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做人機巧做事:中國人不可不知的66條為人處世之道》

《智慧做人機巧做事:中國人不可不知的66條為人處世之道》

《智慧做人 機巧做事:中國人不可不知的66條為人處世之道》不討論道德問題,也不研究哲學問題,我們探討的是很普遍的社會問題——人在社會生活中得以生存、發展、成功的智慧和技巧,更具體地說,是一個人做人、辦事、說話、處世的城府和計謀。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一個人即使擁有多方面的才能,也仍有多方面的缺陷;即使擁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也會對某些專業知識一無所知;即使知識淵博、才華橫溢,卻仍會輕易地被某種可笑的風潮所鼓動,甚至被知識不多的市井無賴所欺騙。
世上所有的事都是由人酌辦的。所以,與其苦心地琢磨事,不如盡心竭力地琢磨人。把人搞明白了,事情也就搞清楚了;把人搞定了,事情也就搞定了。
只有智慧做人,機巧做事,才能在複雜多變的社會中生存和發展,才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內容簡介

自古至今,計謀用之於小人,稱為詭計、奸詐;計謀用之於君子,稱為良謀、韜略。人人都有計謀,人人會用計謀,但有人把計謀用得不露痕跡、天衣無縫、變幻莫測,玩弄敵人於股掌之間,化解矛盾、困境、危難於帷幄之中,被人們讚嘆為一代高人、千古謀士;也有人把計謀耍得陰陽怪氣、漏洞百出,落得個馬失前蹄,人仰馬翻,被人們痛斥為卑鄙小人。
其實,用不用計謀,計謀用得成不成功,都與道德無關。道德檢驗的只是個人運用計謀的動機和目的。計謀無罪,計謀有理。
因此,有計謀儘管去用。21世紀是一個智者通贏的世紀,在這樣一個矛盾、虛偽、充滿詭詐和陷阱的社會裡,你是怨忿、失意、憂慮,繼續做個不講計謀的人,還是反思、內省、檢討自己,樂觀地接受現實,發心悟“道”,做一個講計謀的人呢?選擇權在你手中。我們只再重複一句:計謀,本來就與道德無關。

目錄

做人要講計謀(序言)
第1章 人本有心,心變為計
1.人性的弱點
2.防人之心不可無
3.要追求理想,但也要兼顧現實
4.才多識淺,必有後患
5.君子不與小人斗
6.讓善意的謊言發揮出最大的效果
7.判估現實,先要符合人性需求
8.寧可犯錯,不可犯忌
9.多交朋友,少樹敵人
10.學會算計,省事省力
第2章 智慧做人,謹慎行事
1.將“偽善”運用得當
2.“牆頭草”的生存智慧
3.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
4.看透別人的心思
5.清除障礙,不露痕跡
6.有多少情感,就有多少信任
7.投其所好,意在擄之
8.等距離外交,誰也不得罪
9.好漢不惹地頭蛇
10.不好的事也要樂觀承擔
11.得理之時不妨讓人三分
12.學會愛自己的敵人
13.“慷慨”得當,回報無窮
14.明處吃虧,暗中得福
15.為人要謙虛,行事要謹慎
第3章 做人要厚道.做事要機巧
1.琢磨事,要先琢磨人
2.胃口大的人,就讓他吃個飽
3.見人說人話,見神說神話
4.嗅覺靈敏,見風轉舵
5.曉之以理,誘之以利
6.抓住核心,對症下藥
7.凡事要做最壞的打算
8.賣個人情,順水推舟
9.理清動機方能洞穿玄機
10.鶴立雞群,引人注目
11.掌握時機,攻人心防
12.“忍”乃待人之道,成事之本
13.看得深遠便能主宰未來
14.處事應對恰如其分最好
第4章 透剖人心,化解危機
1.缺乏計謀是危機的開始
2.莫要被風潮迷惑
3.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4.輕諾者,必寡信
5.最了解你的人是最危險的人
6.遠離生性多疑之人
7.對待小人不可“見甜忘毒”
8.暗箭來襲不妨以牙還牙
9.做人不要太勢利
10.可疑的朋友不能交
11.看人看得準,冒險也有勝算
12.小心名不副實的恭維
13.要以強悍面對刁難
14.看透不說,點到為止
第5章 世事洞明,人情練達
1.巧裝糊塗,既防又攻
2.旁敲側擊,巧問前途
3.假痴不顛,矇混過關
4.軟硬兼施,明棄暗奪
5.巧借外力,坐享其成
6.製造假象,混水摸魚
7.以退為進,將計就計
8.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9.審時度勢,圓滑變通
10.巧舌如簧,出奇制勝
11.韜光養晦,才能善始善終
12.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13.預留後路,全身而退

精彩書摘

人性的弱點
所謂計謀,就是人心的隨機應變,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生存、防禦、攻擊的本能反應,是人的本性。然而,社會生活中,人們偏偏要將計謀與道德倫理、政策法律、人情事故等扯上關係.使得本難琢磨的“心”更加複雜玄虛、善惡難辨。但我們要牢記一點:人性有崇高的一面,也難免有卑劣的一面。
世上只要有人,就會有故事,有故事就必然能反映出人心的軌跡。
西晉時有個周處,今江蘇人,孔武有力,是塊材料。只因父親死得早,沒人管教,變成“州里患之”的大流氓。
有一老者嘆息地方上有三害,周處慨然答應為父老鄉親除害。
老者告訴他第一害是西山有隻猛虎,經常下山吃人。周處上山把那隻虎殺了。
老者又告訴他第二害是附近水中有蛟,常把往來的船隻弄翻。他又入水把蛟斬了。
他問第三害是什麼,老者本來不敢講出來,但見他殺虎斬蛟,不像無可救藥的惡人,這才壯著膽子說:“第三害就是你啊!”周處經此當頭棒喝,幡然悔悟。
有人說這老者是個神仙,特來點化周處。如果這話不可信,如果老者是當地居民,豈不是個非常厲害的人物?簡直可以說是他除了三害。史學家竟然忘了打聽一下他的名字。也許說故事的人為求動聽,故意把他說成倏然一現的神龍。
周處的父親本是有名的讀書人,雖然死得早,也給周處留下了一定的影響,所以周處知道怎么做。他去拜名學者陸云為師,用功讀書,後來人了仕途,做過武官也做過文官。
周處的故事被寫進教科書,被編成廣播劇,還被拍成電影,可說家喻戶曉,可是大家所喻所曉到此為止,說故事的人只說了個上半截。
他們把下半截故事故意藏起來。
原來周處在晉朝做到御史中丞。他為官忠直,把除三害的精神拿到朝廷上來,不懂除山中虎易,而除朝中害難。於是得罪了權貴。
有一年,邊境叛亂,朝廷派梁王司馬彤平亂,司馬彤點名要周處參戰。
有人知道司馬彤居心不良,勸周處別去,可是周處認為國家需要用人,他不能逃避責任。
唉,到了戰場上,司馬彤下手報復。他把周處派到一個絕地,不予援助,結果周處力戰而死,全軍覆沒。周處不避權貴,幫助司馬氏保衛天下,可是司馬家的人並不這樣想。
為了害死一個忠良,情願打一次敗仗,動搖士氣民心,不惜血本。至於覆沒的五千步卒,誰無父母,誰無兄弟,誰無塵世的貪戀,誰無生存的權利?他們納糧當兵,敬畏官吏,何負於晉?司馬家的人就更不會這樣想了。
這後半截故事,大家同心協力把它掩埋起來。有一年,某製片人想拍“除三害”,許多人表示有點意見,說周處的一生可以拍成一部深刻的悲劇,建議本片一直拍到周處戰死。但製片人斷然說:“這樣的電影我們不拍。”那時他懂,我們不懂。現在我們懂,你懂不懂?
我們還有一個故事,是人性的弱點的最佳證明。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軍隊打進中國,攻城掠地,姦淫燒殺。日軍走後,一位被污辱被損害的少婦,跪在公公婆婆丈夫面前聽候處置。
婆婆手裡拿著擀麵杖,聲嘶力竭地責罵:“為什麼會是你呢?為什麼不是別人呢?”揮動擀麵杖就打。
丈夫手裡拿著鞭子,血管粗了一倍:“全村的女人都平安無事,你為什麼偏偏出事呢?”揚起鞭子就抽。
最後,公公吐一口痰,站起來,指著媳婦:“你該死!你去死吧!”
半夜,那媳婦投了河。公公、婆婆和丈夫,都覺得他們維持了本族本村的道德水準,可以頂天立地做人了。
人間事往往如此,人性的弱點古今如此!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