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報國》

馮偉林的新著《書生報國》(中國青年出版社)所寫的書生們,不管是一脈相傳的湘籍人傑陶澍、左宗棠、譚嗣同、黃興、蔡鍔,還是更為久遠的非湘籍政治家魏徵、王安石、岳飛、范仲淹,以及領袖思想界的王夫之、魏源,無一不是視“國家興亡”為己任,卻又壯志難酬的“悲劇英雄”。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書生報國》分四卷,17篇,分寫16位歷史人物。這16位歷史人物分別是黃興岳飛、左宗棠、蔡鍔、譚嗣同、李世民(與魏徵)、陸游王安石、陶澍、范仲淹、朱熹、王夫之、鄭

《書生報國》《書生報國》

燮、周敦頤、魏源郭嵩燾。這些歷史人物及其歷史功績,大多與當下主流政治與文化相重疊,換句話說,他們是受國家保護的歷史存在。但是,《書生報國》並沒有對這些歷史與歷史人物做簡單的認同,而是經過了嚴格的與明確的歷史思辨後,才形成自己感性的文學形式。歷史事實只能經過某種歷史敘事形式的轉換才能產生意義,任何形式的歷史敘事都有自己的形上學。越簡單,或許越意味深長,《書生報國》正是在歷史認同敘事與歷史思辨敘事的結合中,顯示出形式的形上學。

作品目錄

卷一 浩然之氣

書生報國
八千里路雲和月
收拾河山酬壯志
揮手起風雷
好頭顱誰當斫之

卷二 以身許國

貞觀之治的另一種解讀
春歸何處
誰與爭鋒
豪情挑落日

卷三 心憂天下

走出圍城
源頭活水
鳳凰的再生
一枝一葉總關情
跨越千年美麗

卷四 敢為人生

殘陽社稷急
西風黃昏寒
湘江櫓聲競風流

作者簡介

馮偉林不是歷史學者,他無意於通過細緻入微的據理考證,尋找這些書生們留在歷史冊頁深處的人生遭際,而是擷取他們人生最輝煌和落寞的片段,從其中的巨大落差里,尋找和發現彌足珍貴的細節,在呈現他們成為悲劇英雄的根本原因的同時,更讓讀者領略到了他們巨大的人格特點。
《收拾河山酬壯志》里的左宗棠既是一個以花甲高齡抬棺西征,馬革裹屍,為祖國收回六分之一河山的傳奇人物,也是一個曾三試而不舉、為高官老鄉陶澍獻上“一線好山為公立,兩度淥水俟君清”馬屁對聯的落魄秀才,一個報國心切、曾為受到林則徐指名約見而激動得差點落水湘江的三湘隱者,一個接受了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矣,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勸告決然出山的經國棟才,一個為國家利益不惜與當朝權臣李鴻章翻臉的封疆大吏,一個以當朝一品大員的官階,鄭重上書皇帝,要求參加殿試的老頑童。如果說左宗棠試圖以一己之力拯救風雨飄搖的國家,充滿了堂·吉訶德式的悲壯,他的後輩同鄉黃興則是一個“清醒”的悲劇英雄。黃興的清醒不但在於始終如一地維護了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歷史地位,更在於信念里矢志不渝的民主共和思想。讀著黃興留下的“國會應注意立法,立法而政治有依據;只問政治,則政治癒紛亂而不可收拾”臨終遺言,我們只能感嘆,黃興的遺憾也是歷史的遺憾。而《殘陽社稷急》里,魏源的悲劇更加振聾發聵。煌煌百卷的《海國圖志》是魏源關於國家前途命運嘔心瀝血的思考,它如同電閃雷鳴,劈過茫茫黑夜,照亮的卻是我們虎視眈眈的東鄰,直接促進了這個新的資本主義強國的崛起,並間接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空懷滿腔報國之志的大思想家最後選擇了遁入佛門了結殘生,這樣的悲劇足以讓我們這個民族永遠銘記。
作者站在時代的高度,把這些書生們的不幸與國家民族利益緊密結合起來,去借問“英雄何處”,去追索“誰與歷史同行”,去禮讚“書生報國”。他絲毫不抑制自己“我期待英雄時代的來臨,用自己的方式呼喚真的英雄”的生命激情;他內心奔騰的激流,是當代儒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憂患意識。
在源遠流長的儒家思想傳統中,“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積極人生態度一直相互結合補充,幾千年影響不衰。馮偉林這樣詮釋自己對“儒”的理解:“中國的‘儒’是一個不斷在吸收、吐納、和發展的動詞;儒家與宗教無關。我們朝著另一個方向問天尋‘道’,‘儒’的思想動容在每箇中國人的生活情境中。”悲劇英雄們的人格閃光讓人唏噓感慨,作家淋漓盡致的呈現又何嘗不是在呼喚以“捨身於天下”書生報國精神的回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