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東線:大多數是指1941年6月22日到-1945年5月8日的蘇聯對德國的戰場。東線上的著名戰役:史達林格勒會戰
莫斯科會戰後,1942年春,隨著泥濘季節的到來,漫長的蘇德戰線相對穩定了下來,但雙方都在秣兵厲馬,準備更大規模的戰役,以爭奪戰略主動權。鑒於德軍已無力發動全線進攻,希特勒打算集中兵力在戰線南翼發動局部攻勢,以奪取高加索的石油,並切斷蘇聯與美英等盟國聯繫的物資供應線。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將軍建議,如果再要發動攻勢,就應針對莫斯科。然而,他的建議對希特勒已不再有多大份量。1942年4月5日,希特勒發布了第41號訓令。訓令規定:“一俟天氣和地形條件具備,德軍指揮官和部隊的優勢必將再次贏得主動權,迫使敵人就範。……堅持關於東方戰局原來的基本方針。在中路放慢進攻速度;在北面,應攻陷列寧格勒,並與芬蘭軍隊建立陸上聯繫;在戰線南翼,應突入高加索地區。考慮到冬季會戰的後果,可能使用的兵力兵器和運輸狀況,上述目標只能逐步達到。因此,目前應把所有可以動用的兵力集中到南段主要作戰方向,旨在殲滅頓河前面的敵人,接著占領高加索地區的油田和通往高加索山脈的通道。”
為實施上述戰略意圖,德軍最高統帥部對南線兵力進行了重組,撤消了原南方集團軍群番號,新組建了A、B兩個集團軍群。A集團軍群由利斯特元帥指揮,下轄克萊斯特上將的第1裝甲集團軍和魯夫上將的第17集團軍,由空軍第4航空隊進行空中支援,其任務是攻占高加索地區;B集團軍群由包克元帥指揮,下轄霍特上將的第4裝甲集團軍、魏克斯上將的第2集團軍和保盧斯上將的第6集團軍,由空軍頓河地區航空隊進行空中支援,其任務是攻占史達林格勒,掩護A集團軍群的北翼。在A、B兩個集團軍群的後方,又有第二線兵力,由匈牙利第2集團軍、義大利第8集團軍和羅馬利亞第3集團軍組成。此外,在克里米亞地區,還有曼施泰因上將的第11集團軍和羅馬利亞第4集團軍。總兵力計60個德國師,其中10個裝甲師、6個摩托化師,另外還有43個師的附庸國部隊。
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德軍最高統帥部擬定了1942年夏季南方作戰計畫,代號“藍色作戰”。其主要內容是:利斯特A集團軍群以克萊斯特第1裝甲集團軍為左翼,魯夫第17集團軍為右翼,分別從哈爾可夫南面和塔甘羅格北面向東和東南方向進攻,占領頓河下游的羅斯托夫,向高加索進軍;包克B集團軍群以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和魏克斯第2集團軍為左翼,保盧斯第6集團軍為右翼,分別從庫爾斯克南面和哈爾可夫北面向東和東南方向突擊,占領頓河上游的沃羅涅日,向史達林格勒前進。
蘇軍最高統帥部同樣也在加緊準備1942年夏季戰役。史達林及蘇軍最高統帥部判斷,1942年夏季,德軍可能在莫斯科方向和南方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並以莫斯科為主要突擊目標。因此,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定將預備隊的大部分兵力集中在莫斯科方向。蘇軍的戰略意圖是:近期進行積極的戰略防禦,但同時必須在克里米亞、哈爾科夫地區、利戈夫—庫爾斯克方向,斯摩棱斯克方向,以及列寧格勒和傑米揚斯克地域實施一系列進攻戰役。在討論具體作戰計畫時,史達林對西南方向總司令鐵木辛哥元帥提出的西南方向進攻計畫很感興趣也全力支持。蘇軍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元帥卻表示總參謀部不同意這一計畫,並說大本營不能,也沒有足夠的預備隊提供給西南方向。史達林立即打斷了他的話,說:“我們豈能坐等德寇首先突擊!必須在寬大的正面上先敵實施一系列的突擊,這樣才能摸清敵人的準備情況。我看,朱可夫提出的在西方方向上展開進攻,而在其它方向上實施防禦,我認為這是個不徹底的治標辦法。”最後,史達林批准了鐵木辛哥以西南方向兵力先敵實施哈爾可夫進攻戰役的計畫。該計畫規定,從沃爾昌斯克地區和巴爾文科實施向心突擊,一舉奪取哈爾可夫並為解放頓巴斯創造條件。
1942年5月8日,曼施泰因上將指揮的德第11集團軍首先在克里米亞發起了攻勢,一周后占領了刻赤半島,俘虜蘇軍17萬人。7月4日,守衛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近10萬蘇軍被迫向德軍投降,德軍占領了整個克里米亞。
5月12日,當刻赤半島正在激戰之際,鐵木辛哥元帥指揮西南方面軍和南方方面軍,分別從哈爾可夫的東北和東南兩面向哈爾可夫發起進攻。進攻開始時發展順利,突破了德軍防禦,並於3晝夜內前進了25—50公里。史達林很高興,並據此譴責總參謀部,說險些因為總參謀的固執己見而取消了一次如此順利的戰役。但史達林沒能高興多久。5月17日,德軍克萊斯特第1裝甲集團軍在第17和第6兩個集團軍支援下,從哈爾可夫南面向蘇軍側翼發起反攻,並於5月23日合圍了蘇南方方面軍的第9、第57集團軍、西南方面軍的第6集團軍和博布金戰役集群。至5月29日,被圍蘇軍大部被殲。蘇軍西南方面軍副司令員科斯堅科中將、第57集團軍司令員波德拉斯中將、第9集團軍司令員戈羅德揚尼斯中將、戰役集群司令員博布金少將陣亡。蘇軍共25萬人被俘,損失坦克1249輛,火炮2026門。
哈爾可夫之戰拉開了史達林格勒會戰的序幕。德軍旗開得勝,希特勒信心倍增;蘇軍損失慘重,史達林懊悔莫及。
燃燒的頓河
6月28日,包克B集團軍群左翼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和魏克斯第2集團軍突然從庫爾斯克向東攻擊,直指頓河上游的沃羅涅日。6月30日,右翼保盧斯第6集團軍也從哈爾可夫東北發起了進攻,向東南挺進,以史達林格勒為目標。7月2日,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的前鋒已逼進沃羅涅日。但希特勒突然改變了計畫,決定不占領該城,他命令霍特在獲得第2集團軍的接替後,迅速轉向南面沿頓河向史達林格勒前進。包克元帥卻想占領沃羅涅日,以徹底殲滅該地域內的蘇布良斯克方面軍主力,這使希特勒大為惱怒,當即撤消了包克老元帥的B集團軍群司令之職,由第2集團軍司令魏克斯上將接任,第2集團軍司令則由薩姆斯將軍繼任。
高加索方向,利斯特A集團軍群於7月9日發起進攻。其左翼克萊斯特第1裝甲集團軍從哈爾可夫南面向頓尼茲河北岸進擊。魯夫第17集團軍則從塔甘羅格北面向伏羅希洛夫格勒進攻。
由於剛在哈爾可夫之戰中吃過德軍合圍的虧,蘇軍的許多部隊生怕在陷入包圍,倉惶後撤。哈爾德在7月16日的日記中寫道:“在第1裝甲集團軍從西面,第4裝甲集團軍從北面的夾攻之下,敵軍分成了幾個集團,分別向各個方向逃竄,此時,在這個混戰地區之東,大德意志和第24兩個裝甲師,正在向頓河賽跑,一路都不曾受到敵人的嚴重抵抗。”
7月17日,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推進到頓河中游,保盧斯第6集團軍也前出到頓河大彎曲部。在高加索方向,克萊斯特第1裝甲集團軍渡過了頓尼茲河,向頓河下游的羅斯托夫前進,魯夫第17集團軍則占領了伏羅希洛夫格勒。
然而,希特勒再次改變了計畫。他認為史達林格勒無需那么多兵力,遂於17日命令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從史達林格勒方向南下,轉隸A集團軍群,以支援克萊斯特第1裝甲集團軍強渡頓河下游。這樣,史達林格勒方向的進攻部隊就只剩下了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而第6集團軍的動量卻又有賴於第4裝甲集團軍的合作。對此,英國軍事史學家富勒寫道:“和1941年一樣,因為分散了兵力,希特勒自己毀滅了他的戰役。1941年,他因為調動古德里安的裝甲兵團去參加基輔會戰,才使他未能攻下莫斯科。這一次又是因為調動了霍特的裝甲集團軍,從頓河中游到下游去,結果遂使他未能攻克史達林格勒。”利德爾·哈特也在其《戰略論》中寫道:“假使朝史達林格勒方向進攻的第4裝甲集團軍,不分兵向南,以協助第1裝甲集團軍在攻向高加索的路程上,作渡過下頓河的企圖,那么在7月間,德軍也許早已輕鬆的攻占了史達林格勒……而等到第4裝甲集團軍再迴轉過頭向北進攻的時候,俄國人在史達林格勒已集中兵力,嚴陣以待了。”
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繼續向史達林格勒前進。該集團軍轄有6個軍,其中兩個裝甲軍,計14個師約27萬人,近500輛坦克,3000門火炮和迫擊炮,由第4航空隊1200架作戰飛機進行支援。
史達林格勒原名察里津,1918年後改稱史達林格勒。它位於伏爾加河下游西岸,距頓河大彎曲部以東約60公里。伏爾加河與頓河成“兒”字形,左邊一畫是頓河,向西南注入亞速海,右邊一畫是伏爾加河,向東南注入裏海。史達林格勒是蘇聯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水陸交通的中轉站,也是來自高加索的石油轉運站和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另外,因為它叫史達林格勒,所以史達林決心要守住這個城市。
蘇軍最高統帥部於7月12日在西南方面軍原有基礎上組建了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由鐵木辛哥元帥任司令員(7月23日起改由戈爾多夫中將接替),擔負史達林格勒方向的防禦任務。該方面軍編成內有從大本營預備隊調來的第62、第63、第64集團軍,原西南方面軍的第21、第28、第38、第57集團軍殘部,第13、第22、第23坦克軍,以及空軍第8集團軍和海軍伏爾加河區艦隊。計12個師約16萬人、2200門火炮和迫擊炮、近400輛坦克和454架飛機。
1942年7月17日,蘇德雙方在史達林格勒遠近地展開了激烈的交戰,會戰正式開始。德第6集團軍在保盧斯上將指揮下,以第8步兵軍和第14裝甲軍為北突擊集團,以第51步兵軍和第24裝甲軍為南突擊集團,向蘇軍62集團軍實施包圍突擊。同時,以部分兵力向蘇軍第64集團軍發起佯攻,以吸引蘇軍的注意力。7月23日,德軍突破蘇軍第62集團軍右翼,合圍了該集團軍的2個師,前出到史達林格勒西面的頓河河岸。史達林再也按捺不住對鐵木辛哥元帥的失望,撤消了他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司令員的職務,由第64集團軍司令戈爾多夫中將接任,並派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上將作為最高統帥部代表前往史達林格勒協助指揮戰事。史達林還決定將預備隊的坦克第1和第4集團軍火速調往史達林格勒地域,又從遠東調來10個師加強史達林格勒的防禦。隨後,史達林於7月28日發布了第227號命令,嚴厲要求蘇軍部隊“絕對不許後退一步!”
7月25、27日,蘇軍以剛開來的坦克第1和第4集團軍進行反突擊。德第6集團軍由於缺少裝甲兵力的支援,被迫轉入防禦態勢。
7月30日,希特勒又作了一個影響命運的決定。他宣布:“因為高加索的命運是將要在史達林格勒決定,所以由於這個會戰的重要性,遂有從A集團軍群抽調兵力以增強B集團軍群之必要。”於是,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又歸還給B集團軍群,並於8月1日奉命沿科捷爾尼科沃——史達林格勒鐵路向東北方向進擊,當天迅速突破了蘇第51集團軍的防線,占領了蒙特納亞。8月3日,霍特攻占了科捷爾尼科沃,接著又於5日突破了蘇第64集團軍的防禦,前出到阿勃加涅羅沃地域,但之後遭到了蘇軍越來越頑強的抵抗和反擊,霍特只好放棄了獨立攻占史達林格勒的想法,於8月9日轉入守勢。
圖書信息
書名:東線作者:寒風著
出版社:大眾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4-1
ISBN:9787801713063
開本:16開
定價:29.80元
編輯推薦
本書描寫的是發生在朝鮮戰場的故事。小說描寫了我軍指戰員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場面。在朝鮮戰場的東線,尚志英帶領他的戰士們正迎接敵人的到來。本書所描寫的戰爭場面氣勢宏大。刻畫人物的心理過程細膩深刻。在敵人和我軍的一次次交鋒中展現了我軍戰士的大無畏的精神。內容簡介
“夥計,江雖不寬,要想再過去……“他沒有再往下說:要取得戰爭的勝利,要取得持久的和平。這一切都不是輕而易舉的,談何容易呀!他們緊緊地挨著,誰也不想再說什麼。尚志英明白政治委員的心情,因而他自己也激動起來,這一刻他感到多么親切。朋友的情誼,同志的友愛,生死相關、相依為命,很明白,因為眼前就是殘酷的戰爭……作者簡介
寒風,滿族,作家,直隸(今河北)易縣人。1938年入安吳堡青訓班學習。1939年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決死隊第一縱宣傳隊隊員、晉察魯豫野戰軍團教育股股長、新華通訊社分社記者。參加了淮海、渡江、西南等戰役。1951年後,歷任西南軍區文化部創作員、解放軍文藝社編輯、總政治部文化部創作員、八一電影製片廠編劇。著有長篇小說《東線》、《淮海大戰》、《上黨之戰》、《中原奪鹿》、《戰將陳賡》、《邯鄲戰役》,中短篇小說《大巴山的驕子》、《海與浪》、《歌手》,長篇敘事詩《雪鄉》、《寒風文集》(4卷)等。《黨和生命》獲1953年西南軍區文學創作一等獎,《戰爭陳賡》獲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77年~1987年長篇小說獎。目錄
一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二○
二一
二二
二三
二四
二五
二六
二七
二八
二九
三○
三一
三二
三三
三四
三五
三六
三七
三八
三九
四○
四一
四二
四三
四四
四五
四六
四七
四八
四九
五○
五一
五二
五三
五四
五五
五六
五七
五八
五九
六○
六一
六二
六三
六四
六五
六六
六七
六八
六九
七○
七一
七二
七三
七四
七五
七六
七七
七八
七九
八○
八一
八二
八三
試讀部分章節
地圖展開:藍色的北漢江;彎彎曲曲的像條鮮亮的絲帶,從高山里迤邐南下,經過淮陽郡城,經過白岩山東麓,在樺川南向西拐去,直奔漢城。在它的東岸,盤結著濃密的發黑的大白山脈主峰金剛山,群峰聳峙,屹立在朝鮮半島東部,形成一個隆起的脊背。一條狹窄的三級公路,宛如灰色的細線,穿行在金剛山和北漢江之間的山區里。在這裡就看到那吸引人們全部精力,牽連人類心弦的東西——戰線。戰線像狼牙鋸齒,切斷山脈、河流、公路,斜斜地劈進“三八線”北面來。在構成這戰線的無數個高地上,被參謀部人員幾次的塗改著,表明這上面發生過激烈的爭奪戰。戰線就是這樣進進退退地向北推進著。這就是一九五一年秋季,朝鮮戰場東線的形勢。
團長尚志英和政治委員翟子毅俯身在地圖上,專心地注視著。從雲層瀉出來的陽光,穿過密密層層的枝葉,射進帳篷里,襯出尚志英堅實的額頭,緊皺著的眉頭,把頭埋在厚大的手掌里,盯住整個夏季來敵我反覆爭奪的一些高地上面:項嶺、古隍嶺、杜峰里、黑雲吐嶺、古方山里、傷心嶺……他這樣呆著足有十幾分鐘,然後他動手測量從“三八線”到現在的戰線,再測量從現在戰線到元山的距離,計算這些日子敵人在東線向北推進的里程。測量完畢,輕輕地用手指彈了幾下,向著政治委員安靜的面孔上看了一眼說:
“看來我們要在這一線迎接他們了……”
在尚志英指的地方,出現了白石山、文登里、加七峰連綿不斷的山脈。那條灰線一樣的公路就在這裡,從麟蹄、楊口,向北爬進來,穿過魚隱山和智慧山的銜接部,又遠遠地伸向末輝里、淮陽、元山。表示敵人進展的藍色箭頭,正指向這條路上。
政治委員搔搔鬢角,移動了一下姿勢,表示同意團長的估計,一方面是事實發展到了這一步,另一方面是爭取在這裡阻住敵人。顯然,他並沒有靜靜地坐在這裡,而是時刻想著這緊迫眉睫的嚴重形勢。美國企圖保持緊張的國際局勢,它好單獨和日本簽訂和約,重新把日本武裝起來;利用這種緊張的局勢,迫使它的國會通過龐大的軍事預算,擴充軍備,武裝僕從國,實行侵略世界的計畫。朝鮮停戰,會鬆弛了北大西洋集團的備戰。范佛里特大喊大叫:“要戰爭,不要和平。”利用談判的機會,敵人集中了精銳兵力,大量的戰鬥器材,向東線展開猛烈的進攻。他們叫喊著給和平談判施展壓力,想迫使我方接受他們的條件,把軍事分界線劃到我軍陣地里來。可是話是這樣說,如果敵人突進來,那就不單是為了給和平談判施展壓力,他們會把我們丟開,將戰爭推向鴨綠江邊,這是決定的關鍵。
他帶著嘲諷的微笑,一字一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