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0](/img/1/69d/nBnauM3XzcTOxITOwMzN0kjMxMTM3kjM5EzMxADMwAzMxAzLzczL1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外文書名:EnlightenedEntrepreneurs:BusinessEthicsinVictorianBritain
平裝:182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210038375
條形碼:9787210038375
商品尺寸:22.6x16.6x1.4cm
商品重量:299g
品牌:成都以諾
ASIN:B001BWSR3S
內容簡介
《有信仰的資本維多利亞時代的商業精神》圖文並茂的講述了10位企業家的奮鬥歷程和管理經驗,可為讀者提供寶貴的借鑑和鼓勵。當今社會,人們更加關注商業道德和企業公民責任。評判公司的標準,不再僅僅根據利潤和分紅,還要看其對待員工的方式,以及對環境和社區的影響。時下,對公司進行環境和社會審計的呼聲越來越高。此書講述了10位維多利亞時代傑出企業家故事。正是對商業的成功和企業公民責任雙重目標的追求,幫助這些從社會最底層的工作做起的平凡人,成為了那個時代世界上最富有和最有影響力的不尋常人物。
他們的影響如此深遠,使得大洋另一端的今日中國也可以從他們的企業和開明思想中受益。這些在150多年前創立的公司至今大多數仍然生機勃勃,其中包括已經來到讀者身邊的吉百利巧克力,全球最大的消費品公司聯合利華。他們創立的慈善組織和公益信託機構,也仍在繼續改善著全世界上百萬人的生活質量。
維多利亞時代,一個工商業的黃金時代,一個貪婪的時代,但同時也是信仰的時代,這個時代的商業精神直到今天還在對我們說話。
編輯推薦
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案例讀本。儘可能地賺錢、儘可能地省錢、儘可能地捐錢。
《有信仰的資本維多利亞時代的商業精神》能幫助讀者審視人生與奉獻的關係,反思商業利益和商業道德以及企業公民責任的關係。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伊恩·布蘭德尼譯者:以諾伊恩·布蘭德尼,英國聖安德魯大學高級講師,曾任《泰晤士報》資深記者。
目錄
1.托馬斯·霍洛威(1800-1883年)霍洛威借了5英鎊,開始了他的事業。他不拖欠員工工資,不拖欠供應商和零售商的貨款。積攢了百萬財富後,他為支付不起貴族醫院的費用,又不能在窮人救濟院看病的中產階層修建了醫院;還修建了女子大學,因為“女子教育不應該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限制……”
2.提圖斯·薩爾特爵士(1803-1876年)
從卑微的工作開始,憑苦幹和敏銳的思維成為紡織業巨頭。他意識到環境對人的行為的影響,著手治理環境污染。他苛待員工,卻又為他的員工改善住房、衛生設施和工作條件……
3.塞繆爾·莫利(1809-1886年)
母親們渴望孩子有機會到塞繆爾公司上班,不僅因為它是襪業巨頭,給付高工資,而且因為那裡有餐廳、圖書館、夜校和辯論會,意味著“自尊、榮譽和酬金”……塞繆爾相信僱主和工人階級的利益分配可以協調,他支持工會,拒絕貴族身份,經營慈善事業……
4.喬治·帕莫爾(1818-1897年)
……信仰和良知只允許他們使用品質純正的配料,這種質量上的保證和在行銷領域的創新,是帕莫爾成功的關鍵。他管理員工苛厲,卻建立了員工疾病、養老、旅遊基金會;他支付員工很低的工資,卻對慈善事業和促進社會與宗教進步開放他的錢包……
5.耶利米·詹姆斯·考爾曼(1830-1898年)
“從人們留在盤中的芥末獲利”的考爾曼公司,在起步時就很關心工人的福利和需要,食堂早晨5:45開門,為遠道而來上班的工人準備茶和咖啡;公司聘請醫生對工人進行家訪;1878年,任用護士,這在英國歷史上是第一次……考爾曼建立了優秀的管理團隊,使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從事慈善、宗教和公共事務……
6.安德烈·卡耐基(1835-1919年)
卡耐基修建了2811座公共圖書館,但他員工的工資很低,工作條件艱苦。一位在華氏100度的高溫下連續工作12個小時的鋼廠工人,對被卡耐基修建圖書館的事跡所感動的記者說:“我非常希望自己能夠多學一點東西,但是在一天12個小時的工作後,我怎么還能去圖書館?”……1900年,卡耐基脫離生意,專門從事慈善,至今,他的《財富福音》一文仍被廣泛引用……
7.喬治·吉百利(1839-1922年)
……儘管當時公司的狀況並不樂觀,但是公司第一個在當地提出了周六休假半天,還給工人買了足球和腳踏車,這一切都出自他的信仰。他說:“沒有人應該被迫住在連玫瑰都不能生長的地方”,他修建的花園式社區,引發了對城鎮規劃的關注……,他認為自己只是在履行了僱主和基督徒都會履行的義務而已——這就是吉百利朱古力背後的故事……
8.約瑟夫·朗特瑞(1836—1925年)
約瑟夫主導公司推出了很多福利項目,1904年,他在公司推出了免費醫療和牙齒保健項目,公司設有7名全職福利辦公人員。1905年,公司開設家政培訓學校,傳授女工一些管理家庭的技能,17歲以下的女工的學費由公司承擔。兩年以後,公司也以同樣的待遇為男工開設了體能、數學和英語培訓班。1906年,約瑟夫設立了英國第一批職業養老金……
9.耶西·布特(1850-1931年)
……經常工作到晚上11點,他整個一生,都拒絕打牌,不去娛樂場所……他為那些選擇學習製藥的職工提供200英鎊助學金;公司支付雇員人壽保險的前兩年費用和之後所有保險金的一半;1897年,他為職工成立了養老基金;還為職工修建了運動場和療養中心;……2006年,布特集團的年營業額超過了50億英鎊,創造了17.73億英鎊的利潤,並繼續在倫理實踐和社區建設方面處於領導地位……
10.威廉姆·哈斯凱斯·利華(1851-1925年)
……聯合利華現在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公司,而它的起源和本書其他公司並無兩樣……威廉姆觀察不斷增長的產業階層的消費需求,開創了英國整體行銷技巧……他努力實踐的自己目標:讓早期手工勞動時期那種親密的家庭同胞關係重新回到辦公室、工廠和車間……作為一位相當有遠見的社會活動家和慈善家,他的許多思想今天依然活躍著……
序言
當今,人們更加關注商業倫理和公司對社會的責任。評判公司是否成功的標準,更多地不是根據公司創造了多大的利潤和股東可分到多少紅利,而是取決於公司的領導層以什麼方式對待員工,以及公司對環境和社區有什麼影響。社會以公司對周圍環境和社區影響的大小來評判公司的價值,這種呼聲越來越高。本書講述的是10位維多利亞時代傑出企業家的故事,他們都追求雙重目標:商業成功和社會責任的履行。這些企業家的影響如此深遠,以至於現在我們仍能從他們不斷進取的事業心和開明的管理思想中受益。這些創建於大約150年以前的公司,目前在很多方面仍然生機勃勃,甚至一些公司今天仍然位列英國和其他一些地方最成功公司的行列。他們所建立的慈善組織和公益信託機構,今日仍不斷地在提升著全世界數百萬人的生活質量。
幾乎所有人的生活都會被這些開明企業家中的至少一位所影響。即使那些從不受吉百利朱古力、約瑟夫水果朱古力、亨特利及帕莫爾餅乾誘惑的人,也一定已經與布特的藥品領域有關。很多家庭都會有考爾曼芥末醬放在櫥櫃裡,或者會有德國漢高或聯合利華的清潔劑放在洗衣機旁邊。那些皇家霍洛威大學的畢業生,那些曾經光顧過倫敦老維也納劇院的人,那些孩子在電視上看過《芝麻街》的父母們,或者那些居住在被索爾泰爾那樣的現代社區所影響的花園城市中的人,都有更為直接的理由,為維多利亞時代傑出群體所作出的實際貢獻及其對社會的慷慨奉獻而感激他們。
在早期,“傳奇”這個詞常被用來描述傑出企業家的生平,它也確實是一個用來描述我們將要談到的故事的貼切詞語。本書所講述的人物都出身平凡,甚至有一些還相當貧窮。他們都沒有進大學深造,其中兩位13歲輟學,其他的人則相繼在14歲左右輟學。剛開始,他們都從事沒有前途的學徒工作,其中6位曾在他們父母經營的雜貨店工作。他們都從最底層的工作做起,後來卻成為那個時代中世界上最富有和最有影響力的人。他們的公司都擁有上千名員工,他們還時常在國家的政治界起到領導的作用。
這些企業家雖然在不同的領域以不同的方式獲得了成功,但他們卻擁有共同點:都有能力抓住相對簡單卻無人嘗試過的的技術,正是這些技術帶來了不同凡響的結果。在一些個案中,這些技術用在亍對原材料和產品的開發上:提圖斯·薩爾特的西騎(WestRiaing)精紡毛紗在大批量羊駝呢貿易中占有絕對優勢;喬治·吉百利和約瑟夫·朗特瑞憑著推廣一種不加任何澱粉和添加劑的純朱古力,確立了他們在甜食業中的統治地位;安德魯·卡耐基先於其他美國人發現了鋼鐵這種新型材料在市場上的潛力,從而成為世界首富。至於其他幾位,將以前由手工支配的領域機械化是他們成功的關鍵因素:塞繆爾‘莫利把編織業從家庭編織提升至大批量機器生產;喬治·帕莫爾將機械化生產引進餅乾製造業。他們中還有些人在行銷和廣告領域尋求突破:在群體消費者市場開始成長的年代,耶利米·考爾曼和威廉姆·利未意識到產品包裝和強勁品牌的至關重要性;銷售商托馬斯·霍洛威和耶西·布特都意識到每天在廉價的印刷品這種新媒介上為產品做廣告的巨大潛力。
至於這些企業家在其他方面的事跡,會在接下來的章節中_一闡述。遷移廠址也是他們的驚人創舉之一,其中6位企業家把公司從擁擠的市中心遷出來,在如今被稱作“青田”(greenfield)的地方建起了新的公司。職工的福利待遇,也是一個被經常提及的話題。安德魯·卡耐基幾乎不能被稱為一個開明的僱主;對於托馬斯·霍洛威如何對待員工的,證明材料相當少,我們沒有依據來評判;而本書提及的另外8位企業家,他們給予員工積極而實際的關懷——這在其經營領域中是相當突出的,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任何僱主可以像他們那樣關心員工。在他們眾多的傑出成就中,索爾泰爾(saltaire)、波恩維耳(BoumviUe)、新愛爾斯維可(NewEarswick)和日光城PortSunlight)這4個工業模範社區非常引人注目,可作為對維多利亞資本主義時代開明的企業家的真實紀念。
對於薩爾特、吉百利、約瑟夫和威廉姆兄弟的雇員來說,公司是一個供應者,它不僅為員工提供薪金,也為員工提供住房、保健、教育、消遣和娛樂。晚上,有公司舉辦的夜校和辯論會;周末員工可以參加公司舉辦的音樂會和舞會:在休假日,員工可以去海邊或農村旅遊。這些公司為員工提供的整體環境和以公司為中心的娛樂和工作安排,是現今許多日本公司所強烈推崇的工作氛圍,這反映出一種常被形容為“家長式作風管理”的管理方式。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樣評價他們的管理方式是公平的。本書所提及的企業家確實給予了員工父親般的慈愛,這樣的管理方式是有利的,但是也有其弊端。這些企業家深切地關心員工的福利待遇,但是他們更趨向於把他們認為有益的東西給予員工,而不是讓員工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這顯示出一種強烈的專制傾向。
雖然這些企業家在許多方面具有嚴厲的家長式作風,但他們在其他方面還是相當民主,甚至在態度方面是非常平等主義的。他們都厭惡資產和勞動力之間越來越大的兩極分化——他們都正確地認識到,這種分化是那個時代最強大也是最有害的趨勢之一。公司的雇員、管理階層、辦公室人員和清潔工都是工作夥伴。對他們而言,這種夥伴關係通過實行利潤分配和合作方案來體現,也就是說,這種經營理念要求照顧到員工的生活需要。這些企業家的典型特徵是:他們在當時都是首富,生活卻很簡單;除了少數人之外,大都住在條件一般的房子裡;他們的房子都在公司附近,沒有搬到更大的隱蔽的鄉村別墅里居住。他們往往也會避開社交場合和不必要的花費,寧可把錢花在別人身上而不花在自己身上。
本書用大量的篇幅講述了他們在慈善事業方面所作出的功績。有些人,像托馬斯·霍洛威和耶西·布特在生命的最後時期所從事的就是慈善事業。其他幾位企業家,像塞繆爾·莫利和喬治·吉百利,一生都在呼籲慈善事業;喬治·帕莫爾和耶利米·考爾曼因著基督徒的同情心和慈愛而從事慈善事業;約瑟夫·朗特瑞謹慎地以LenthyMemor·ande的原則為出發點投入慈善事業;安德魯·卡耐基則闡明了一個完整的“財富福音”(TheGospelofWealth)的概念;托馬斯·霍洛威和提圖斯·薩爾特把他們的資金集中捐獻在幾個大項目上:塞繆爾·莫利和威廉姆·利未在包括宗教、政治和其他有益的廣泛範圍內傳遞他們的博愛精神。這些企業家都發現掙錢比花錢容易得多,都認為自己只是財富的保管者,他們應當更好地用財富來回報社會。
兩種信仰體系,即政治和宗教的信仰,對這些企業家的商業和慈善事業發展起到了奠基作用。他們都深深地被維多利亞時代的自由主義道德觀和基督教的價值觀所激勵,表面看來,前者所發揮的作用要更大。這10位中的9位都活躍地捲入了19世紀後半期的自由黨。有證據表明托馬斯·霍洛威是堅決的自由主義者,就算他是黨派中的積極分子。其中5位成為了自由黨下議院的議員,另外3位則成為了當地自由主義者協會的會長。安德魯·卡耐基居住在美國,卻積極地參與英國政治。他給英國自由黨資助了大量資金。當他住在蘇格蘭時,他還在自由黨會議上發表演講。維多利亞時代的自由主義代表了自由貿易、自助、最小限度的政府干預和國際性友好合作——這些價值觀吸引了大量的工業家和僱主。自由主義也代表了慷慨和寬容、民主和人民’代表以及社會的根本變革。如果必要的話,這一切應該由公共政府來實施.但更適宜依靠個別人和社會自發的、主動的行動。它強調那些擁有財富之人的道德責任以及那些沒有財富之人的權利。當社會缺乏生機的時候,這種倡導大大削弱了社會暴力運動的土壤。它也是一場卓越的反階級運動——這場運動從廣泛的社會領域獲得支持力量,並以社會各階層的願望和原則為基礎。而不是迎合少數人的喜好。在政治上,他們更願意得到廣大民眾的回應。而不是某些階級的回應。偉大的自由黨領導人格萊德斯通(Gladstone)被一些開明的實業家當成英雄來崇拜。作為財政部的高級官員,他在19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就奠定了維多利亞時代的自由市場經濟的根基。格萊德斯通也提醒這些實業家,他們所擁有的財富和影響力賦予了他們重大的責任和義務。
然而,這些企業家幾乎不需要被提醒,他們受到不信奉國教的驅使,遠遠勝於自由主義原則的影響。宗教是他們生命中的主要支配力量,他們信奉的是一種獨特的宗教,這種宗教有嚴厲的不信奉國教的信條。在這10位企業家當中,只有2位信奉英國國教:托馬斯·霍洛威是英國教會中的一員;安德魯·卡耐基拋棄了他父親信奉普救論哲學的斯韋登伯格信仰(Swedenborgian)——這套信仰體系吸收了世界上一些大宗教的教義,似乎也很大地影響了安德魯·卡耐基的品格並激發他從事慈善事業。至於其他幾位,說宗教信仰在他們的商業和慈善事業中是一種推動力量一點也不過分。
眾所周知,馬克斯·韋伯第一個提出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是得益於基督新教的倫理價值觀這一觀點,而理察·托尼(RichardTawney)將這一觀點更進一步闡釋。另一個被歷史學家一致認同的觀點是:19世紀的英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和商業力量,不信奉國教者或獨立宗派信仰者的倫理價值觀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當然就新教倫理對社會的貢獻而言,幾乎沒有比這10位企業家更好的典範了。他們做事有條理、有規律;生活節儉,在工作上不懈地努力和自我提升;在生活方面又是自律和自我節制的榜樣。其中7位是徹頭徹尾的禁酒主義者,另外3位只是偶爾喝一點。他們毫無例外地早睡早起,選擇有益於健康令人奮發的獨特體能鍛鍊——很多人喜歡在早上洗冷水澡,而不願意參加抽菸、賭博、晚宴、跳舞等頹廢的娛樂消遣活動。
雖然這些企業家們常常嚴格地要求自己,但他們卻不是乏味的人。他們反對缺乏快樂的單調生活,鼓勵人有開明的思想,培養人們對藝術和政治運動的濃厚興趣。他們充滿溫情,富於同情心,堅定地要提高員工的生活質量——不但是物質上,也包括文化、社交、道德等方面的提升。不信奉國教者的信念,不但幫他們成為了成功的好商人,也使他們成為了仁慈的關懷員工的僱主和慷慨的企業家。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和天才的比喻帶給他們的信息是同等重要的。本書所提到的實業家的故事,只是那些將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變成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和貿易王國的眾多實業家的一小部分,許多實業家具有相似的背景和原則,也取得了並不遜色的成就。有些人的故事會在本書中略略提及。也許我們應該在這裡列出一些大家比較熟悉的名字,按照他們各自獨特的宗教信仰來分組。
這10位企業家中有三位是貴格會(Quaker)的會員(喬治·帕莫爾、喬治·吉百利、約瑟夫·朗特瑞)。很多在維多利亞時代名列前茅的企業家都是“公誼會”(sociec),ofFriends)的成員。19世紀主要的貴格會會員還包括在朱古力製造業中排名第三的約瑟夫·弗萊,餅乾製造業中的亨特利和帕莫爾公司最大的競爭對手威廉姆·雅各和皮克弗蘭斯公司的約翰·卡爾,茶葉包裝業的約翰·霍尼曼,設立了藍和澱粉公司(後來與考爾曼公司合併)的艾薩克和吉姆斯。萊克德,喬治·帕莫爾的表弟、薩默塞特鞋業製造商塞魯士和吉姆斯·克拉克,火柴製造商布賴恩特和梅,以及藥劑師阿倫和漢布瑞。此外,還有在銀行業中具有統治地位的貴格會羅伊斯銀行、巴克利銀行、哥尼斯銀行、皮斯銀行——其中有些成員也從事製造業。
公理會是維克多利亞時代企業家所信奉的另一宗派。在本書中公理會的代表人物有提圖斯·薩爾特、塞繆爾·莫利和威廉姆·利未。其他創建了現今還在運作的公司的公理會會員包括:托馬斯·霍洛威在藥片和藥劑生意方面最強勁的競爭對手托馬斯·比徹姆;哈利法克斯地毯製造商弗蘭西斯·格拉斯里:布里斯托菸草製造商威爾斯兄弟——他可以與布特衛理公會教徒中有聲望的報紙和期刊連鎖零售業的創辦者史密斯齊名,其公司的產品現今還能在主要街道和火車站找到;英國最大果醬公司的創始人威廉姆·哈特利;創建了鎖和保險箱公司,到如今這些鎖和保險箱上還標有他的名字的喬治·丘伯。只有相當少的一部分企業家是浸信會的成員。不管事實如何,我們都要把另一位大家所熟悉的浸信會成員托馬斯·庫克加在耶利米·考爾曼的後面,他的事業從為禁酒集會和主日學出遊組織安排交通運輸開始。
還有另外一支教派沒有列入此書,它就是一神論教派,19世紀英國的一些傑出的企業家都是其信徒:用絲綢編織和製作了大量維多利亞時代黑色縐紗喪服的塞繆爾·康塔爾德——後來他的公司被塞繆爾斯接管;巨人糖業製品公司的創建者亨利·泰特先生;化學品公司的創建者泰特·萊爾和約翰·布汝南——他們創建的公司後來成為了英國化學工業的核心。
這些不信奉國教的企業家,與我們在此書中特別提及的10位偉大人物有很多極為相似的地方:除了他們不信奉國教的觀念不同之外,幾乎都是積極的自由主義者和慷慨的慈善家。他們當中有許多人的家庭背景相當卑微;在抓住機遇和建立事業方面,他們都顯示出了充沛的精力和堅持不懈的幹勁。他們所創建的事業在今天都依然繁榮昌盛。
當時有利的社會環境對這些企業家的事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雖然書中第一個提到的企業家在1800年出生,最後一個在1931年以前逝世,但是這些企業家們的事業基本都在英國經濟從1850年到1880年最昌盛的30年內崛起。在這30年裡,國民總收入增長了一倍,人口數量增長了25%以上,大量的人從鄉村搬到了城鎮,而且有固定的收入。這些趨勢導致的結果是:繁榮昌盛的製造業面臨著國內外市場前所未有的需求,並建立起了一個巨大的消費者市場。
政府一系列的舉措最大程度地激勵了工業和貿易的發展,這些舉措對自由貿易的平穩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雷伯特·皮爾先生在1853年廢除了((糧食作物法》(comLa.WS),降低了小麥作為原材料的成本,使亨特利和帕爾曼那樣的大公司可以大規模地生產餅乾。如果格萊德斯通沒有在1853年預算案中廢除肥皂消費稅和降低可可豆的出口稅,那我們不知道威廉姆和吉百利還會不會成為當今世界家喻戶曉的名字。當時報紙的廣告稅很重——每一則插頁廣告要繳納一先令六便士的稅,格萊德斯通的預算案廢除了報紙的高額廣告稅。接下來他也廢除了報紙的印花稅和紙張的消費稅,從而大大提高了報紙的發行量。報紙成為了托馬斯和耶西·布特做廣告時所採用的最主要媒介。接下來的一些舉措,如《食品和藥品銷售法案》(SaleofFoodandDrugSAct)的實施,1875年的《藥品法案》(DrugsAct)和同年出台的《商標法案》(TradeMarksAct),對吉百利和考爾曼事業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
在這段時期內,還有另外的因素幫助到這些具有企業家本能的人:廣鋪鐵路使交通更加便利,為開拓新的市場和大幅度降低原材料和運輸費用創造了條件。在美國,鐵路的出現給安德魯·卡耐基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因為他首先看到了投資在新項目——鐵路——上的利潤和當時對鋼鐵的需求。在製造業,有組織的貿易公會的缺乏和提高工人生活標準的願望,激勵了自由主義者和不信奉國教者的樂觀態度和團隊協作精神。罷工極為罕見,也很少聽說有分工爭論和限制競爭協定。
當時慈善事業的範圍比現在更大。據我們所知,英國在1850到1914年這一段時間內,並沒有達到福利國家的水平,教育機會、健康保健和社會服務等都不完善。生病和貧困的人只能依靠慈善機構和公眾的救濟來減輕生活這壓力。英國19世紀下半葉是私人慈善事業的黃金時期。據《泰晤士報》(TheTimes)報導,1885年,倫敦的慈善的資金總額是瑞士國家總預算兩倍。幾年後的調查發現,中產階級家庭平均用於慈善事業的捐助超過了總收入的10%這遠遠超過了他們用於房租、衣服、傭人工資的支出。那些擁有財富的人有一個普遍的願望——把大量的財富用來資助慈善事業,而這個目標是受到當時直接稅的低稅率激勵而產生的。
雖然他們的環境特殊,但是不可否認地,本書所講述的開明企業家的生活與成就,足以證明他們是不尋常時代里的不尋常人物。他們在商業和促進社會發展方面的巨大成就,不能僅用他們生活或工作過的特殊環境來解釋,與這些特殊環境同等重要的是他們令人欽佩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的幹勁,他們有深刻內在的信念和使命感,也不遺餘力地努力工作。
當然,當今也有很多慈善家,尤其是在美國。美國仍然保持這種個人的捐獻以及配套的令人稱許的稅收體制。也許最顯著的代表人物就是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他把95%的財富都捐贈給了慈善事業。2000年,他捐贈290億資金,成立了比爾·蓋茨和梅林達·蓋茨基金。2006年,比爾·蓋茨宣稱52歲以後將離開公司,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到全球健康和教育事業中。比爾·蓋茨跟本書中談及的企業家們有很多相同的做事方法。他的故事表明了一個人可以通過令人欽佩的精神、堅持不懈的幹勁、明確的使命感和全然努力的工作而獲得巨大成功。他也證明了在21世紀,商業的成功和推動社會的發展也可以像在19世紀那樣緊密地結合起來。
文摘
托馬斯·霍洛威捐獻了80萬英鎊修建大學,30萬英鎊修建精神病院。他決定捐獻他的財產來創建這兩個機構,不是為了除去內疚,也不是因為某種強烈的宗教信念或政治哲學體系的影響。這兩個機構的建立也不是一種終身對社會問題和教育問題感興趣最終達成的巔峰。在他生命的最後時期,霍洛威希望把他所積累的財富回報給社會,他也接納別人提出的怎樣更好回報社會的建議。用《泰晤士報》的話來說:“霍洛威的慷慨就像他自己的藥品一樣純正。”霍洛威的性格有一點令人難以捉摸,他所修造的建築就如同他為藥品所做的廣告一樣誇張甚至稀奇古怪,顯出他是一個有點炫耀和任性的人。霍洛威的慈善事業就像他的生意一樣,小心翼翼、慎重、不出風頭——這讓人有點難以理解。霍洛威低調、淳樸,除了家庭成員以外幾乎沒有其他朋友。他對社交和娛樂聚會不感興趣,很好地避開了那個很容易因他的財富接納他的時髦上流社會。霍洛威在個人嗜好方面很謹慎,從來不喝味道重於水和紅葡萄酒的東西,他除了駕駛馬車之外,沒有其他的娛樂活動。他唯一沉迷的就是購買油畫,一個是為大學收集當代英國畫家的作品;另一個是古典繪畫大師的作品,收藏在他桑寧的家裡。
霍洛威逝世之後,霍洛威藥品的製造和銷售權移交給了他妻子的弟弟亨利·德爾福和妹夫喬治-馬丁,他們遵照霍洛威所許下的承諾,把“霍洛威”冠於他們自己名字的前面。這兩個家庭繼續經營霍洛威的事業,直到1929年被斯坦利·河姆斯(J·StanleyHolmes)接管。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它被經營霍洛威藥片和藥膏的比徹姆公司擁有直到1950年。諷刺的是,比徹姆公司的創立者曾經是霍洛威的強勁競爭對手之一,他也像霍洛威一樣白手起家。托馬斯·比徹姆(1820—1907年)剛開始時用手工製作藥品,同時在牛津郡有一份類似於牧童的工作,後來他又去了蘭開夏的威根區。1847年,他在那兒開了一家藥店賣成藥。19世紀60年代,他在聖海倫附近創建了一家藥廠。像霍洛威一樣,他事業的起步也基於大量的廣告宣傳,他利用顧客的一條隨意的評論來做強有力的標語,證明自己的藥片完全值得一幾尼一盒。
霍洛威的藥片和藥膏已經漸漸被人們遺忘了,在維多利亞時代,像這樣的藥還有很多,如卡里和勃朗醫生的複合配方、艾利曼的通用塗擦劑、韋德的藥片和碳煙球(carbolicSmokeBall)。但霍洛威所建造存留至今的兩棟華麗建築物,卻紀念著霍洛威所曾經擁有的輝煌事業。這兩棟建築物得到了尼古拉斯·派文斯諾爵士的公正評價,它們屬於“維多利亞時代最頂級的設計”。建築物的側面看過去就好像一座高聳入雲的優美城堡;從倫敦西南25英里之外的高速公路上都可以清楚地看見這兩棟建築物,它們在希思羅機場附近,為眾多的混凝土立交橋和地下道提供了一個戲劇性的轉變場景。霍洛威精神病院已經不再是一個精神病院了——它在1981年被薩里的健康機構關閉,然後遭到遺棄和惡意破壞長達13年之久。1994年,又被開發商收購。它的主要建築被23棟新建的大型建築物所取代,那塊地皮上面又建造了190多座新房子,小禮拜堂被用來做了多功能運動場,大禮堂已經被改造成溫泉區和游泳池。眾所周知,維吉尼亞公園贏得了24項建築大獎。霍洛威學院在1900年成為倫敦大學的一部分,1985年,它被貝德福德學院(Bedford)兼併,兩所學院重組成了皇家霍洛威和新貝德福德學院。現在簡稱皇家霍洛威,擁有4,000多名學生。霍洛威在鄉下的房子已經轉讓給了也許是20世紀最受歡迎的“成藥”流行音樂的製作人,約翰·列儂(JohnIemon)和林格·斯塔爾(Ringost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