安刑警形象,較為深刻地反映了當代社會生活和普通刑警的情感世界。
簡介
名稱 水落石出4
國家地區 大陸
類型 警匪
語言字幕 中文
集數 23
導演 劉慶梅
主演 馮國慶、龔朝、喬雪風
劇情介紹
東環市公安局重案隊最近人員發生了變化,老隊員納淨雲和周菁芳被公安部抽調去參加聯合國維和,隊里的人手又緊張起來。李德發給重案隊臨時調來了兩名新隊
員:警校的女老師雷敏和三大隊的丁霄鵬。兩個新隊員一來就上了案子,去抓捕兩個逃犯。劉夢陽很不習慣這兩個新搭檔,聯繫中屢屢叫錯他們的名字,引起了二人的不快。盯梢到一家大酒店的門前,正趕上東環市的首富齊連富為兒子舉辦“開鎖”生日宴會。不過還好,重案隊在一番周折後還是將這兩名逃犯抓獲。可齊連富兒子的生日宴會卻辦不下去了,原來他的兒子在下學的路上被人綁架了。綁匪向齊連富索要贖金二百萬。齊連富自詡能力不一般,一番思考後決定不報案,自己與綁匪周鏇解決問題。重案隊從別的途徑獲知了這一案情,為了孩子的安全,范剛決定介入這起綁架案。他們夜入齊連富家,沒想到齊連富就是不配合。他要自己去交贖金。可第一筆贖金就不知了下落。原來是被自己的小舅子趁火打劫了,還好重案隊及時趕到,使他免受了損失。可接下的案件偵破還是很不順利,重案隊的行蹤屢屢被綁匪獲知,在交錢的過程中,重案隊被綁匪牽著鼻子,調來調去,最終也沒抓到罪犯。原來齊連富家的保姆小翠竟然就是綁匪的女朋友。最後的關頭,重案隊雖然解救了孩子,可是綁匪和小翠還是逃跑了。接下來的抓捕,范剛運用了“攻心術”,利用小翠的父母以及小翠想家的心理。關鍵時刻反其道行之,將綁匪抓獲。成功破獲了綁架案。大龍村發生了命案,村里供銷社的代辦員被殺了,劉夢陽和喊振江前去破案,經過縝密的偵察,他們鎖定村裡的信貸員,可這傢伙就是不承認,劉夢陽和喊振江運用“現場重建”的方法使罪犯低下了頭。但被盜的拾余萬元卻怎么也找不到。如果這樣案子就沒法獲得鐵證。
正發愁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劉夢陽發現了罪犯家井底的秘密,原來他把那拾余萬元藏在了井底的水下。當公安幹警從井中起獲了重要的犯罪證據後,劉夢陽開心的笑了。這畢竟是他獨立偵破的一個大案。技術員小白從同學處獲知,東環下轄的一個村子發生的一起失火案有蹊蹺,正好丁霄鵬也對網上的這則訊息發生了懷疑。范剛匯報了李德發後決定重新偵察此案。可這個案子已經結案,重新偵察的過程中重案隊不可避免地與當地公安局的某些人產生了矛盾。重案隊排除干擾,幾經波折,終於使案情水落石出。原來是村長為了達到與情人結婚的目的,放火燒了自家的房子。案子破了,大家卻高興不起來,畢竟當地公安局有幾個同志要為此負責。大接訪開始了,一個十五年前的案子又被拿了出來。案子很簡單,是一起強姦案,當事人自己承認了,並且也將服刑期滿。可關鍵是這案子當年是李德發主抓的。複查的過程中,重案隊內部關於是不是要繼續複查發生了爭論。
該劇導演
很早就聽說過導演劉慶梅這個名字,也看過很多他的作品,從《水落石出》第一部到《水落石出》第三部我都看過了,甚至看了不止一遍,只要央視播出我一定會看,可謂是他的忠實觀眾。我看過不少公安題材的戲,從年少時看的《便衣警察》到今天的許多的公安題材的電視劇,其最大的特徵就是言情。多是將一個或者數個案件作為背景,側重表現主人公的感情糾葛,因此這類
電視劇無不帶上“風花雪月”一類的港台韻味。與此同時,很多電視劇在案件的處理上模仿美國的破案方法,公安人員動輒出入豪華賓館,使用高科技裝備,經常傾巢出動,警車滿街飛竄,似乎氣勢很大,但是完全脫離了中國的生活實際。其實,我國的刑偵技術在大多數城市還比較落後,高科技尚處於幼稚階段。而真正的刑警,他們的破案工作又是審慎的分析和推理,是在繁瑣、樸素和不驚不詫之中進行的,他儘量避免大張旗鼓和引人注目。《水落石出》正是考慮到以上的問題,因此在創作上確立了自己的定位。在主題思想上沿襲以往優秀電視劇的特點,即弘揚正義、鞭撻邪惡、謳歌公安人員無私無畏的獻身精神,揭示優秀中華兒女的精神風貌。在這個主題之下,第一、《水落石出》鮮明地將刑事案件作為全劇的主體,用大多數篇幅來著重表現每個案件從犯罪動機到發案乃至最終破案的曲折過程,突出它的推理性、懸疑性和驚險性,使本劇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正面反映偵察工作的刑偵片;第二、《水落石出》雖不大量地陷在愛情糾葛里,然而,愛情對於展現主人公的感情世界、對於觀賞性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水落石出》依舊設計了較複雜的愛情關係,但主人公對待愛情的態度如同對待工作一樣,勇敢、明快和富於激情;第三、在人物、語言、生活氛圍乃至細節等方面,力求真實、生活,減少港台味兒,非常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狀況,追求一種樸素、自然、凝重、生活氣息濃郁這樣一種藝術風格。
弘揚正義
刑警的中心工作就是案件偵破,他的作品就是要把它作為情節設定的關鍵,緊緊圍繞案情,圍繞偵破,突出懸念設定,突出公安幹警的智慧,突出敵我雙方在智力、謀略上的較量,強調罪犯的狡詐,用圍繞中心案件營造枝節案件的處理手法,強調案件的突發性,牢牢抓住觀眾,隨著案件層層剝筍式的展開,在正義戰勝邪惡的過程中,在犯罪分子與公安人員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激烈智力交鋒中,讓觀眾產生一種基於智力上審美的愉悅,讓他和觀眾一道在公安幹警的帶領下進行一次愉快的智慧的體操。他認為只有如此才能準確還原警察的真實生活,也只有如此才能塑造真正的、富有工作能力的讓老百姓放心、犯罪分子恐懼的警察形象。
他的作品是豐富多彩的,透過一個個複雜離奇的案例折射出當今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既有高度敬業的犧牲,又有充滿貪婪的內心私慾;既有忠誠無悔,又有欺騙阿諛;既有美好的愛情﹑友誼,又有陰險的仇恨﹑背叛。他的作品通過一些生動自然、樸素、凝重的人物描繪,達到一種有我們本土味道的,集激烈、撲朔迷離和生活氣息濃郁於一體的藝術境界。關於這部戲的樣式,應該定位成紀實風格與敘事相結合,全劇的基調真實、自然、流暢、緊張。
公安文學
崇高的警察形象紮根公安文學,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主流文化與精英文化二分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大眾文化登堂入室。特別是電信技術時代和電子媒介時代的到來,傳統紙質文學的地位受到嚴峻挑戰,網路寫作讓文學無形降低門檻。文學開
始與文化合流,新樣式的文化批評問世就是很好的例證。文學的深度漸漸被消解,無聊的男歡女愛、虛假的家長里短、廉價的都市故事蟄伏在當代文學中。文學從前的那種神聖感、使命感、崇高感再也沒有了,代之而起的是商業氣息、世俗氣息。與此同時,以"解構"為思想核心的西方文學流派自80年代開始影響我國當代文學,80年代末期逐漸發展成一股消解正統文化和人文傳統的、以迎合現代都市市民趣味為特徵的藝術潮流。如新寫實小說、新歷史主義小說、女性寫作就刻意地遠離崇高、拒絕崇高、躲避崇高。以頌揚人民警察為主旨的公安文學面臨此情此景,應積極應對。崇高是個歷史久遠的審美範疇,古羅馬批評家郎加魯斯最早把崇高的來源和特徵概括為這幾個方面:"莊嚴偉大的思想"、"強烈而激動的情感"、"高雅的措辭"、"整個結構的堂皇卓越",其中"最重要的是莊嚴偉大的思想"。從這以後,不同時代的美學家都對崇高作出各自的解說,但肯定崇高的精神性、理想性,亦即強調對物質世界或感性世界的超越性,則是較為一致的方面。關於自然界中的崇高的觀念,是和種種壯麗的自然景象分不開的,例如,洶湧澎湃的大海浪濤,遼闊廣袤的祖國大地,肅穆寧靜的高山雪峰,所有這一切使人滿懷著莊嚴和讚嘆的感情。在更大程度上確立崇高感情的是為人類謀幸福而進行的改造自然的日常實踐活動:從事宏偉的建設,開墾處女地,征服宇宙,所有這一切產生了全新的崇高觀念,認為崇高就是人的功勳和創造性勞動的美的集中體現。從這個意義說,崇高的概念和英雄的概念是一致的,因為英雄是生活中表現崇高的最鮮明的形式。
神聖職責
人民軍隊是戰爭年代無堅不摧的武裝力量,但是在和平時期,人民警察才是真正的英雄。在關鍵時刻,人民警察是能夠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的隊伍。在人民面
臨生死威脅時,他們是值得依賴、可以生死相托的人。他們是當之無愧的鋼鐵長城,永遠是人民心目中"最可愛的人",是真正的英雄。在抗擊強震中,以最偉大的母親蔣小娟、最可敬的父親李國林、最堅強的女警蔣敏和最忠誠的留守者鄧波為代表的人民警察是時代的楷模。在奧運期間,多少人民警察自願放棄休息,在高溫酷暑中超負荷地運轉,為安全保衛做出巨大的犧牲。但是人民並沒有與他們近距離接觸,他們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還不為人所知曉。因此,我們的公安作家們要抓住歷史性機遇,像楊永超、朱維堅、程琳和王建幸四位公安作家那樣深入汶川地震災區採訪,"到火熱的鬥爭中去,到惟一的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與人民警察同行,感受他們的生活,才能把警察寫活,寫出真實的警察。在以這些現實生活中的警察為原型進行創作時,一方面全景式地觀照人生,表現人民警察的崇高人生境界;另一方面,又通過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塑造感人的警察形象,呼喚人民警察的崇高人格,盡顯其英雄本色。公安文學的重要美學價值是呼喚英雄和崇高,筆者並不認為新時期公安文學已經創造出我們時代的非凡巨人,但它的確已經為此做出了自已的努力並開始形成自己的風格。且看張策《無悔追蹤》中的肖鍥而不捨的進取精神和奮鬥意識、拚命三郎的硬漢性格,與海明威筆下的桑提亞哥何其相似。讀武和平的小說總感到一種激情和理性相交織的力量:一方面是燃燒著的火熱的激情,另一方面是冷靜的分析、深沉的思辯,這兩種情緒相交融創造了崇高美,使其作品表現出氣貫長虹的浩然之氣。賈文成《煤殤》中的主角民警佐拉通過在礦區扮演不同的角色來蒐集證據,遭到各種各樣的誤解,生命險遭不測。在此過程中,佐拉的高尚品格及精神世界卻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催人淚下。還有公安詩人楊錦、川江號子、林濤等用詩歌體裁構建警察的崇高形象。
警察形象
儘管全國有190多萬龐大的人民警察隊伍,至今卻沒有產生與之相匹配的、茂盛的公安文學,也就是說沒有一批經典的警察形象問世,這是令人深思的。雖然目前公安題材電視劇火爆,也為觀眾奉獻了較為成熟的幾個警察形象。如當下中央電視台正在熱播的、由公安作家朱維堅
擔任編劇的電視連續劇《水落石出》第四部中的警察納淨雲就刻畫得不錯。但是,類似的警察形象在公安文學作品還不是很多,還沒有形成氣候。因們,我們熱切呼喚更多的崇高警察形象問世。以構建警察形象為使命的公安文學因其題材的獨特,更有表現崇高的優勢。與中國當代文學的其它題材相比,大部分公安文學作品中的警察常常面臨生與死的人生抉擇;在這方面,即使是軍事題材的文學作品也由於和平時期的到來而自嘆弗如。因此,公安文學在寫到警察面臨生死攸關之時,更容易突出人民警察的陽剛之氣與崇高之美。與公安文學中審美的崇高性相對立,小說對犯罪事件的交待及對犯罪嫌疑人的描寫,又常使作品進入了對醜與惡的審視之中。從公安文學的歷史發展看,50年代到70年代,作品的審美處於兩極對立的狀態,即公安人物形象皆為正面人物,崇高與陽剛占主導,把警察神化了;而特務奸細、反革命分子都被歸入反面人物之列,醜與惡是其標籤。這樣的作品,是不能流傳久遠的。因為人物形象類型化、扁平化。到80年代和90年代,公安文學保持了創作上審美趨於崇高,審醜與審惡日趨向人性的縱深方面發展這一基本規律的同時,許多作品開始更注重把警察當作凡人來寫,寫出其七情六慾和喜怒哀樂,真實地表現出公安工作能夠賦予每個成員的特點。如楊老黑《槍》中的刑警老黑,面對複雜的社會現實,他由不理解到坦然地面對。隨同他心靈軌跡的變化,讀者會與其豐富的內心情感一起或哭或笑。由此可見,在這人心浮躁,詩意缺乏的當下,崇高的警察形象依然紮根在公安文學之中,而且警察人物形象漸趨"這一個",這是公安文學發展的好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