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浙江民間融資概況第一節浙江民間融資的歷史演變和主要形態
第二節浙江民間融資的模式:從直接借貸到“聚會”
第三節浙江民間融資機制分析:中介的出現
第四節浙商文化淵源與浙江民間融資倫理
第二章浙江民間融資中的倫理支撐因素
第一節誠實守信規則
第二節良心與信譽規則
第三節平等原則
第三章民間融資倫理關係的實證研究
第一節城鄉高利型融資案例調查
第二節投資型融資案例調查
第三節親緣型融資(農村社會互助會調查)
第四節民間融資效應的倫理分析
第四章浙江民間融資的金融規制分析
第一節民間融資中的契約規制
第二節民間融資中的倫理規制
第三節倫理規制與民間融資秩序
第四節入世對浙江民間融資的影響
第五章浙江民間融資的金融倫理建設
第一節浙江民間融資中倫理缺失的根源分析
第二節浙江民間融資倫理的價值理念
第三節規範和完善民間融資的構想
第四節浙江民間融資倫理重構的現實基礎
精彩書摘
第一章浙江民間融資概況第一節浙江民間融資的歷史演變和主要形態
一、浙江民間融資的歷史演變
早在原始社會末期,高利貸作為最古老的借貸形式就已產生,到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已成了民間借貸的基本形式。浙江的民間融資源遠流長,沿海一帶的民間融資尤為活躍。唐代年間,杭州就出現了經營質押放款收息的“質庫”。南宋時,民間已廣泛流通紙幣“關子”和“會子”。明朝以後,質庫在浙江繼續發展,並漸漸改稱典當、當鋪或典鋪。明末清初,寧波、紹興兩地形成了強大的錢莊勢力,寧波人開設的錢莊,沿長江上溯,幾乎遍布沿江重要城市。寧波人在北京開設的恆興、恆利、恆日、恆源錢莊(簡稱四恆錢莊),後來一度成為京城經濟的支柱。紹興人在北京建立的錢莊行業會館——正乙祠,則是中國迄今為止第一個有史可證的民間金融同業公會組織。鴉片戰爭後,在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出現了商辦的銀號、票號、官錢局、官銀號等機構。國民黨統治時期,由於連年戰爭和惡性通貨膨脹,貨幣金融狀況惡化到難以收拾的地步,民間融資遭到很大破壞,多數私營錢莊將資金抽逃海外或搞投機買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浙江各地人民政府迅速接管了舊中國的金融機構,建立了各級人民銀行分支行,對私營商業銀行和錢莊進行改造整頓和加強管理,取締和打擊了高利貸活動。到1952年底,全省私營銀行和錢莊基本改造完畢,一個單一的、高度集中的社會主義金融體系在浙江形成。這種“大一統”的金融體系在浙江一直延續到1978年。在這二十多年中,儘管“一切信用集中銀行”,但各種類型的民間借貸、互通有無仍然繼續存在著,只是民間融資形式單一,規模範圍很小,呈萎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