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自我與社會存在》

《時間、自我與社會存在》

本書探討了各種時間觀,並拓展了其中的一個——開放歷史觀——作為我的時間觀的起點,同時討論了我的時間觀確指什麼。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第二章討論了四種比較完善的社會學理論:實證論、功能主義、常人方法學及結構主義,展示了上述各種理論未能充分考慮時間性的程度,並總結了各種理論中我要繼承的觀點。第三章和第四章以米德的著述為依據,提出了時間化觀點。第三章討論了自我、反思性與認知力問題。第四章詳細闡述並探討了自我與時間性的關係。第五章試圖把舒茨(Schutz)所說的時段中的更短時段(第三、四章中討論過)與長時段聯繫起來,並且側重於結構和非意圖結果的概念。第六章理清所有脈絡,總結全書內容,提供實際套用的情況和實例,最後進一步評述了歷史在我的時間觀中的作用。

目錄

第一章社會學中的時間引論
關於時間的爭論與觀點
社會學對時間日益關注
第二章社會學理論重構
實證論
功能主義
規範整合模式和常人方法學
結構主義與結構主義的歷史研究
結論
第三章自我與認知力:米德的方法
米德的社會心理學
批判性重估
結論
第四章時問性與自我:米德的方法
米德的時間觀
批判性重估
結論
第五章時問性、結構化與重構化
社會結構
非意圖結果
結論
第六章走向時問化社會學
時間與知識:概述
套用與實例
歷史與社會學

精彩書摘

第二章社會學理論重構
我已大體上說明了我的時間化研究的內容,及其與社會學理論中其他重視時間的理論藍圖之間的關係。本章將在我的時間化視角的框架內討論四種比較完善的描述社會現實的理論。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它使我能闡明後面幾章的內容與社會學傳統有何不同。我將逐一地探討各個理論,重點介紹那些因缺少時間化視角而引起的問題。不過,在這樣做的時候,我不會忽略每個理論的重大貢獻。這有助於接下來介紹圍繞米德關於自我和時間性的觀點所進行的討論。
我要討論的傳統理論有:實證論、功能主義、常人方法學和結構主義。之所以選擇這四個理論傳統,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其一,相對來說,無論在理論方面還是在經驗研究方面,無論是明確指出的還是隱性使用的,這四個理論在社會學中都比較重要。事實上,正是通過指出與比較完善的理論之間的區別,才能說明我自己的理論的意義。其二,這些理論會不會對我的時間化社會學研究產生很大的影響,或是其中兩個、三個甚至全部四個一起會不會對我的觀點具有建設性的意義?舉例來說,通過討論結構主義和常人方法學,我就能夠說明各時段之間的一些恰當的聯繫。前面幾段中我有意識地使用了“傳統”一詞,這個詞不是指一種具體的理論或模式,而是指一種更普遍的思潮。例如,在明確探討常人方法學及其對日常生活的重複性的強調時,我將探討結構化理論中類似的特徵。比起更嚴格的定義(例如常人方法學的內容)來,這個不太嚴格的使用使我能更側重於那些有助於(或有悖於)我的研究的基本規則或假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