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測試:一段閃光的歷史,一個失色的點子》

《智商測試:一段閃光的歷史,一個失色的點子》

《智商測試:一段閃光的歷史,一個失色的點子》首次揭秘智商測試的歷史和原理,新奇而有趣的史實定會讓你驚訝不已。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智商測試出現一百年來,始終籠罩著權威而神秘的光環:只需一次考試,便將人劃分為三六九等,上重點校、找好工作、晉升職位、生養孩子、移民他鄉……全都由它決定。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軌跡,甚至掌握著人們的生死。

作者簡介

史蒂芬·默多克(Stephen Mu rdoch)的寫作生涯始於1999年。多年以來,他一直為《新聞周刊》、《華盛頓郵報》、《波士頓環球報》等著名報刊和廣播電台供稿,內容涉及法律、政策、心理學、旅遊等。《智商測試》是他的第一本書。

目錄

致謝
前言
第一章 智商測試的先天缺陷
第二章 探索智力測試的人們
第三章 現代智力測試的誕生
第四章 智力測試的美國浴火
第五章 拒絕智力低下者入境
第六章 改變世界的智商測試
第七章 智商測試A卷和8卷
第八章 美國曾經的絕育歷史
第九章 納粹德國和智商測試
第十章 英國的11+智力測試
第十一章 美國死刑和智商測試
第十二章 智商測試能測出什麼?
第十三章 取代智商測試的方法
第十四章 美國的大學入學考試
第十五章 白人黑人的智商差距

前言

我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巴巴拉市長大。上國小六年級時,我媽開車送我去了一趟當地的公立國中,目的是參加智商測試,看看我能否被那所學校的超常少年班錄取。進入一間小辦公室的時候,我周身都在打戰。屋裡有個蓄著濃密黑色長髯的男士,他問了我一大串非常奇特的問題。他一臉 倦色,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在提問過程中,他甚至讓我到屋子外邊待了一會兒,以便他接個電話。提問中有一部分問題是:他向我出示了一系列卡片,每張卡片上都畫著東西,他讓我找出每張畫上缺少的部分。我留意到,在畫著雨傘的那幅畫上,傘柄頂端支撐傘弓和傘布的輻輪不見了。我向他指出了這一點。
我記得,那人對此深表驚訝,他說:“真不簡單,大多數人根本看不出來。”這句話與其說給了我鼓勵,不如說反倒使我更加不知所措。是不是我的其他答案都顯得很傻,他才表現出如此驚訝呢?
後來他向我展示了一些花樣和圖形,讓我用 彩色拼圖塊還原那些花樣和圖形。做這種事,對我來說不在話下。不過,在我忙活的過程中,他一直在旁邊盯著手錶計時,這讓我始終有一種惴惴的感覺。再後來,他開始問我一些不著邊際的問題,我對答如流,同時也恢復了信心。

精彩書摘

埃爾弗雷德· 賓尼特潛心研究新的測試方法時,大約在同一時期,一個名叫查爾斯·斯皮爾曼(Charles Spearman)的英國人在理論上取得了突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智力測試者們將優生理論融入賓尼特的測試方法裡。斯皮爾曼是個英國軍官,他曾經在德國學過心理學。 第二次英布戰爭(second  Boer War 1899——1902)時期,他曾經駐守英吉利海峽群島——那是一處離南非戰場相當遙遠的地方。後來斯皮爾曼描述他曾經駐守過的地方,“形勢嚴峻時期,由於法國態度暖昧,那處地方因此相當重要”。
斯皮爾曼清楚,人們對那場戰事有其戰略考慮。他駐守的地點正好挨著“一所鄉村學校”。由於受弗朗西斯·高爾頓著作的“啟發”,他開始在當地的學生們身上作實驗。為了認定不同的智慧型相互間是否有關聯,智力與 感覺識別能力是否有關聯,他所作的研究跟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的 詹姆斯·卡特爾和克拉克·威斯勒所作的研究類似(然而,當時他對這兩人的研究並不知情)。與當年的那些研究者不同,斯皮爾曼發現,從統計學上說,不同的智慧型和感知能力之間確實有重要的關聯,例如,在不同的學科(古典文學、法語、英語、數學等)里確實有級差,識別不同音高的能力和辨別不同重量的能力也有其統計學上的關聯。
最為重要的是,斯皮爾曼發現,在努力的過程中動腦筋越多——例如,與區分不同音高的能力相比,學習古典文學更需要動腦筋,越能夠準確地預測有思想內容的活動。因此,古典文學的級差與法語、英語、數學(由高到低依序排列)的級差關聯相當密切,與音樂的級差卻沒有那么密切的關聯。基於這些研究成果,以及後來在其他方面的研究,斯皮爾曼認定,只要牽扯到動腦筋,每個人身上起重要作用的肯定是“常規智力”。自斯皮爾曼之後,直到今天,大多數心理學家認為,人們的常規智力指數(簡稱g指數)的高低,決定了他們將來是否會和母親爭辯,是否會設計幽默的廣告語,是否會研究物理學,是否會踢足球。不過,正如斯皮爾曼的海峽群島實驗向人們揭示的,測量常規智力指數,僅僅在人類的某些行為領域顯得相對重要,而不是所有領域都那么重要。例如,古典文學領域的得分情況可以很好地預測其他領域的得分,因此斯皮爾曼認為,這一領域“常規智力指數”的分值越高越好。從另一個層面說,作為足球運動員,更需要的則是“特定智力”——反應機敏,這對從事足球運動很重要,比常規智力更重要。斯皮爾曼將其理論總結為智力雙要素,即常規智力和特定智力。
斯皮爾曼創立了理論,卻沒有設計測試智力的考試。然而他深信不疑,測定常規智力指數最好的方法是“通過漫無邊際地大量測定人的各種能力,將結果匯集起來”。他認為,各種測試的平均值,能夠大致上反映人們的常規智力。斯皮爾曼寫道:方法看起來很沒規律,不過這是測定人們內在能力的最好方法。
“這種方法,原則上是大雜燴,看起來像是才思枯竭時最雜亂無章和最一無是處的方法,實際上卻有著最厚重的理論基礎,在實用方面也達到了頂峰。”
對人們的各種能力進行“大雜燴”式的測試,將結果匯總,即可對基於人們內在能力的指標進行評估。“人們可以……考慮設立一種最低限度的常規智力指數指標體系,以決定投票人是否具有合格的議會投票權。更為重要的是,是否有權進行生育。”對於人們如此套用他的理論,斯皮爾曼本人並未作過什麼表態。不過,人們不難看出,其他優生學的倡導者們必將用他的理論大做文章。
斯皮爾曼第一次公開發表智力雙要素理論一年之後的1905年,埃爾弗雷德·賓尼特與其合作者希奧多·西蒙恰到好處地獨立開發出了一套“大雜燴”試題,包括魚目混珠般夾雜在一起的各種問題,其最終得分為綜合分數。不僅如此,這套新試題主要測定的是人的動腦筋的能力,而不是人的感知敏銳度,這與斯皮爾曼測定常規智力的想法如出一轍。雖然賓尼特和西蒙兩人並不相信他們的測試方法能夠測出每個人內在的智力,由於有了斯皮爾曼的實驗和智力雙要素理論,絕大多數心理學家卻堅信這一點。儘管總會有極少數人發出反對的聲音,但是自那時以來,這種混雜了多學科的測試形式和常規智力概念一直在心理學界居主導地位。
·查看全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