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有多大肚量成多大事:通向成功的61個錦囊》人們自身最難掌控的,卻又至關重要的問題。作者簡介
劉小霞,湖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雜誌社編輯,曾有多部作品出版,如《腦袋決定口袋》等。王寶瑩,亞南大學經管學院教授。研究市場經濟、區域經濟、員工素質培訓和企業管理諮詢等,現任教延安大學經管學院《證券投資學》、《期貨與期權》和《金融市場學》主講,在三十餘年的教學、實踐、培訓經驗。
目錄
第一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容多少人做多大事
寬容別人的無禮
我以前也跟你一樣
做個有本事沒脾氣的領導
放低自己
批評下屬要講究方法
敢用強者
虛心接受下屬的批評
觀大節略小故
無我之境
第二章 讓人一步天地寬
讚美的力量
良藥可以不苦口
人前謙虛工作無憂
紅花還需綠葉襯
不要同“事”操戈
受到排擠時更要對同事表示友好
有能力更要有胸襟
寬容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欲戰勝對手首先要戰勝自己
好工作青睞自信實幹的人
第三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
寬容的力量
左右逢源得人緣
學會給別人留面子
用寬容解決衝突
批評之前先自省
多認真少較真
與人為善大度待人
第四章 忍一時風平浪靜
活得簡單
別讓生命不堪重負
把自己的承受容積放大些
從容面對人生
自嘲可以化解失落
對生活懷著感激之情
記住什麼忘記什麼
要放得下
快樂平常心
第五章 用“和氣”贏得“財氣”
百分百顧客滿意度
把“對”讓給顧客
和氣生財
誠信是金
重義輕利
為他人著想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不把同行當冤家
第六章 家和才能萬事興
面對婚姻不輕言放棄
學會讓步
寬容是愛的精髓
把煩惱留在門外把笑臉帶回家
品嘗黑暗
用愛情滋潤婚姻
讚美妻子家更甜蜜
第七章 多加讚揚少批評
多欣賞孩子
站在孩子的立場加以引導
打罵不是好辦法
情境教育的優勢
寬容對待“不爭氣”的孩子
正確對待孩子早戀的問題
平等地對待孩子
孩子的自尊心比“地毯”重要
“喚醒”孩子
把期望值放低些
前言
為什麼有的人有人緣、有地位、有事業、有美好的愛情生活?其實,關鍵靠的是他們擁有超乎一般人的肚量。何謂有量?能盛得下天地萬物,肚量大也。有肚量的人,就像計算機有個海量存儲器,裝得下各種檔案,轉換迅速,運用自如;而那些到哪裡都與眾不同,到哪兒都是一頭刺蝟,自認為是天才、是偉人、是雞群里的鳳凰,其實只是因為自己肚量不夠,記憶體太小,不能與其它“硬體”配套,也不能與其它“軟體”兼容。在當今社會,這實在是最致命的弱點。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言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這句話恐怕是大家冉熟悉不過的了,可是真正能悟出其中道理的又有幾人呢?人命於宇宙只不過是滄海一粟,對於世間來說,你我只不過是匆匆過客,又何必為那些雞毛蒜皮的事如此蠅營狗苟。學會容納,學會寬容,學會理解,這是一種做人的基本原則,是一種勇氣,是一種修養。
生活中,總會出現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當你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你的戀人突然向你提出分手;當你滿懷信心去擁抱即將到來的成功時,一盆冷水迎面潑來,最終以失敗告終……是的,“逆境”這兩個字估計沒有幾個人喜歡,但是我們如果能以一顆“包容萬物”心來看待,那么逆境將教給我們很多東西,比如堅強、自信、成熟。
一位老媽媽在她50周年金婚紀念日那天,向來賓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訣。她說:“從我結婚那天起,我就準備列出丈夫的10條缺點,為了我們婚姻的幸福,我向自己承諾,每當他犯了10條錯誤中的任何一條的時候,我都願意原諒他。”有人問:“那10條缺點到底是什麼?”她說:“老實告訴你們吧,50年來,我始終沒有把這10條缺點具體列出來。每當我丈夫做錯了事,氣得我直跳腳的時候,我就馬上提醒自己:算他運氣好吧,他犯的是我可以原諒的那10條錯誤當中的一個。”
人的肚量,是否天生?當然不是。肚量作為人的一種性格特徵,雖然同氣質有一定關係,但主要還是取決於自己的修養,因而是可以改變的。“心底無私天地寬”,心中經常想著別人,少計較個人的利害得失,我們就能成為一個心胸寬廣的人。
當我們看到光彩奪目的珍珠時,常常會為它的精緻所傾倒,但你可知道珍珠在蚌體內的形成過程還蘊含著一個人生哲理:當外界沙粒進入或將沙粒人工置人蚌殼內,蚌便會覺得很不舒服,但又無法排除沙粒;而蚌沒有怨天尤人,它逐步用體內營養將沙粒包圍起來,久而之成為乳白色或略帶黃色的網形顆粒,即珍珠;珍珠不僅成為蚌體內和諧的一部分,而且將其取出還可作為裝飾品。
蚌設法適應、利用自己無法改變的環境而“因勢利導”從而形成蚌的“肚量”。所以,人們也應該以“蚌的肚量”去包容一切不如意的事情,使之為我所變,為我所用,從而增加自己的肚量。
一個人慾成大事,是對自己人生價值的高度渴望和熱誠,那么開闊的心胸則是實現自己人生價值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當我們身處逆境時,要學會讓自己的心態重新回歸寬容、積極的層面,正視自己,另闢蹊徑,千萬不可墜人狹隘與消沉之中。
一個人如何成就大事?根據通行的回答,一般能找出若干種似乎較為滿意的答案。當然,也可以找出另外的答案。本書則以“與人為善,大度待人”為切人點,對相關問題做了一些可行性的探索。
“肚量”有多么重要,你意識到了嗎?也許,年輕的你從未對此認真考慮過,但你一定有過心情煩躁鬱悶或者心灰意冷的時候,這就是“心胸不夠寬,肚量不夠大”的緣故。毫無疑問,一個人沒有足夠大的肚量,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可能性幾乎等於零。
最後,編者真誠地告訴讀者朋友:如果想成為一個最受歡迎的人,不可能改變別人,只有改變自己。相信,讀者朋友用這種心態來閱讀本書,一定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精彩書摘
我以前也跟你一樣。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道出了領導對下屬的體諒與關心,也顯示了一個領導的肚量,心中常裝著這句話的領導,他的下屬一定是愈挫愈勇的。每一個人走上領導崗位之前,都經歷了一個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肯定受過挫折,重要的是戰勝了它。在自己走上領導崗位後,看到別人也犯自己以前的錯,這時完全可以以“我以前也跟你一樣”來安慰與鼓勵對方,而不是往“傷口上撒鹽”。
某公司老總未發跡前吃盡了苦頭,在寒冷的冬天裡賣過白菜,在酷暑天罩乾過工地小工,甚至討過飯,最後用盡所有的積蓄與人合作開店終成大業,他開了一家服裝公司,每當銷售員向他抱怨銷售真難做時,他就會說:“我理解,我以前也和你一樣,可以說比你更差,好好乾,你會有前途的。”下屬聽到他的話,倍感溫暖,又平添了信心,同時也加深了對他的愛戴與尊重。
有些領導為了樹立威信對下屬的錯誤窮追猛打,最終是打掉了下屬的自信心,再也不敢前進一步,生怕犯錯誤挨批評;沒有了下屬的支持,領導的工作如何開展呢?其實在下屬犯了錯誤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幫他認識到錯誤,並不是要讓他心裡難過。這個時候說一句“我以前也和你一樣”顯得格外重要。
對待下屬的錯誤,要有一個好心態,要承認任何人都會犯錯誤,沒有不會出錯的人,除非他已經停止了生命。對待錯誤要多想自己是否有不對的地方,要善待他們,讓他們懂得道理,學會不重犯的方法,就是有時因工作當時未講清楚,過後也要及時補上,使下屬真正進步。
有這樣一則寓言。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衣服吹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冽寒冷刺骨,結果行人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春意上身,因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南風法則也稱之為溫暖法則,人性管理更具有殺傷力。以下屬為本,多點人情味,使下屬感覺到領導給予的溫暖,從而激發熱情和積極性。
風不在猛,人不在剛。成功的管理者在出現問題時總是和藹的,假定自己的下屬是無辜的。應態度和善,待人熱情。
某製衣廠有個年輕女工為了給患病的老父親籌錢治病,偷拿了廠里的一台小設備準備出去換錢。該廠的老闆了解到這名女工“偷竊”背後的真相後,不僅沒有開除她,還為她發起了一場募捐活動,老闆捐助了500元。
這位女工犯的是一個不該犯的錯誤。但這個錯誤中浸透著愛心。老闆把錯誤縮小,把愛心放大,從而唱響了一曲愛之歌。
好的領導,得知下屬犯錯的原因之後,能夠寬容下屬的一時糊塗,能夠理解下屬的那種無奈,尤其是能夠透過員工的錯誤看到她身上閃光的東西——孝敬父母。
這位老闆的態度和做法,感動的不僅是一個女工,而是全體員工。
零售業巨頭沃爾瑪的管理人員有一句口號:員工的錯誤就是經理人的失誤。
指出別人的錯誤也許非常重要,然而體諒並原諒別人的錯誤才是更高一層的修養。
世界上有四種人:第一種是有本事沒脾氣:第二種是有本事有脾氣;第三種是沒本事沒脾氣:第四種是沒本事有脾氣。當領導的應該做第一種人。
一般來說,領導比別人更容易發脾氣。一則領導遇到的麻煩事多,處於矛盾衝突的焦點,難免有事不遂人願的時候,也就常有發脾氣的由頭。二則領導有條件發脾氣,當下屬的礙於各種因素不敢放肆地發脾氣,領導則沒有這種顧忌。
但是領導也是最不該發脾氣的人。
一失風度,脾氣上來,怒髮衝冠,面紅耳赤,猶如鬥雞。二傷人,脾氣大時容易失去理智,難免惡語傷人,而“刀傷好治,口傷難醫”。三傷身,鬱氣傷肝,脾氣大,於心臟、大腦都有百害無一利。
可見當領導,一定要管好自己的脾氣。發脾氣會讓下屬對自己敬而遠之,造成領導與下屬之間感情疏遠,導致下屬即使發現領導的失誤也會採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
抑制大脾氣,最好的辦法是擺正自己的位置。無論職務多高,都要擺正脾氣與威信的關係。威信里並沒有脾氣的含量,大發脾氣只能暴露無能與粗魯,與魄力毫不沾邊。本事與肚量長一截,威信才會增一分。不亂發脾氣,才是真正有容人容事的雅量。治理一個單位或企業,先要有裝得下這個單位或企業的一顆寬廣之心。
當然,這裡並非是要領導做個“好好先生”,對什麼事都“沒脾氣”,而是強調不斷提高在實際工作中駕馭全局、把握複雜局面的本事,“從來不跟下屬瞪眼睛”。倘能自覺做到少長脾氣多長本事,將益於身心,益於團結,益於事業。
美國前總統里根中年時,有一次患病去醫院輸液。一位年輕的小護士為他扎了兩針,都沒有把針頭扎進血管,針眼處還起了青包。正當他疼得想抱怨幾句時,卻看到那位小護士的額頭上布滿了密密的汗珠。那一刻,他突然想到自己的女兒。於是,他安慰小護士說:“不要緊,再來一次。”第三針終於成功了,小護士長長地吐了一口氣,連聲說:“先生,真對不起,我很感謝您讓我扎了三次。我是來實習的,這是我第一次給病人扎針,實在是太緊張了,要不是有您的鼓勵,我真是不敢再給您扎了。”
里根告訴她說:“我的小女兒立志要考醫科大學,她也會有她的第一位患者,我非常希望女兒的第一次扎針,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
這裡,里根在想抱怨小護士時,想到了自己將要讀醫科大學的小女兒,將心比心,他鼓勵小護士不要緊張,從而使小護士能夠成功地完成任務。
將心比心,這是一句善解人意的俗語。如果在生活中多一點將心比心的感悟,就會對他人多點尊重、寬容與理解;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諒解,少一些計較和猜疑。
作為領導,對待下屬不能過分苛刻,不能雞蛋裡挑骨頭般挑剔他們的工作。
沒有脾氣,不是懦弱,而是一種將心比心的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