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手在我心》

《殺手在我心》

《殺手在我心》是由IFC Films於2010年6月18日在美國推出的劇情電影。該片由麥可·溫特伯頓執導,卡西·阿弗萊克、凱特·哈德森、傑西卡·阿爾芭等主演。該片講述了一個患有“解離症”的副警長盧·福特輾轉於差異很大的兩個女人之間,並且在人格分裂的促使下,以極其暴力和兇殘的手段殺人的故事。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殺手在我心》《殺手在我心》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一座德州小鎮,盧·福特是當地的一名治安官,他看上去沉著冷靜、經常陷入沉思,因此也有人認為他有點遲鈍而且無聊,但不管怎樣,人們都不會想到,在他平凡的外表下,卻掩蓋著一個病態、邪惡的人格:他是個連環殺手。早在他年輕時候,他就曾因為犯罪差點被抓,但家裡收養的弟弟為他頂替了罪名。然而現在,在他內心沉睡多年的罪惡本質又開始蠢蠢欲動,他一步步卸下偽裝,恢復了變態殺手的本性,而這一切將把他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主創人員

導演:麥可·溫特伯頓 Michael Winterbottom

主演:卡西·阿弗萊克 Casey Affleck
傑西卡·阿爾芭 Jessica Alba
凱特·哈德森 Kate Hudson
西蒙·貝克 Simon Baker
比爾·普爾曼 Bill Pullman

幕後製作

卡西·阿弗萊克卡西·阿弗萊克

無爭議 不電影節
每個電影節都至少需要有一部富有爭議性的作品,像麥可·溫特伯頓這樣善於製造爭議而又不譁眾取寵的高手,自然是電影節最受歡迎的常客。溫特伯頓此前曾經五度入圍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前三次(1995年的《蝴蝶之吻》 、1998的《激情意外》 ,2000年的《雪嶺傳奇》)均空手而歸,2003年的影片《塵世之間》(In This World)讓他一舉拿下最佳影片金熊獎,2006年又憑藉和馬特·懷特克羅斯合導的影片《關塔納摩之路》(The Road to Guantanamo)獲得最佳導演銀熊獎。第六次攜影片來柏林參賽的溫特伯頓似乎是鐵了心要再掀一番輿論騷動,這部根據吉姆·湯普森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心中的殺手》中,對女性極度暴力情節有望重演去年《反基督者》在坎城引起的騷動一幕。
想想“文藝A片”《情慾九歌》在當年坎城電影節上所造成的轟動,就知道麥可·溫特伯頓對色情與暴力這樣的話題向來毫無顧忌之心,關於影片的評論也注定將趨向兩極化。《心中的殺手》早前在聖丹斯電影節上放映,在首映結束後,便有女性觀眾嚮導演發起猛攻:“我不明白為什麼電影節會選擇這種電影,你(麥可·溫特伯頓)實在太過分了!”有報導稱連傑西卡·阿爾芭本人在放映時也中途離場(不過他的發言人就堅稱她是為了趕乘飛機,且表示傑西卡本人已經看過電影並非常喜歡),溫特伯頓對此則表示,湯普森原著中的暴力描寫便非常駭人聽聞,自己的影片也不過是忠實於原著而已,“這個故事是通過一個瘋人之口講出,一切是通過他的說話方式和視角敘述,而非真實發生,而且影片在表現暴力時也沒有絲毫對快感的渲染。”
陰謀論?人人都可能是冷麵殺手
導演麥可·溫特伯頓表示,吉姆·湯普森的小說不是那種讓你讀後會對人性有所改觀的故事,它充滿了人性中最壞的衝動,這種描寫在《我心中的殺手》中達到了極致。他並沒有刻意渲染這些角色所做的事情是多么地讓人震驚,而是以一種再平常不過的態度去陳訴,讓人感覺到暴力行為是多么容易變得普通和情理化。主演卡西·阿弗萊克一張娃娃臉後面藏著的兇殘性格讓我們認識到:任何人,即便是我們當中看上去最貌不起眼的一位,都可能藏著一個殺手的心。
早在1976年,湯普森的這部小說就被導演伯特·甘迺迪搬上大銀幕,由斯泰西·基齊出演男主角福特。麥可·溫特伯頓則選中因出演《神槍手之死》演技大受好評的卡西·阿弗萊克來擔當主角,在《心中的殺手》中,他扮演一個外表平靜,內心冷血暴力的殺人兇手,其兩面性格與《神槍手之死》中那個性格怯懦卻最終殺死了傳奇人物傑西·詹姆斯的羅伯特·福特異曲同工——兩個角色甚至都姓福特!《心中的殺手》的預告片索性直接借用了來自《神槍手之死》的音樂,兩部影片雖題材不同,意境卻意外切合。
《心中的殺手》中充斥著SM的性愛場景(比如傑西卡·阿爾芭被卡西扒了褲子拿皮帶猛抽),乃至對女性的殘殺(卡西一拳一拳將情人活活打死),影片中的男性角色卻不過只是被一槍斃命——這些都可能引發女性觀眾的厭惡和抗議。福特是個讓人不安的角色,他不斷地對自己所愛的人施暴,因為對於他來說,這就是他對她們的愛的延伸,“他想毀掉一切跟他親密的人,同時他也想要毀掉自己。”溫特伯頓解釋道,“通常我們不允許去展示對女性施暴的場景,當然也沒有人鼓勵這種事,但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有很多針對女性的暴力事件。” 換言之,即使我們拒絕目睹,但也無法阻止它的存在,也許邁克爾·溫特伯頓就牛在這一點:他坦然地處理了我們內心難以直面的題材和畫面。

影片段預告絮

麥可-溫特伯頓和製片人Andrew Eaton麥可-溫特伯頓和製片人Andrew Eaton

台北時間2010年2月19日晚19點,本屆柏林電影節的競賽片放映日進入到最後一天,匯聚數位好萊塢影星的獨立製作、頗有壓軸大戲味道的小說改編之作《殺手在我心》(A Killer Inside Me)舉行了媒體場的首映。儘管主演卡西-阿弗萊克(Casey Affleck),傑西卡-阿爾巴(Jessica Alba),凱特-哈德森(Kate Hudson)、西蒙-貝克(Simon Baker)等大腕均沒來柏林,但影片還是以令人震驚的視覺衝擊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由卡西-阿弗萊克扮演的德州小鎮副警長盧(Lou)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平凡簡單、有些不善交際的年輕人,實際上在童年卡西就曾犯下虐待女童的重罪,但當時他的繼兄麥可為其承擔了罪責並被關入監獄,數年後麥可雖然被釋放,但卻在工作的工地因為一次意外而身亡。盧認為工地開發商的老闆對此有責任,並埋下了復仇的種子。
盧和來到小鎮的妓女喬伊斯(傑西卡-阿爾巴扮演)邂逅,並被喬伊斯火辣(愛受虐)的特性徵服(在床上)。兩人打算勒索之前提到的開發商,威脅要將喬伊斯和開發商兒子的醜聞公之於眾,但被喬伊斯的受虐刺激到內心深處殘暴本性的盧卻設下圈套將喬伊斯和開放商的兒子一石二鳥一起幹掉,並偽造了兩人為情互相攻擊致死的假象。盧內心的惡魔從此被釋放出來,為掩飾自己並不完美的犯罪,盧開始一個個除掉他認為對自己有威脅的人,並最終將自己送上了毀滅之路。
《殺手在我心》根據50年代的同名小說改編,並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著的特色,比如原著是以卡西的第一人稱撰寫而成,影片也基本完全從卡西的角度出發,並配有大量旁白。《殺手》的影片風格並不算新鮮,從其中不難看出昆丁-塔倫蒂諾和斯坦利-庫布里克作品中的很多影子,雖然整體上和《美國精神病人》這樣的經典雙面殺手故事還有不小的差距,但《殺手》仍然不失自己的一些特色,比如影片畫面對暴力的處理,和昆丁那種幾乎拿血漿當糖漿(雖然實際上就是糖漿……)來玩的風格不同,當文質彬彬的卡西-阿弗萊克在前一秒還和美艷動人的傑西卡-阿爾巴溫柔訴情的時候,後一秒他已經揮起雨點般的拳頭狠狠地砸在傑西卡那美麗可人的臉上,儘管傑西卡苦苦哀求,那張臉蛋還是在半分鐘內變成了一灘肉泥,注意,這一幕戲完全沒有任何間接的描寫,全部都是真實血腥的特寫鏡頭,其口味之重甚至令幾個觀眾起身退場(此時影片開始不過半個小時)。
但正如導演麥可-溫特伯頓(Michael Winterbottom)在發布會上所說的,影片之所以要展示這種赤裸裸的暴力場面,並非為通過感官刺激來起到娛樂的作用,事實上導演溫特伯頓還略略抨擊了一下以血腥暴力來作為娛樂性賣點的商業影片。用溫特伯頓自己的話說,影片的暴力場面目的就是為了讓觀眾不忍心面對,並對盧這一形象和他的所作所為產生厭惡之情,從這點上說,暴力場面就應該做得“震驚”(shocking)而不是很有“娛樂性”(entertaining)。
本片儘管成本低廉,卻動用了不少好萊塢二線影星中的精英,比如本-阿弗萊克的弟弟卡西-阿弗萊克,卡西的演技在《刺殺神槍俠》中已經嶄露頭角,作為好萊塢公認演技最爛的大牌本-阿弗萊克的弟弟,卡西在《殺手》中以精湛的演技將盧這個內心嚴重扭曲的病態殺手演繹的入木三分,儒雅的表面下卻始終讓觀眾隱約感到一絲寒意。而傑西卡-阿爾巴戲份不多,但幾齣香艷的床戲和那幕被“毀容”的戲所做出的巨大犧牲也夠交差,另一個美女凱特-哈德森飾演盧的女友,算不上有多么驚人的表現但也將這一個悲劇角色較生動地帶上了銀幕,另外值得一提的影星還有美劇《超感神探》(The Mentalist)的主演西蒙-貝克,他飾演的檢察官算是盧唯一的剋星,到也符合他在美劇中一貫的形象。
《殺手》是一部很有力的獨立影片,但鑒於缺少主演的助陣,缺乏創意的改編、以及可能讓部分客群難以接受的畫面尺度,恐怕只能在小範圍內受到歡迎。

影片評價

導演麥可·溫特伯頓導演麥可·溫特伯頓

《殺手在我心》(The killer inside me)改編自吉姆·湯普森(Jim Thompson)的同名懸疑小說。美國西部鄉村小鎮上,警官盧和情人纏綿相愛,卻在性愛中喚起了內心殘酷的暴力記憶,不斷暴力和復仇的過程中漸漸地迷失了自己。這部以美國西部鄉村為背景的片子竟然出自一位英國導演之手。老式汽車在荒涼的土地上氣定神閒的遊蕩,這個鏡頭一下子把你帶回到50年代美國的德克薩斯。導演麥可·溫特伯頓(Michael Winterbottom)曾經在2003年靠《塵世之間》一片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三年之後,他帶著《關塔那摩之路》贏得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影片能夠以假亂真還要歸因於導演在影片中對於鏡頭和節奏的把握,這是導演多年經驗所積累,演員在服裝和氣質上對50年代美國西部的模仿和片中節奏明快的鄉村音樂也為之增色不少。可惜,除此之外我們很難再從這部影片找到更多的可取之處。
影片最大的問題在於導演省略掉了對於主角盧的心理分析,或者說,給觀眾一個最基本的解釋:這一切是為什麼發生的?他之所以有這樣外表平靜趁著卻內心冷酷嗜血的性格,原因是什麼?這些在影片中基本沒有交待,只有幾個不知所以的鏡頭閃回,讓人摸不著頭腦。而盧的心理在吉姆·湯普森(Jim Thompson)的原著中則有很好的交待。或許這也是文學與電影相比能夠勝出的地方。盧其實也是暴力的受害者,父親從小對他的虐待,使他內心扭曲地繼承並且在性暴力和施虐中得以表達。導演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是故意在影片中不去交待人物的性格起因,他認為現實世界就是這樣,有些事情就是這么簡簡單單的發生了,沒有必要去追究為什麼。讓觀眾看到他殘忍的一面就夠了。
可是正是這樣的情節的缺失讓觀眾對於盧這個角色沒有任何共鳴。觀眾在無休止和莫名其妙的暴力面前只會覺得他是個變態,根本沒法引發對人物的同情和思考。另外導演也沒有意識到,影片的名字和這種丟了西瓜撿芝麻的方法就完全相悖。“殺手在我心”的“心”在哪裡表現的?完全是空白!電影裡沒有清楚地交待盧內心狀態的前因後果,就像我們國小寫作文時候老師講過的,寫文章沒有點題。加之主演卡西·阿弗萊克(Casey Affleck)那張毫無表情的呆瓜臉,以及半陰不陽的聲調,實在看不出來原著里內心複雜又有點小趣味的盧的影子。
影片在內容情節上的漏洞也非常之多。比如前來調查的偵探經常去向不明。每次見到盧就會說一句“我知道你就是兇手”,然後沒有跟蹤沒有分析,也甚至沒有採取任何調查和措施。最後一場戲中,警官帶著曾經聲稱已經被殺死的情人來到盧的家。觀眾實在不明白這個女人裝死的用意是什麼?她這么一假死,反而引發了後面4、5個人的真死。隱瞞真相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偵探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當偵探出現的時候,興奮地以為一場貓捉老鼠的緊張遊戲終於開始了。結果完全大失所望。這是一場只有老鼠沒有貓的戰爭。另外,他們直接把他面目全非的情人帶到他家。可事實上不是應該把嫌疑犯帶到警察局與證人對峙么?盧在屋子裡灑滿了酒和汽油打算自焚,用量達到了引爆整個房子的效果。可是,那么大的氣味,偵探和警察在進屋之後怎么可能沒有察覺?
導演溫特伯頓稱,自己很喜歡黑色小說,於是決定拍攝一部自己的黑色電影。遺憾的是,這部影片曲解了黑色電影的存在價值。《殺手在我心》確實匯集了所有黑色電影的元素:偵探推理、哥德式浪漫主義的畫面色彩和明暗、以社會問題為主要內容、穿插著吸引上座率的情色和暴力內容。可是其中的偵探出現完全沒有任何意義,也沒有發表過任何對案情推進有意義的邏輯推理,反而伴隨他的出現增加了更多的不合理性。情色和血腥的內容達到了令人噁心的程度,完全失去了應有的暴力美學價值。一開始盧和情人的性虐鏡頭還可以接受,他心血來潮的把情人毆打致死的鏡頭讓人看了之後幾天沒法吃番茄醬,更噁心恐怖的是他殺他老婆的時候一腳踢爆了什麼內臟,她頓時倒地抽搐大小便失禁。現在的觀眾畢竟已經與上世紀40-50年代的審美趣味大有不同,在沒有任何咀嚼和思考價值的情況下,這部混沌不清的《殺手在我心》頂多算一部拙劣低俗的B級片。它與經典黑色電影如《卡薩布蘭卡》的藝術價值根本沒法相比。

影片爭議

《殺手在我心》劇照《殺手在我心》劇照

有人讚賞,有人唏噓
《殺手在我心》由凱西·阿弗萊克、傑西卡·阿爾巴、凱特·哈德森等主演,故事改編自吉姆·湯普森的同名小說(這部小說於1952年在美國出版)。正如片名所揭示的,該片講述德州心理變態的地區警官盧·福特如何接連犯下一樁樁手段殘忍的謀殺案。影片由於對暴力場面的描寫極其直接、露骨,讓不少觀眾在影片放映到第30分鐘時便因為難以忍受而起身離場。看完全片的觀眾反應兩極分化,一部分用熱烈的掌聲表達對影片的讚賞,另一部分影迷則報以噓聲,原因是他們認為以德州為背景的變態殺人狂故事司空見慣,而大量的暴力場面則有譁眾取寵之嫌。
在《殺手在我心》的發布會上,只有導演麥可·溫特伯頓和製片人到場,有媒體爆料稱,片中主演傑西卡·阿爾巴不願參加該片的宣傳活動是因為她在片中有大量的性愛和暴力戲。對此,製片人趕忙解釋說:“很抱歉,我們漂亮的主演們都不能來,只能讓大家看到我們這兩個醜陋的老男人。可關於傑西卡抵制我們這部電影的宣傳活動的說法絕對是謠傳。傑西卡參加了該片在聖丹斯電影節上的首映式,還曾在一次放映會上亮相。這一次不能來柏林,是因為她要回洛杉磯陪老公和孩子。”溫特伯頓補充說:“的確,柏林電影節是當今對獨立電影來說最重要的活動,我很遺憾凱西·阿弗萊克不能來。不過,他願意在幾乎拿不到多少片酬的情況下抽時間來主演這部小成本電影已經很不容易了。”談及凱西·阿弗萊克,溫特伯頓讚不絕口,“我在構思劇本的時候就定下了讓凱西主演,他是這個角色的完美人選。因為他身上有種氣質——他的表情讓你永遠不知道他的腦中在想什麼。”
“對話精彩,所以保留原文”
溫特伯頓此次放棄了他過去最擅長的偽紀錄片敘事手法和手持攝影機的表現方法,而一向避免在片中用語言“解釋”角色的他,此次在片中加入了大量對話場面。對此,溫特伯頓解釋說,因為他拍攝這部影片,主要動力就是吉姆·湯普森的原著小說,“這部小說是我全部的靈感來源,因為小說中的對話寫得非常精彩,我就在影片中大量保留了對話原文。因為對話複雜,在鏡頭處理上我就儘可能讓畫面簡單,沒有使用搖晃鏡頭和運動鏡頭,因為那樣只會讓觀眾分心。”
溫特伯頓拍過公路篇、情色片、名著改編電影、音樂題材影片和紀錄片式寫實電影,對於首次拍攝驚悚片的原因,他解釋說,這對他來說算不上“轉型”,“我從來就沒有把自己限制在某個類型或者流派的範圍內。每次拍片,我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個故事本身,思考如何表現這個故事。拍攝連環殺手的故事,對我來說也不是頭一次,我的第一部長片《蝴蝶之吻》講的就是連環殺手的故事。”
“不會有宣揚暴力的效果”
影片中大量的對暴力的描寫,成了這部電影爭議的焦點,溫特伯頓接二連三被問到與之有關的問題。解釋在電影中露骨表現暴力的原意,他說:“現在好多電影都在表現暴力,但都是以娛樂和感官刺激為目的的,那些電影都沒問題,我的電影為什麼有問題?而我在電影中描寫暴力,是為了激起觀眾思考,為什麼這個角色會有這樣激烈的反應?這個角色的暴力之源是什麼?這個角色絕不是什麼英雄人物,沒有觀眾在看過電影后會站在他一邊,更不會有觀眾效仿他。因此我不覺得我的電影會有宣揚暴力的效果。”溫特伯頓也承認,要達成他的敘事目的,直接描繪暴力並不是唯一的選擇。不過,曾在解釋在《9首歌》中使用大量性愛鏡頭的原因時說“我覺得現在的電影都在刻意迴避性,可性不該成為電影的禁忌”的溫特伯頓,用類似的語法解釋了這一次他選擇直接描繪暴力的原因,“我在電影中表現暴力,是因為暴力是真實存在的,暴力事件每天都在世界各地發生。這部電影一定要暴力,一定要真實,一定要醜陋,一定要讓人感到不適。只有這樣,才能讓觀眾沒有理由同情這個角色,同時體現出這個角色內心的弱小、畸形和自毀傾向。”

國際首映

電影根據小說改編,講述一名警長從人民公僕向連環殺手轉變的過程。這名叫做勞-福特(Lou Ford)的副警長外表看起來木訥平凡,內心卻狡猾狠毒。他殺死了自己的情婦,並將他人推上嫌疑犯的名單。當這一切被揭破之後,他徹底拋棄了人性,轉變成一名兇殘的連環殺手。
同名影片曾於1976年上映,當時的導演是伯特-甘迺迪(Burt Kennedy)。
卡西-阿弗萊克是本-阿弗萊克的弟弟,他也繼承了後者的才能,不僅演技一流,也常撰寫劇本。他曾在《神槍手之死》中和布萊德-皮特配戲,頗受影評界褒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