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青春》

《正·青春》

國內第一部反映“三陪女”情感生活的電影《正·青春》,帶著“中美電影節雙料大獎”的美譽,即將於9月底在全國各大院線真誠獻映。該片被業界譽為“中國第一部殘酷青春片”,全新的片種、另類的題材、獨特的風格堪與《觀音山》媲美。《正·青春》以中國社會底層灰色地帶從業人員的感情生活為切入點,講述質樸青年陶藝師陶冶,愛上了城市最邊緣人群里的“三陪女”斯婭……與國內一般的勵志青春片不同,《正·青春》展現的是從未在銀幕上見過的另類青春,與《觀音山》一脈相承,揭示了一群年輕人關於青春與掙扎、夢想與現實、奮鬥與反叛的故事,深刻挖掘了當代年輕人所承載的道德理想和社會現實。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圖片

《正·青春》以中國社會底層灰色地帶從業人員的感情生活為切入點,講述了一個奮鬥在大都市尋找個人夢想的質樸青年——陶藝師陶冶,愛上了這個城市最邊緣人群里的“三陪女”斯婭。陶冶與斯婭的戀愛面臨著地位、價值觀、人格等種種考驗。在紅燈區里,兩人在小姐們從樓上潑下的一盆盆髒水裡,完成了“愛情洗禮”;一個以出賣肉體為營生的少爺阿剛和職業二奶羅倩倩,機緣巧合卻擦出真愛火花……

導演介紹

趙燕國彰趙燕國彰

趙燕國彰原名為趙彥國。據本人曾經透露,他改名是為紀念逝去的啟蒙老師張桂霞。趙燕國彰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他出演過多部電影、電視、舞蹈、戲劇作品。1998年,趙燕國彰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定居並創立'aART5'影視工作室。

電影作品
1994年《楊開慧》(導演:秦志鈺)
1998年《刺秦》(導演:陳凱歌)
2000年《恰同學少年》(自演自導)
小留學生(2005)....葉大春
嶺南藥俠(2004)
電視劇作品
1994年《梅蘭芳》飾梅蘭芳
《換個活法兒》主演
1995年《一畝三分地》主演夏秋盛(獲16屆飛天獎提名)
1996年《戰國》飾主角公子何(趙惠文王)
影后胡蝶》飾主角卜萬蒼
1997年《西藏風雲》飾主角十四世達賴(獲五個一工程獎)
1998年《張思德》飾張思德
1999年《飄在海上的雪》飾鄭天義
2000年《插翅難逃》飾張志豪紀錄片作品
2001年《辯性》任導演(斯德哥爾摩aART5影視工作室作品)
《重心》任導演

幕後花絮

圖片

曾執導《恰同學少年》的知名導演兼著名演員趙燕國彰在《正·青春》中領銜主演一擲千金的富豪大款,而在《唐山大地震》中有不俗表演的王子文則主演一位另類“三陪女”。該片大膽採用“類地下鏡頭”的拍攝手法,大尺度的激情戲、白描似的人性刻畫,在影片中躍然而出,安然通過廣電總局審查。
與國內一般的勵志青春片不同,《正·青春》展現的是你從未在銀幕上見過的另類青春,與《觀音山》一脈相承,揭示了一群年輕人關於青春與掙扎、夢想與現實、奮鬥與反叛的故事,深刻挖掘了當代年輕人所承載的道德理想和社會現實。具備十足的文藝氣質,卻不乏赤裸裸的商業橋段。片中富豪趙凌(趙燕國彰飾)和痞子禿頭明在電影中的出現,聯結了兩組充滿荒唐、靡爛、怪誕的愛情故事,它們被倒入按邪惡邏輯鏇轉的容器里,在觀眾面前,如一杯怪味的苦咖啡,令觀眾在糾結中回味,在鬨笑時又被刺痛,在浪漫憧憬中被摔入赤裸裸的現實,在充滿壓力的同時又抽絲剝繭地看到了人生的喜樂元素……以普通人的眼光來獵奇該片,頗耐人尋味。
導演趙燕國彰表示:“《正·青春》是一部代表中國與世界對話的新電影。影片帶有李安的質樸、王家衛的自戀、姜文的怪誕思維,足以讓影迷們亢奮。”據悉《正·青春》幾個月前曾力壓《孔子》、《刺陵》、《葉問2》等標榜中國文化的大電影,一舉斬獲好萊塢舉辦的中美電影節金天使獎和導演獎。

影片評價

《正·青春》表達了創作者對於青春主題另類的真實描述,以往的中國主流文化對於青春從來都是不吝溢美之詞。但《正·青春》以接近原生態的深刻描述,去直面正視身處在城市邊緣化的正值青春年少的一群人,他們青春生命所面臨的無助與迷茫、奮鬥與彷徨。在屈辱、妥協、無奈的出賣與背叛中如何去堅守,堅守青春所賦予生命個體的尊嚴、激情與力量。
正如影片片名書法作者孟昭麗女士所言:
“沒看過您的完成片,不太了解劇情,也只是聽先生回來隻言片語、零零散散的劇情介紹,串聯起一個大概的思路-----一群有些自負、有些青澀的年輕人,他們不屑於父輩任勞任怨、勤勤懇懇,一輩子不求聞達的人生態度。他們有著一飛沖天的夢想,但又缺乏認知社會、把脈社會的能力。當他們踏入社會的大門,就迷失了方向----。基於年輕人活潑好動、但又存在不穩定的因素,所以我把“青”字上半部放傾斜,表現了靈動、俏皮但又有著張惶失措,東尋西撞的屬性。下面“月”字又起到一個唯穩的作用,表現了最終歸於平正。“正”字好比他們的長輩,正密切關注著他們---,下面一橫的伸長,是承接中間的點,不使其突兀,而這一橫的蒼勁厚重,又表現了他們父輩的脊樑和承載力。“春”字同樣是一種“放浪形骸之外”的表現。整幅作品追求的是一種青春活力、自然、率性的基調。”由於時間緊迫,也只能憑我感覺、將我揣測的劇情帶入作品之中。《正·青春》這個片名很好,我很喜歡。
前不久,媒體記者在觀影后,紛紛評價:對於習慣了正常敘事的觀眾來說,《正·青春》著實有點無厘頭。影片開始的基調是抒情的,似乎要向觀眾講述一個充滿感情且內容豐富的故事,片子中間猛然“提速”,幾段突如其來的爆笑橋段打破了之前抒情的主鏇律,這種轉變令觀眾應接不暇。
但大凡觀看過影片的人,不管他來自哪個文化層面,從事哪種工作,或者在哪個年齡段,都能感受到電影《正·青春》中似乎一定有你!無論你是誰,無論你身在何處。因為角色的職業設定只是一個符號,產生認同的是人性的共鳴。誰在生命中不曾被強迫?誰又在強迫下怎樣艱難的不放棄自我?不僅如此,更因為《正·青春》中還有人對自己的想像,和人應該成為的人的樣子。並且,影片探討了個體如何實現想像的你的可能實現的方法,而且創作者保證賦予了影片足夠的智商含量;因為《正·青春》的創作團隊所希望做到的,那就是把觀眾作為智者!也許一些細心的觀眾在影片尾聲的台詞里不難發現,之前還通過斯婭為影片留下了一個巧妙的伏筆。劇中有這樣一段劇情:陶冶無意間的言語傷害到斯婭,但他發現自己已經陷入二人的情感之中,於是馬上來到許多外來打工者居住的小街,喊著斯婭的名字,找她道歉。可能陶冶的呼喊影響了勞累一天將要入睡的人們,被劈頭潑下一盆冷水,斯婭來到陶冶身邊罵樓上人缺德,頓時引來小街兩旁樓上所有窗里潑下的一盆盆水,配著《叫春》R&B曲的鏇律,二人由開始的尷尬、憤怒之中的奔逃,逐漸演變成為南方潑水節似的歡樂,給人感覺到導演此處安排得別具匠心。劇中人物的情感表達細膩,電影情節設定起伏跌宕,以接近微觀細膩的筆觸去觸動在紙醉金迷的“都市陌生人”之間最敏感的精神良知。以後現代的電影藝術表現方式去發現當代中國在物質飛速發展的同時,那被遠遠拋在現代“都市人”腦後而其本來擁有的豁達與寬容、單純與善良。
影片的攝影風格大膽到“詭異”,既有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風格的質樸;又有好萊塢電影慣用的唯美與華麗;還有德國印象派影像風格的‘客串’,讓你充分領略到後現代“天馬行空”的創意抒懷;另外還有法國新浪漫派影像的委婉抒情,將充分滿足你所有對“美好無處不在”的超現實想像……。多種影像風格相互映襯,製造了一場令人炫目的電影視覺盛宴。
另外好的電影藝術作品一定少不了其他兄弟藝術門類的介入,電影中一場行為藝術展示:廣場上人群熙熙攘攘,斯婭偶遇好友茜茜,二人親熱地摟抱,鏡頭推開,茜茜大聲說:“什麼?你要借錢?”瞬間人群四散、人影皆無,只留下斯婭站在空曠的廣場中央。這時觀眾能感受到導演藝術表現手法的簡練、準確以及任人均可會意的深刻;並從中越發的感受到人世間的世態炎涼。
電影《正·青春》是值得一看的誠意靜雅之作,也是讓人不看一定有些許遺憾的電影佳作。
《正·青春》的風格正如網上影評人所說:給觀影者帶來了全新的感受,在影片中不僅可以找到電影所應該具備的東西,屬於電影之外的東西你也能夠輕而易舉的發現。東北二人轉、小品、戲曲等各類藝術形式在這部電影作品中都有很明顯的表現,各種風格雜糅、嫁接、混搭在一起,表現得那樣無厘頭、令劇情撲朔迷離,有些情節甚至匪夷所思。
影片在色彩運用上,下足了功夫。因為採取板塊式敘事結構,因此每一板塊都重點突出了一種顏色,以豐富每場戲的視覺內涵。因此每幀畫面都是經過精心渲染,舒服考究,全片畫面質量經觀片者看片均獲得高度評價。
影片首尾字幕,都經過精心設計,如水波漣漪游來駛去。片尾一段字幕的出現,更使人感受到導演對觀眾的一種關懷和責任心。那就是劇中曾經禿頭明裝黑社會掛在房頂的一隻白條豬,作為恐嚇陶冶和阿剛的道具,結果把自己嚇到了。字幕顯示:“動物在片中未受虐待,道具豬是攝製組購買的食用品”。
影片更值得一提的是動效聲音設計與構成,用最俗的話說叫大膽創新。電影音效放棄了真實環境生活的紛繁與嘈雜,以角色對當時環境聲音的主觀記憶,有選擇的確定記憶環境中的悅耳音色,使之能更準確的表達人物當時的情緒,在技術上做超現實處理,根據不同人物採用了京劇的鑼、鼓板、鐃鈸、滴水、淌水、塤(樂器)、鳥鳴、梆子等等,從而使生活的動效有了音樂的特質,無限可能的拓展了電影的畫外空間,片中人物一舉手、一投足、一微笑、一眼神的音樂的特質,更使人物的心理空間有了無限大的超靈感悟­­­­——即世間萬物皆成音律、天籟音律起源於心;有時一種動效音響起,還賦予了些許幽默。
《正·青春》音樂的設計理念來自於西方歌劇,所有主人公皆有相對應的主題音樂,每段不同時空,又採用了不同時代的代表音樂,合理的豐富了電影音樂的類型空間,更使所有人物個性更加鮮明。另外R&B曲風的《叫春》的後現代說唱插曲,又是導演本人作詞、作曲使影片浪漫的同時又多了幾分放蕩不羈,同時顯示出導演多面的才華;神似詠嘆調一樣深情的主題曲《緣分一場》真切感傷、讓人盪氣迴腸。
導演在敘事手法和電影語言的運用上,與《恰同學少年》Adreamofyouth除了有異曲同工之妙外,更讓人感覺後者更加嫻熟、老到、新穎。筆者建議影片發行放映的同時不妨把《恰同學少年》Adreamofyouth作為姊妹片,讓觀眾點映,給人品評和遐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