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歷史哲學引論》是作者對哲學和歷史的感想與體驗。全書共四章:思辨的歷史哲學、歷史知識理論的初步、分析哲學的歷史哲學、多元的文化形態史觀,具體要求介紹了作為對於事物的思維著的考察的哲學、歷史的真實性、亨普爾的覆蓋律解釋模型、斯賓格勒的歷史形態學等內容。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思辨的歷史哲學
第一節 歷史的哲學反思的一般特性
思辨的歷史哲學家所作的工作和目標,其基本特徵和原則,可以概括為歷史哲學就是用概念的內容圖式和類型演變把握歷史進程的規律,給出相關於歷史的理論和事件性質的解釋,從而獲得對歷史而且超出了歷史的理解。從一個外在的觀察者的角度看,這是一種思維或思想活動。哲學在對歷史反思的過程中最終實現其概念內容的歷史性規定;也就是哲學概念內涵的歷史內容,與此密切相連的,是歷史的本質和意義在哲學的概念體系的框架里,得到了一種,比喻地說,鏡子般或者萬花筒式的映現和顯現。不過,這個觀察者還會發現,這個思想活動就其靜態意義上有兩個順序上的反差:就實在根據而言,歷史在前,哲學在後;就思考前提而論,哲學在前,歷史在後。用歷史哲學的一代大師黑格爾的具有辯證法意味的語言講,歷史是歷史地在先,哲學是邏輯地在先;哲學是歷史地在後,歷史是邏輯地在後:在先就是在後,起點就是終點。邏輯與歷史在整體意義上是在具有真理|生的哲學思想中(黑格爾稱之為絕對知識)獲得了最終的統一。這是我們研究思辨的歷史哲學的邏輯起點(借黑格爾語言),也是思辨一詞的直接性描述的含義。
哲學邏輯地在先,本體論的意義上承諾著哲學是一個獨立於非哲學的存在者的存在者。如果我們認定本體論的目標和功用就是確立和研究某物存在,上述命題的含義是自顯明見的。假如事先存在著劃分哲學和非哲學的標準,假如存在著運用這些劃界標準的可操作程式,我們利用這些標準、遵守這些程式真正能夠做出了哲學與非哲學的劃分,並且在結果上按照劃分後的子項不相容的邏輯規則,實現了哲學與非哲學的完全劃分,我們就做到了哲學邏輯地先於非哲學這項工作的第一步,相比於哲學,歷史是邏輯地屬於非哲學。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歷史哲學的概念界說
第二節歷史哲學的哲學意境
第一章思辨的歷史哲學
第一節歷史的哲學反思的一般特性
第二節作為對於事物的思維著的考察的哲學
第三節維柯的“新科學”
第四節康德的“普遍的歷史”
第五節黑格爾的《歷史哲學》
第二章歷史知識理論的初步
第一節歷史意味著什麼
第二節歷史事實與歷史認識
第三節歷史的真實性
第四節歷史的記憶與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