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之西政東漸及本土回應》

《晚清之西政東漸及本土回應》

《晚清之西政東漸及本土回應》,通過對晚清西學文獻中第一手資料的清理,討論了西方政治學知識是如何進入中國,並在晚清學術體系中逐漸清晰化的歷史過程。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晚清之西政東漸及本土回應
作者:孫青著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10-1
晚清之西政東漸及本土回應晚清之西政東漸及本土回應

開本:16開
ISBN:9787545801033
定價:¥35.00

作者簡介

孫青,199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本科歷史學專業,200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獲史學博士學位,師從章清教授。2005年起至今任復旦大學歷史系近現代史教研室、復旦大學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講師。曾於2002—2003年交換留學。赴德國愛爾蘭根—紐倫堡大學東亞研究系深造,於2007年在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青年學人計畫”做訪問研究,並自2008年起至今在日本關西大學文化交涉學研究中心做博士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學科史、現代知識轉型研究、現代化問題等。論文及譯作發表於《中國社會科學》、《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或問》、《近代中國研究集刊》、《清史譯叢》等期刊。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晚清西學文獻中第一手資料的清理,討論了西方政治學知識是如何進入中國,並在晚清學術體系中逐漸清晰化的歷史過程。作者借鑑傳播學、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從本土知識傳承者和作為接收主體的知識精英階層切入,討論西方政治學傳播與接受過程中多角度的中外學者的對話,並指出中國現代“政治學”並非簡單地由一個本質化的“他者”輸入或移植而來,它應該是一場由包括傳教士在內的西方文化傳播者及本土知識精英共同參與其事的複雜的就地知識生產。

目錄

序言
引言
一、問題的緣起
二、中國近現代史視野下的“知識轉型研究”
(一)相關領域的研究
(二)“中國近代知識轉型”的研究取向
(三)有關“中國現代政治學興起”的研究
三、“西政”東漸與本土回應——中國現代政治學建立的學科“前史”研究
第一章晚清中文語境內“西方政治之學”的對應符號——譯名
一、早期西中、中西字/詞典中有關“西方政治之學”的譯名
二、詞典本字下所收屬詞及例句提供的“意群”
(一)政
(二)與“政”相關的一些動詞
(三)動詞“govern”與名詞“government”
(四)“politics”及其衍生詞
(五)例句為“政”提供的上下文語境
三、字典以外中文語境中的對譯符號
第二章晚清中文世界對“西方政治之學”的界定及其變化
一、從“勒義斯”到“法學”
二、“世務學”和“會學”
三、出自日本背景的“政治學”
第三章 晚清中文語境內“西政”之學的內容載體——譯本
一、1860年後至20世紀初傳教士主持譯印的主要“西政”書籍
二、清末主要西學書目及書目型類書中“西政書籍”的來源
(一)1896年梁啓超《西學書目表》
(二)1899年徐維則《東西學書錄》
(三)19世紀末流行的一些書目型西學類書
三、“凌雜不合之弊”——清末知識分子對傳教士譯“西政”書籍的意見
四、和譯西籍中的“法政”書籍
(一)譯介日本書的藍圖——1898年康有為的《日本書目志》
(二)和譯西政書籍漸占主流——《增版東西學書錄》對《東西學書錄》的補充
(三)1903年沈兆禕的《新學書目提要·法制類》
……
第四章從《政治經濟學(適合學校教學及參考用)》到《佐治芻言》——傳教士譯述對晚清“西政”的形塑一例
第五章“中學”與“西政”——政東漸的本土回應
第六章“西政”的影像:晚清本土精英的“西政”觀
第七章從“西政”到新“世界學”——政治學本土譜系的初建
餘論
徵引及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