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石湖書扇韻》

《次石湖書扇韻》

《次石湖書扇韻》是宋代詩人姜夔的作品之一。《次石湖書扇韻》這首詩惜墨如金,不僅描繪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圖卷,而且傳達出畫筆難於表現的情韻。詩中涉及到的南宋詩人范成大有治國之才,他曾以資政殿大學士身份出使金國,見金主時詞氣慷慨,並冒死違例私自上書,為南宋利益竭力抗爭,險些丟命。後因與孝宗政見不合,御史趁機彈劾,獲罪落職,回到故鄉蘇州,住進石湖別墅。受石湖美景感染,油然而生歸隱江湖之意。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次石湖書扇韻(1)

橋西一曲水通村,

岸閣浮萍綠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2)

藕花多處別開門。(3)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次:次韻,古人“和韻”的一種格式,又叫“步韻”,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詩的原韻原字,其先後次序也與被和的詩相同,是和詩中限制最嚴格的一種,就是依次用原韻、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2) 石湖:南宋詩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職歸隱石湖(在今江蘇蘇州西南十里左右),自號石湖居士。

(3)藕花:蓮花。

(4)別:另外,別有洞天。此句的意思為在那荷花深處,主人別有洞天的開了一個小門。

作品譯文

橋的西頭有一條彎曲的河流通向村落,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邊滯留著綠色的痕跡,那是村中平靜的池塘漂流出的浮萍。主人家住石湖,外人很少來到這裡。原來荷花深處別有洞天,主人在那裡開立了自己的門戶。

作品鑑賞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綠水環繞,清幽靜雅的畫面。這幅畫面是由小橋、曲水、村落、岸閣、綠萍、荷花、人家、院門等景物,有機組合構成的。

“橋西一曲水通村”,描繪的是江南水鄉特有的景色,同時也自遠漸近,顯現出范成大別墅的方位。湖上煙波浩渺,湖岸林蔭繁茂,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邊滯留著浮萍那綠色的痕跡,作者正是憑藉這一點來找到通向村落的道路。這種情形如同武陵漁人發現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尋到桃花源一樣,主人所住的地方正是一個深邃的所在。

第三句寫范成大的別墅遠離塵世的喧囂,實際上也是對主人品格的稱頌。范成大以廊廟之才,歸隱江湖之上。他在朝時,希望能為恢復中原而竭智盡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挾私憾攻擊,於是他落職退隱江湖。他視富貴如浮雲,惟恐再染塵世的污穢,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這裡的“人”便是指那些趨炎附勢的世俗之人。主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見他的操守之高。因而他能在退隱中怡然自樂,沉醉於自然美景中。“藕花多處別開門”,專開門戶在荷花繁盛的地方,體現了主人高雅的志趣。把門開在荷花繁盛之處,既是對同道中人的迎接,也是對利祿之徒的婉言謝絕。石湖仙的深意,也只有情俊雅潔的人能悟得。

三四兩句,寫景實即寫人,此詩讚譽石湖美景,讚揚了主人非同一般的品格和情趣。有人說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趨炎附勢的人,這些人在范氏去職歸隱後不再與他來往,范氏卻不以為意,反而享受田園之樂,這與作者終生不仕的人生態度相契合。但有的人不贊同這樣的觀點,認為”人“只是泛指,無人相煩正是幽靜的要素,不是寫范氏失勢後的世態炎涼。

創作背景

詩中涉及到的南宋詩人范成大有治國之才,他曾以資政殿大學士身份出使金國,見金主時詞氣慷慨,並冒死違例私自上書,為南宋利益竭力抗爭,險些丟命。後因與孝宗政見不合,御史趁機彈劾,獲罪落職,回到故鄉蘇州,住進石湖別墅。受石湖美景感染,油然而生歸隱江湖之意。

公元1178年,范成大歸隱石湖後的第一個生日,姜夔從湖州趕往石湖祝壽。他在看了范成大手中扇子上的題詩以後,做了這首《次石湖書扇韻》來抒發他的感受。

作者簡介

姜夔(約1155~約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世稱姜白石。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童年失去父母,在漢陽姐姐家度過青少年時期。他愛好音樂、文學和書法。成年後屢試不第,奔走四方,過著幕僚清客的生活。他有憂國憂民之心,對當時的政治表示不滿,支持辛棄疾抗擊金朝統治者的事業。公元1176年(南宋孝宗淳熙三年),姜夔路過曾被金兵兩次破壞的揚州,所見斷井頹垣,使他感融萬端,寫出了著名的《揚州慢》曲譜和歌詞。在同樣被金兵劫掠過的合肥,姜夔寫出《淒涼犯》,反映了“邊城一片離索”的荒涼景象。這些作品不僅是藝術創作,也是真實的史料。姜夔一生處在矛盾的心情中不能自拔,他對自己的幕僚生活感到厭倦,卻又處處依附統治集團,留戀那種狹隘空虛的生活,因此,憂鬱淒涼便成了他的音樂和文學創作的特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