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愚蠢的一代》

基本信息

。書籍封面

書名

即:著作《最愚笨的一代:數碼世代如何麻痹了年輕的美國人並危及著我們的未來(或,不要相信任何30歲以下的 人)》。
作者為美國亞特蘭大埃默里大學The Dumbest GenerationEmor英語教授馬克•鮑雷林Mark Bauerlein)。作者以統計數據表明,目前美國大學生整體素質下降:語言能力減弱、專注力喪失,學業規範淡薄而且知識貧乏。美國的年輕一代變得執迷於同伴的娛樂時尚。 他們愚笨無知,但自尊心卻很強,因此無法接受批評。作者認為,這是整個大眾文化與數位技術合謀造成的結果。

作者2003年到2005年期間在全美國藝術基金會負責過有關美國文化和社會的研究項目。

。書籍作者

論述

“Facebook”們帶來的憂慮

作者馬克•鮑爾萊因認為:“網際網路的最大好處就是提供一個空間,讓所有人都能發表自己的觀點。但它的壞處是不加區分地對任何人提供發表言論的條件。但人們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對於別人而言根本毫無意義。”
本書的副標題是:“數碼世代如何麻痹了年輕的美國人並危及著我們的未來(或,不要相信任何30歲以下的 人)”。作者擔憂的並不是30到60歲之間的人群——這些人往往只是從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抽出幾分鐘時間在自己空白的個人空間裡寫上幾筆。
鮑爾萊因關注的對象是青少年,特別是高中生和大學生。他認為,這類人群把大量時間投入虛擬的網路活動,以至於已經開始喪失安靜地獨坐在房間閱讀的能力。他在曼哈頓學院的一次談話會上說:“我們面臨著把國家交給一代不閱讀正經內容,也不愛思考的人。”
美國全國中國小理事會聯合會的一份調查指出,大多數被調查的青少年每周花在網路社交活動的時間約為9小時,用於看電視的時間約為10小時。還有調查發現,大部分中學生每周用於手寫作業的時間不到1小時。
鮑爾萊因認為更為突出的問題在於數位技術消除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青少年即使在睡覺的時候,其社會生活也不會停止。“以前,孩子們一般在下午6點就回到家,社交活動由此結束。那時他們的房間裡沒有黑莓、虛擬遊戲機或者Facebook這類東西。而現在,他們的房間就是一個指揮中心,完全沒有獨立的空間。”
Facebook和其他社交網路誕生的初衷是為了讓大學新生融入學校社區。但成人卻把它們改造成導致自己的下一代浪費大量時間的東西。
Facebook是號稱擁有1.5億線上用戶的社交網路。註冊在這個社交網路上的人們,總是把大量時間花在向自己社交圈的朋友公布那些幾乎毫無意義的日常瑣碎之事。
但是“Facebook”只是網路世界中十分細小的的一部分;無處不在的網路正日益籠罩住流連於它們的無數學生和年輕人。
。電子閱讀方式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閱讀趣味

“電子悟性”與“書籍恐怖”

作者在本書里介紹了中學裡學優群體緊張快速的生活節奏,他們在學校中利用大量時間來學習、參加個人培訓、從事義務工作,很少能夠舒 服地睡覺,這幾乎可以說是一種痛苦的生活。但是,研究表明這隻占這一代人的一小部分。這些美國青年中的大多數每周花在學習 上的時間僅為一小時或者更少。作為一個參考點,大多數大學教授均建議本科生每周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應為 25 個小時。
作者用了一整章的篇幅來講述這一代人坐在顯示屏前面的時間。這一時間是一個人每天可能坐在顯示屏前面的時間,但 不包括上課或者工作的時間。其表明當今 8 到 18 歲的青少年每天坐在顯示屏前面的時間幾乎為 6 個小時,而看電視的時間占到了 這一時間的一半以上。作者認為坐在顯示屏前占用了更多讀書或文化學習的時間。
同時,這一代人的IQ 值似乎正在增加——如果您使用以前的 IQ 值測試方法來測定時甚至增加得更多。例如,據說如果在 1997 年使用 1932 的 IQ 值測試方法,那么測試的平均分數為 120;如果您使用 1997 年的 IQ 值測試方法對 1932 年的人進行測試,那么平 均分數則為 80。我認為,1932 年的人可能會更加精明,但卻不會更聰明。
那么,“數字時代”同“最愚蠢的一代”有什麼關係呢?作者將這一代人拒絕接受平面媒體和閱讀經驗,同數字媒體和虛擬經驗的替 代作用聯繫在一起。如果在玩當今的現代多媒體遊戲和閱讀一本書之間進行選擇,沒有人會選擇讀書。“書籍恐怖”一詞被用來描述對書本的習慣性排斥。
到目前為止,“最愚蠢的一代”是最具有電子悟性的一代。6 到 12 年級(高中三年級)學生中 58% 的人擁有手機,此外他們還擁有 其他攜帶型電子產品,如 43% 的人擁有數位相機,61% 的人擁有攜帶型遊戲設備。儘管他們可能不會閱讀書包中的書籍,但他們卻是這個數字時代的積極參與者。
,Facebook模式(開心網)已經傳入人口眾多的中國
。人們在網路上關注的就是這些瑣碎的事情

網路文化造就愚蠢的一代人

電腦網際網路數碼時代的來臨對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毫無疑問,這種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一般認為,積極的方面要大大超過消極的方面。不過,美國的一位學者認為,數碼時代正在使美國的年輕一代成為知識最貧乏的一代人。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很多人擔心年輕人所接觸到的流行文化使他們變得更為愚笨。隨著數碼時代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來臨,這些人似乎看到了希望,即網際網路、電子郵件、部落格以及互動和超現實的電子遊戲將會使新的一代更聰明,更有知識,而且對政治的參與和國際事務有更多的興趣。
不過看起來,本書作者應該認為,情況是恰好相反的。他在書中詳細闡述了他的看法。他說:“ 這個關鍵的信息是,美國的青少年和年輕人正在被數碼時代各種娛樂消遣性的工具所淹沒。這些工具包括手機、社交網路和信息傳送等等。他們通過這些工具傳達的卻是幼稚浮淺的東西,而且這些東西正在妨礙他們同歷史、公民義務、國際事務和美術等成年人的現實世界進行重要的接觸。”
作者認為,美國的年輕人一天從早到晚總是有忙不完的事。他們白天不是忙著用手機打電話就是在發簡訊或是查看留言,晚上忙著寫自己的部落格,或是設計非常複雜的個人網頁。
他認為:我們想當然地以為,這些善於吸收新技術的美國年輕一代會利用他們對技術的掌握和理解成為新的數碼時代的弄潮兒。但是事實完全不是這樣。
他說:“當我們衡量他們對歷史和政治等傳統學科的知識以及對他們本國以及國際上發生的事情的了解時,他們的無知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作者表示:由美國教育部舉行的對學生各門學科進行測試的美國教育進步評價項目在2001年對美國高三學生的歷史知識進行的測試顯示,57%的學生得分低於基本水平,相當於不及格,只有1%的學生達到優秀水平。令人難以置信的是,52%的學生選擇德國、日本或是義大利,而不是蘇聯作為美國在二戰中的盟友。這與1994年進行的類似測試的結果是一樣的。
作者還認為,儘管現在的年輕一代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寫帖,或是寫自己的部落格或是給別人發信息,但是只有6%的大學老師說,上大學的學生在寫作上做好了準備。每五個剛入學的大學生中就有一個不得不上閱讀補習課,四分之一的學生要修寫作補習課。
最近的一些調查也顯示,大多數美國的年輕人不讀書不看報,不閱讀文學作品,不去博物館,也不參加投票。他們不能解釋基本的科學方法或是講述基本的美國歷史,也說不出他們州議員或是國會議員的名字,在地圖上找不到伊拉克或是以色列的位置。
對美國青少年和年輕人進行的種種調查結果使博伊爾萊因教授做出這樣的結論。
他說:“他們現在進行的所有這些網際網路的活動,以及他們所擁有的數碼領悟能力並沒有轉換成對過去和現在的世界事務的了解,或是他們的生存所需要的技能。”
令他更擔憂的是,美國的年輕人對此並不以為然。
他認為,造成目前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學校、老師和其他充當導師角色的人對這些學生的要求不嚴,過於考慮到這些孩子的自尊心。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年輕人的狂妄自大心理。
他說:“我們還要對付的是這個世界上極為強大的一個力量,這就是青少年的狂妄自大和自我意志。青春期是一個能量爆發階段。他們有很多的能量而且這些能量發射到四面八方。很多能量演變成相互之間的攀比心理和拉幫結派。而網際網路使之成為可能,而且給他們提供了動力。他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跟他們的朋友進行聯絡。”
作者認為,年輕一代只關心自己和自己的小圈子,不關心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其他事情,也不想了解歷史或是掌握實際的技能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後果。他指出,文學閱讀和寫作能力的低下已經帶來了經濟上的後果。
他說:“我們現在從那些進入勞動力大軍但是閱讀和寫作能力很差的人身上開始看到嚴重的經濟代價。幾年前,大學委員會對美國公司員工的寫作能力進行了一個調查。結果發現,美國公司每年要花費31億美元用於培訓員工的寫作能力。州政府每年要花費2億5千萬美元用來訓練雇員的寫作。”
作者指出,年輕一代所暴露出來的這些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只不過在美國要更為普遍,原因是美國的青少年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青少年有更大的支付能力。他們自己可以支配的零花錢達到每個星期100美元左右,超過了人類歷史上任何一代人。他懷疑,在一國公民拒絕長大的情況下,這個國家是否能夠在世界上繼續擁有政治和經濟上的優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