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懷示友十首

書懷示友十首

《書懷示友十首》是宋代詩人陳與義的作品之一。

基本信息

作者

宋 陳與義

詩詞正文

俗子令我病,紛然來座隅。

賢士費懷思,不受折簡呼。

城東陳盂公,久闊今何如。

明月照天下,此夕與君俱。

不難十里勤,畏借東家驢。

似聞有老眼,能作薦鶚書。

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掃除。

《書懷示友十首》是北宋詩人陳與義在政和七年(1117年)秋,寓居東京(即開封)時所作。示友,謂陳國佐,張元方兄弟。從這一首中的“城東陳孟公”“不難十里勤”,以及其二中的“張子霜後應”(張子即張元方)“相逢車馬邊”,可以看出,當時二友與之相距不遠,也是寓居於此。
一二聯直抒胸臆,用“病”“紛紛”寫不堪“俗子”紛擾的苦惱;用“費”“不受”表達求賢的不易,以及對“賢士”的渴求。“病”這裡是苦惱煩惱之意,“費”即耗費之意,“賢士””當指“知友”。開篇詩人通過對比把自己渴求知己,渴求了解的心思表達出來了,為下面寫友鋪墊。第三聯說,與國佐久別,不知其何,甚是掛懷。下聯的今夕共明月,即是此意。第三聯直抒胸臆,表達對友人的牽掛之情;第四聯寓情於景,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意。此四聯,從俗人紛擾令我病,到知友不見卻知心,可以看出詩人對俗人之厭,知友之渴。
“不難十里勤”是說,同居一地,相距不遠,勤來勤往,應是不難。這當是要給友解釋未能聚合的緣由。以下幾句即是釋由。“畏借東家驢”,借用杜甫的“東家蹇驢許借我,泥滑不肯騎朝天”,暗示世風晦濁,自己才疏,不敢借友用世。“似聞有老眼,能做薦鶚書”,稱陳國佐有一雙識人辨事的“老眼”,雖能做““薦鶚書”,自己卻“功名”心已除。“老眼”即識人辨事之眼。自此,疏於聚合之由便明了了。其實,對於初入仕途的詩人,淡忘功名,原非本意,實則無奈。對知友的渴求(渴求理解),對世風政治的隱憂(畏怕仕途),才是由,這也說明了詩人雖身處喧囂(首聯的俗子紛然)卻依舊孤獨的情懷。
陳與義十七入太學,二十四歲及第,授文林郎,隨後一批追隨者紛至沓來(紛然來座隅),令他煩惱。當時的政治舞台黨爭權奪,許多士人包括他的好友葛勝仲等,為功名利祿,紛紛尋找依靠,投奔權貴。被時人罵為“六賊”的“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勔、李彥”等權臣,更是爭權奪人。徐處仁這樣描述當時的狀況“紳士大夫除託附童貫、梁師成、李彥、朱勔及諸近習、道士之外,未有不經此三人除用者。既各有所因以進其身,則凡議論之間,各黨其所厚善,而以重寡為勝負。故其一罷,士大夫連坐而去者數十百人。及其復用,則又源源而來。”
初入仕途的陳與義官小位卑。儘管此時的他遠離黨爭中心,但官場的黑暗、黨派的傾軋,還是讓他感到了厭惡和恐懼,因而常有退世避禍之心。在《書懷示友十首》中他說:“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掃除”(其一),“人間安可比,夢中無悔尤”(其四),“我策三十六,第一當歸田”(其五)。後來宰相王黼強拉陳與義入群,把陳與義的詩《墨梅》獻與徽宗,徽宗大賞,陳與義也因此得以提攜。卻又因王黼的倒台而受牽連,被貶。最終他還是落入了這場政治爭鬥的漩渦中。
該詩語意淺近,直訴其懷,是一首與友的情切之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