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政治綁架科學》

《氣候變化:政治綁架科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帶來新書《氣候變化:政治綁架科學》。本書主要闡述全球化的發展帶來了工業文明的傳播和工業化的加速發展,導致了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讓自然和環境問題逐漸成為21世紀最大的問題之一,也是地球人共同的災難。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氣候變化:政治綁架科學》《氣候變化:政治綁架科學》

2009年12月,備受矚目的哥本哈根會議舉行,大會最後時刻達成了《哥本哈根協定》,成為中國的轉折點,中國再也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成為了一支參與甚至主導世界遊戲規則的重要力量。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分析,中國總排放量居世界第一,美國第二,而中國的人均排放量也已經超過了世界水平,中國因此成世界關注的焦點,也成為已開發國家向開發中國家施壓的最大理由。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帶來新書《氣候變化:政治綁架科學》。本書主要闡述全球化的發展帶來了工業文明的傳播和工業化的加速發展,導致了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讓自然和環境問題逐漸成為21世紀最大的問題之一,也是地球人共同的災難。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因為氣候變化會嚴重影響到國家安全﹑生產﹑金融與貿易﹑知識技術﹑能源﹑福利等重大問題。這是一個自然環境引起的新的國際政治秩序﹑新的生產生活方式﹑新的經濟成長點和新的能源結構。因此,氣候變化是一個科學家拋出的命題:但是需要政治家﹑歷史學家﹑人類學家﹑社會學家﹑經濟學家以及能源學家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全社會的人來參與,從不同的角度貢獻自己的力量和智慧,為人來共同的命運﹑國家的利益﹑企業的發展以及個人的生活做出貢獻。當今在世界舞台,哪個國家引領清潔能源經濟,哪個國家就能占領全球經濟制高點。

作者簡介

王子忠,男,山東聊城人,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期關注能源與氣候變化,曾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文章多篇。研究領域:能源與氣候變化、世界經濟。

媒體推薦

氣候變化儘管是一個結果非常嚴重的問題,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由於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見、不直接,因此,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計畫中很少被納入短期考慮的範圍。悖論在於,一旦當氣候變化的後果變得嚴重.可見和具體,我們就不再有行動的餘地了。因為一切都晚了。——安東尼·吉登斯英國著名社會學家

所有的證據都表明。我們才剛剛開始了解並應對全球變暖這場“偉大的地球物理學實驗”。世界各國必須同心協力保護全球環境。就像防止暴政、疾病、貧困和戰爭一樣。
——威廉·諾德豪斯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

低碳經濟是當今世界熱炒的話題,它似乎是一個技術問題,或者是經濟發展模式問題。然而低碳經濟的背景和意義遠不止如此。也許,它的背後和聯合國憲章、關貿總協定一樣,是規制世界發展新格局的又一個新的聯合國憲章。
——李俊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副所長

圖書目錄

引論氣候變化、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及其變遷
第一章氣候變化:歷史及其未來
為什麼複雜的氣候問題成為了普通大眾的談資?為什麼“虛無縹緲”的氣候變化成為了政治家談判的主題?他將對世界及其中國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氣候變化會導致新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甚至帶來新的丈明模式?
氣候變化:世紀驚天的騙局?
氣候變化的歷史譜系
氣候變化:科學、政治與共識
氣候變化的風險及其對中國現代化的挑戰
氣候變化與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中世紀以來的三次世界秩序
第二章氣候變化後的地緣政治:熱戰與冷戰?
氣候變化所導致的海平面上升、乾旱、極端天氣將可能成為壓死中東、非洲以及中亞等赤道地帶的最後一個稻草,我們需要重新闡釋這些“熱點”地區衝突的根源;北冰洋地區冰層的融化使得這一地區逐漸具備了通航的條件,其豐富的資源隨著技術的進步可能將使世界地緣政治的中心北移,北極時代行將結束,我們將進入一個新的地緣政治時代。
氣候變化與可能的衝突
氣候變化的政治後果:分析熱戰的一個系統模型
新馬爾薩斯論——水會成為下一個石油嗎?
尼羅河與非洲十國
喜馬拉雅山與南亞、東南亞的潛在衝突
約旦河、、幼發拉底河一底格里斯河與中東
水短缺導致衝突,還是衝突導致水短缺?——改變水治理的觀念
奴隸、象牙、石油與氣候變化——達爾富爾衝突的環境解釋
氣候變化,移民與難民
北極時代的終結
生產方式與世界地緣政治轉移
第三章碳:金融與貿易
如果說19世紀最重要的資源是煤炭,20世紀最寶貴的資源是石油,那么21世紀最寶貴的資源就是碳。20世紀最偉大的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曾經說過:“世界上所有的好東西都是要花錢的,包括新鮮的空氣和優美的環境”,的確在這個空氣都能賣錢的時代我們要重新定義什麼是美好的東西。
庇古與科斯:實現減排的兩種制度選擇
空氣也能賣錢
碳的商品屬性與國際貨幣體系
碳的貨幣屬性與全球碳交易市場
氣候變化、國際競爭力與碳泄露
WTO框架下“碳關稅”的合法性以及經濟和環境效果
技術交換與氣候變化:國際交流、障礙和框架
第四章清沾技術:改造我們的世界
重新建立我們的能源結構,重新構建我們的交通體系,重新設計我們的房屋住宅,重新思考我們最需要的技術。
煤炭的地位
核能的未來
太陽能:最有前景的新能源
風能:已具有價格優勢
生物燃料:未來石油的替代品?
新能源汽車:交通體系的重建
綠色建築革命
節能——第五種能源
儲能技術——第六次康德拉基耶夫長波中的核心
人類歷史上的兩次能源轉換
氣候變化與科學技術進步
碳捕捉與碳封存:治療氣候變化的良方?
地球工程學:給地球安裝空調?
第五章電力時代
提高電氣化水平是實現節能的最好途徑,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併網比例是實現能源結構轉變的關鍵,實現多網合併是發展的趨勢,發展智慧型化家
電(包括電動汽車)是未來的方向,建立用戶與電網的互動機制是時代的要求,而這一切都依賴於智慧型電網。
智慧型電網的真相
達到未來的彼岸我們還需要什麼
智慧型電網:改變21世紀的政治經濟格局
美國:我不僅想改造自身,更想改造世界
歐洲:推動新能源發展,充當氣候變化的領導人
……
第六章情節技術革命:資本與技術的融合
第七章氣候變化與第六次康德拉基耶夫長波
第八章大國意圖及世界經濟的未來
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氣候變化既是環境問題,又是社會問題,既是外交問題,又是內政問題,既是政治問題,又是經濟問題,在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問題像氣候變化一樣涉及到如此多的領域。但是能夠把如此多的問題“統籌”在自己的分析框架中,並提出自己的一些觀點,我感到非常欣慰。
同時本書也是個人學習、思考的一個階段性成果,該書的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諸多領域,這是對自己能力的巨大挑戰,難免掛一漏萬,對有些地方還很不滿意,因此本書的面世也讓我感到有些“不安”。
本書能夠最終面世,首先要感謝我的好友楊浩勇,是他引導我進入這個廣闊的領域,並在本書的寫作階段給了我很多靈感。
感謝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教授、美國研究所所長黃平教授、中海油能源研究院管清友研究員以及我的好朋友朱雄兵、趙柯以及劉建華,他們在百忙之中閱讀了我的書稿,並提出了非常寶貴的意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